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的思維方式

2020-12-25 中國科學院

    演講者:侯玉波

    北京大學心理系人格與社會心理學研究中心副教授,主要著作有《普通心理學》、《社會心理學》。


    中庸思維、整體思維常常可以「代言」中國人的思維方式,但這些結論是否有數據支持呢?侯玉波副教授和朱瀅教授以及加州伯克利大學的彭凱平教授從1998年開始在這一領域內從事研究並進行了很多試驗。他選取超過1萬名測試者,將中國人與西方人處理事件、社會適應等問題進行橫向分類比較,得出結論:中國人的思維方式與西方人確實有區別,這種不同的思維方式的確會影響他們採取不同的行為方式。

    中國思維方式是什麼樣的

    中國人的思維方式並非新話題。但侯玉波副教授認為,這一結論還有待充分的研究支持。傳統的研究常常難以逃出西方心理學的框架,多元的時代和社會發展對這一研究提出了新的挑戰。他在梳理這一領域研究成果的基礎上,通過自己的實驗和比較,編制一套可以測量中國人思維方式的量表,使得中國人思維特性得以量化、具體化,為以後進一步從事與思維方式有關的研究提供測量工具和理論指導。目前研究雖已達到精確結構與分類,但還有一系列的後續研究,因此實驗結果還沒發表。

    侯玉波認為,北大教授費孝通的四句話可以概括中國人做人方面的思維方式:「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與共,天下大同」。侯玉波解釋,中國人希望實現人人和諧,天下大同。這充分體現了中國人在為人處事方面的思維方式,這為現代學者提供了深入了解中國人思維方式的路徑。

    在古代書籍中,也有類似的概述:「禍兮,福之所依;福兮,禍之所伏」、「塞翁失馬,焉知非福」。西方觀念更傾向於絕對獨立的思考。而中國人的思維核心是承認對立雙方可以互相轉變。

    在此傳統基礎上研究中國人的思維方式,需要從兩個層面上來進行。首先,這一研究從理論上能解決什麼問題?這一領域的研究需要解釋,文化如何從深層次上影響中國人的心理進而影響其行為;其次,這一研究從實踐上能說明什麼問題?現在很多人評論,中國人缺乏創造力,新興科學沒有出現在中國。實際上,中國人早就認識到這些問題。

    楊振寧先生在2004年的北京論壇上發表演講時提出,《易經》阻礙了中國現代科技的發展。這引起了激烈的爭論,有人批評有人贊同。而研究表明,心理學從某種程度上支持了這種觀點。從心理研究結果看,中國人用整體的、聯繫的觀點去看問題,缺少把問題從整體背景中區分出來的意願、能力、技巧,因而無法做出進一步的分類。中國人很早就認識到遠程作用力,卻不善於對此內容進行更細緻的區分與分類,也就不可能產生電磁學、量子力學等新的學科,更別談更專注更深入地研究。

    心理學關於思維方式的研究

    有一些實證研究,如中國人與美國人的歸因差異研究,在事件歸因方面,西方學者習慣歸因到個人,中國人則強調團隊影響。西方研究者將此稱為歸因錯誤。但在中國,這一錯誤應該顛倒過來,因為中國人先看情境再看情境中的個人,與西方人相反。思維方式在中西方有不同的表現形式,因此西方跨文化的思路——尋求統一、一致的機制和理念來衡量中國人是不對的。

    既然中國人的思維和西方人的不同,那麼如何衡量中國人的思維特性呢?

    趙志裕、楊中芳等學者2000年在香港曾發表過一個關於中庸思維的研究成果。通過研究,他們得出三個因素來研究中國人的思維方式:從目標上,中國人希望達到和諧;從認知和過程來看,中國人看問題從整體去把握;從行為表現上看,中國人處理問題採取折中方法。彭凱平2002年所做的研究認為,中國人的辯證思維,也應包含三個維度:矛盾觀念,中國人的思維承認矛盾觀念;認知變化,從認知取向看,中國人承認變化;行為變化,中國人認為人的行為也會發生變化。

    如何測量中國人的思維方式?

