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科學發展滯後的原因是什麼?

2021-02-20 保國公

每逢中國科技取得重要突破,文科生和人文科學都要被拿出來批判一番。我想,諸如人文科學無用、視野狹窄、盲目自大、脫離實際、大規模公知化的指責,透露出的大多不是偏見和歧視,而是人們對於人文科學發展嚴重滯後的不滿:不僅從研究成果的突破角度來看,人文學科滯後於自然科學和技術研究,而且作為一種此間人和事、經驗與智慧的理論解釋、抽象建構,人文科學也嚴重落後於中國的發展實際。人們清晰地感覺到,面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人文科學不僅沒有做好積極參與其中的心理準備,反而自覺不自覺地站在舊制度舊意識形態教條那一邊去抗拒這種變革。在香港暴亂、貿易戰、科技戰等帶給國人重大心理衝擊的事件中,對於西方和美國的科技霸權、法律霸權、政治霸權、意識形態霸權,中國的人文科學甚至未曾為我們提供一絲一毫的概念和理論武器。可以說,與馬克思筆下的十九世紀德國不同,我們無法從抽象的觀念體系中體會到自己的未來。

人能弘道,非道弘人,實際上,除了那些充任何時代都不會稀缺的只會迷信教義的啟蒙狂熱分子,真正有責任擔當和獨立的問題意識、判斷能力的人文學者,都會捫心自問,躬身自省,強烈認識到人文科學本身的危機。早在上世紀九十年代中期,蘇力教授就在其成名作《法治與本土資源》一書中提出了「什麼是你的貢獻」問題。但人文科學無法獲得普遍的認可和尊崇的事實說明,二十年來它並沒有很好地解決這一問題,不僅如此,其與實踐的背離反而更大了。那些「八零年代」風光一時的「文化英雄」在社會變遷中不停抱怨知識分子的邊緣化,但很不幸,他們只是從身份的角度去杜撰歷史的「黃金時代」,而曾未從知識生產這一人文科學「天職」的角度去反思過自身何以被社會邊緣化:邊緣化不是身份的被忽略,被排擠,而是舊範式的崩潰,舊信念的坍塌。

人文科學為什麼發展滯後,少有貢獻?前天我提出了五點解釋,其中既有對客觀原因的分析,也有對主觀因素的批判。現在,我試圖對這一問題做出兩點辯護。

第一,中國人文科學在前進的道路上,始終面臨者西方意識形態霸權的強大壓力和阻力,並且這種壓力遠遠大於西方的科技封鎖對於我國科技進步的影響。除了西方經濟和科技等暫時技術性的優勢在支撐他之外,這套名為自由主義的霸權性意識形態的強大還表現在:(1)自由主義是一個歷史思想體系,他是由馬基雅維利、霍布斯、洛克、盧梭、康德、羅爾斯、德沃金、哈貝馬斯等一代代非凡的、軸心式的思想家和著作家所共同完成的。如果沒有同等卓越的思想家、著作家問世,沒有產出同等水平的思想和理論體系,我們是很難與其抗衡的,更遑論擊碎其霸權!(2)更麻煩的是,自由主義不僅變現為一種意識形態,一種價值觀系統,更是變現為一種具體化、合法化的人文科學知識,遍布在法學、經濟學、政治學等現代社會知識門類當中。對於現代社會最基本的社會關係,也即國家與社會、政府與市場、國家與個人,我們只能通過這套知識去認知和解釋。因此,如果不能提供一套替代性的知識譜系,以對那些根本性的社會關係及其規範準則做出解釋,那同樣也無法擊穿自由主義的霸權壁壘。(3)自由主義不止是一個靜止的、教條的、保守的、落伍的、不合時宜的思想體系,而是一個在不斷與各種對手的論辯中、在與比變動的環境的調適中被不斷發展、修正、深化、擴充、完善的體系,一如古典時代儒學在不停變化的歷史情境中不斷調節儒家經典與社會現實之間的張力,從而維持」萬世法「的地位,自由主義是一個對對手的經驗具有強大的學習、吸納能力,對環境具有極強的調整適用能力的思想體系。它是有充分戰鬥力的,而非單純僵化的。對於這樣一個對手,我們可以在戰略上投以蔑視,但卻絕不能在戰術上抱以輕視。

