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國斷崖發現漢朝文字,內容翻譯後,專家:找了1000多年

2021-01-07 大偉歷史觀

華夏文明已走過了五千年的悠悠歲月,無數的歷史朝代如同朵朵鮮花,經過了從生長到綻放直至消亡,而漢朝也是其中一個,相比於繁盛的唐朝,漢朝的邊疆處境一直不容樂觀,西漢早期匈奴在我國邊境地區一度非常猖獗,約公元前202年,漢朝迫於壓力,一直對匈奴實行屈辱的和親政策,直至漢武帝執政時期,他下定決心,要不惜一切代價整治匈奴。

幾十年裡,漢武帝曾無數次出兵抗擊匈奴,終於在他的不懈努力下,總算扭轉了對匈奴弱勢的局面,尤其是在到了東漢時期,匈奴內部發生了內亂,漸漸分成了南匈奴和北匈奴兩股力量,野心勃勃的南匈奴想聯合漢朝的力量,徹底吞掉北匈奴勢力,漢朝恰好也想藉此時機利用南匈奴的力量,削弱匈奴的總體實力,雙方達成一致協議後,終於在漳河二年,漢武帝任命車騎將軍竇憲遠赴邊疆,竇憲將軍與北匈奴在稽落山展開廝殺,竇將軍最終大獲全勝,不過落荒而逃的北匈奴也沒能躲掉竇憲將軍的追擊,最終他們在燕山一帶被一舉殲滅。

這一戰讓威脅中原地區數年的匈奴勢力受到了巨大的打擊,也終於解決了漢朝數百年來的匈奴之憂,漢武帝為了慶祝和紀念這一重要的歷史時刻,命令班固撰寫封燕然山銘文,刻在了燕然山上,這是我國歷史上首次石刻載戰功,但我們所知的所有歷史記載都沒能知道具體的位置。

終於,在2017年夏天,蒙古國成吉思汗大學發布了一個激動人心的消息,在蒙古國戈壁省的一處懸崖上發現了大量的中國漢字,經過考察隊的確認,這塊石刻上的文字就是一千年前的封燕然山銘,這一消息令我國無數專家歡呼沸騰,經過了漫長的1000年,終於找到了這一歷史的記錄,這些文字讓所有專家都振奮不已,這是東漢班固所作的封燕然山銘,也被稱作邊塞紀功碑,一千年後的今天,我們終於找到了華夏歷史上又一個重要節點。

封燕然山銘作為我國歷史上第一個戰功刻石記載,我國研究古代歷史有著巨大的意義,這些文字猶如歷史見證者,穿越了漫長的時空,讓今天的我們有幸感受到了古人拋灑熱血的無畏精神,以及開闢疆土的壯舉,這是我們華夏兒女寶貴的財富。

