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女孩輟學在家,沉迷手機抗拒父母管教,父母越比較孩子越墮落

2020-12-18 廖老思父母加油棧

大家好!我是致力於手機遊戲成癮研究的廖老思。我們今天和大家分享的案例主角,是一名上初二的女孩,為了保護孩子的隱私,我們把她稱呼為小柔(化名),據小柔媽媽介紹,小柔目前急需解決的問題如下:

1. 嚴重厭學,輟學在家

小柔是今年9月份才上的初二,剛回學校上了沒幾天,就跟媽媽說不想上學了,在學校呆著沒意思。小柔父親當時還因為這件事情狠狠打了孩子一頓,之後孩子就躲在房間裡面不出來,絕食了兩天,父母只能是答應孩子幫她請假幾天。

到了要上課的日子,小柔又開始鬧情緒,無論父母怎麼說都不願意回學校上課,班主任也打電話過來問,孩子也不願意接;反覆一段時間之後,父母只能幫孩子辦理了休學。

2. 孤僻自卑,拒絕與父母溝通

小柔性格孤僻,總是獨來獨往,在學校好像也沒有比較要好的同學或朋友,小柔媽媽覺得孩子看起來沒什麼自信,甚至還有些自卑。

平常父母工作比較忙,從小對孩子關注較少,很少溝通;現在孩子也不願意跟父母溝通,只要父母待在家裡,她就躲在房間裡面不出來。

3. 沉迷手機,整天打遊戲或看小說

小柔自從輟學在家後,就整天在家玩手機,父母經常會聽到孩子打遊戲的聲音。在10月初的時候,小柔爸爸還跟孩子大吵了一架。

當時孩子一直躲在屋裡不出來吃飯,爸爸想到別人家的孩子都去上學,就自己的孩子不去上學,還整天躲在屋裡玩手機看小說,十分生氣,就狂敲孩子的房門,讓她出來說清楚之後的打算,結果孩子開門之後大吼說:「你們這是要逼死我才開心嗎!」說完把門一甩,又把自己鎖了起來。

為了能夠從孩子問題源頭切入,我們將對小柔所在原生家庭及父母錯誤管教方式進行深入剖析,並針對性提出改善建議,列舉如下:

錯誤管教一:父母總愛拿孩子和別人家的孩子比較,指責孩子笨

描述:小柔媽媽介紹說,以前自己總是拿孩子跟鄰居家的小孩比較,說別人家孩子考試成績又好,在家還幫父母做家務,學習自覺,又有孝心,說完別人的好還反過來指責小柔懶惰,放學回家學習總要父母催促,不自覺,房間弄得亂七八糟也不自己收拾整齊。

改善建議:青春期孩子有兩大特性,其中一個就是「不被否定性」,什麼是不被否定性呢?就是不管我做得好不好,我都認為我擁有不被他人否定的資本。

這就意味著著,每當我們父母對孩子某些行為感到不滿,從而進行批評、說教、訓斥、打罵甚至是拿孩子跟別人家的孩子作比較的時候,儘管我們父母的初衷是為了孩子好,是為了幫助孩子改變,但是孩子可不怎麼認為;

她只會認為,父母純粹是在否定我,攻擊我,壓根就看不起我;我是一個不被父母看好的人,我是一個沒用的人,是一個糟糕透頂的人;所以,我還要努力個啥勁呢?乾脆破罐子破摔得了,我一輩子就這樣了!

那該怎麼辦呢?停止一切不當的管教行為,比如嘮叨、說教、指責、比較、打罵等錯誤管教行為,多採取同理、同頻、正強化的溝通方式,具體實操可見上一篇文章。

錯誤管教二:爺爺奶奶對孩子進行替代教育,一手包辦

描述:根據小柔媽媽的介紹,小柔10歲之前基本上是爺爺奶奶帶大的,爺爺奶奶對孩子很溺愛,一手包辦孩子的一切,衣來伸手飯來張口;後來孩子上學了,奶奶就會經常催促她寫作業,吃飯、睡覺等等,常常嘮叨她,小柔對奶奶的嘮叨也很不耐煩,奶奶叫她寫作業,她也總是拖拖拉拉的。

改善建議:爺爺奶奶對小柔從小就是一手包辦,以替代式管教為主,關於替代式教育所帶來的負面影響我們之前有多次闡述,本文就不再贅述。既然替代式教育是不當的管教方式,那么正確的管教方式又是什麼樣的呢?一句話:把歸屬於孩子自己的事情交還給她自己!