事實上,從上世紀90年代中期,汪暉就已經開始系統批判現代化意識形態和新自由主義的霸權了。在2004年,鄧正來又以法學為個案,對支配整個人文科學的」現代化範式「進行了有力的批判。這些批判在當時都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力,事實上這些批判也是中國人文科學最為深刻、最具原創性的理論成果。然而,自由主義仍然頑固地延續著其普遍的支配力,這種支配力是如此的的強大,以至於在2010年,從美國歸來的黃宗智提出了這樣一個乍看之下令人驚詫的問題:為什麼在社會主義的中國,新自由主義有著比在資本主義大本營的美國更加強大的意識形態霸權?

第二,中國近代社會的變革對人類文明的意義極為深遠,就像當初的歐洲人完全沒有預料到美國的建立會對西方文明會發生何種影響,置身於變革歷史當中的我們,對於這一變革對於過去的意義,對於未來的影響,還難以做出完全有效的認識和評估。當局者迷,在前所未有之大變局當中,理論是最有可能盲目的,或許只有置身於歷史之外,站在變革之後,理論的目光才能看到完整的歷史,它才有可能相對準確地勾勒出歷史演化的邏輯,客觀地評估那些歷史事件、人物和經典文本的價值。但有一點可以明確的是,中國的現代化轉型必然會對西方1500年以來形成的發展模式、制度結構、權力地位、道德信念、知識譜系構成根本性的挑戰。中國的發展道路既不同於資本主義的傳統西方,也不同於國家社會主義的過往東方;中國的制度結構既根本區別於歷史上的王朝和帝國,也根本區別於西方的現代化模式。人民共和國的一切都是人類歷史上前所未有的。什麼是中國?如何從理論上打通歷史中國與當代中國之間的聯繫?如何從規範層面調節、化解人民共和國制度構成當中所包含的價值衝突?這些問題連通中國社會的歷史變遷一起,已經衝破了社會科學理論的基本框架,我們既不能重複古典中國的學說,也不能簡單重申革命時代的原理,更不能簡單照搬當代西方的教條。如果人文科學想要對中國的變遷做出合理的、自主的、真正有深度的解釋,就必須反思、突破既有的思想範式,一切從頭開始,從最基礎、最底層的問題開始。

