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留學生談在美讀研:遠比想像中的難

2020-08-10 智友留學


本文是一名去美國讀研究生院的學生寫的,用非常具體的親身事例來說明這個觀點:美國的學習一點也不輕鬆,美國學生很勤奮,在美讀研學生壓力巨大,但最終的收穫也頗豐。



在去美國讀研究生院之前,我想大部分國人和我一樣認為,美國的教育都是人性化的教育,教育方式和觀念都以人為本什麼的。感覺美國的教育都是讓學生一邊玩,一邊學,一點也不痛苦,學生有很多課外業餘愛好。總之一句話,他們是素質教育,我們是應試教育。


而在好多人眼中,美國人都不怎麼愛學習,學習很次,中國是個人去了就可以稱王等等。到這裡學了以後,發現以前感覺的完全是扯淡的。美國的高等教育比中國還應試,美國的學生平均學習刻苦程度是中國學生不能比的。


先談談做作業這件事


在我的觀念裡,到大學,作業是可做可不做的,嚴格說是不會的可以不做的,老師不收,大家在家只要努力做了,做不出來沒關係,第二天老師會在課上講。所以作業都是良心活,好學生都自覺完成了,實在不會的就放著。


我開始還是拿這個觀念去對待美國老師的作業。當時看完書已經晚上10點多了,第二天要上這門課,我本來估計老師上課對對答案,有問題問問就可以, 沒做完也沒事。不過我還是憑著國內學習養成的老師給的良心活必做的習慣,堅持把題做完了。寫到了半夜2點半多,其中好幾次想放棄去睡覺,不過最後還是寫完了。



我當時還說第一周就寫到半夜兩點半,以後不會這樣,這是我自己給自己施加的壓力罷了。結果沒想到,第二天上課,老師就真都把作業收了,虧了我把卷子都寫完了,否則就傻眼了。當時老師說收的時候,我心想還真收啊?後來逐漸才明白原來美國作業是計成績的,每次作業都會給你按照對錯打分,記出成績, 最後和所有平時考試期末考試一起算最後的總成績。
而且最讓人接受不了的是,題你要是不會做,你不寫,或者寫錯了,你就不得分,最後就會影響你的總成績。在中國是,平時允許你犯錯,允許你不會,你不會可以空著,聽老師講,最後考試時會做就可以。因為從高中以後學得就比較難了,作業有不會做的很正常,老師是允許的。


但是在美國就不一樣了,老師每周都會給你留一大堆作業,你在下周上課前要交上來,如果有不會的,你要在交作業前去自己去問老師,老師不會在課上給你講。如果到交作業時還沒有問老師,因為不會、不做或者做錯了,那麼你就要承擔這個責任,老師不會因為你不會就手下留情,你的作業就會被扣分。每次作業老師都會記錄,最後會一起給你算總成績。


這樣每周的作業都相當於一次考試,因為得的分數直接影響你最後的總成績。


我這學期學選了3門課,分別是經濟數學,高級微觀經濟學,高級計量經濟學。最痛苦的是第一次計量經濟學作業。計量經濟學是我們這裡面最難的課,基本就是統計學在經濟學中的應用,而且這門課是最近幾十年才興起的,國內教得很淺,以至於我一值認為統計學是門比較好學的課程。


但是在申請美國大學的過程中在論壇經常聽他們說外國的經濟學要求數學非常高,其中最難的就是計量經濟學,還有統計學。數學和統計學最好申請,因為太難,外國人沒人去學。當時還不理解,為什麼統計學這麼難學,現在終於知道了。我們老師用了一堂多課就把前4章講完了,前四章就涵蓋了我本科學的最難的一元線性回歸和假設檢驗的所有內容。然後就留作業了。


到快交作業的前幾天,我才拿到課本,於是趕緊做。因為這一部分本科沒有學紮實,為了做作業,用了幾天把本科的概率論和數理統計又看了一遍,感覺還是沒怎麼看懂,然後就做作業,一點一點摳到凌晨5點多,實在做不下去了,然後就交了。



後來發了作業,20分滿分得了16分


來說說美國研究生科目的成績是怎樣算出來的?


