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男孩熬夜玩手機,上課打瞌睡,為什麼父母越著急孩子越沉迷?

2020-09-05 廖老思父母加油棧

大家好!我是致力於手機遊戲成癮研究的廖老思。我們今天和大家分享的案例主角,是一名在上初三的15歲男孩,為了保護孩子的隱私,我們把他稱呼為小海(化名),據小海媽媽反映,小海最近經常通宵熬夜打遊戲,白天上課打瞌睡,不寫作業不看書,感覺學習純粹是為父母學;小海的父母均是高級知識分子,爸爸在國企單位任職,媽媽是某高校的老師,最近為了孩子的事情整日愁眉苦臉,焦慮不堪,根據小海媽媽向我們求助反映的信息,小海目前存在的問題主要有以下3個方面:

1.要求自己管理手機,卻經常熬夜打遊戲

小海在放暑假前,手機還是由父母管理,只能在周末或者假期的時候玩兩個小時,如果孩子超時了父母就會批評孩子,但父母發現,在手機由父母代管期間,小海半夜會偷偷起來潛入父母房間,偷拿手機去玩遊戲,被父母發現之後孩子會感到很愧疚,但事後卻死性不改。

從放暑假之後,小海便要求自己管理手機,結果管得一塌糊塗,經常熬夜打遊戲到凌晨兩三點,還不許父母管;父母之前跟孩子的「約法三章」也失效了——小海根本不管之前和父母約定的時間,每次都是必須要把當前這一局(遊戲)打完才肯結束,結果一拖再拖,一局又一局,不管父母怎麼說都不管用,即使嚴厲批評指責他也無動於衷,每天都要熬到受不了了才睡覺。


小海媽媽說:「當時看他一天到晚總是玩手機,我們就跟他說『如果你再不按時睡覺就把你手機沒收了。』結果孩子反應特別激烈,情緒激動大吼道:『打si我也絕不交出手機,你們要不就打我吧,打完我就不要再煩著我了!』」

2. 白天上課總是打瞌睡,學習效率非常低

在談到小海在學校的表現如何時,小海媽媽無奈地說道:「開學之後,孩子還是每天熬夜,第二天早早去上課,白天上課總是打瞌睡,老師也找他聊過好幾次,效果不大,我們也想跟孩子聊一聊時間規劃,他也不想談,覺得不用我們管,每天放學回家就是玩遊戲,到很晚才開始寫作業,常常寫到凌晨;

有時候我們實在看不下去了就會催他:「別再玩手機了,趕快去寫作業,寫完早點睡,不然第二天上課沒精神。」,孩子一開始還會說『不用你們管!』,到後面就直接不搭理我們說的話;有時候半夜兩點看他房間燈還亮著,不知道是在寫作業還是在打遊戲,忍不住還是會提醒他『兩點了,早點睡』,他還是說那句:『不用你們管!』,感覺這句話已經成了他敷衍父母的口頭禪。

說到這,這個小海媽媽已經傷心地哭出了聲:「之前小海說玩遊戲就是放鬆的一種方式,不會影響到學習的,結果現在孩子反而把遊戲放第一位,學習反倒成為副業了。以前寫作業都是很專注學習,現在手機不離手,寫一會作業玩一會手機,學習效率非常低!」。

3. 抗壓能力差,思維消極,拒絕改變現狀

根據小海媽媽的介紹:「孩子所在的中學是當地的重點中學,而且是在學校裡的重點班,考慮到班裡有很多學霸,小海父母擔心孩子學習壓力大,從來不敢對孩子提過高的要求,但儘管這樣,孩子還是覺得學習壓力太大,一味地逃避學習,導致現在成績退步了,但小海一點也沒有想要改變現狀的想法,仍舊得過且過,思維消極,不思進取。」

在談到孩子過往的表現時,小海媽媽略有不甘心地說道:「本來孩子是很優秀的,每年都被評為『三好學生』,學習上從沒上我們操過心,跟我們關係也還可以,經常溝通交流;另外,以前他有很多愛好,喜歡聽英文歌,彈吉他等等,現在痴迷遊戲,那些愛好全部放棄了,整天就是遊戲升級,簡直到了走火入魔的地步,這樣下去孩子一輩子可就毀了,希望能得到廖老思團隊的幫助,萬分感謝!」

