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都市報曾報導過一則新聞:深圳一個男孩往小裡塞了14顆磁球,1年半後才告訴爸媽,導致男孩已經患上慢性膀胱炎,尿液中也有細菌生長。後來只好通過手術將磁球取出。
新聞聽起來不可思議,然而,孩子夾腿、摸私處的現象並不是個例。
兒童與青少年性教育專家胡萍老師曾在全國20個城市22所幼兒園及早教機構做過調查。調查共收集了2008份父母的問卷,及500份老師的問卷。結果顯示,有26.9%,也就是超過1/4的家長,是明確看到過孩子有摸私處等行為的。
孩子為什麼會有這些行為?
其實,孩子們很小就開始探索自己的身體了,包括探索自己的生殖器。要知道一個人的自我認知發展,就是從探索自己的身體開始的。
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會有探索世界的需要,而第一步就是了解自己的身體。跟成年人想的道德或者性無關,其實孩子摸私處就像摸眼睛、鼻子等人體器官一樣,都是孩子探索自己身體一部分的方式。
孩子在探索身體的過程中,發現摸私處帶來的快感比其他部位更強,所以會控制不住多摸多刺激。
孩子出現摸私處、夾腿等行為在1歲左右,3~6歲為高發期。
心理學上把孩子的發展分為5個時期,其中2~3歲為肛欲期,3~6歲為性蕾期。這個時期的孩子開始對自己的糞便感興趣,滿嘴「屎尿屁」,並且會通過控制排洩尋求快感,然後性意識開始覺醒,會好奇自己的生殖器,研究自己的身體。
局部有炎症對私密處可產生刺激,或孩子穿開襠褲很容易摩擦到私密處,所以,有炎症或穿開襠褲時孩子更容易摸私處。還有在孩子穿了不合適的尿不溼、小內褲或者有溼疹等時,也會因為不舒服而反覆觸摸或摩擦私密處。
情感交叉擦腿症候群是一個病因不明、治療尚不統一的症候群,發病時間集中在1~5歲,女孩多於男孩。
發作時孩子兩腿交叉、夾緊,全身用力,磨擦會陰部或陰莖,每次發作數秒到數分鐘不等,可因外界因素而停止。
(1)發作時孩子意識清楚,智力正常,臉色漲紅易出汗,通過轉移注意力時可停止;
(2)發作動作:孩子雙腿伸直交叉或夾緊,雙手握拳或抓東西使勁。女孩喜歡坐在硬的東西上,男孩會趴在床上蹭來蹭去;
(3)發作後,女孩陰唇充血,色素變深,分泌物增多;男孩則會陰莖勃起,尿道口充血。
這4種處理方式最傷孩子
當然,不管是因為什麼原因,面對孩子觸摸私處、夾腿等行為,家長不用恐慌,忽視、轉移注意力是最好的引導方式。
特別是要避免這4種傷害孩子的做法:
有的家長因為帶著有色眼鏡看待孩子的這種行為,所以一旦發現就呵斥、責罵孩子,力求第一時間制止。儘管當時看起來可能阻止了孩子這一行為,但卻會增加孩子的焦慮和罪惡感,容易形成膽小懦弱的性格。
曾看到過一個故事。
幼兒園裡有個小男孩總是喜歡午睡的時候在被子裡摸,每次偷偷摸摸玩個十來分鐘就睡覺。
直到有一天,突然被老師查寢的時候發現了。
年輕的女老師臉一下通紅,當著整個屋子的人衝著小男孩吼道:「把褲子穿上,小小年紀這麼下流。」
接著還返回辦公室拿了把剪刀過來,指著小男孩說:「你再摸,我就把它剪掉!」
故事裡的老師可能是經驗不足,她並不知道那把剪刀、那句威脅的話殺傷力有多大,那個小男孩需要多少時間才能抹去心理的陰影,當他在作為一個男人的成長中遇到兩性親密關係會受到什麼影響。
有的家長「眼裡容不得沙子」,就算是知道孩子摸私處正常,也忍不住要去幹預和引導。
但往往適得其反。家長叨叨得越多,孩子越好奇,摸得會越頻繁。
有些家長「談性色變」,遇到孩子這種情況,會第一時間冷言羞辱:
「羞死人了,快點把手放下。」
「丟不丟人,你怎麼幹這種事?」
這種把性當做洪水猛獸的方式會讓孩子覺得「性」是恥辱、骯髒、邪惡的,可能會產生心理障礙,甚至在成年後也無法安心享受兩性親密關係。
正確的處理方法
通過閱讀相關繪本、性健康教育課堂等方式,幫助孩子了解生殖器的簡單結構和功能。
關於繪本,很多媽媽都有這樣的誤解:繪本就是能讓孩子看過開心一下的小畫書,相較於詞彙書、輔導書這樣的讀物,繪本沒有很多實際的用處。所以很多媽媽在買繪本的時候,就只選擇那些看起來「好看」的繪本。但是實際上,真正優秀的繪本,是不僅能給孩子帶來天真爛漫的童趣,還能對寶寶各項能力都有很大的提升。好的繪本,不僅能成為孩子親密的小夥伴,更是他們在各種發育的黃金期不可或缺的導師。在之前大妞已經推薦過很多不同種類的好繪本了,這次 雙11活動中,精選了粉絲媽媽們最信賴、最受好評的 「繪本專場」,優惠再次回歸,之前沒來得及購買的媽媽們可以盡情給寶寶囤好書了。注意,重點來了!這次寶貝家長們還能專享更大的福利:超值繪本專場優惠券,更有無門檻優惠券,首次享受到歷史最低價格!有一個小遊戲可以幫助孩子認識男孩和女孩的身體隱私部位,爸爸媽媽們可以參考和借鑑:
第一步:給孩子準備一張紙和幾支不同顏色的彩色筆。
第二步:討論男孩和女孩的身體有哪些不一樣,討論生殖器官和乳房部位的不同。
第三步:在一張紙上畫出男孩和女孩,如果孩子自己能夠畫出就讓孩子自己畫,如果孩子年齡小,就由爸爸或媽媽畫。
第四步:用彩色筆標記出男孩和女孩身體不可以隨便讓別人看、隨便摸的部位。
在讓孩子做標記的過程中,其實就是在幫助孩子建立保護身體隱私的概念了。
孩子對自己身體的探索,有的則表現在探索身體的氣味上。有的女孩會用手指去接觸陰部,再去聞自己手指的味道。
對於這樣的情況,我們可以保持「不支持、不阻止」的原則,平靜地回應孩子。貶
低和訓斥,只會讓孩子不接納自己的身體,甚至導致低自尊。
當孩子邀請父母聞他身體氣味的時候,我們可以聞一下,然後簡單、平靜地表達正面的感受,幫助孩子形成對自己身體健康的認知印象。
父母需要允許和接納孩子的探索行為,要相信,這只是成長經歷中的一個正常的階段,只要孩子得到滿足,這個階段就會順利地度過。要知道,我們的孩子不會永遠停留在此。
要注意的是,即使我們反覆強調要保護好隱私部位,孩子也很有可能沒有能力來保護自己。所以,當事情發生後,只有孩子將事情告訴父母,才能得到真正的幫助。
交給孩子一句話:「如果有人看了或者摸了你的隱私部位,一定要告訴爸爸媽媽。」
總之,在幫助孩子建構身體隱私意識的過程中,不要把隱私保護的責任全部歸於孩子。要知道,你才是他的「保護神」,法律上真正的保護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