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做一個不起眼的人

2021-01-19 南唐不是王

《道德經》第四章:「道衝,而用之或不盈。淵兮,似萬物之宗。挫其銳,解其紛,和其光,同其塵。」譯文如下:道本身虛空無形,但其作用卻無窮無盡。深遠啊,如萬物之本原。挫去鋒銳,消除紛擾,調和光輝,與塵世混為一體。

老子說,大道無形,卻無時無刻不在作用於萬物;看不到,摸不著,卻真實存在。老子認為真正的道,沒有鋒芒,沒有紛擾,和萬物融為一體。

道不遠人。三百六十行,行行皆有道;田間地頭,廟堂之遠,人人皆可悟道。道,看似高深莫測,但又融入人們的生活,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春耕秋收,夏種冬藏,莫不循自然天道。

天、地、人,和諧共處。天覆地載,鬥轉星移,晝夜更迭,人居其間,如此美妙,皆是自然而然,天然雕飾,如出水芙蓉,無須人力。「人閒桂花落,夜靜春山空」,萬物在天地間,自然舒展,共生共處,彼此獨立,又彼此依存。大道不著痕跡,卻作用無窮無盡。

道不遠人,禪道、茶道、花道、武道,皆是隨人而悟,悟道之人必然是心性自然之人。老子說:「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大道不分高低貴賤,不分親疏遠近,不分學識高低。領悟自然之道,何須學富五車,不必窮經皓首。心性自然、純粹專一,或看雲捲雲舒,或聽雨打芭蕉,揮汗田間也好,著作等身也罷,皆可修道。

老子說:「道常無名,樸。」大道無名無形,自然淳樸。大道尚簡,簡單的人,淳樸的人,更易深得大道精髓。高手在民間,和其光同其塵,泯然眾人,毫不起眼。至樸之人,無名無位,言語簡而又簡,俗之又俗,往往一句囊括萬言,一句涵蓋一生的智慧。

老子說:「上士聞道,勤而行之;中士聞道,若存若亡;下士聞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為道。」簡單的,往往是深刻的;深刻的,又是簡單的。唯有謙卑之人,甘居人下之人,才可以領悟。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鬥量。德高的人,往往被褐懷玉,不願爭先,不喜奪目,只追求樸實自然。

多一份內心的平淡,少一些世事的紛擾;多一份內心的平和,少一些身心的困頓。少一些匆忙,多一些祥和。做一個不起眼的人,不爭口舌之利,不執著名利,不求奪人眼目,潛居抱道,自然耕耘,在如水時光中,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淡泊明志,寧靜致遠。生活的真諦,就在我們靜下來、慢下來的時候,不期而遇。