經過和小海媽媽的深入交流,我們逐步還原了小海所在的原生家庭環境以及父母錯誤的管教方式,並針對性提出改善建議,列舉如下:

錯誤管教一:媽媽經常催促提醒孩子早點起床、睡覺,少玩手機

  • 剖析:

根據小海媽媽介紹說:「在孩子上網課期間,我有時看到快上課了孩子還在睡覺,就會忍不住地去催促他起床,結果孩子會很不耐煩地說:『我定了鬧鐘的,自己心裡有數,你煩不煩!』;而每次提醒孩子:「手機不要玩太久,快點去寫作業,寫完早點睡覺」,剛開始說的時候,孩子還會回應幾句,但是說多了父母的語氣難免也會有點急躁,結果孩子乾脆就不搭理我了,開始疏遠父母。」

在聊到孩子的作息問題時,小海媽媽越說越難過:「孩子經常通宵玩手機,玩遊戲,經常等到困到實在撐不住的時候,才倒頭睡去,看到他這狀態,真是心疼著急啊!」

小海媽媽繼續補充說道:「這樣的情況發生過很多次,每當看到孩子通宵達旦的摧殘自己的身體,父母的心,痛如刀絞,徹夜難眠,心想這樣下去孩子的一生就徹底毀了,所以,目前最想解決的就是他的作息問題。」

  • 建議:

從小海媽媽的話語中,我們不難發現,孩子媽媽早已處於焦躁情緒的漩渦中,難以脫身,換句話說,孩子媽媽對孩子的愛以及關心均是真心實意的,但與此同時,孩子媽媽卻也真真切切地將心中的焦慮情緒、煩躁情緒攪和進了親子關係中,這就像在一杯甘甜的清水中,攪和進了一大勺粗鹽,再甘甜的水也將瞬間變得苦澀難咽;

同理,其實,父母處於好心的提醒、叮囑、催促、關心以及真切的愛,由於攪和進去了「苦澀難咽」的焦慮情緒,自然就導致孩子感受到了,不再是父母原本純粹的愛,而是苦澀的愛,煩躁的愛,痛苦的愛,甚至覺得那壓根就不是愛,而是赤裸裸的傷害!

不得不說,大多數父母在管教孩子過程中,總是不自覺地將我們認為對的部分強加給孩子,希望孩子能夠做出我們所期待的行為,比如按時睡覺,規律作息,少玩手機等等,但是卻忽略了正確傳遞教養觀念的技巧,導致孩子一點不買帳,反而處處和父母作對;


結論:在我們真正掌握正確教養孩子之前,不要過於泛濫我們父母對孩子的愛,時至關重要的,因為,此時,(父母)愛得越深,(孩子)狠之越切,就像一個純屬處於熱心和愛,但卻壓根沒有接受過臨床系統實操訓練,以及系統學習專業醫學知識的手術醫生,越是火急火燎地想要幫助病人解決痛苦,到最後可能會變成病人生命(前途)的葬送者。

錯誤管教二:爸爸情緒急躁,管教孩子反應過激,甚至摔過手機

  • 剖析:

據小海媽媽介紹:「孩子暑期後剛出現問題時,孩子爸爸也是非常著急,對孩子的反應比較過激,經常和孩子發生過爭吵,甚至在情緒失控時摔過孩子的手機,導致親子關係呈陡崖式下跌。」

當問到在什麼情況下,孩子會表現出對父母的抗拒時,小海媽媽萬般無奈地說:每當我們父母情緒激動,頻繁催促孩子寫作業或上交手機的時候,孩子就會對父母表現出極度的反叛、敵對,甚至敢於對父母大吼大叫;

說到這,小海媽媽留下來傷心的淚水:「說來很慚愧,自己作為老師,教育別人家的孩子一套一套的,但是在面對自己青春期的兒子時,卻有些束手無策了!」。

  • 建議:

