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設有A、B兩家企業,所屬行業相同,在同一時點,總資產均為3,000萬元,總負債均為1,500萬元,根據公式計算得出資產負債率為50%。單純從數據判斷,A企業和B企業償債能力同等。
如果我們進一步查看更詳細的資產明細:
兩家企業流動資產(總資產-固定資產)相同,均為2,900萬元,速動資產(流動資產-存貨)A企業高於B企業,這時是否可以判斷A企業的短期償債能力好於B企業呢?
如果A企業的應收帳款中存在500萬帳齡超過1年的,而B企業應收帳款帳齡全部在1年以內,這種情況下,是否還會出A企業的短期償債能力好於B企業呢?
在總資產中佔比比較大的存貨,B企業存貨餘額遠高於A企業,但如果B企業的存貨中大部分已經籤訂了合同,是否會影響對於償債能力的判斷呢?
通過以上的例子,我們可以回到最初的問題,A、B兩家企業的償債能力是否真的是一致的?
影響你判斷財務報表數據的那些因素
財務報表分析最底層的基礎數據是財務報表數據,但報表的數據是否真實的揭示了企業的經營情況?通常會有一些因素幹擾數據的準確性,從而影響我們的分析結果。
首先,要考慮企業所在的行業。每個行業有不同的行業特性,對於財務比率的判斷不能使用同一標準。例如房地產企業資產負債率偏高,而傳媒、旅遊行業的企業資產負債率偏低,在進行分析時應依據企業所在行業進行判斷。
其次,要考慮會計核算方法的選擇對於財務報表數據的影響。例如存貨計量方法、固定資產折舊方式、無形資產攤銷年限、資產減值的判斷等,不同核算方法的採用會對財務報表的數據產生正面或是負面的影響。
當然還有一些其他的影響因素,例如企業整體的運行效率、數據傳遞的及時性等。
我們要輸出怎樣的財務報表分析數據?
一、注意數據的關聯性
財務報表的三張主表:資產負債表、利潤表、現金流量表,財務報表分析基本上基於這三張報表的數據產生,我們都清楚三張主表間數據具有一定的關聯關係,那麼分析的時候,我們可以通過三張主表的聯繫來尋找數據變動的原因。
例如在利潤表我們看到一家公司營業利潤為正,但現金流量表顯示經營性淨現金流為負,此時,我們可以進一步比較銷售商品提供勞務收到的現金與營業收入,如果前者金額小於後者,同時資產負債表上應收帳款期末數大幅增長,則企業有可能通過給予客戶更長的帳期來吸引更多的客戶從而使收入增長。
二、觀察月度之間數據的變動趨勢
某些行業數據的變動具有一定的周期性,在進行同比或是環比分析的時候需要考慮這個影響因素。例如電商在618、雙十一、雙十二的月份會迎來收入的峰值,所以一般下半年的收入會整體高於上半年,但在促銷的月份由於增加了營銷推廣和促銷手段,所以毛利增長水平會低於收入增長水平。
三、變動因素影響的時間長短
某項比率的異常變動需要具體分析導致變動的原因,同時還要關注這種原因是偶然性的還是長期性的,如果是長期性的,那麼對於未來會產生怎樣的影響。原材料成本的上漲會影響後續月份的毛利,而偶然性的原材料損失,只會影響當月的毛利。
四、請記住財務分析不是給財務看的
很多財務報表分析報告,羅列了所有的財務比率、各項成本費用佔收入的比重、同比環比的數據變動,只加以簡短的說明,這樣的數據相信很多非財務人員看到都會一頭霧水。財務分析不意味著面面俱到,所有的數據都羅列出來通常意味著缺乏重點,過多的數據輸出,會使財務人員陷入數字陷阱,分析報告失去原本通過財務數據揭示運營問題及風險的意義。
財務報表分析通常的使用者是管理層或是業務部門,財務報告要做到有重點,避免冗餘數據的輸出。找到關鍵的問題,在進行文字描述的同時輔助財務數據加以說明,說明的時候最好不要過多的使用財務術語,這樣會給非財務專業人員的使用帶來困難,要想辦法用大白話把這件事情講清楚,這樣財務分析才能起到應有的作用。
所有的財務分析都是透過財務數據的變動來觀測業務發展的情況,揭示企業運營過程中的問題和風險,基於歷史數據的情況預測未來的發展。以上都是基於前期工作經驗給出的一點思考,希望能給大家帶來更多的啟發。
分享,綜合網絡、財務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