相關焦點

  • 【讀《道德經》1000遍心得體會】
    從剛開始一遍五十多分鐘到最後的十多分鐘一遍的堅持,是七個多月來一天天的修煉,這是我以前從沒有這麼長時間讀一本書的,經歷了這次的堅持,今後還能有什麼事不能耐著心去做?2、提升了我的覺察力,讓我更好地臨在當下。
  • 在外企,助理是一個不起眼卻又偉大的職位
    我以前在做銷售的時候,公司就安排一個助理給我。我當時也疑惑,其實銷售的工作就是那幾樣:開拓客戶,爭取訂單,報價,做合同,跟單,拜訪客戶等,好像沒有需要助理的地方,而且我自己管理的客戶也好好的,不知道為什麼要安排一個助理給我。其實,這是我的偏見,想法有問題。
  • 《道德經》:怎樣成為一個沉穩的人?
    一個沉穩的人,至少應該具備以下幾種特質:沉著冷靜《道德經》有云:「寵辱若驚,貴大患若身。」人之所以會終日惶惶,是因為太過看重自己的感受,對自己太過偏愛,所以才會受寵若驚,失寵亦驚,一驚一乍不得安神。而那些把自己得失置之度外的人,卻反而可以十分沉著,遇事不受影響,冷靜應對。
  • 道德經解讀
    」道德經」第一次看到這本經書之時應該是我十五六歲的時候,通過朋友張氏看到的,當時我年紀還小,不懂得學習的重要性,閱讀這部經文之時是在韓國初遇異類
  • 有哪些行業很不起眼,卻非常賺錢?
    有哪些行業很不起眼,卻非常賺錢?很多人都覺得掙錢是一件難事,必須要有一定的資本,一定的人脈關係,甚至是一定的經驗才能掙到錢,但是在生活中還存在一些既掙錢,還沒有什麼太高要求的行業,接下來就和大家說說這個話題。有哪些不起眼卻非常賺錢的行業。
  • 道德經才是正解
    而在書中的主角張小凡也是這樣,那麼的不起眼,和名字一樣平凡。甚至,一開始因為一個所謂的「噬血珠」,導致了全村人被害。上天不會可憐他們,更沒人可憐他。這句話其實真的被誤讀了。在原出處《道德經》中,它可不是這麼一個意思。《道德經》是春秋時期,道教始祖老子的作品,它主要描述的也是關於道教思想的作品。那麼道教的核心思想是什麼?就是「道和德」兩個字。
  • 研究表明:這個不起眼的小動作,經常做會讓人變得更聰明
    聰明的人,做事情效率高、少走彎路,很容易成為人生的贏家。不過,提起「聰明」還是挺讓人感到失落的,因為一個人是否聰明,主要是由基因決定的。也就是說,一個人這輩子聰不聰明,打娘胎裡就決定了,不是人能夠隨意決定的。可是,即便如此人在追求聰明的這條路上也從來沒有止步過。一項來自愛丁堡大學的研究表明:做「發呆」這個小動作,可以讓人變得更聰明。
  • 不起眼的「回收舊家電」生意,為什麼有那麼多人搶著做?
    相信有不少人,總能在小區裡見到騎這三輪車的人,吆喝著回收舊家電。單是小編這屁大的小區,能見到的就有3家在做,要是算上牆上貼的小廣告,10家都不止。而就整個城市來說,至少有上萬人從事這個職業。這個收破爛的生意,看起來這麼不起眼,怎麼就有這麼多人搶著做?這裡面的利潤又有多大?
  • 看似「不起眼」的乾眼症,也可能會致盲
    近年來,乾眼症已成為一種流行性疾病,我國每5人中就有1人患乾眼症,成為世界第四大致盲眼病。6月6日全國愛眼日之際,眼科專家提醒人們:看似「不起眼」的小毛病,也可能引發大問題,甚至致盲。愛爾眼科重慶南坪醫院劉建娣主任介紹「乾眼症是一個慢性疾病,是逐漸積累的,到最後它的症狀才加重,常常容易被忽略。所以乾眼症應該早發現、早幹預、早治療。」「很多人往往不重視乾眼症的治療,乾眼症輕則會引起不適感,即刺激、乾燥、疼痛,影響正常的生活和休息;重則會引起角膜的感染,甚至穿孔,最後失明。」劉建娣主任介紹。
  • 5個適合窮人做的項目,不起眼的小生意其實很暴利!
    說到做生意,很多人都望而止步了。大多數人都覺得做生意要投入巨大的資金。但是現如今想要賺錢,就只有做生意這條出路了。很多人都會選擇自己創業。對於創業者來說,選擇一個好的項目是非常重要的。那麼有哪些創業項目適合一個人做呢?
  • 狼道:真正的「狠人」,往往有一個特徵!看似不起眼,實則了不起
    狼是如此,人亦如此,現實生活中,大多數成功的企業家,或者成功人士,往往有一個特徵!懂得情緒管理,不喜於色,不怒於形,不亂於心。看似不起眼,實則了不起,周圍人高看一眼!真正的「狠人」,並不是面相上看上去有多麼的狠,他們的狠是收斂的,是對情緒的控制,是無論何時,都能做從容不迫,冷靜面對任何人和任何事;過多的在意情緒會導致自己無法正常思考,也會影響周圍人對自己的判斷。牢牢控制好情緒,讓自己始終保持鎮靜。