正如某位著名心理學家所說:

「愛孩子是老母雞都會幹的事,關鍵是我們要知道如何正確的愛孩子。」

因此,作為父母,我們真的有必要,系統學習正確地愛孩子,而不是想當然地憑直覺地愛孩子,在幫助家長朋友成長改變過程中,我也多次強調:「不要將教養目標,當做教養方法。」,換句話說,希望孩子作息規律、少玩手機、認真學習,以上這些均是這是教養目標;

大多數父母的做法是,直接將教養目標,當初教養方法——反覆催促、批評、責備、甚至打罵、強制要求孩子放下手機,導致的結果是孩子認為父母太嘮叨、囉嗦、討厭、甚至痛恨——不少孩子就是在忍無可忍情緒徹底崩潰的狀態下,對父母或對自己做出極端的傷害行為,其根源無疑在於,我們太缺乏正確愛孩子的技巧了;

一個聽了我建議的媽媽,在堅持了60天智慧教養實操訓練後,給老師發來了孩子近期的改變反饋:

「老師,剛好騰出時間,向您反饋一下孩子最近的改變,孩子最近跟我們父母溝通交流的次數明顯增多了,之前父子倆還經常鬧矛盾,誰都不讓著誰,我家這孩子,從小就任性,不服軟,不管你怎麼打他,他認定的事情,絕不改變;所以,之前經常挨他爸打,後來導致親子關係非常緊張,家裡每天充滿火藥味;

不過後來聽了廖老思的改善建議之後,孩子爸爸最近兩個月情緒已經調整了很多,有時候甚至比媽媽的情緒還要冷靜,原意選擇相信孩子,安頓好自己的情緒,專心處理好自己該做的事情,避免過度關注孩子;

並且經常通過正向思維強化的實操技巧,幫助孩子逐漸修正消極思維,慢慢地幫助孩子重新建立起對學習的信心,不得不說,在廖老思以及團隊的幫助下,父母的格局打開了,情緒以及自尊狀態改善了,便覺得教養孩子並非難事;

現在我們父母與孩子相處溝通更加放得開了,今天孩子爸還主動跟孩子提出,下午老爸和你一起玩一局遊戲,孩子也原意抽出時間陪父母去散步,幫助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也原意主動完成學校布置的作業了,上次和孩子爸旅遊回來,下定決心要考上南京開學,現在學習非常有勁頭,每天沒有把作業完成堅決不碰手機;

最近一次考試成績出來了,比上次考試,全年級排名進步了198名次,就像廖老思所說的,當孩子把學習當初自己的事情時,父母需要操心的事情,就只剩下擔心孩子太用功學習了,目前,孩子與媽媽的關係也越來越好了,經常會和媽媽聊他感興趣的音樂、軍事等話題,一聊就是聊三四個小時,全程不在關注手機,改變真的非常大,非常感謝廖老思以及廖老思團隊,讓我重新收穫家的幸福和溫暖!」

結論:除非父母真正學會正確地管理情緒,在情緒激動、急躁的時候,懂得自我隔離以及自我修復情緒,時刻幫助孩子營造出穩定、安全的成長環境;在每次忍不住想要對孩子進行負面、消極、錯誤管教的時候,真正願意延遲對不良情緒的反應,冷靜地思考,並始終站在正確向孩子傳遞愛的前提上,對孩子進行智慧的教養,孩子才能夠真正從父母無條件的接納以及關愛中,汲取到積極改變的力量和動力。

錯誤管教三:經常因手機問題導致親子關係緊張,父母焦慮不堪

  • 剖析:

在問到父母與孩子的關係如何時,小海媽媽答到:「親子關係暑假之前還可以,但是暑假後因為手機問題導致親子關係開始變得緊張。最近一個月手機問題已經不批評他了,想讓他自己調整,但是沒有任何改觀。」

孩子媽媽繼續補充道:「其實,我覺得孩子的成績暫時落後一些都沒關係,我相信他有能力追上來,關鍵是他現在每天都熬夜,真的太傷身體了;雖然我儘量克制自己不去說他,但我的內心的確非常焦慮,怕他一直這狀態下去,身體垮了,成績也垮了,那可怎麼辦啊?」