孩子的分內之事包括哪些內容呢?主要包括:吃飯、睡覺、起床、洗澡、房間衛生、寫作業、學習等;也就是說,以上這些事情,不管孩子目前做得好不好,也不管以前爺爺奶奶做得好不好,到了青春期,我們做父母的就要儘可能把嘴巴閉上,不要再沒完沒了地嘮叨、催促孩子;否則我們就嚴重地侵犯了孩子的獨立性,必然導致孩子與父母形成敵對的局面,這樣下來,我們想要幫助孩子改變就更難了。

錯誤管教三:強行禁止孩子玩手機,導致親子關係破碎

描述:自從小柔上初中後,就經常玩手機,看小說,打遊戲,跟網友聊天等等,父母答應給孩子買手機的時候約法三章,規定幾點就不能再玩手機,小柔也答應得好好的,可是沒過幾個月,她玩手機的時間越來越長,從延遲5分鐘到延遲半小時,現在乾脆自己玩個夠,早把之前的約定拋到腦後;

父母看到約法三章失效了,只好強行禁止,直接把手機從孩子手裡搶過來,「代為保管」,結果孩子就一直鬧,故意跟父母對著幹,甚至以不上學來威脅父母。僵持了兩天,小柔父親實在受不了,就把手機還回去了,直言說:「你以後想怎麼樣就怎麼樣,我管不了你了!」

改善建議:大量事實證明:我們父母都是百分之百愛孩子的,為了愛孩子,甚至把半條老命搭進去也在所不惜;但是,我們的孩子壓根就感受不到父母的愛,反而認為父母不是在愛自己,而是在害自己。

還有一些孩子,父母把智慧型手機沒收了,玩不了遊戲,但是孩子就算拿家裡老人用的老人機,也照樣通宵熬夜不睡覺;這足以說明,真正的病根不在手機遊戲上,而是在孩子的思維模式上,除非從根源上解決孩子內在的痛苦情緒,從根源上幫助孩子擺脫自我傷害的消極情緒模式,否則,孩子的問題就沒有辦法從根源上解決。

而且孩子的自我傷害模式會不斷升級,越演越烈——從飲食作息不規律,不運動,到經常吃垃圾食品,喝碳酸飲料,再到黑白顛倒,通宵達旦,最後滴水不進,自殘自sha;因此,孩子的這種自我傷害模式,如果不及時幹預,後果將不堪設想。

我是廖老思,專注於手機遊戲成癮研究。歡迎大家在評論處分享自己教養青春期孩子的經驗或感觸,也可私信留言和老師傾訴孩子問題及困惑,希望能為每個無助的父母及家庭點亮希望的燈!