計量經濟學這門課第一次期中考試佔20%,第二次期中考試佔20%,期末考試佔20%,平時作業佔40%。
最後總成績按照ABCD給你評分,90-100評A,80-90評B,70-80分評C,70以下D或者不及格。而且碩士研究生畢業有一項成績要求就是每學期平均分不能低於B,否則下學期你就留校察看,如果再不行就被開除了。也就是碩士研究生的及格分數是平均80以上。


如果是十分簡單的學科考80分以上不算很難,關鍵是現在學得都是非常難的,作業和考試很難。所以如果保證所有科平均80以上,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我估計了一下,難課程如果都保持80分左右就不錯了,所以最後很有可能的結果是大部分都是B,然後如果都是B的話,只要有一科是C,那麼平均就是B以下,那麼就可以走人了。


而如果得C的這一科是因為平時考試和作業都是剛好80分或平均剛好80分,恰好有一次作業得79分,那麼這一門課可能就因為這一次作業的80以下,造成最後這門課B以下(或者說C),如果恰好其他課又都是B,那你很有可能平時表現都不錯就因為這一次作業的一分而被開除走人
當然你要說哪裡有這麼恰好的事情,我說這個已經是很好的情況了,很有可能你的考試和作業會很多次上不了80分。



我這次作業就是在懸崖邊上:16分,20分滿分,看似不錯,實際上16除以20等於0.8,也就是80分,已經是最低可以接受的分了。所以我以後作業必須要拿儘可能多的80分以上才能避免因為有80分以下而最後失足的情況。所以這次只是剛剛及格。


再說說美國的考試


我在國內時看學校主頁上的這學期學習安排,說是10月7日左右期中考試。期中考試對我來說已經8年沒有遇到了,因為上了大學以後,好像就沒有期中考試,也許工科的同學有,不過我們經濟這種文科的學科就沒有了。期中成績老師大多是以出勤率來計算,而且佔30%,期末考試才是大頭70%,最多就是中期可能會有一篇論文當作成績參考。


所以我來之前一直有我們專業不會有期中考試的僥倖心理。結果上了第一周課我就傻了,所有3科都有期中考試,而且期中考試都不只一次,有的課是2次,有的課是3次,加上期末考試,基本上每個月每門課都會有一次考試,這個我們在應試教育的中學感受過,不過那個叫做月考,或者小測,不計入最後成績,而且成績對你也沒有用,因為最後要看你的高考和中考成績


而美國基本上是平時的所有考試各佔20%,作業佔20%,沒有輕重。或者都是25%等,或者老師對這個評分比例進行微調,反正權重基本都是一樣的,而且所有的這些平時成績最後折算成的總成績會跟你一輩子,找工作時,用人單位會讓你出示所有高等教育的平時成績,因此你那次都不能馬虎,包括作業。
在沒有考試的第一個月,我們就覺得已經很難了。來之前我認為我只選了3門課,以國內的經驗來說應該是很輕鬆,而且周五,周六,周日三天沒課,每周可以休息3天,生活應該很愜意。
可是知道了我上面所說的美國大學的教學制度後,你就發現你每周都要寫作業,而且要寫好。而老師上課基本上對你寫作業是沒有什麼幫助的。因為課堂時間有限,老師就講他喜歡講的部分,然而你就要把所有書都看了,然後再把所有題都做了



基本上老師每次課都講一章。一章的內容大概30-40頁書,這30-40 頁的書是大書就是比國內16開紙大一點的那種書,而且是英文的小子,密密麻麻,比中文的30-40頁的內容應該多,而且最關鍵是書中每一句話都有複雜的數學和邏輯關係,你要看透,都需要你想很長時間,或者自己在草稿紙上推導和畫圖幫助理解,這樣有的時候十幾頁的書都要看5,6個小時。你每周要讀3本這樣的書(100多頁)然後做3門作業


每次作業都很費時間,數學作業最簡單,不過你要用電腦寫,用word打十分複雜的數學符號,矩陣,希臘字母等,很費勁。但是用4個小時應該可以寫完 (國內寫作業我記得好像能寫2個小時的算是比較多的了)微觀和計量經濟學的作業一般都是十幾個小時。


因為作業就相當於考試,但是這個比考試要求的時間松, 而且屬於開卷,所以老師留的題都很難。最可恨的是計量經濟學的老師,講課非常快,我拿到課本時,他已經結束前7章了,我們每周休息的三天,我都在趕他的進度,講了一個月到期中考試了他已經講了12章了,一本近1000頁的書,他講了快一半了,只用了一個月的時間。


好在這個課本講的十分詳細,因為我看我本科的書看了好幾天,就是不明白怎麼回事,看了這本書前4章以後就徹底明白了,講得太細了,太系統了。


粗略的算了一下,每周每門課上課看書時間要30個小時,寫作業的時間要10小時,那麼三門課一周學習就要用120小時。而一周7天每天24小時一共就168小時。你就會發現你完全沒有休息時間。和我們一起上課的一個臺灣同學發現我們選了3門課很驚訝,說他學2門都快受不了了,我們居然選3門。開始我們還不理解,現在明白了,下學期一定學2門。