    侯玉波從思維分類學的方向進行思考,希望能通過研究得出中國人的思維結構;用這一結構進行測試、綜合中國人在這一結構中各個維度上的得分;進而分析這些不同得分的維度如何組合在一起,從而代表一個人考慮問題的整體思維;並研究如何用所得出的整體思維方式,預測其之後的心理和行為,以及這種思維方式如何影響其在生活中處理各種問題。

    研究一,建構中國人思維方式的結構。

    首先,在分析以往中西方對中國人思維方式研究的基礎上,提出關於中國人思維特性的理論框架;接著,以此理論框架為基礎,編制可以測量中國人思維方式的量表;以適合測量中國人思維特性量表為工具,進一步研究中國人思維特性對心理和行為的影響。

    以往的研究表明,中國人喜歡用聯繫的觀點看問題,承認變化,容納矛盾觀念,處理人際關係時追求和諧,處理問題時採取折衷方法。2001年,研究小組編制了包含17個題目的思維方式結構量表。該量表包含聯繫性、變化性、矛盾性、折中性、和諧性。但由於每個維度的題目太少,結果不是很理想。

    2004年,研究小組對上述量表做進一步的理論研究,通過對1883名15歲以上被試者的進一步分析,原始的量表變成三個因素的量表:變化性、矛盾性、聯繫性。三個因素是這樣的:變化性包含5個衡量不變觀念的題目,為了與字面意思相一致,在記分的時候這些題目反向記分,得分越高表明變化性越高;聯繫性包含4個強調聯繫和相互影響的題目,這些題目衡量一個人對聯繫觀念的看法,得分越高表明越傾向於用聯繫的方式看待事物;矛盾性包含4個衡量矛盾和適應性的題目,得分越高,表明越喜歡用矛盾的觀念看待和處理問題。

    2005年,小組擴大樣本,對上述量表進一步完善,對1200名被試者資料的分析,量表的題目從13個增加到26個,仍包括聯繫性、變化性和矛盾性。分析結果發現,量表的內部一致性信度有所提高。從統計學指標上看,這一結構已基本上比較穩定,算是比較好的工具。

    研究二,中國人與法國人的思維差異。

    得出了中國人的思維方式結構,第二個問題接踵而至,這種結構是否為中國人所獨有?

    研究小組因此用這一結構對136名北京學生和100名法國學生被試進行測量。結果表明,中國人與法國人在思維量表上的得分確有不同。聯繫性、變化性上,二者有明顯差異,矛盾性的差異則不明顯。

    另外,對其內部結構進行分析發現,中國人的得分中,三維度明顯相關;而法國人總分所體現出來的三維度之間相關性則非常低。

    研究三,中國人思維方式的發展特性。

    中國人思維方式並非生來而就,它呈現一定的發展趨勢。因而需要進一步追問:青少年思維方式是如何發展的?有什麼樣的規律?和成人的思維有什麼區別?小組對15歲以下的被試測量表明,其三維度呈現聚合式,三維內部結構成一體,即正相關。而對成人來說,聯繫性、矛盾性與變化性則是呈負相關的。

    中國人的思維維度中,聯繫性與矛盾性是正相關,二者與變化性是負相關。根據這種相關性,將聯繫性和矛盾性合稱為單一因素,將之命名為「辯證思維」,即用聯繫、矛盾和發展的觀點看待問題。

    這種「二維」研究表明,青少年思維內部關係的結構與成人不同。隨著年齡增長,青少年辯證思維能力隨之增強。這反映了我們的教育在塑造人的思維特性上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中國的傳統文化觀念和學校教育中關於辯證觀念的灌輸,使得受教育越多的人,越容易受到這種觀念的影響。

    另外,小組還做了一些後續研究,如思維方式如何影響中國人對事件的歸因,如何影響中國人處理健康問題,如何影響人們對壓力的應對,如何影響管理者處理人際衝突的行為與自我概念和人格的關係,與個體社會適應性有何關係,思維方式與成就動機的關係等。研究結果表明,思維方式與行為方式有明顯聯繫。行為方式可以通過結構進行預測。從而證明這項研究是富有成效的。

