2020年9月24日晚七點,馬家灣小學五年級2班學生焦某從學校教學樓三樓墜樓,送市醫院搶救無效死亡,這是延安今年第二起校園悲劇。學生焦某是一個單親家庭成長的孩子,在很小的時候他的父親焦東東和母親張娜離婚,孩子跟著母親張娜生活,事發時母親張娜在榆林打工,孩子住校每周接送,聽到噩耗母親連夜趕到延安,可一切都晚了。
這樣的悲劇全國各個地方年年有,觸目驚心,但是我們痛定思痛,是什麼導致了悲劇的不斷發生,仔細梳理,悲劇幾乎都出自孩子成長中的三大殺手。
離婚是孩子成長中的第一殺手
今年一季度,民政部公布的婚姻大數據顯示:2019年結婚登記947.1萬對,近十年來,結婚夫妻首次跌破千萬;離婚登記415.4萬對,離婚夫妻連續4年破四百萬,而中國的離婚率已經連續16年上漲,讓人驚訝!結婚的下降了,離婚率連續16年上漲,這個數字真的很可怕,400多萬對離婚的,就意味著400多萬個家庭的破滅,意味著400多萬個孩子成了單親家庭。
父母離婚,都不難找到另一個異性來結婚,但是孩子哪裡去找親爸親媽?離婚後的孩子基本註定有爹沒娘或者有娘沒爹,在不是完整的家庭中成長的孩子,由於家庭的毀滅,孩子幾乎不能得到父母的管教和關愛,基本放任,最後導致孩子的叛逆,厭學,貪玩,不按時作息,給孩子的健康成長埋下很大的隱患,一對父母的離婚,幾乎全部拿孩子一生的幸福做代價了。
據統計很多青少年犯罪都和父母離異有很大關係,也就是離異家庭下容易培養出誤入歧途的孩子,當然,不是說離異就一定會把孩子送上犯罪的道路,但是犯罪的基本都和家庭的變故有關。
溺愛是孩子成長中上第二殺手
愛孩子是件好事,但溺愛基本成為潮流和常態,溺愛屬於是家長對子女一種畸形的愛,也是一種失去理智,直接影響兒童身心健康發展的愛。會導致很嚴重的後果。
很多家庭無論孩子有任何要求,只要能辦得到就馬上滿足孩子,這樣會令孩子覺得任何事物都是很易容就可以得到,缺乏為生活奮鬥的體驗。延安有的家長誤以為只要給孩子創造最好的條件,辛辛苦苦一年打工賺幾萬元血汗錢全部找關係花錢進好一點的學校,以為進了學校就能成才,一心又去打工,多孩子陪伴太少,導致孩子的性格發生扭曲。長期的縱容導致孩子耐挫能力差。一點點生活中的小事即惹動較大的波動,稍有點挫折便喪失生活的勇氣和完善發展自己的願望,校園悲劇幾乎不是離異就是溺愛,所以溺愛成為了校園悲劇的第二殺手。
因為溺愛而形成品德缺陷的孩子進入校園後,由於不能像在家裡那樣任性和為所欲為,要經常受到老師的批評,於是轉向尋求父母幫助。溺愛型家長一般很反感別人的批評,並不斷為自己的溺愛行為尋找更多的藉口以求得心理平衡,使教師的說服教育工作很難奏效。延安職業技術學院中職教育中心薛主任說,曾經有個學生一聽說學校不讓拿手機,轉身就不上學了,母親的拉住娃娃說了半天好話才商量的上學了,這樣的例子不是個例,家長由於溺愛導致怕孩子的已經成了普遍現象,很多家長把孩子稱為「神獸」。
前段時間黃陵縣一學生由於上課睡覺不聽老師教導還用行為表情頂撞老師,老師扇了幾個耳光,最後家長出面鬧事,稱孩子家裡都沒有動過一指頭,後來網絡炒作,最後教育局把教了26年學的孟老師的教師資格證都吊銷了,這樣的處理結果對孟老師來說是個悲劇,但是更悲劇的是這個孩子的未來。
留守是成長中第三殺手
隨著城市發展的需求,大批生活在農村的家庭舉家搬遷進城,父母城裡打工,孩子只能跟著進城,父母工地打工,顧不上照顧。孩子有的託給爺爺奶奶照看,有的全託在學校,孩子幾乎幾個月見不上父母,留守兒童成了新時代的歷史產物,而所有缺失父母陪伴的均可稱為留守兒童。留守兒童是孩子成長中第三大殺手。
留守孩子首先沒有父母的陪伴和依靠,心理上沒有安全感,長期以往就形成了孩子的自卑心理。由於沒有最親近的人的心理交流,孩子有話無處說有問題無處問,長期以往就會性格孤僻,由於缺乏安全感,孩子對很多事物不信任,甚至潛意識裡有被社會遺棄的懷疑,對社會就有了很大的逆反心理甚至仇視心理,對沒有陪伴自己的父母就用頂撞來表達自己的不滿,來發洩自己內心的仇恨,甚至將自己送上了犯罪的道路。
孩子是祖國的未來,孩子強則中國強,《延安新報》公眾平臺希望我們家長能多關心孩子,為了孩子,少離婚,少溺愛,不要讓孩子成長中幕後的三大殺手毀了我們的下一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