就這樣我們在緊張學習了一個月以後,開始了長達近2個月的考試之旅。我們這學期,數學有3次期中考試,1次期末考試,一共4次考試,其他兩門2次期中考試,一次期末考試,分別共3次。也就是從9月30日開始到感恩節放假前一天,我們幾乎每周都有考試。
我們國家考數學、物理這種計算為主的考試過去才會以大題的形式出現。這種大型綜合計算題很能體現數學能力,一張卷子考3-4道數學或物理大題, 每道25-30分。但是學科確實太難了,所以用這種考試會使很多人不及格的,少做一道就幾十分沒了,少做兩道就不及格了,過於殘酷。


後來這種考試好像在改革開放之後逐漸被取消了。因為我們引入了西方的觀念,第一是注重學生自尊心培養,總是考不及格會有陰影的。第二是引入西方的標準化考試,也就是什麼選擇填空題,因為美國託福,GRE還有美國文職公務員考試都是選擇填空題。


我從小經歷的考試沒有純大題的形式。我經歷的有的比較牛的數學和物理老師說都考純大題才好呢,考什麼小碎題。但是到了美國以後,我發現引進的西方觀念在西方行不通,這裡考試完全和我們沒有改革開放之前的考試一樣,數學、微觀經濟學都是4-5道大題,每道20-25分。沒有一道選擇或填空。


國內學經濟學,就背背概念。這裡經濟學基本上是可以說是文科中的物理學。老師上課就是在黑板上用數學推導公式和證明定理,最多在最後根據公式說一下經濟意義。
就在這樣過於殘酷的純大題考試中科科要都保持80分以上,你知道難度有多大了吧?還好,我的高等數學學得還不錯,計算基本功還行。所有數學考試全部95分上下。一次,微觀經濟學考試是拿回家考,開始我們認為比較輕鬆,結果發現不是那麼回事,出的題太難了,我做了3天。有一道證明題我把自己鎖到廁所裡想了6個鐘頭,最後用歐拉定理硬證出來了。



對於計量經濟學,實在是沒有辦法,太難了。我幾乎在開學初的90%時間都用在計量上,在第一次考試前總算大體明白了這門課是怎麼回事了,趕上了前12章的進度。


本來開學初我們還信誓旦旦的要拿全A,結果這門第一次考試就考了54分,而全班平均70。第二次拿回家考試,我還說這個還好可以拿回家做,結果我和那個中國同學費了整整一個星期在建立模型,前面1個禮拜試驗了近百種可能性的模型,結果就是相關係數不到20%,根本不能用。後來折騰了很久,花了兩天時間完善模型和寫報告,最後寫到凌晨5點。
以為可以取得不錯的成績結果得了66分,說是有一個環節論證方法出了問題。我的心都涼了。因為這門課90分以上才是A,80-90是B,80以下是C,所有學科平均不能低於B,我這科很可能就C了。最後我把總複習的時間全放在這科上面了。最後才有所收穫,得了85。
說到美國學生的學習態度和刻苦程度,我不得不再說一下我們的認識誤區。在來美國之前我一直被美國的青春喜劇給誤導,電影上演得都是他們怎麼怎麼不學習,怎麼怎麼調皮搗蛋。



我不知道美國導演是不是故意的。我問了美國人,他們說拍那樣的電影只是表達了學生想擁有那樣的生活,而不是他們真實生活的寫照。


美國大學的校園生活其實是這樣的...


每個校園裡走的學生都背個書包匆匆去上課,沒有在嬉皮打鬧的,即便是等公共汽車或者坐公共汽車上,也在看書。在咖啡店裡或者休息的地方,你會發現很多美國學生要麼在看書寫作業,要麼用電腦寫作業。非常安靜,沒有人大聲喧譁。


我本來還帶著某掌上遊戲機,有一次在公共汽車上拿出來玩,有外放聲音,發現大家都在看書學習,我很不好意思的又放回去了。突然覺得我在國內本來是很自覺學習的好學生,在這裡怎麼成了「不良少年」。


有一次晚上去系裡列印講義,走在在夜色下的校園裡,突然想到了我們國內平時大學校園裡晚上是什麼樣子,再對比一下這裡——校園裡路上沒有人,有的人也都是背著書包匆匆的行走去趕時間學習。