小海媽媽越說越著急:「後天就期末考試,就他的狀態來說肯定考得一團糟。如果不管他,您覺得這樣孩子會不會一直持續這種狀態下去呢?」

  • 建議:

著名心理學家麥克斯維爾·梅爾茲曾說:

「孩子的行為模式,與其在原生家庭中所習得的情緒模式以及自尊狀態相吻合。」

因此,真正想要幫助孩子養成作息顧慮,對自我健康負責的習慣,父母真正要做的,不是火急火燎地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看到孩子通宵熬夜玩手機,就認為手機是問題的根源,是罪魁禍首,這實際上是大錯特錯的;

其實,手機遊戲只是替罪羔羊,真正的「元兇」在於,孩子內心的情緒狀態以及自尊狀態是痛苦的,處於「自我傷害」的低自尊模式之中,因此,孩子的一切行為,都將與之吻合——熬夜、通宵、長時間看手機、與父母關係緊張激烈等等,以上均為自我傷害行為;

怎麼辦?父母只有從源頭切入,聚焦於幫助孩子培養良性的情緒管理模式以及高自尊狀態心理,孩子才得以真正從消極負面、低能量的事物中(沉迷手機、遊戲、短視頻、潮牌等)脫身出來,切記,並非手機遊戲把孩子變得桀驁不馴,逆反至極,恰恰是父母錯誤的管教,導致孩子內心痛苦、低落,才讓同樣低能量的電子產品有可乘之機。


我是廖老思,專注於手機遊戲成癮研究。歡迎大家在評論處分享自己教養青春期孩子的經驗或感觸,也可私信留言和老師傾訴孩子問題及困惑,希望能為每個無助的父母及家庭點亮希望的燈!

