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零和思維?就是雙方博弈,一方得益必然意味著另一方吃虧,一方得益多少,另一方就吃虧多少。之所以稱為「零和」,是因為將勝負雙方「得」與「失」相加,總數為零。
這個理論是不是很熟悉,跟上學時學的「質量守恆」、「能量守恆」一樣。
有種說法,西方人能產生「科學」,是因為思維簡單、死板。這雖是揶揄之詞,但也不是沒有道理。在歐美,下雨天依然會按照「規定」澆花的人非常普遍。
一位老教授說,「人太聰明,就搞不了科學了,因為會投機取巧」。
相對於我們,思維的差異性還是相當大的。思維方式沒有好壞之分,卻會因為思維方式不同,無法理解對方,導致很多麻煩。
比如我們倡導雙贏模式,西方卻從來不接受,他們認為我們所說的共贏就是我們「贏兩次」。
讓外國人饞掉鼻子的中餐外國人總是做不出來,不是因為他們笨,而是因為底層思想無法理解沒有標準為什麼能做出東西。
因為思維方式不同,導致了這些差異。中國人和世界其他大多數地區的人都不一樣,最被人詬病的是「沒有信仰」。也恰是如此,造就了中國人的與眾不同。
中國人講百無禁忌,意思是什麼都不需要忌諱;
中國人講便宜從事,意思是怎麼方便怎麼來;
中國人講隨便、看著辦、差不多……什麼事情都能拿來商量和妥協;
昨天剛在廟裡燒了香,今天就會到道觀裡請個符,從來不信佛的人,遇到事情了也會「臨時抱佛腳」。
這一切的原因都在於中國人是以生存下去作為第一要務,一切以實際價值為取向,不是沒有信仰,而是信的東西太多,可信的東西也太多。
世界的其他地方,特別是西方國家卻完全不一樣。他們信「一神教」,孩子從剛生下來就要受洗,從記事起就要求孩子必須無條件、毫無保留地信上帝。信上帝並不是嘴上說說,必須按照要求定期完成相應的宗教儀式,而這些儀式是落實到每一天,甚至每時每刻。
在這樣的體系下成長起來的人,必須遵守「規矩」,自然就很難逾越標準,長大後就成了一個「有信仰」的人。這樣的人,你給他說百無禁忌、便宜從事,去信佛祖或者黃大仙,肯定無法接受。
所以,東西方的文化差異,最主要的是思維方式的差異,底層是宗教對人的影響。
一年到頭吃馬鈴薯的歐洲人,和吃五穀雜糧的中國人不同的生活方式,也是思維方式不同的原因之一。
西方人很少有變通的機會,便也就死了這條心。古代中國,相對經濟發達,物產豐富,稍微變通一下,就會活得很好,也便有了,變則通,通則順,順則達的思維方式。正所謂「樹挪死,人挪活」。
以上種種,是矛盾的癥結,西方人看不透我們,產生很多誤解,對我們有意見也可以理解。不會變通的死腦筋,只能用自己的尺子丈量完全超過他們認知的東西,出現誤解、糾結,甚至敵意都是很正常的事情。
我們需要給他們更多的時間。
在這幾十年中,沒有規矩的我們,完成了標準化流程體系建設,心思活泛的中國人學東西快得很,沒有原則的中國人用變通的方式解決了很多問題……至此,算是真正完成了「師夷長技以自強」。
顯然,西方很多發達國家還有很多好東西,中國人還需繼續學習。我們是努力認真的好學生,而西方國家視我們為洪水猛獸,避免接觸,更別說學習了。此消彼長的態勢逐漸形成,未來能很好預見了。
「我們的目標是星辰大海」,這個口號已經喊了幾年,明顯是種「目中無人」的表現,不過也難怪,如果地球上沒有值得學習的人了,便只能去宇宙中找學習對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