美國真實校園生活整個就是咱們理想中的好學生聚集地。我還真的注意觀察過,圖書館裡學生們都在很安靜的上自習,圖書館的機房學生們都在用來寫作業,沒有一個幹閒事的。


我在國內上大一的時候覺得學校圖書館和計算機中心的機子比家裡的好,而且便宜,就帶著遊戲到那裡去打遊戲。我想原因有兩方面:第一方面是國內管理不嚴。我想如果你在美國的學校機子上打遊戲,基本就可以準備回家走人了。第二,在美國即便是讓你打遊戲,就按照我上面說的作業和考試的壓力,你有時間打遊戲嗎?


接著說美國學生的學習,他們在星巴克這類地方看書寫作業是很正常的事情。那個寫作業是真寫,不是裝的。他們學習刻苦還體現在兩次計量閉卷考試前,老師都發了去年考試的卷子,因為這不是作業,所以我和那個中國學生都沒寫。


這很不符合我們的風格,因為在國內好學生都是老師越不要求做的,都越做。結果來了美國以後,由於老師逼的太緊,有極度的逆反心理和厭學情緒。結果只要不計分的堅決不寫,也不看。
但是我發現這兩次每次美國學生都把所有題目都做在紙上了。我又一次體會到了他們學習都很積極,我們上的研究生課程,只有3-4個是研究生,剩下的十幾個都是本科生,他們為了將來更好的學習,在本科階段就自己主動選研究生的課程,而且有的是我們選的魔鬼3門,他們也都選,他們還有自己的本科課程,我們光這三門就快受不了了,他們要學至少4-5門課。總之美國學生很刻苦。



多數在美學生都面臨很多壓力


我在學習的中期,上留學論壇看了看大家在美國的反應,結果這些國內十分優秀的人,在美國也都開始發起牢騷,我可以列舉如下:


每兩個星期就考一次試,考完試還有一大堆homework,全都算進期末成績裡的。前次考完瘋趕作業,拉下兩天的課沒複習,還沒緩過勁來,又要考了。


第一學期上課聽不太懂,我覺得我下課要花比別人多很多的時間看書,第二個星期才發現聽懂了一些。上的課還是我沒學過的,別人聽課算複習而已,對我來說全是新的內容。


師兄師姐安慰我說過一個學期就好了,可是大部分的考試都在第一學期,第二學期只有一兩個考試了,適應又怎麼樣呢?大局都定了。


不知道是不是只有我感覺這樣,上課累死,考試累死,實驗累死,寫文章累死,專業還不好找工作,於是修外專業的課,作業能寫傻,出來找工作吧,認識的人好多因為交流工作不順被fire掉,每天神經都處於緊張狀態,覺得晚上醒來的時候還興奮的不行,活的那叫一個提心弔膽。


……


以上是我在這學期中期的時候看見的帖子,當時大家都在喊累


到了期末我又上了上論壇,看見有一個博士得了C,教授建議他退學,他想重新申請。還有一個一科平均78.5結果B以下,也在人心惶惶……還有一個碩士2年沒有讀完……

所以我說的這種壓力和教育模式在美國都是一樣的,並不是我們學校特殊。


在美國的學習使我感到,我們的高等教育需要改進的地方還有很多,要知道我是在全美排100多名的學校,並不能算非常好的學校,但是學到的東西確實是實打實的。


而我在國內本科的學校也不錯,至少是個以省名命名的大學,但是從中出來確實是學到的很少。你讓我們講講什麼經濟規律,或者讓我們的工科同學講講晶片怎麼回事,基本都講不出來。


總之,我覺得我們最能控制的,也是在整個人類改造自然和世界過程中最有活力和主觀能動性的人本身


文章來源:大西洋船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誠意推薦!