對此,大家有什麼看法呢?歡迎在評論區留言。

相關焦點

  • 國外斷崖發現中國古代文字,經翻譯後,專家:我們低估了歷史上的漢朝!
    國外斷崖發現中國古代文字,經翻譯後,專家:我們低估了歷史上的漢朝! 我國有著五千年的歷史文化,雖然在這五千年中我們的疆域在不斷的變化著,但是我們的文化卻一直未曾改變,一直留存在這片養育我們的土壤之上。不過也有一些文化瑰寶並沒有被人發現,他們記載了中華五千年的歷史榮耀。
  • 國外斷崖發現「中國文字」,內容被破解後,專家情緒失控
    漢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也是傳承中華文化的重要符號,它凝結著中國古人的大智慧,其魅力不言而喻。當然,每個國家都擁有著自己的語言,漢字則屬於中國獨有,但是直到一項來自國外的發現流傳開來,人類的認知被刷新——國外斷崖驚現「中國文字」,內容被破解之後,來到現場的中國專家竟失聲痛哭,上面的內容究竟是什麼?其來源還要從班固《封燕然山銘》的創作背景說起。
  • 國外斷崖發現中國古代文字,內容翻譯過後,專家都忍不住熱淚盈眶
    哪怕是歷經了數千年,也有人能夠通過殘存下來的歷史文物,從中發現那個時代的事情。在蒙古國的一個斷崖峭壁杭愛山上,就有人曾發現過一塊雕刻著我國古時漢代隸書文字的石塊。當時這石塊被人們發現之後,很快就引起了當地諸多專家的強烈關注,就連很多普通民眾對此都好奇不已。不得不說,大家都想知道這塊刻有漢代隸書的石塊到底在向大家描述著那時怎樣的一個故事?
  • 外國斷崖上發現中國漢字,內容被翻譯後,中國專家熱淚盈眶
    唯一的文字資料記載是《後漢書·竇憲傳》記載了班固在燕然山大勝以後,為了紀念這場戰役寫下了一篇《封燕然山銘》並刻在摩崖之上。然而古代的地理知識極為匱乏,人們只知道在燕然山這個地方有這篇文章的石刻,但是具體位置在哪裡,偌大的燕然山脈該去何處尋找無人知曉。
  • 外國一斷崖發現中國漢字,內容被翻譯後,中國專家當場落下眼淚
    追溯起來,中國的漢字已經有6000多年的歷史,不僅是世界上使用時間最長的文字,還是沒有出現斷層的文字,這兩項記錄可謂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與此同時,漢字更是古人象形表意造字唯一傳承至今並碩果僅存的文字。
  • 外國一斷崖發現漢字,將內容翻譯過來後,專家激動道:總算找到了
    直到有一天:外國一斷崖發現漢字,將內容翻譯過來後,專家激動道:終於找到了。 翻看現代版的古代朝代的地圖,總是會發現中國古代的領土似乎非常小。就比如商朝,歷史教材上就是一個河南省那麼大的樣子;周朝的王畿也就是甘肅省、陝西省那麼大的樣子。即便是號稱「大唐帝國」、「大漢帝國」的時代,歷史教材上專家畫出來的領土範圍也是非常有限的。
  • 國外斷崖發現中國漢字,將內容翻譯過來後,專家留下了激動的眼淚
    而在30年前,外國斷崖上出現了中國古漢字,經考古專家翻譯過來後,無數人為之振奮。原來,在1990年的某一天,外蒙古的兩位牧民像往常一樣在草原上放牧,草原的天氣總是複雜多變的,本來好好的大晴天竟然瞬間烏雲密布,下起了大雨。兩位牧民為了避雨,只好把羊群趕到了一座山的山腳下。
  • 外國斷崖發現中國文字,翻譯過後,專家激動:終於找到了
    外國斷崖發現中國文字,翻譯過後,專家熱淚盈眶:終於找到了。正文我國在漢朝時期有著名的皇帝漢武帝,漢武帝派出自己的名將霍去病攻打匈奴,將匈奴打回了自己的老家,並且在狼居胥山上舉行了祭天。從此之後,所有武將都嚮往著能夠在狼居胥山上進行祭祀活動,從而表達自己對於霍去病的敬畏。
  • 國外斷崖發現中國文字,內容破譯後,專家激動地說:終於找到了
    眾所周知,中國有五千多年的歷史,中華文化源遠流長。不僅深刻影響了中國人的行為習慣,而且對周邊國家也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一些在國內找不到的史料,有時國外出土的文物可以填補這塊空白。而在2017年,蒙古國境內發現的一塊斷崖石碑,便在我國史學界引發了動蕩。事情究竟是怎麼回事呢?咱們接著往下看。
  • 國外一斷崖上發現中文,將內容翻譯後,學者激動道:終於找到了
    當年經過蒙古國的專家研究後,並未能夠成功釋讀石刻上的內容,於是將情況告訴中國內蒙古大學的教授,並邀請他前往蒙古國進行實地考察。當我國的專家學者到達目的地後,將石刻是的文字進行翻譯,大家都激動道:終於找到了。《封燕然刻石》到底是什麼?為何中國的專家學者找到它後會如此高興?
