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段時間,有一位網友過來諮詢
她近一段時間,留意到一歲半的兒子,時不時會將手伸進紙尿褲中摸自己的小雞雞。
於是她很緊張的過來問我孩子是否有摸小雞雞這個癖好,會不會是提前發育了,會不會是吃的食物裡含有激素,他老這麼摸,會不會過度刺激導致以後發育出現問題。
01
有同樣困擾的父母很多:
「我兒子很喜歡摸小雞雞,有時邊看動畫片邊摸,這不會是性早熟吧?」
「女兒睡覺前喜歡夾緊雙腿打挺,或者在捲起的被子上蹭來蹭去,這是怎麼了?」
但其實,父母們有點反應過度了。
有時孩子愛摸私處,純粹是處於好奇和探索。
在大小便時、在洗澡時,男孩可能會翻弄揪扯小雞雞,女孩會看看私處,多半是他們想好好研究一下自己的身體。
寫過《小雀雀大問題》的日本醫學博士矢島瑛夫說:「沒有小雞雞的媽媽,是很難體會摸著小雞雞那種安心的感覺的。」
我有位閨蜜,她發現4歲的兒子特別愛把手伸進內褲,摸摸前面,摳摳後面,有時還會把手拿出來聞聞。
本就有潔癖的她大驚失色,認定自己對兒子的性教育有問題,緊急去做各種諮詢。
正當她摩拳擦掌,準備用滿腹學識對兒子好好進行一番「教育」時,兒子哭著告訴她:屁股好癢,媽媽撓撓。
她這才注意到,兒子內褲太緊,出汗又多,私處周圍起了不少溼疹。
所以,當發現孩子突然愛摸私處,父母最好先排除是否有皮疹、溼疹、尿道炎、膀胱炎等生理問題。
當然,如果孩子頻繁地撫摸私處,並很享受帶來的滿足感和愉悅感,這也沒必要震驚,因為在新生兒時,性衝動就開始萌芽了。
弗洛伊德在《性學三論》裡說:幼兒時期的自慰主要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嬰兒哺乳期
嬰兒通過吮吸媽媽的乳頭、自己的皮膚和手指,就能感受到一種快感。
有個媽媽說,她的寶寶才2個月,經常用手抓扯自己的耳朵,也經常抓媽媽的耳朵,有時還會摸自己的胸部、生殖器。
這就是嬰兒有性衝動,並通過觸摸自己和他人得到滿足的一種表現。
第二個階段:出現在4歲左右
這時候,孩子的性行為開始頻繁起來,並呈現出自體享樂的狀態。
自體享樂,是指孩子性衝動的作用對象不是他人,而是單純從自己身上獲得滿足。
他們會通過撫摸自己生殖器、肛門等行為,獲得一種生理快感和心理滿足感。
弗洛伊德認為,這個階段的性行為會在一個人的記憶、潛意識中留下深刻的印象,甚至會決定日後的性格。
不過,這個階段持續的時間不會太長,大部分會在6-7歲消失。
圖片來源:電影《天堂電影院》
第三個階段:青春期
這是孩子性慾高漲的時期,並渴望從自體享樂轉移到他人(同性或異性)身上。
說到底,小孩的性行為跟成年人的性愛有很大區別,家長不需要談性色變,除給予尊重、理解外,再給一些約束和引導就可以了。
最忌諱的做法就是:
過分強化、嘮叨:父母越焦慮,越可能固化孩子的行為習慣。
粗暴制止、大聲責罵:造成孩子的焦慮、不安,形成膽怯、懦弱、自卑的性格。
威脅、恐嚇:「再這樣,小心你的手!」「再摸,就剪掉你的小雞雞!」這樣的話會讓孩子害怕,不敢再摸,但會損傷自尊,產生負罪感。
嘲笑、羞辱:「你這樣丟不丟人?」這樣的話會讓孩子產生巨大的羞恥感,影響性認知,影響成年後的兩性關係。
圖片來源:電影《房間》
父母可以大大方方地告訴孩子:
私處並不髒,可以摸,但是一定要注意衛生,不能經常去觸摸,不能在公共場合這樣做,更不能讓別人觸摸。
孩子可以撫摸自己身體的任何地方,不必羞恥,不必自責。這是我們每個人的權力。
02
寶寶愛摸生殖器,在私下偶爾摸摸沒啥,媽媽們淡定忽視就好了。
有些情況則需要長個心眼——如果孩子沉溺於刺激生殖器,吃奶也在弄,玩耍也在弄,坐車也在弄……那就要看看是不是別的原因了。
是不是碰到了什麼問題,緊張、壓力大、受到的關注少了?是不是生殖器有什麼不舒服,有沒有長疹子、紅腫、分泌物不正常?
發現異常及時帶娃看醫生,而不是急著幫孩子糾正「壞習慣」。
寶寶大些了,除了告訴他們界限感(只能在私下做)之外,家長還要告訴他們,
不可以弄傷自己的生殖器。
如果要用手摸,摸之前要把手洗乾淨。
如果不洗乾淨手,手上的致病菌就會通過觸摸帶到生殖器裡去,容易引起感染。
還有呢,男寶貪玩把小鐵環套在自己的生殖器上,女寶往陰道裡塞東西等,都是非常危險的。
對生殖器有傷害的行為,家長一定要明確告訴孩子不能做。
寶寶上了幼兒園後,可能會和小夥伴玩「扮醫生」的遊戲,互相看或者摸生殖器。
孩子們玩這個遊戲,主要是出於好奇,想要看看別人的身體和自己的有什麼不同。
當發現孩子正在玩這個遊戲時,看護人(老師或家長)應該喊停,但需要遵循三個原則:
1、不可以打罵羞辱;2、告訴孩子停止這個遊戲;3、對孩子進行保護身體隱私的教育(哪些地方不可以隨便讓人摸或摸別人)。
另外提個醒,要是玩這個遊戲的孩子處於同樣的年齡和同等的發展階段,一般是無害的。需要警惕的是不同年齡的孩子(譬如間隔3歲以上)一起玩這個遊戲,避免發生性侵行為。
不過說到底,父母高質量的陪伴必不可少。因為孩子愛摸私處,看似是生理需求,其實更是一種心理需求。
當孩子跟父母有了豐富、良好的親子互動,
建立了充分的依戀和信任後,
孩子才不會沉溺於生理帶來的「小快樂」,
而會安心地奔向外部世界的「大豐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