我相信,這兩點既是對人文科學的辯護,也是我們今後努力的方向。

相關焦點

  • 人文科學的發展為什麼滯後?
    中國的人文科學為什麼發展滯後?對於這一問題,我試圖作出五點解釋。先談兩個客觀原因。
  • 社會科學與人文科學的區別
    社會科學是借用自然科學的方法,研究人類社會的種種現象的各學科總體或其中任一學科。
  • 「精確人文科學」的價值
    實際上,人文科學的精確化之路有著悠久的歷史,在人文科學研究中走更精確的道路並不是一種破壞性行為。「精確人文科學」對人文科學的進一步發展是有價值的。「精確人文科學」能否在21世紀的人文研究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取決於人文學者們對它的態度。
  • 自然科學與人文科學的區別
    現代自然科學產生於四百年前,在發展的過程中,不斷有新的假說、新的學科產生,並不斷更新、淘汰原有的理論。但其基本假設一直未變,就是認為物質世界是客觀的、無意識的,自然規律不受人的主觀意志影響。四百年來,伴隨著人類社會發展,科學研究的對象越來越複雜,研究的層次不斷提升。自然科學成果往往呈現為對客觀存在的了解和認知方面。認知的對象是整個自然界,即自然界物質的各種類型、狀態、屬性及運動形式。
  • 「自然科學」與「人文科學」的另類深度解讀
    自然科學就是在發現萬事萬物之間的個性,人文科學是研究萬事萬物之間的共性。也就是說對一個事物或現象,先用人文科學來研究完它的共性以後,剩餘的部分就交給自然科學來研究了。針對這樣一個現象,站在人文科學的角度我們要研究的是全世界的孩子小時候說話快慢與未來成就大小之間有什麼樣的聯繫?也就是要研究一個群體行為是否與愛因斯坦的表現相一致。而站在自然科學的角度我們要研究的是愛因斯坦這個人為啥小時候說話慢,後來卻成為科學家的原因?換句話說就是指研究愛因斯坦本人,跟其他人無關。這就是我認為的最本質的區別。
  • 張平:服務業總體發展仍滯後 難以適應經濟社會發展需要
    中國人大網12月22日訊 十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八次會議舉行第二次全體會議,聽取國務院關於加快發展服務業工作情況等報告。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主任張平指出,「十一五」以來,我國服務業雖然實現了較快發展,取得了明顯成效,但總體發展仍然滯後,還難以很好地適應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    張平說,一是服務業增加值佔國內生產總值比重偏低。
  • 【探討】人文科學到底有多重要?
    會議為期一周,涉及移民、環境、科技、文化、可持續發展等眾多議題,與會專家由此深入探討人文科學對於人類應對系列挑戰的重要作用。人文科學應當受到更好的保護、更多的支持,在研究、教育及決策過程中都應重新受到重視。朝戈金表示,在社會飛速發展和變化的今天,我們要思考古老、經典的知識對今天的意義。人文科學與人的精神生活、內心情感有關。人文科學對人類產生作用和影響的時間通常較長,不是解決短期問題。
  • 人文科學發生學:意義、方法與問題
    發生學作為一種研究方法與範式,是從自然科學「嫁接」到人文科學的。如果說自然科學發生學研究應歸功於達爾文的生物進化論,那麼,人文科學發生學研究則應該歸功於皮亞傑的發生認識論。發生認識論的主要問題是解釋新的事物是怎樣在知識發展過程中構成的,其前提是,知識是不斷構造的結果,在每一次理解中,總有一定程度的發明被包含在內;知識從一個階段向另一個階段過渡,總是以一些新結構的形成為標誌,而發生認識論的中心問題就是關於新結構的構造機制問題。因此,發生學探究與認識相關的結構生成,不僅研究認識如何發生,也研究認識為何發生。
  • 我國有沒有什麼省份「地理位置」比較優越,但是發展相對滯後?
    從這些角度來看,如果一個地區地理位置相對優越,那麼往往發展程度也較好,比如我國的長江三角洲地區,就具有優越的地理位置,地處我國「黃金水道」長江的入海口,經濟腹地階段,位於我國漫長海岸線的中點,海陸交通便利,區域內人口眾多、經濟基礎好,從而成為我國經濟發展程度最高、實力最強的地區。
  • 混凝土滯後泌水原因分析及成功實例
    新拌混凝土的自由水過多是造成混凝土泌水的本質原因。混凝土泌水現象發生於新拌混凝土出機時,很容易被發現,可及時進行調整。有的新拌混凝土的初始狀態,粘聚性良好、無離析、泌水、板結等現象,但放置一段時間後產生大面積泌水則為混凝土滯後泌水。滯後泌水會造成頂部或靠近頂部的混凝土因含水多,形成疏鬆的水化物結構。