相關焦點

  • 中國留學生談在美讀研:遠比想像中難得多
    本文是一名去美國讀研究生院的學生寫的,用非常具體的親身事例來說明這個觀點:美國的學習一點也不輕鬆,美國學生很勤奮,在美讀研學生壓力巨大,但最終也收穫頗豐。而在好多人眼中,美國人都不怎麼愛學習,學習很次,中國是個人去了就可以稱王等等。到這裡學了以後,發現以前感覺的完全是扯淡的。美國的高等教育比中國還應試,美國的學生平均學習刻苦程度比想像中嚴苛很多。
  • 中國留學生談在美讀研:遠比想像中的難
    用非常具體的親身事例來說明這個觀點:美國的學習一點也不輕鬆,美國學生很勤奮,在美讀研學生壓力巨大,但最終的收穫也頗豐。而在好多人眼中,美國人都不怎麼愛學習,學習很次,中國是個人去了就可以稱王等等。美國的高等教育比中國還應試,美國的學生平均學習刻苦程度是中國學生不能比的。
  • 中國大陸本科生赴美讀研要成為歷史嗎?美國政府籤證禁令來了!這裡有詳情和分析
    以軍事為名,實則禁止大多數中國大學學生赴美讀研的新命令!昨天一畝三分地地主Warald撰文談了美國政府可能會驅逐3000名被認為有軍校關聯的留學生。今天,實錘落定!白宮官網公布了詳細文件文件裡明確規定:暫停來自中國的某些學生和科研人員入境。
  • 美國留學:47萬中國留學生領跑,低齡留學生群體龐大
    )新鮮出爐了最新一年的在美留學生報告。中國、印度、印度依次為在美留學生最多的國家;4.外語專業、工商管理、計算機科學依次為在美留學生最多的專業;5.在這152萬多留學生中,留學生人數排前三的國家分別是中國、印度和韓國。
  • 美研狂發11萬張Offer,中國留學生笑了
    川普作妖歸作妖廣大留學生還是用腳投票做出了選擇👇2019年中國赴美讀研人數不降反升搶走了11萬個Offer不說還妥妥的成了美研項目最大金主…近日,美國研究生院理事會CGS發布了2019年美國國際研究生申請及入學登記數據。
  • 赴加中國留學生談上課第一天:全英語授課難適應
    赴加中國留學生談上課第一天:全英語授課難適應 新生在校園內查看地圖(加拿大《星島日報》)   中新網9月6日電 據加拿大《星島日報》報導,大學新學年伊始,來自中國的一批就讀卑詩大學(UBC)的留學生,大部分已作好準備,應對新環境帶來的新挑戰。  剛到溫哥華升讀大學本科的留學生表示,最難適應的是學習環境,要在全英語授課環境下學習,跟上課程節奏仍須時日。
  • 美國出臺中國留學生禁令,明年英國或成最難申請年
    今日,白宮發出公告:6月1日起禁止部分中國留學生和研究人員入境。執行該禁令受到最大影響的是申請美國研究生的中國學生(該禁令對申請美國本科的同學不受影響)。這一政策的出臺影響的不僅是中國留學生的申請之路,也嚴重影響了美國高校的財政收入情況。就目前數據來看,申請留美讀研的學生大約佔美國申請量的一半。
  • 中國留學生代購熱:灰色地帶「量度」難把握
    原標題:中國留學生代購熱:灰色地帶「量度」難把握 國外部分產品賣入中國可能會根據中國市場的需求制定高於國外市場的價格,形成價格歧視。維持價格歧視的一個重要條件是兩個市場是隔斷的,而代購們則成為打通國內外市場、獲取套利的投機者。當國外貨幣貶值時,代購可以進一步獲取更大的利潤。」馬湘君說。   但另一方面,代購過程中涉及的偷稅漏稅問題、社會資源佔用問題,值得注意。
  • 比想像的還要糟糕!中國留學生在外國教授眼中到底是什麼樣?
    那麼,中國出國求學人員在外國教授眼裡到底是一個什麼樣子呢?網傳有這麼一個事,說是在一個訪談節目中,一個外國大學的知名教授談了對中國留學生的看法,有的因此得出結論,中國留學生比想像的更糟糕!到底是怎麼回事,不妨分析一下。第一,基礎知識比較紮實,都很勤奮努力,但過分依賴書本知識,過分看重老師講的內容。
  • 中國赴美留學生增幅銳減
    來源:環球時報【環球時報記者 劉皓然】美國國務院和國際教育協會16日聯合發布的「門戶開放」報告顯示,2019至2020學年度,中國赴美學生的增長率已不足1%,在10年前的「黃金時期」,這一數值曾達到23.5%。據《華盛頓郵報》16日報導,該報告展示了對全美700多所學校進行調研後的結果。
  • 中國留學生談在美心酸:只能租短期公寓,擔心隨時被驅逐
