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晨8點不到,在中國人民大學附屬中學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學校的操場上,孩子們正在準備開始每天的第一項課程——「零點體育」。相比於其他學校把語數外等課程放在首位不同。在人大附中經開學校的課程裡,「零點體育」是每天的第一項。而對於這樣的安排,還要從幾年前說起。
當時,人大附中經開學校的校長王教凱在巡視班級的時候發現,幾乎每個班級中每天都有孩子缺課,而原因幾乎都是因為感冒。起初,王教凱還想著是因為天氣的原因。後來,他越想越覺得,天氣並不是主要原因,缺乏鍛鍊才是造成孩子身體素質下降的主要因素。於是,第二天他便召集學校領導及體育老師,研究論證在校內實施「零點體育」的可行性。最終,大家一致認為,在校內實施「零點體育」不僅可行,而且有很強的科學依據。
說到「零點體育」,王教凱介紹:「這是一項源自國外的體育教學課程,在每天第一節文化課之前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運動項目進行體育鍛鍊。『零點體育』主要通過體育運動讓學生大腦做好準備,為一天之中的學習奠定基礎。由於這節課通常安排在一天中的第一節文化課之前,所以稱之為『零點體育』,又叫學習準備型體育課。而這樣一堂課下來,孩子們的運動強度要明顯比上標準體育課的運動強度大,若用心率來測定運動負荷,要求在最大心率的80%至90%,也就是說在160至180次/分鐘。通過實驗對比發現,參加『零點體育』的學生閱讀理解能力提高了17%,而參加標準體育課的學生閱讀理解能力提高只有10.7%,二者相差6.3%。這說明『零點體育』能夠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促進學習成績的提高。」除此之外,王教凱表示,通過「零點體育」,學生能夠參與多種體育項目,保證運動負荷,使他們達到體育運動越多身體素質越好的效果。
對此,學校體育老師王廣闊介紹,學校的「零點體育」課程與校外的綠茵天地專業教練團隊共同制定。以一年級為例,課程以趣味性、參與性、鍛鍊性為總體原則,設置了趣味籃球、趣味田徑、足球、趣味排球、跳繩、障礙跑、踢毽子等,以及其他受青少年歡迎的趣味體育運動項目。
隨著「零點體育」的開設,幾年來,老師們驚喜地發現,孩子們不僅身體素質更強了,在學習方面也進步明顯,在與人交流上更是收穫頗多。有一次,當王教凱走到操場,看孩子們上「零點體育」課時,一個小男孩跑到他的面前說:「你好校長,我教你射箭可以嗎?」小男孩邊說邊將手中的弓和箭交給王教凱。面對孩子的盛情邀請,王教凱在孩子的講解中搭弓射箭,一箭未中,又來一箭,正中靶心,周圍的孩子歡呼雀躍。
對於孩子的變化,家長們更是看在眼裡、樂在心上。他們紛紛表示,每天放學後,孩子們總會很興奮地追著家長,給他們講綠茵場上發生的小故事,展示老師帶著他們做的那些有趣的小遊戲。時間久了,孩子的笑臉多了,身體結實了,協調性有了很大提高。最為關鍵的是,抱著手機電腦看起來沒完沒了、賴在沙發上看電視的現象幾乎都沒有了。不少孩子也比以前更開朗、樂觀,也更勇於挑戰自己了。
談及未來,王教凱表示,會將「零點體育」一直堅持下去。因為,在他看來,孩子們在運動中養成的優秀習慣,締造的完美品質,將會讓他們健康快樂地度過每一天,更會幸福一輩子。(王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