相關焦點

  • 中國人思維的軟肋與教育改進
    這兩種差異在常態下共存不足以影響或限制作為群體的中國人思維,但由於漢代實行獨尊儒術,客觀上壓制了老子等百家對「道」的多樣性理解和探索,限制了絕大多數後世中國人在自然方面的思維,導致中國兩千多年來思考的問題中重人事輕自然,長於倫理短於邏輯。
  • 雙贏就是中國人贏兩次,西方的零和思維不理解中國人,是上帝的鍋
    相對於我們,思維的差異性還是相當大的。思維方式沒有好壞之分,卻會因為思維方式不同,無法理解對方,導致很多麻煩。比如我們倡導雙贏模式,西方卻從來不接受,他們認為我們所說的共贏就是我們「贏兩次」。因為思維方式不同,導致了這些差異。中國人和世界其他大多數地區的人都不一樣,最被人詬病的是「沒有信仰」。也恰是如此,造就了中國人的與眾不同。
  • 英語思維方式學英語?事半功倍
    因此小編整理了一些養成英語思維的方法,大家趕緊收藏起來吧!1. 調整漢語思維,注重形合中國人說出來的英語大多是「Chinglish」,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呢?這就是語言思維方式的原因,因為我們的母語導致了一貫的漢語思維,因此無論是寫作還是口語都會帶著中文腔。
  • 傳承了「林肯公園」樂隊的桀驁不群,又不失中國人特有的思維方式
    專輯中有曲式恢弘大氣的《我》,這首作品是CMCB在首張專輯之後創作的第1首新作——傳承了「林肯公園」樂隊的桀驁不群,又不失中國人特有的思維方式;有歌詞俏皮、嘻哈味道濃厚的《舉起你的手》,在這首歌曲中,CMCB找來了同門兄弟隱藏組合的馬克與老鄭客串;專輯同名歌曲《誰動了我的炸醬麵》則是對自身命運的探討,更在歌詞中直抒胸臆地唱出:要上電視,要當明星,要吃一碗熱騰騰的炸醬麵
  • 中國人為什麼不需要上帝——「陰陽」思維與古代中國人的信仰
    特定的思維結構不僅塑造了特定的知識和科學,而且也直接塑造了一個特定民族的信仰體系和意識形態。從信仰上看,而古代中國人一般不需要外在的寄託而能坦然面對生死,處理日常事務。他們追求的也不是外在的徵服,而是內在的超越。
  • 英語思維方式要比漢語思維方式落後上千年
    所以阻礙了中國人的學習,也阻礙了中國人接受新的思想。漢字沒有規律性,學習它完全靠記憶力,所以中國人邏輯思維細節方面都很差。中國雖然是一個大國,但是因為漢字的原因,不可能變成一個強國。要想變成一個強國,只有增加一套適合漢語的字母文字.
  • 中國人請吃飯的方式
    中國人的請客吃飯、聚餐共食,其目的既然意在人情,意在血緣,則其方式禮儀,自然也就以和為貴。和,是中國飲食文化的一大特色。由此可見,火鍋不僅是一種烹飪方式,也是一種用餐方式;不僅是一種飲食方式,也是一種文化模式。作為飲食方式,火鍋可以多人合吃,也可以一人獨食,然而獨食者又寥寥。在火鍋館裡,我們實難見到一人獨食者的。在公共食堂和自助餐廳,也常見人們三五成群,聚而食之。在中國人看來,獨食難肥,共食才能汲取營養;獨食無味,共食才會其樂無窮。
  • 成人學英語,你需要改變思維方式
    中國人的英語學習,由於缺少語言環境,口頭交流不可能達到母語水平。但是書面語言是可以達到的,至少沒有任何障礙。學英語猶如蓋房子。在工人的眼裡,蓋房子首先需要的是磚瓦沙石,然後才能蓋成一個有功能房子。工人和設計師的思維方式是完全相反的,這取決於視野的不同,從而決定了不同的邏輯。英語學習實際上有同樣的邏輯,首先你必須明確的是:學習英語的目的。如果就是為了「考試」,那你是學不會運用的;如果你學習英語是為了交流,那麼恭喜你,你有著設計師一樣的視野,你終究會掌握一門語言作為交流的工具。
  • 中式思維是學英語的勁敵 3個技巧改變思維方式
    如何擁有外國人的思維方式?要解決這個問題先拋出以下3個選擇題你會選擇哪句話去描述這個圖畫內容呢?
  • 最重要的是學習正確的思維方式,效果立竿見影
    通過上面幾個中西方生活方面的比較,說明中西方文化最大的差別是思維方式的差別,這個差別最明顯的就是養生。思維方式對一個人非常重要,因為我們每個人每天都要面對無數次的選擇,也可以這樣說,是一個又一個選擇造成了不同的人生。面對同樣的問題,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的選擇。
  • 思維方式——發散思維
