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3月以來,新冠肺炎疫情從局部流行轉變為全球蔓延,成為威脅世界各國人民生命健康的嚴重公共衛生事件。進入4月,疫情在全球加速蔓延,截至北京時間4月28日上午7時,全球已經有超過300萬人感染新冠病毒,疫情傳播範圍之廣,傳播速度之快前所未有。在全球化深度發展的今天,各國緊密聯繫,相互依存,沒有哪個國家能夠置身疫情之外,沒有哪個國家能夠獨自應對疫情。戰勝新冠肺炎疫情需要世界各國攜手應對,需要各國廣大科技工作者聯合攻關,需要匯集起科技合作的強大力量,疫情之下應該加強全球科技合作。
科學技術是戰勝疫情最有力的武器
習近平主席在考察軍事醫學研究院、清華大學醫學院疫情防控科研攻關工作進展情況時指出:人類同疾病較量最有力的武器就是科學技術,人類戰勝大災大疫離不開科學發展和技術創新。人類歷史上經歷過無數次的疾病大流行,給人類造成了巨大的災難。在科學技術水平低下的時代,人類應對疾病缺乏有效手段,在各種疾病面前無能為力。現代科學技術的逐漸發展,人類獲得了戰勝各種疾病的有力武器,曾經對人類造成巨大危害的各種疾病(傳染病),逐漸得到了有效控制。進入新世紀以來,相關國家應用科學技術這個有力的武器,戰勝和控制了SARS疫情、H5N1流感、H1N1流感、伊波拉病毒、中東呼吸症候群等各種疾病和疫情,保護了人民的生命健康,廣大科技工作者付出了艱辛的努力,作出了巨大的貢獻。目前,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球,廣大科技工作者以科技為武器,正在進行艱苦的攻堅戰,新冠病毒也必將被攻克。
中國科技工作者為戰勝疫情作出了重要貢獻
中國成功控制了新冠肺炎疫情蔓延並取得了階段性勝利,科技工作者為全球抗擊疫情提供堅實科技支撐,作出重要貢獻。
為全球抗疫提供了成功經驗。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中國廣大科技工作者迅速行動,向科學要答案、要方法,多部門協同、多領域互動、多路並進,合力攻關,攻克了一道道難關,取得了一個又一個成果。一是測定新冠病毒的全基因組序列並分離得到病毒毒株,為臨床藥物及疫苗開發提供可靠工具,為早日戰勝新冠肺炎疫情,攻克新冠病毒贏得了寶貴時間。二是及時推出多種檢測試劑產品,提供了快速、便捷的診斷工具,為新冠肺炎患者救治贏得了時間。三是在救治實踐中迅速總結出一批有效藥物和治療方案,為降低病亡率、提高治癒率起到了關鍵作用。四是迅速推進疫苗研發並取得可喜進展,為人類最終攻克新冠病毒奠定了初步基礎。另外,科技工作者對病毒生存環境、傳播途徑方面的研究,為制定完善防控策略提供了科學依據。中國科技工作者的工作為國際科技界共同應對疫情提供了有益經驗。
為開展全球科研合作樹立了榜樣。面對肆虐全球的新冠肺炎疫情,中國高度重視疫情防控國際科研合作,及時分享抗疫經驗成果。中國在第一時間及時與世界各國一起分享了新冠病毒全基因組序列,以及分離得到的病毒毒株。世界各國可以及時同步跟進研究,及時生產測試試劑,及時推進疫苗研發,及時推進藥物研製,有效縮短了研發時間,提高了研發效率,為救治病人,早日戰勝疫情贏得了寶貴時間。中國及時向世界發布新冠肺炎診療方案和藥物篩選結果,搭建了「防控新冠肺炎科研成果共享交流平臺」,構建不同形式的交流合作機制。中國科學家在國際知名學術期刊上發表多篇論文,分享交流研究成果。中國專家與各國專家視頻連線,開展在線交流,共同尋求防治方案。中國與德國等國有關機構合作共同進行科技攻關,中英兩國相關部門共同支持兩國科學界為疫情防治提供科技保障。阿里雲向全球公共科研機構免費開放一切AI算力,並與合作機構向全球科學共同體免費開放相關藥物研發資源,用以加速新冠肺炎新藥和疫苗研發。中國還向全球150個國家和國際組織提供了醫療物資援助,向多國派出衛生專家、疾病預防控制專家和醫護人員,向各國戰疫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為全球合作抗擊疫情樹立了標杆,大疫面前體現了大國擔當和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理念。
