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帶孩子去兒童內分泌或生長發育門診就診的家長,都會被醫生要求回家監測孩子身高和體重,三個月或半年後再到醫院複查。
為什麼會這樣呢?因為多數父母不清楚孩子每年長几釐米,體重長几斤。很多父母都習慣於和其他孩子比較,諸如「朋友家的女兒都比我兒子高了」,「老同學帶孩子們聚會,就屬我們家孩子又瘦又小」。或是隨便測量一下,這些比較模糊的方式,會給醫生診斷孩子矮小或偏矮的原因增加阻礙,也不利於醫師評估孩子生長速率否正常。所以,科學並規律監測孩子身高和體重很重要。
還有一種測量的方法也很簡單:讓孩子光腳在牆根站直,成立正姿勢,腳後跟、臀部、兩肩胛都緊靠著牆壁,眼睛平視,下頜回收,在孩子的頭頂水平地放一個硬紙板,在硬紙板與牆交界處畫一道線。用一條皮尺來測量這道線到地面的高度,得出的數據就是孩子的身高。
需要提醒家長注意的是:有的孩子喜歡抬頭仰視,仰視和平視的誤差是0.5~1釐米;另外,有的女孩梳著較高的髮髻,這樣也會影響到測量數據;還有的孩子特別好動,姿勢時刻在變化,這就容易出現1釐米以上的誤差,影響到測量的準確度。
在測量的時候,應該保證在同一個位置,連測2~3次,誤差要小於0.5釐米。同時要把測量的數據記錄下來,並且標註測量的時間。每次測量的時間最好統一,如果上次測量是在早上,那麼這一次的測量也要在早上。因為受到重力的作用,我們人體的脊柱和足弓經過一天的站立行走,到晚上會有一定壓縮,晚上平躺睡眠時,又會重新拉伸開,所以早上比晚上要高0.5~1釐米,有的人甚至可以高到1釐米多,所以,同一個時間段測量,才能保證數據的齊同和增加可比性。對於孩子身高的測量頻率不宜太高,一般每3個月測一次。有的父母很著急,幾乎一天給孩子測一次,這樣很難看到變化,只會徒增焦慮。
其次,我們看看如何測量體重。相對身高來說,簡單一些。
相對每三個月測量一次身高,稱體重則需要間隔時間短些。對於肥胖的孩子來說,長肉很容易,建議每天監測體重,以便更好地監督孩子控制體重。對於消瘦的孩子,每個月稱一次體重即可。
潘 璐
中國中醫科學院西苑醫院兒科主任醫師,醫學博士,從事中西醫結合兒科臨床、科研及教學工作20餘年,在治療小兒反覆呼吸道感染、矮小症、性早熟、急慢性咳嗽、厭食、便秘、睡眠障礙及抽動障礙等疾病積累了較豐富的經驗。
專家門診時間:周一下午,周三上午,周四上、下午
特需門診時間:周六下午
西苑醫院生長發育門診時間:周一下午,周三上午,周四上、下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