  • 黃明哲正解道德經 道德經講解視頻全集
    更是因為,我發現,自古以來,那些在逆境中找到破局之道,做對人生決策從此平步青雲的成功人士,皆把《道德經》列為必讀書籍: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稱其為萬物之根,帝王之師,臣民之寶;魯迅曾說,不讀這一書,不知中國文化,不知人生真諦;馬雲行商數十載,只有《道德經》從未離身,他說,古聖人完全能解讀今天的人心;央視主持人白巖松,更把《道德經》作為生命之書,30
  • 不起眼的彩色棉繩,最適合來做小飾物,一不小心做了一大堆!
    其實小小的棉繩,還有很大的用處哦,看似不起眼的彩色棉繩,最適合來做小飾物了,今天就來跟我一起學習一下吧!蝴蝶結髮夾很多小朋友都喜歡購買髮夾,購買的髮夾放在家裡時間久了,小朋友就會到處亂丟。今天教大家製作的這款髮夾,如果在家跟小朋友一起製作,會增加小朋友對髮夾的喜愛,小朋友就再也不會亂丟髮夾了。
  • 不要因簡單、易做、不起眼小事,就不當回事,看不上眼,不理不睬
    首先我要告訴大家的是:當年就是因為高考分數不夠,只差3分,今生與大學無緣,只落得一個「大學漏子」的雅號!我們那個年代,考上大學,是一個農村孩子跳出「農門」唯一出路,也是一生的夢想!而恰恰是因為差了3分,與大學無緣!也因為這三分之差,徹底的改變了一生!
  • 一起來聊《道德經》之《道德經》是怎麼來的
    一提起《道德經》我們的第一印象,可能是這樣的:這是一本尋仙問道的無上功法,修煉到一定層次,方可翻手為雲,覆手為雨,取人首級於千裡之外,修煉到更高層次,則可以跳出三界之外,不在五行之中,與天地同壽,與日月爭輝,可長生不老,亙古不滅。
  • 《道德經》:人,為什麼不能太出眾?老子6個字做出了最好的回答
    為人要發展自己的亮點以及長處,但不要過分炫耀,過分出眾,這樣反而會晃花人眼,這樣只會讓人無法接近。所以才要「和其光」,把自己身上的光芒收斂起來,變成柔和。所以才要「同其塵」,像塵土一樣均勻而無處不在。它是一種勘破宇宙的大智慧,跳出了人本位的思考!圍繞著「道」在轉,同時老子並沒有忽略人的主觀能動性。雖然很多人可能沒有讀過《道德經》,但是就在你的不經意之間,可能就暗合了它,在讀道德經的時候,也是你跟自己和解,更了解自己的過程。
  • 垃圾桶:最不起眼的,也是最重要的
    我幾乎把每個答案都看了一下,最後得出一個結論:有格調=清爽+乾淨在這個問題裡,許多人都認為保持一個家庭的整潔,垃圾桶是必不可少的,且非常重要的。垃圾桶有多重要?沒床可以睡地板,沒電視可以看手機,但沒有垃圾桶只能把垃圾扔地下了。往往最不起眼的東西最重要。
  • 一個家庭為什麼總存不住錢?《道德經》:這2件事做的「太滿」了
    中國人從古至今一直很忌諱「滿」這個字,老子在《道德經》中有這樣一句話: 「直而不肆,光而不耀」。在身邊,大家時候經常聽到別人抱怨「總是存不住錢」這句話呢?很多人不知道為什麼。其實我們看看身邊那些混的好的人就知道了。
  • 《道德經》中的20句頂級妙語!迷茫時誦讀幾句,眼前頓時豁然開朗
    中古的傳統文化,是儒釋道三者雜糅,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但是要是追本溯源的話,還得說到老子的《道德經》。《道德經》對中國文化的影響實在是太大了,「道」字怎麼寫?先寫「首」,然後走之,就是知行合一,思想和行為統一。中國的大詞,比如「道路」「道德」,很多事要加一個「道」字,代表中國文化的路徑。
  • 因為一部《道德經》在青島生活15年的美國人,一個美國人的中國夢
    今年43歲的美國人,痴迷老子的《道德經》崇尚中國的傳統文化,15年前從美國波士頓來到中國,在青島小珠山上做起了隱士,今天就來講講他的故事。他的名字叫戴嶺,痴迷中國傳統文化。用了10年的時間吧《道德經》通過自己的理解翻譯成英文,下一步計劃把中國的「四書五經」翻譯成英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