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夏文明已走過了五千年的悠悠歲月,無數的歷史朝代如同朵朵鮮花,經過了從生長到綻放直至消亡,而漢朝也是其中一個,相比於繁盛的唐朝,漢朝的邊疆處境一直不容樂觀,西漢早期匈奴在我國邊境地區一度非常猖獗,約公元前202年,漢朝迫於壓力,一直對匈奴實行屈辱的和親政策,直至漢武帝執政時期,他下定決心,要不惜一切代價整治匈奴。
幾十年裡,漢武帝曾無數次出兵抗擊匈奴,終於在他的不懈努力下,總算扭轉了對匈奴弱勢的局面,尤其是在到了東漢時期,匈奴內部發生了內亂,漸漸分成了南匈奴和北匈奴兩股力量,野心勃勃的南匈奴想聯合漢朝的力量,徹底吞掉北匈奴勢力,漢朝恰好也想藉此時機利用南匈奴的力量,削弱匈奴的總體實力,雙方達成一致協議後,終於在漳河二年,漢武帝任命車騎將軍竇憲遠赴邊疆,竇憲將軍與北匈奴在稽落山展開廝殺,竇將軍最終大獲全勝,不過落荒而逃的北匈奴也沒能躲掉竇憲將軍的追擊,最終他們在燕山一帶被一舉殲滅。
這一戰讓威脅中原地區數年的匈奴勢力受到了巨大的打擊,也終於解決了漢朝數百年來的匈奴之憂,漢武帝為了慶祝和紀念這一重要的歷史時刻,命令班固撰寫封燕然山銘文,刻在了燕然山上,這是我國歷史上首次石刻載戰功,但我們所知的所有歷史記載都沒能知道具體的位置。
終於,在2017年夏天,蒙古國成吉思汗大學發布了一個激動人心的消息,在蒙古國戈壁省的一處懸崖上發現了大量的中國漢字,經過考察隊的確認,這塊石刻上的文字就是一千年前的封燕然山銘,這一消息令我國無數專家歡呼沸騰,經過了漫長的1000年,終於找到了這一歷史的記錄,這些文字讓所有專家都振奮不已,這是東漢班固所作的封燕然山銘,也被稱作邊塞紀功碑,一千年後的今天,我們終於找到了華夏歷史上又一個重要節點。
封燕然山銘作為我國歷史上第一個戰功刻石記載,我國研究古代歷史有著巨大的意義,這些文字猶如歷史見證者,穿越了漫長的時空,讓今天的我們有幸感受到了古人拋灑熱血的無畏精神,以及開闢疆土的壯舉,這是我們華夏兒女寶貴的財富。
對此,大家有什麼看法呢?歡迎在評論區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