  • 國外斷崖發現中國漢字,內容被翻譯後,中國專家當場抱頭痛哭
    現在,在外蒙杭愛山的一塊石崖上,還刻有中國古代的漢字,中國專家對其進行現場勘測後無不潸然淚下。這塊在外蒙懸崖斷壁上的文字,是我國漢朝時代所刻,因為上面的文字採用的是漢朝的隸書。 這塊文字被發現時引起了考古界不小的轟動。這座山崖名為杭愛山,在漢朝時屬於燕然地區,也就是春秋戰國時期燕國的一部分。並且這塊文字也是目前發現最早的關於漢朝的文字。
  • 國外斷崖發現中國漢字,經過翻譯,內容令專家當場淚目
    ,經過翻譯,內容令專家當場淚目  我們國家是一個歷史悠久的文明古國,先民們曾經創造了許多燦爛的文化。  在如今外蒙古的一個斷崖上,曾經發現了一個巨大的石塊,上面竟然刻著我國漢朝時期的隸書,這在當時引起了考古界的注意。
  • 一外國斷崖發現漢字,將內容翻譯過來後,專家激動道:終於找著了
    在外國一處斷崖,居然發現刻有漢字。經過學者翻譯,讓在場所有人倒吸一口涼氣,甚至當場有位年邁的教授激動地喊:「終於找著了!」 那麼,這個斷崖上面寫了什麼,讓學者們如此激動?這段文字對於我們而言,又有什麼意義嗎?
  • 國外斷崖發現中國漢字,內容被翻譯後,中國專家當場大哭!
    之前在外蒙的杭愛山就發現了一塊完整的石崖上刻了漢字,引得國內專家前往勘測後卻紛紛潸然淚下:今人何顏對古人。經專家研究,上面刻的是漢朝時期的隸書,此斷崖被外蒙人稱之為「杭愛山」,又被稱為燕然山,唐代王維的《使至塞上》中描述的「蕭關逢候騎,都護在燕然」,其中「都」指的就是杭愛山。
  • 國外斷崖之上發現中國漢字,翻譯後讓中國專家激動:終於找到你!
    位於蒙古國中部的杭愛山,在我國古時又被稱作燕然山,根據《後漢書》的記載,東漢將軍竇憲曾率領漢軍大破北匈奴,封燕然山,而隨軍的班固為了紀念這一勝利,便寫下了《封燕然山銘》,鐫刻在摩崖之上
  • 國外斷崖上發現中國文字,經翻譯後,原來我們低估了歷史上的漢朝
    在外蒙古一千年的懸崖上,有人發現上面寫著中國的古漢字,翻譯它的中國專家當場滿是淚水!古代中國曾經有一個非常廣闊的領土,但由於多次侵略,大量的土地被分割,今天的外蒙古屬於以前的中國,懸崖上刻有古代漢字,專家研究進一步證明了這一點。 刻有漢朝時期的隸書,這個懸崖被外蒙古人稱為「杭愛山」。
  • 外蒙一斷崖發現中文石刻,內容翻譯過來後,專家:終於找到了
    02在杭愛山一處斷崖,有人發現了漢字石刻。後來經過專家研究,將石刻的字都翻譯了過來,專家非常激動地說道:「終於找到了」。1990年的一天,蒙古國有兩位牧民兄弟在杭愛山附近走過,突然下起了雨,於是他們鑽進了一處斷崖洞中避雨。
  • 國外斷崖發現中國漢字,內容被翻譯後,專家激動:終於找到你!
    所以文物的完好保存是尤為重要的,在1990年蒙古國的境內就發現了一個石刻,是兩個牧民無意之中發現的,但上面刻的並非當地文字而是漢字,當地的百姓看不懂就找來了專家查看。不過在當地專家查看之後,也是百思不得其解,為了探尋清楚這裡面的真相,就請教了內蒙古大學的專家,此時距離首次發現這個石刻已經過去了24年之久。
  • 國外斷崖發現中國字體,翻譯出來後,中國專家當場熱淚盈眶
    就在不久前外蒙古的一處斷崖上,就發現了一塊雕刻著漢朝文字的石塊,石塊上的文字用的是漢代隸書字體,石塊位於杭愛山,或許大家對這個名字不是很熟悉,但杭愛山還有另外一個名字,你肯定聽過,那就是燕然!燕然曾經在2000多年前的西漢時期是我們國家的領土,這塊石頭的出現引來了外蒙古與中國考古專家們的注意,因為這已經不是第一次發現帶有漢字的石塊了,最早從1980年開始,人們就已經在這片山脈發現過一些石頭,但由於這些石頭體積都偏小,所以當時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而這一次發現的石頭卻很大,同時上面還雕刻著一篇記錄性的文章,在中國專家的翻譯下,這篇文章所記錄的事情被人們所知曉
  • 外國一斷崖發現中國古文字,將內容翻譯過來後,中國人熱血沸騰
    文字,是文明的標誌,民間一直都認為倉頡是漢字的創造者。東漢文學家許慎曾在《說文解字序》中寫道:黃帝之史倉頡,見鳥獸蹄迒之跡,知分理之可相別異也,初造書契。既然有了發明創造,自然便有後世傳承,而古人尤其喜歡在石壁上刻下文字,既是為了記載,也是為了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