相關焦點

  • 「兒子天天熬夜玩手機,上課打瞌睡」為什麼父母越管孩子越沉迷?
    但是,孩子依舊很沉迷手機,只要父母不注意,就切換到遊戲頁面,讓父母很發愁。其實,對於孩子沉迷手機,父母們都很發愁,因為長時間玩手機,對孩子危害太大了,比如:①影響學業就像案例中的父母,他們發現兒子總是熬夜玩手機後,非常痛心。尤其是兒子白天打瞌睡,根本就不聽課,成績也下滑得厲害,他們更是擔心兒子以後考不上大學,以後的人生就毀了。這一點,是孩子沉迷玩手機最大的危害。
  • 初三男孩熬夜玩手機,上課打瞌睡,為什麼父母越著急孩子越沉迷?
    1.要求自己管理手機,卻經常熬夜打遊戲 小海在放暑假前,手機還是由父母管理,只能在周末或者假期的時候玩兩個小時,如果孩子超時了父母就會批評孩子,但父母發現,在手機由父母代管期間,小海半夜會偷偷起來潛入父母房間,偷拿手機去玩遊戲,被父母發現之後孩子會感到很愧疚,但事後卻死性不改。
  • 15歲男孩沉迷手機,忽視學業自暴自棄,修正消極思維的3條建議
    我是致力於手機遊戲成癮研究的廖老思。我們今天和大家分享的案例主角,是一名在上初二的15歲男孩,為了保護孩子的隱私,我們把孩子稱呼為小辰(化名),根據小辰媽媽所說:孩子從初二上學期開始就像變了個人,經常玩手機玩到凌晨一兩點,管不住自己,作業不寫,處於輟學和上學邊緣;由於即將中考,小辰的父母很是焦慮,卻又不知道該怎麼辦,萬般無奈之下,找到了廖老思團隊,希望能得到幫助。
  • 15歲男孩厭學自卑,沉迷遊戲怎麼辦?父母打罵講道理是在幫倒忙
    據小晨媽媽回憶,實際上在上初中之前,孩子還是比較自信的,但自從上了初中後,孩子開始變得焦慮不堪,經常情緒激動,和父母以及老師對著幹,經常請假不去學校,最嚴重時,甚至到了學校門口,也不敢進學校大門,全身出汗、發抖。2.反鎖房門,沉迷玩手機遊戲。
  • 「懲罰」和「管教」的區別究竟有多大?絕大多數父母都分不清
    關注【實戰家庭教育】做智慧父母!很多父母都在用懲罰的手段,達到管教的目的,而隨著孩子越大,父母越失控,最終孩子出現了叛逆、厭學、網癮、拖拉等問題,父母和孩子都深陷痛苦之中,所以分清「懲罰」與「管教」對教育的意義不言而喻!
  • 孩子厭學,不是墮落,真是無奈!
    關注【實戰家庭教育】做智慧父母!一個初二的女孩,已經輟學在家一個多月,和父母的關係僵到了冰點,媽媽提起學習和遊戲的事,她就整宿坐在17樓的陽臺上,而父母只能嚇得趴在門縫聽著屋內的動靜不敢吭聲。而孩子自己呢?每天悶在房間看手機、玩遊戲,這是父母眼裡的墮落!在教育內卷的大潮下,優秀與否並不取決於自己是否優秀,而是超越了多少人,成績就成了老師和家長生命線,不知道什麼時候,學習已經不再是一件快樂的事情,更多是痛苦,無奈!大家有沒有發現一個現象?
  • 愛玩遊戲孩子情緒易暴躁不耐煩?父母緩解自我焦慮情緒是關鍵
    另一位家長則說:「我的孩子臨近考試前就輟學在家,不願意去學校上課了,一天到晚捧著臺手機,關鍵是脾氣還大得要命,分分鐘可以把你氣的頭髮冒煙!」這就讓不少父母深感焦慮——這樣下去該怎麼辦啊?萬一孩子沒考上大學,豈不是一輩子就完了?每天呆在家裡,學也不去上,又沒有一技之長,而且整天手機不離手,這分明是要啃老的節奏啊!
  • 13歲男孩沉迷手機,情緒障礙不上學,父母如何智鬥「洪水猛獸」
    ,白天晚上都哭,不知道是藥物的副作用還是情緒上的問題爆發了,從此徹底抗拒學習,不寫作業也不去學校。同時,小聰媽媽也反思說:「這也不能完全怪孩子,我自己也是一個不善於溝通的人,全職在家帶娃,社交圈子很小;而老公回家也不願意說話,下班回家多數時間都是他自己一個人呆著,玩手機,或者在樓上陪狗狗(春節前父母給孩子買了條狗,現在成了爸爸的夥伴了)。
  • 13歲男孩沉迷手機,情緒障礙不上學,父母如何智鬥「洪水猛獸」
    我是致力於手機遊戲成癮研究的廖老思。我們今天和大家分享的案例主角,是一名在上初二的13歲男孩,為了保護孩子的隱私,我們把他稱呼為小聰(化名);從去年九月份開學,小聰就不去上學了,每天玩平板電腦,玩遊戲刷小視頻,黑白顛倒,生活完全無規律……小聰媽媽非常著急無助:「我覺得上天無路,入地無門,真的要絕望了,請老師看到後儘快回復,救救我的孩子,救救我們一家吧!」
  • 孩子越管越不像話?如何正面管教孩子,父母應該看看這幾點
    導讀:孩子越管越不像話?如何正面管教孩子,父母應該看看這幾點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孩子越管越不像話?如何正面管教孩子,父母應該看看這幾點!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父母管教越嚴厲,孩子越容易「出圈」,界限比懲罰更有效