  • 說疊字會讓寶寶語言發展滯後?父母和寶寶交流要注意什麼?
    作者:寶寶知道 兒科鮑秀蘭很多父母在和寶寶交流的時候會不自覺採用疊字,聽說說疊字會讓寶寶語言發展滯後,這是真的嗎?家長到底要不要和寶寶說兒語?和寶寶說兒語有哪些好處呢?父母和寶寶交流到底應該注意些什麼?一起來看看吧。養孩子難,教育孩子更是難上加難。家長們好不容易在寶寶餵養的路上摸爬滾順利通關,又要開始面對各種寶寶早期教育難題。
  • 生物學家愛德華·威爾遜談人文科學的重要性 | 書摘
    什麼也不能。同樣的道理,我們的科技相比之下則要低劣得多。如果不是這樣的話,我們就會成為外來探訪者去探訪他們,而他們才是土著居民。   所以,如果真的有外星人,他們能從我們身上學到什麼呢?大概只有人文科學。正如默裡· 蓋爾曼(Murray Gell-Mann)的評論所言,理論物理是由很少的法則和更多的意外構成的。
  • 客觀性的兩重含義——兼談自然科學與人文科學的異同
    科學研究要求把握事物發展的客觀性,這一點適用於自然科學,也適用於人文科學。但自然科學與人文科學作為兩種類型的科學,又有著定位、內涵與旨趣等的差異性。一個主要體現,就在於它們對客觀性存在兩種不同的理解和把握方式。 人們的意識和思維活動可以分為兩個方向:一是由具體到抽象,二是由抽象到具體。
  • 安吉達:人文科學的價值,正在於賦予世界以意義
    安吉達先生長期領導和管理國際組織、促進消除貧窮、建設和平與可持續發展事業,於2004年6月加入教科文組織擔任行政和審計的副助理總幹事,2010年7月以來擔任副總幹事。格塔丘•安吉達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副總幹事人文科學之所以重要,首先在於它可以幫助我們認識世界。
  • 職場英語:人文科學對職業的重要性
    什麼是人文科學?   The liberal arts refer to a wide range of academic subjects that can prepare students for a variety of occupations.   人文科學指的是範圍廣泛的學術科目,而這些科目能夠為學生多樣的就業選擇做好知識鋪墊。
  • 後人類主義、現代技術與人文科學的未來
    現代技術的高度發展是後人類主義最為顯著的特徵。馬克思、海德格爾、馬爾庫塞、哈貝馬斯等人關於現代技術的追問,為辯證看待技術與主體性的雙重關係提供了重要思想資源:一方面,技術的發展既能促進人的主體性解放;另一方面,技術也可能與資本結合從而形成對主體性新的壓抑。後人類主義既對當代人文科學發展提出新的挑戰,同時也促使其獲得自我激活的新機遇,使人文學者突破傳統理論視城,開拓新的研究方法與領域。
  • 哲學、人文科學與社會科學的異同
    南方網訊 中山大學政治與公共事務管理學院副院長任劍濤教授認為,哲學、人文科學與社會科學都是以人為研究對象的,在學科劃分上,他們與自然科學、技術科學相對而在,後者以自然現象和人工技術為研究對象。
  • 中國「工業化超前,城市化滯後」,問題很嚴重?
    所以,「工業化超前,城市化滯後」是我國經濟發展的一個非常重要的特徵。歸納出這個特徵之後,再來看看其他主要國家的城市化率/工業化率。工業化超前,城市化滯後,說白了就是工業發展太快了,城市化沒有那麼快。我們如此強調工業化超前,城市化滯後這個現象,是因為這個現象是我們國家幾乎一切重要經濟結構問題的根源。我們一個一個來看。比如說「過度投資」,就是投資佔GDP比重過高的問題。工業發展這麼快,為了配合工業以及房地產的發展,好多地方都是需要投資的,這個階段投資高不是天經地義、理所當然的嗎?
  • 黃裕生:你們選擇了人文科學,就意味著選擇了冒被時代忽略、被社會擠壓的風險
    質疑人文科學是否有用,就如同質疑人類自己是否有尊嚴;質疑人文科學是否有價值,等於質疑人類的自由是否重要。但是,對於人類來說,還有什麼比尊嚴與自由更重要的嗎?你學科技知識,可能會給社會帶來財富,你學經濟金融知識可能會給你個人帶來財富。但是,如果沒有尊嚴與自由,一切財富都不過如同豬的飼料!我們可以大膽承認,人文科學是關於邊緣的科學。但是,這絕非意味著,人文科學是可以被邊緣化的科學。
  • 東亞大學本科各專業介紹-人文科學學院-史學系
    業務合作洽談、代辦公證認證,存款證明請添加微信號(同QQ號)46830相關連結:足不出戶辦理韓國留學申請過中的公證和認證相關連結:足不出戶辦理韓國留學過程中的存款證明相關連結:世宗大學一年制中文碩士招生中相關連結:漢陽大學國際學研究生院中國學系中文授課碩士/博士招生開啟人文科學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