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最近發生的一件事情大家關注得比較少,熱度不高,卻涉及到教師的師德問題,那就是6月4日發生的江蘇常州五年級小女孩跳樓自殺事件。
2020年6月4日下午,在江蘇省常州市河濱小學,五年級的繆可馨在兩節語文作文課後,衝出教室,從四樓的陽臺跳出,隨後墜樓身亡。繆可馨還只是一個十幾歲的小孩子啊!或許她還不懂在自殺前做最後的思考,可能只是想通過這樣一種方式來表達自己的想法。
沒有奇蹟發生,孩子當場死亡。繆可馨母親再次看到女兒時,看到的只是曾經青春活潑、蹦蹦跳跳的女兒冰冷的屍體。再也沒有調皮可愛的笑語,再也沒有貼心的小棉襖,留給繆可馨父母的,只有無盡的悲傷和心痛。
那麼,為什麼處於天真爛漫時期,正是花一樣年紀的繆可馨要以跳樓這種極端的方式去表達自己的想法呢?導火索正是源於這兩節語文作文課。
在作文課上,繆可馨寫下了對西遊記中《三打白骨精》的讀後感。而繆可馨的語文老師袁老師在看到她的作文後,對於下面這段話批:「傳遞正能量」
「看了《三打白骨精》之後,我們知道了不要被事物的表面所迷惑,在如今的社會中有很多人只是表面上善良,其實內心卻異常黑暗,他們在做事情的時候,為了達到自己的目的,會使用各種卑鄙的手段。」
試問一個年紀僅僅十幾歲的小孩子,怎麼去理解「正能量」這頂帶有政治色彩的帽子呢?有人說,僅僅是一篇作文的批語看不出什麼,好的,接下來我們去分析作文課之外的內容。
(一)收紅包問題:袁老師接受繆可馨家長的紅包

試問一個有師德的老師,怎麼會無功受祿去接受學生家長的紅包呢?這背後所涉及到的是一個老師「為人師表」的師德問題。
(二)家長稱:袁老師對孩子冷嘲熱諷甚至動手

其中據繆可馨的媽媽所說,袁老師在暑假的時候辦補課班,班級裡孩子都去了,只有繆可馨去了另外的補課機構,所以在平時的時候,作文老師也對孩子冷嘲熱諷甚至是言語侮辱。
但是在這次事件中最令我氣憤的是,繆可馨所在班級的家長竟然一股腦地跟風給袁老師點讚,甚至還把繆可馨的家長踢出群聊。一條生命剛逝去,而陌生人的做法是選擇無視,乃至於在事情真相沒有調查清楚之前,站隊袁老師從而孤立死者家屬,漠視生命。
看到這些排列整齊的隊列,我實在是忍不住心中的憤怒,一條生命就這麼不值錢嗎?這種行為在實質上就是在繆可馨家長千瘡百孔的心上撒鹽,甚至是再捅上一刀!小女孩屍骨未寒,卻做出如此卑劣的行徑,實在是讓人所不齒!
是不是事情沒有發生在自己身邊,自己就永遠不會意識到其中的悲傷和痛苦?正如別人所說的:「世界上從來沒有真正的感同身受,情感從來都是不可以互通的」,這句話我非常認可,而家長們的點讚正是這句話的最好闡釋。
從這次的事件中,我們同樣也應該注意到,孩子們的心理素質始終是孩子成長曆程中必不可少的一個關鍵環節或者說是重中之重。家長給孩子們的,不僅僅是物質上的給予,而精神上的關心和陪伴也是必不可少、不可或缺的。
近段時間中北大學的大學生因為在一次補考中被老師發現並被通報批評從而跳樓的事件,也是傳得沸沸揚揚。在這些類似的事件中,我們都應該看到的一個關鍵內容,那就是孩子們的心理素質。
在中國現行應試教育體制下的孩子們,心理素質教育的缺位是一直存在的問題,也是近些年教育改革的重點內容。而對於孩子們的心理素質教育,不僅僅是要靠學校進行教育,而父母們在家裡面的家庭教育也顯得尤為重要。
言歸正傳,在繆可馨跳樓事件發生後,官方給出的解釋,民間傳言的內容,以及繆可馨家長的言辭,都存在著很大的爭議,而公安部門也迅速介入調查,相信最終的調查結果和事實真相很快會呈現在我們眼前。希望絕不冤枉一個好人,也絕不放過一個壞人!
下圖是繆可馨的微信封面,如今讀來甚是讓人淚目:
謹以此文紀念一個不認識的小朋友,願你在天堂沒有煩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