面對全球蔓延的新冠肺炎疫情需要加強科技合作
習近平主席指出:公共衛生安全是人類面臨的共同挑戰,需要各國攜手應對。病毒無國界,大疫當前,沒有哪一個國家能在疫情面前獨善其身。當前,全球抗疫形勢複雜嚴峻,中國疫情防控形勢持續向好,戰疫取得了階段性勝利,但仍然面臨風險,歐洲和北美成為疫情肆虐的重災區,疫情仍然未能得到有效控制,加強全球科技合作尤為迫切。疫情下推進全球科技合作重點要在以下幾個方面著力。
推進科研數據信息共享。二十國集團領導人應對新冠肺炎特別峰會聲明指出,「將共享實時、透明信息,交換流行病學和臨床數據,共享研發所需的物資」。全球建立抗疫「統一戰線」開展抗疫鬥爭,應對共同疫情威脅,需要各國做到信息公開透明,國際社會要及時分享疫情信息,讓各國及時、完整地獲得相關疫情信息,為各國準確研判、科學決策提供依據。相關國家應及時公開科研數據信息,讓各國廣大科技工作者及時跟進,共同研究提出應對策略,推動聯合科研攻關。
推動科研資源共享。資源共享是疫情防控科研國際合作的重要基礎,二十國集團領導人應對新冠肺炎特別峰會聲明中強調,「共享研發所需的物資」。相關國家和國際組織應在疫情期間開放相關實驗室,實現相關試驗設備資源的共享,應在研發所需的物資方面實現無差別共享,應在科研經費上得到同樣支持,讓各國科學家擁有最好的科研設備,擁有最好的戰疫裝備和工具,擁有最好的資源,加速取得戰疫成果。
實施聯合攻關。加強疫情防控科研攻關,離不開國際合作。習近平主席在二十國集團領導人特別峰會上的發言中指出:「要集各國之力,共同合作加快藥物、疫苗、檢測等方面科研攻關,力爭早日取得惠及全人類的突破性成果。」全球科技各有所長,具有各自的優勢與特色。面對全球流行的重大新冠肺炎疫情,面對新的未知的流行性疾病,只有世界各國科研力量聯合起來,優勢互補,聯合攻關,才能在這場戰疫中搶得先機、佔據優勢、贏得時間,才能早日攻克難關和堡壘,最大限度地維護各國人民的身體健康與生命安全。中國應主動尋求合作交流,推動藥物、疫苗的臨床試驗和上市使用。目前,各國科研團隊在疫苗研發,藥物研製等方面取得了重大進展,特別是德國和中國科研團隊聯手解析新冠病毒主要蛋白酶晶體結構,在這次抗疫科研聯合攻關方面作出了示範,在加強全球科研合作,建立重大疾病聯合攻關機制方面邁出了重要步伐。應以此為基礎,在疫苗研發、藥物研製等方面形成合力,提升研發速度,加快研製進程,為全球重大疾病防治提供有力支撐。
開展技術援助。全球疫情需要全球應對。發達國家在藥物和疫苗研發方面具有巨大優勢,廣大發展中國家不具備藥物和疫苗研發能力,面對全球疫情蔓延肆虐的緊急形勢和危急時刻,需要世界各國團結協作、共克時艱。各國應消除技術壁壘,進行緊急技術援助,幫助發展中國家加強自身能力建設。發達國家應對疫情嚴重的發展中國家降低藥物和疫苗價格,提供緊急醫療物資援助,派出醫學領域和公共衛生專家進行緊急支援,為全球範圍內取得抗疫勝利共同作出努力。
共享研究成果。中國在此次抗疫中取得的經驗對國際社會防治疫病具有很好的借鑑意義,在向多國派出抗疫專家組的同時,中國發布的7版診療方案和6版防控方案,翻譯成多國語言為各國抗疫提供參考,中國專家與多個國際組織和國家舉行視頻會議,進行經驗交流,為共同抗疫起到了積極作用。世界各國科技工作者應攜手合力攻堅,交流科研成果,分享抗疫經驗,為早日戰勝疫情提供強大的科技支撐。
開闢國際合作「綠色通道」。充分發揮世衛組織在協調國際抗疫行動方面的作用,協調資金支持,提供診斷工具、診療方法、藥品和疫苗。整合各方資源,推動建設完善國際科技合作機制,建立完善重大疾病全球預警機制,構建公共衛生聯防聯控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