    大家好,我是頭部思維的創作者,致力於讓讀者們開心快樂。喜歡我,點關注不迷路。什麼是發散性思維呢?聽取他人的意見與建議外,我們還要培養自己的發散性思維。怎麼培養自己的發散思維,我給出的幾點建議,僅供大家參考。
  • 性格與思維方式
    在談到什麼是思維方式時,稻盛和夫這樣解釋到:「思維方式」說白了就是指人的心態與生活態度,包括理念、思想等。他認為「思維方式」是三者之中最為重要的,「之所以這麼重要,是因為它可能是負的分數。」它直接改變了一個人前進的方式和方向。當我們擁有一個好的思維方式,我們的能力和熱情就會向「正」的方向發展,我們就會得到好的人生和工作結果。
  • 應該如何快速的培養英語思維方式?
    1不了解文化,99%的人在學「假」英語你有沒有過這樣的經歷:為什麼明明很努力地學了很多年英語,跟中國人用英語溝通很順暢,一碰到老外就覺得自己英語很low?為什麼詞彙量上萬了還是看不懂原版電影/電視劇?而英語思維的人則是:看到英語—想好英語回答—表達英語。沒錯,是否具有英語思維,區別在於你用哪種語言思考:中文or英文?聽到英文,要不自覺在大腦裡翻譯一遍,這樣的思維扯了不少人學英語的後腿。
  • 張寧:什麼才是中國人的讀書方式?
    所以這些講不清楚的問題,卻恰恰是我們每一個中國人都可以脫口而出的日常生活。我想,無論讀了多少書,無論身在何處,你現在去問你旁邊的人,你說「舉頭望明月」,他一定能回答出「低頭思故鄉」。哪怕只讀過小學的爺爺奶奶們,你去吃飯的時候浪費糧食,他一定會告訴你「粒粒皆辛苦」,對他們來說,這已經融入到了血液裡,這是我們作為一個中國人的標誌。
  • 跨界營銷須打破慣性思維 《創業中國人》郭家學揭廣譽遠定坤丹爆紅...
    如今,很多品牌再也不只滿足於一種營銷方式帶來的收益,將多種營銷方式綜合起來的整合營銷正受到創業者們的青睞。那麼如何利用好多種營銷方式進行一個最大效力的結合,西安東盛集團董事長、廣譽遠掌門人郭家學給出了答案。他自述利用多種營銷方式,從娛樂社交、交通工具、巴黎時裝周等看似和中醫藥不太相關的領域發力,跨界聯合,逐步擴大品牌的知名度。而本期的兩位品牌創業者將會分享他們在創業路上的哪些營銷秘訣呢?
  • 周公的制禮作樂,給中國人帶來了全新的思維方式和統治理念
    >嫡長子繼承制度周公攝政,無疑面臨很大的壓力,但是不這樣做不能告慰先王,可見周初的「兄終弟及」也是周先王所認可的傳承方式周公的攝政與歸政,周公的制禮作樂,給中國人帶來了全新的思維方式和統治理念。周公的退讓之道,展現出妥協和雙贏政治的璀璨光華。參考資料:《史記》作者簡介:本文系作者甚平說歷史的獨家原創,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 思維方式與思想方法
    思維方式(形式)有多種,例如聯想、類比、歸納、抽象、逆向思維、形象思維等。這些思維方式在數學中也經常運用到。思想方法或思想理論也有多種,例如唯物思想和唯心思想、無產階級思想和資產階級思想、樂觀與悲觀思想等。在數學中,也有數學思想方法,例如方程思想、函數思想、數形結合思想等。
  • 科普:什麼是「反常識」思維?tradeoff是什麼思維方式?
    反常識思維第二個瓶本說你的全部捐款會給一個叫諾奇亞(Roka)的七歲女孩他生活在馬裡,家裡很窮,時常挨餓,你的錢會讓她生活更好一點,也許你的捐款能幫好她獲得更好的教育和衛生條件。研究者問受試者願不願意把一部分報酬捐給非洲。
  • 用外國人的思維方式學英語,這3個技巧才是關鍵!
    西方人 中國人中國文化A:吃飯了沒有?中國人見面時常用:「吃飯了嗎」,「你多大啊」在西方人看來全是涉及個人隱私的問題他們一般是不願意、甚至反感回答的如果孩子一直受中式思維影響那麼英語表達就算語法正確也不能在實際生活中運用自如為了能夠更好、更地道地表達
  • 思維方式*熱情*能力=?
    在這之上,再乘上思維方式。所謂思維方式,就是人生態度。可以從負一百分到正一百分。思維方式不同,人生和工作的結果就會發生一百八十度的轉變。能力和努力固然重要,但最重要的是:具備作為人應該有的正確的思維方式。」我認為,稻盛和夫先生所說的這個人生·工作的結果方程式,不僅可以運用在工作上,用在孩子的教育上,同樣是適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