    上網課的這段時間裡,常常聽說有孩子邊玩遊戲邊上課,還花父母的錢買道具。其實,他們的父母管教不是不嚴厲,可是似乎越嚴厲,孩子越各種「出格」。我就曾聽一位專車司機說,他孩子因為玩手機,被媽媽用皮帶抽的身上一條一條的傷,可孩子卻半夜起來偷媽媽的手機玩,還用媽媽的指紋付款買道具,花掉了幾千塊。
  • 15歲女孩沉迷遊戲,自我封閉患上抑鬱症,父母到底該怎麼辦?
    我們今天和大家分享的案例主角,是一名15歲的女孩,為了保護孩子的隱私,我們把她稱呼為小芳(化名)。由於小芳長時間把自己關在房間裡,沉迷手機遊戲,黑白顛倒,作息紊亂,情緒敏感緊張,後被醫院診斷為輕度的抑鬱症;目前孩子停學在家,幾乎一句話都不和家人說,家人很憂愁,無可奈何,不知道該怎麼辦才好。
  • 應對孩子網癮輟學,這位媽媽感慨:和孩子劃清界限,我們輕鬆多了
    初二開學沒多久,孩子輟學,講了很多道理卻油鹽不進暑假作業也是在我一遍一遍的催促下,最後幾天熬夜完成的,結果開學後沒幾周,老師打電話給我說孩子肚子疼讓我帶去醫院檢查,我帶孩子去了人民醫院檢查了一圈,啥病都沒有,我就覺得他是裝病,我問他是不是,他還嘴硬說就是肚子疼。
  • 15歲女孩沉迷遊戲,自我封閉患抑鬱,父母的每句否定都是幫兇
    我們今天和大家分享的案例主角,是一名15歲的女孩,為了保護孩子的隱私,我們把她稱呼為小芳(化名)。>目前孩子停學在家,幾乎一句話都不和家人說,家人很憂愁,無可奈何,不知道該怎麼辦才好。根據小芳媽媽反饋,孩子從初二上學期開始,經常把自己反鎖在房間裡,整天沉迷於手機遊戲,通宵達旦,情緒敏感暴躁,後被醫院診斷為輕度抑鬱症,目前已經停學在家;但是孩子不吃藥,不說話,不運動,也不看心理醫生,把自己封閉起來,爸媽無能為力,很痛苦又無可奈何,非常孩子的問題會越來越嚴重,用孩子媽媽的原話說是「這樣下去該怎麼辦呢?孩子的前途在何方?會不會一輩子就這樣了?著急啊!」
  • 越嚴厲的父母越無能,還會傷害孩子的這個重要能力.
    ……慢吞吞的孩子磨人,不會只在你家上演,這也是別人家要念的經,還是學校老師天天都要面臨的例行公事。家長往往會通過嚴厲地督促,來激勵那些拖延的孩子,以此提高孩子做事的效率。 然而事實卻是:孩子越拖,家長便越急;家長越催,孩子越拖,陷入惡性循環。為了讓孩子做好一點小事,很多家庭每天都要經歷這樣一番「雞飛狗跳」。
  • 15歲女孩沉迷手機,一談學習就翻臉,心理學家:陪同不等於陪伴
    我們今天和大家分享的案例主角,是一名在上初二的15歲女孩,為了保護孩子的隱私,我們把他稱呼為小莉(化名),據小莉媽媽交代,從初二開始,小莉放學回家就玩手機玩遊戲、刷視頻,學習完全不上心,不願意跟父母交流,有時候說急了孩子就把門一鎖,誰的話都不聽;後來徹底不願去學校上課,由於小莉媽媽是在學校裡當老師的,因為孩子這事內心非常挫敗——自己身為老師,卻沒能把自己孩子教好,又怎麼有信心培養好其他孩子呢?
  • 為啥孩子越管越壞?錯誤的管教方法,很多父母卻還在用
    說起這句話,相信很多父母都會覺得非常熟悉,因為有一些父母可能每天都要對自己的孩子說好幾遍這句話,當孩子在做一些父母沒有辦法理解的事情時,父母就會義正言辭的叫孩子停下這件事情,但是其實很多人都會發現,這種教育方式只會讓自己的孩子越管越壞,因為這是一種錯誤的教育方式。
  • 初二男孩手機成癮謾罵父母,喪失學習動力,如何做好孩子心理建設
    我是致力於手機成癮的廖老思。我們今天和大家分享的案例主角,是一名14歲的男孩,為了保護孩子的隱私,我們把他稱呼為小斌(化名)。小斌是一名初二的學生,現在手機成癮十分嚴重,用孩子自己的話說就是:「沒有手機自己就活不下去了」。他現在休學在家,一門不出二門不邁。而且對父母很不尊重,經常對父母大喊大叫。
  • 孩子厭學整天沉迷手機遊戲怎麼辦?2條兵法建議,教父母輕鬆應對
    在教養孩子過程中,當孩子出現各種各樣不良行為時(比如:厭學、沉迷手機、通宵遊戲、日夜顛倒等等),很多父母瞬間就像潰堤的大壩,心中的洪水翻滾而起,肆意泛濫——各種指責、批評、否定、說教、訓斥、打罵的聲音,充斥著家裡的每個角落。
  • 13歲孩子玩手機半身癱瘓:孩子沉迷手機的背後,是父母的失職
    導讀:13歲孩子玩手機半身癱瘓:孩子沉迷手機的背後,是父母的失職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13歲孩子玩手機半身癱瘓:孩子沉迷手機的背後,是父母的失職!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