相關焦點

  • 「兒子天天熬夜玩手機,上課打瞌睡」為什麼父母越管孩子越沉迷?
    「兒子天天熬夜玩手機,上課打瞌睡」,父母很發愁昨天,跟一對父母聊天,他們就對孩子玩手機的事情很發愁。他們家兒子已經上高中了,學習任務很緊張,但還是改不了玩手機的習慣。甚至,還跟父母講條件,說自己現在是大孩子了,要有自己的隱私,也要有獨自支配手機的權利,因為他要用手機學習,跟同學交流學習。
  • 學生上課玩手機被勸退:孩子沉迷手機,「三十六計」中有方法
    有的網友說處罰過重;有的網友則表示,既然是學校的規定就應該遵守,都已經高中了,應該讓孩子知道為自己的行為負責。 經當地教育局的協調,學校表示已撤銷處罰,該學生在家反思幾天後可以回校上課。 上課玩手機是否嚴重到要被「勒令退學」? 為什麼現在的孩子會如此痴迷手機呢?
  • 初二女孩輟學在家,沉迷手機抗拒父母管教,父母越比較孩子越墮落
    小柔父親當時還因為這件事情狠狠打了孩子一頓,之後孩子就躲在房間裡面不出來,絕食了兩天,父母只能是答應孩子幫她請假幾天。到了要上課的日子,小柔又開始鬧情緒,無論父母怎麼說都不願意回學校上課,班主任也打電話過來問,孩子也不願意接;反覆一段時間之後,父母只能幫孩子辦理了休學。
  • 問答 | 初三的男孩因為沉迷手機,現在已經不上學了,怎麼辦?
    學員:初三的男孩因為沉迷手機現在已經不上學了,怎麼辦呢?沈老師:從事實層面看,孩子已經不上學了,如果父母想控制孩子去上學,恐怕是沒有辦法的。另外,孩子沉迷手機這個部分恐怕父母也是控制不了。孩子已經初三,處於青春期,內在的力量洶湧澎拜。如果父母這個時候還想用控制、管束的方式讓孩子放下手機去上學,大概率下是會失敗的。父母與孩子的鬥爭,失敗的往往是父母。
  • 孩子打瞌睡的五個原因及其解決辦法
    到了第六學期,不論何時去初三和高三學子的教室走一圈,你都會看到睡覺的同學。下課睡覺場面尤其壯觀,簡直就是鋪天蓋地。即便上課,睡覺的也大有人在。老師在講臺上侃侃而談,學生在下面呼呼大睡,誰都不幹涉誰,畫面特別和諧。明知道距離考試已經非常近了,為什麼還敢睡覺呢?一個字:累!
  • 15歲男孩厭學自卑,沉迷遊戲怎麼辦?父母打罵講道理是在幫倒忙
    我是致力於手機遊戲成癮研究的廖老思。我們今天和大家分享的案例主角,是一名正在上初三的15歲男孩,我們把他稱呼為小晨(化名),主要問題表現為:厭學焦慮、沉迷遊戲、自我封閉、性格自卑敏感等,為了保護孩子的隱私,筆者對以下案例已做隱私處理,小晨亟待解決的問題如下:1.厭學焦慮,找不到學習動力。
  • 13歲孩子玩手機半身癱瘓:孩子沉迷手機的背後,是父母的失職
    導讀:13歲孩子玩手機半身癱瘓:孩子沉迷手機的背後,是父母的失職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13歲孩子玩手機半身癱瘓:孩子沉迷手機的背後,是父母的失職!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14歲男孩沉迷手機,休學半年,心理學家:病根在父母情緒反應上
    我是致力於手機遊戲成癮研究的廖老思。我們今天和大家分享的案例主角,是一名14歲的男孩,為了保護孩子的隱私,我們把他稱呼為小輝(化名)。小輝已經半年沒有去學校上課了,天天在家裡玩手機遊戲,以前還有很多興趣和愛好,比如:遊泳、打籃球、彈吉他等,現在除了玩手機遊戲,沒有任何愛好了。
  • 孩子上課打瞌睡,學習沒精神,這些問題家長得注意
    我姐說,最近她叫孩子起床的時間比平時早,為什麼呢?因為孩子起不來,孩子 8點10分上學,她本來七點半叫孩子起床,八點剛好出門,就不遲到。但是最近孩子早上起不來,遲到了好幾次。而且聽老師說,孩子最近早上上課老打瞌睡,玩遊戲都沒精神,中午睡完午覺,狀況才能好點。
  • 初三成績班級倒數且每天寫作業到深夜,上課打瞌睡,咋辦?
    最近接到一個初三家長的求助:小孩初三,成績班上倒數且每天作業到十二點後,老師反應上課經常打瞌睡。怎麼辦?到了初三以後,其實越是班上靠後的孩子越睡得晚,上課經常打瞌睡,惡性循環,成績越來越差。所以家長和老師焦慮不安。這可怎麼辦呢?
  • 為什麼父母越禁止的事,孩子越故意要做?3招應對孩子的叛逆期