    (圖:Getty)海外網9月2日電美國北德克薩斯州大學宣布驅逐中國訪問學生一事,讓外界再度聚焦在美中國留學生現狀。日本經濟新聞採訪了數位中國留學生發現,川普政府的籤證政策、種族主義、新冠病毒「大流行」開始讓中國學生重新考慮在美留學的選擇。有學生稱,目前只能租短期公寓,「不敢做任何計劃,擔心隨時被驅逐」。
  • 中國留學生談在美心酸:只能租短期公寓 擔心隨時被驅逐
    海外網9月2日電美國北德克薩斯州大學宣布驅逐中國訪問學生一事,讓外界再度聚焦在美中國留學生現狀。日本經濟新聞採訪了數位中國留學生發現,川普政府的籤證政策、種族主義、新冠病毒「大流行」開始讓中國學生重新考慮在美留學的選擇。
  • 中國留學生談在美讀研:遠比想像中的難!更有CNBC發布2020美國大學投資回報率排名!哈佛第2,伯克利沒進前五?
    而在好多人眼中,美國人都不怎麼愛學習,學習很次,中國是個人去了就可以稱王等等。到這裡學了以後,發現以前感覺的完全是扯淡的。美國的高等教育比中國還應試,美國的學生平均學習刻苦程度是中國學生不能比的。在中國是,平時允許你犯錯,允許你不會,你不會可以空著,聽老師講,最後考試時會做就可以。因為從高中以後學得就比較難了,作業有不會做的很正常,老師是允許的。但是在美國就不一樣了,老師每周都會給你留一大堆作業,你在下周上課前要交上來,如果有不會的,你要在交作業前去自己去問老師,老師不會在課上給你講。
  • 中國在美留學生籤證被撤銷,留學禁令後續來了
    在其中一個章節中,特別提到:我們正在阻止部分中國與軍民融合戰略有關的部分研究生和研究人員的籤證,以防止其竊取盜用敏感技術。《紐約時報》曾預計約3000名中國在美留學生和訪問學者將受到影響。美國國土安全部今天的報告則表明其已經在開始「落實」川普的政策。
  • 美國CGS數據:就算赴美讀研新生人數增長4%,美國還是留學首選嗎
    CGS總裁蘇珊娜奧爾特加在一份聲明中說:「這是我們第一次連續兩年看到衰退,雖然我們認為現在考慮這一趨勢還為時尚早,但令人不安。」 「我們繼續關注移民和籤證政策變化等問題,並擔心這些政策對國際學生和學者來美深造有負面影響。」
  • 華媒:中國小留學生難伺候 美寄宿家庭難以適從(2)
    原標題:華媒:中國小留學生難伺候 美寄宿家庭難以適從小留學生:文化加飲食 現實落差大今年中國農曆新年,南加中國小留學生寄宿家庭曾驚爆「大陸爹媽找不到留美孩」,嚇得兩岸家長魂不守舍,最後卻發現是小留學生擅自飛回老家,因為「過年想家」,更因為「忍受不了美國生活」,不辭而別,不告而返
  • 美H1B籤證抽籤難 中國留學生需提前做好兩手準備
    中新網5月13日電據美國《僑報》報導,美國今年的H-1B申請抽籤暫時告一段落,過半申請者遺憾落選。由於H-1B的申請情況過於嚴峻,不少即將畢業準備留美的留學生也提前做好兩手準備,以免到時手忙腳亂。
  • 中國留學生在美遭驅逐,川普考慮限制中國學生赴美
    在採訪中,被問及是否將在這段時間內會發布禁止或進一步限制中國留學生赴美學習的禁令時苦的還是這些受影響的中國學者,不僅忽然學業中斷,不知是否能完成學業,而且還要為了回國而想辦法做核酸檢測,更難的就是如何能買到數量有限的天價機票。對於這些學者來說,北德克薩斯州大學這一臨時決定無疑是致命打擊。
  • 美國國務院:將為赴美的中國留學生打開綠色通道
    11月18日,美國國際教育協會發布2019年度《開放門戶報告》(Opendoors),數據顯示,2018到2019年度,中國繼續成為美國最大的留學生來源國,但是受籤證等問題的影響,中國赴美留學人數的增長率創下十年新低。
  • 每經14點丨中國留學生談在美心酸:只能租短期公寓,擔心隨時被驅逐;即日起新疆開放所有戶外旅遊景區,並恢復跨省旅遊
    每經編輯:周宇翔1丨中國留學生談在美心酸:只能租短期公寓,擔心隨時被驅逐據海外網2日報導,美國北德克薩斯州大學宣布驅逐中國訪問學生一事,讓外界再度聚焦在美中國留學生現狀。日媒採訪了數位中國留學生發現,川普政府的籤證政策、種族主義、新冠病毒「大流行」開始讓中國學生重新考慮在美留學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