    ,孩子怎麼說也說不聽,說多了孩子越是要跟你對著幹,這是為什麼呢?為什麼父母越禁止的事,孩子越故意要做?比如父母說:「快去睡覺,別熬夜了!」然而孩子玩遊戲正起勁,頂嘴道:「我已經長大了,不要你管!」那麼,父母應該如何應對孩子的「叛逆期」呢?
  • 層次越低的父母,越喜歡玩手機
    這世界上,最打動人心的愛叫「陪伴」,而不是我在你身邊,你卻在玩手機。不知道你們有沒有發現,就是以前我們只是拿來打電話發簡訊的手機,如今甚至已經替代了孩子的地位,讓更多父母在不知不覺中成為了手機的奴隸,而忽視了對孩子的關心。
  • 14歲男孩沉迷手機動漫,極度厭學,心理學家:負強化管教要不得
    我是致力於手機成癮的廖老思。我們今天和大家分享的案例主角,是一名14歲的男孩,為了保護孩子的隱私,我們把他稱呼為小兵(化名)。小兵現在沉迷於動漫,特別喜歡動漫視頻的製作,晚上熬夜玩手機,學習怎麼製作視頻,早上大喇叭來叫都叫不醒。曾經是品學兼優的一班之長,現在他覺得在學校學習無聊透頂,已經20多天沒有去上課了。
  • 為何越是家庭條件不好的孩子,反而對手機的依賴性越強?
    朋友結婚早,孩子讀四年級,花大價錢上了各種補習班,成績依舊在中下遊。學習不好的因素很多,顯然朋友把這都歸罪於手機,不過確實有調查表明,孩子的學習成績和玩手機的時間是成反比的,還有一個引人深思的發現:越是家庭條件不好的孩子,反而對手機的依賴性越強,相對的,成績也不如家庭好的孩子。看到這個我的第一反應是怎麼可能,再一細想,確實如此,原因很簡單:窮是原罪!
  • 孩子上課老打瞌睡?位列課外輔導前十名的大智為您解「困」
    一年四季,不少人在白天都會出現打瞌睡的情況,孩子也不例外,但對孩子來講,如果在上課時出現打瞌睡的情況,會嚴重影響到其學習。那孩子上課出現打瞌睡的情況應該怎麼辦呢?大智教育專注教育行業十九年,位列課外輔導前十名,為您解「困」。
  • 14歲男孩迷手機,自尊心強不願上學,父母別忽略孩子的心理建設
    我們今天和大家分享的案例主角,是一名正在上初二的14歲男孩,沉迷於動漫,喜歡動漫視頻製作,每天除了吃飯就是看動漫,做視頻,每天熬夜到凌晨兩三點,白天又起不來床,原先成績優秀又積極上進的他,現在連學校都不去了;為了保護孩子的隱私,我們把他稱呼為小柏(化名);小柏父母是做生意的,對於孩子目前的情況心裡十分難受,媽媽更是以淚洗面,整日憂心忡忡,不知道該怎麼辦;根據小柏媽媽向我們求助反饋的信息
  • 高一男孩頹廢沉迷手機,大吼大叫思維極端,培養孩子高自尊是關鍵
    我們今天和大家分享的案例主角,是一名正在上高一的男孩,從去年暑假開始沉迷手機遊戲,思維極端對父母大吼大叫,甚至揚言不想活了要跳樓,為了保護孩子的隱私,我們把他稱呼為小遠(化名);小遠媽媽是某國企高管,對於孩子目前的情況感到非常無助,每天心情都很低落;
  • 13歲男孩沉迷手機,情緒障礙不上學,父母如何智鬥「洪水猛獸」
    我是致力於手機遊戲成癮研究的廖老思。我們今天和大家分享的案例主角,是一名在上初二的13歲男孩,為了保護孩子的隱私,我們把他稱呼為小聰(化名);從去年九月份開學,小聰就不去上學了,每天玩平板電腦,玩遊戲刷小視頻,黑白顛倒,生活完全無規律……小聰媽媽非常著急無助:「我覺得上天無路,入地無門,真的要絕望了,請老師看到後儘快回復,救救我的孩子,救救我們一家吧!」
  • 13歲男孩沉迷手機,情緒障礙不上學,父母如何智鬥「洪水猛獸」
    我是致力於手機遊戲成癮研究的廖老思。我們今天和大家分享的案例主角,是一名在上初二的13歲男孩,為了保護孩子的隱私,我們把他稱呼為小聰(化名);從去年九月份開學,小聰就不去上學了,每天玩平板電腦,玩遊戲刷小視頻,黑白顛倒,生活完全無規律……小聰媽媽非常著急無助:「我覺得上天無路,入地無門,真的要絕望了,請老師看到後儘快回復,救救我的孩子,救救我們一家吧!」
  • 寶寶上課困到打瞌睡,想睡不能睡的模樣,網友:像極了上課時的我
    現在越來越多的大人都有熬夜的習慣,不知不覺中,這種習慣滲入到了孩子的生活中,孩子們也漸漸熬起了夜,越夜越開心。相應的,到了白天,熬夜的人總會為自己的熬夜付出代價——打瞌睡。大人忙裡偷閒的摸魚打瞌睡,小孩上課遊神打瞌睡,畫面常常讓人哭笑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