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全球蔓延應加強科技全球合作

2020-12-27 求是網

  2020年3月以來,新冠肺炎疫情從局部流行轉變為全球蔓延,成為威脅世界各國人民生命健康的嚴重公共衛生事件。進入4月,疫情在全球加速蔓延,截至北京時間4月28日上午7時,全球已經有超過300萬人感染新冠病毒,疫情傳播範圍之廣,傳播速度之快前所未有。在全球化深度發展的今天,各國緊密聯繫,相互依存,沒有哪個國家能夠置身疫情之外,沒有哪個國家能夠獨自應對疫情。戰勝新冠肺炎疫情需要世界各國攜手應對,需要各國廣大科技工作者聯合攻關,需要匯集起科技合作的強大力量,疫情之下應該加強全球科技合作。

  科學技術是戰勝疫情最有力的武器

  習近平主席在考察軍事醫學研究院、清華大學醫學院疫情防控科研攻關工作進展情況時指出:人類同疾病較量最有力的武器就是科學技術,人類戰勝大災大疫離不開科學發展和技術創新。人類歷史上經歷過無數次的疾病大流行,給人類造成了巨大的災難。在科學技術水平低下的時代,人類應對疾病缺乏有效手段,在各種疾病面前無能為力。現代科學技術的逐漸發展,人類獲得了戰勝各種疾病的有力武器,曾經對人類造成巨大危害的各種疾病(傳染病),逐漸得到了有效控制。進入新世紀以來,相關國家應用科學技術這個有力的武器,戰勝和控制了SARS疫情、H5N1流感、H1N1流感、伊波拉病毒、中東呼吸症候群等各種疾病和疫情,保護了人民的生命健康,廣大科技工作者付出了艱辛的努力,作出了巨大的貢獻。目前,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球,廣大科技工作者以科技為武器,正在進行艱苦的攻堅戰,新冠病毒也必將被攻克。

  中國科技工作者為戰勝疫情作出了重要貢獻

  中國成功控制了新冠肺炎疫情蔓延並取得了階段性勝利,科技工作者為全球抗擊疫情提供堅實科技支撐,作出重要貢獻。

  為全球抗疫提供了成功經驗。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中國廣大科技工作者迅速行動,向科學要答案、要方法,多部門協同、多領域互動、多路並進,合力攻關,攻克了一道道難關,取得了一個又一個成果。一是測定新冠病毒的全基因組序列並分離得到病毒毒株,為臨床藥物及疫苗開發提供可靠工具,為早日戰勝新冠肺炎疫情,攻克新冠病毒贏得了寶貴時間。二是及時推出多種檢測試劑產品,提供了快速、便捷的診斷工具,為新冠肺炎患者救治贏得了時間。三是在救治實踐中迅速總結出一批有效藥物和治療方案,為降低病亡率、提高治癒率起到了關鍵作用。四是迅速推進疫苗研發並取得可喜進展,為人類最終攻克新冠病毒奠定了初步基礎。另外,科技工作者對病毒生存環境、傳播途徑方面的研究,為制定完善防控策略提供了科學依據。中國科技工作者的工作為國際科技界共同應對疫情提供了有益經驗。

  為開展全球科研合作樹立了榜樣。面對肆虐全球的新冠肺炎疫情,中國高度重視疫情防控國際科研合作,及時分享抗疫經驗成果。中國在第一時間及時與世界各國一起分享了新冠病毒全基因組序列,以及分離得到的病毒毒株。世界各國可以及時同步跟進研究,及時生產測試試劑,及時推進疫苗研發,及時推進藥物研製,有效縮短了研發時間,提高了研發效率,為救治病人,早日戰勝疫情贏得了寶貴時間。中國及時向世界發布新冠肺炎診療方案和藥物篩選結果,搭建了「防控新冠肺炎科研成果共享交流平臺」,構建不同形式的交流合作機制。中國科學家在國際知名學術期刊上發表多篇論文,分享交流研究成果。中國專家與各國專家視頻連線,開展在線交流,共同尋求防治方案。中國與德國等國有關機構合作共同進行科技攻關,中英兩國相關部門共同支持兩國科學界為疫情防治提供科技保障。阿里雲向全球公共科研機構免費開放一切AI算力,並與合作機構向全球科學共同體免費開放相關藥物研發資源,用以加速新冠肺炎新藥和疫苗研發。中國還向全球150個國家和國際組織提供了醫療物資援助,向多國派出衛生專家、疾病預防控制專家和醫護人員,向各國戰疫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為全球合作抗擊疫情樹立了標杆,大疫面前體現了大國擔當和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理念。

  面對全球蔓延的新冠肺炎疫情需要加強科技合作

  習近平主席指出:公共衛生安全是人類面臨的共同挑戰,需要各國攜手應對。病毒無國界,大疫當前,沒有哪一個國家能在疫情面前獨善其身。當前,全球抗疫形勢複雜嚴峻,中國疫情防控形勢持續向好,戰疫取得了階段性勝利,但仍然面臨風險,歐洲和北美成為疫情肆虐的重災區,疫情仍然未能得到有效控制,加強全球科技合作尤為迫切。疫情下推進全球科技合作重點要在以下幾個方面著力。

  推進科研數據信息共享。二十國集團領導人應對新冠肺炎特別峰會聲明指出,「將共享實時、透明信息,交換流行病學和臨床數據,共享研發所需的物資」。全球建立抗疫「統一戰線」開展抗疫鬥爭,應對共同疫情威脅,需要各國做到信息公開透明,國際社會要及時分享疫情信息,讓各國及時、完整地獲得相關疫情信息,為各國準確研判、科學決策提供依據。相關國家應及時公開科研數據信息,讓各國廣大科技工作者及時跟進,共同研究提出應對策略,推動聯合科研攻關。

  推動科研資源共享。資源共享是疫情防控科研國際合作的重要基礎,二十國集團領導人應對新冠肺炎特別峰會聲明中強調,「共享研發所需的物資」。相關國家和國際組織應在疫情期間開放相關實驗室,實現相關試驗設備資源的共享,應在研發所需的物資方面實現無差別共享,應在科研經費上得到同樣支持,讓各國科學家擁有最好的科研設備,擁有最好的戰疫裝備和工具,擁有最好的資源,加速取得戰疫成果。

  實施聯合攻關。加強疫情防控科研攻關,離不開國際合作。習近平主席在二十國集團領導人特別峰會上的發言中指出:「要集各國之力,共同合作加快藥物、疫苗、檢測等方面科研攻關,力爭早日取得惠及全人類的突破性成果。」全球科技各有所長,具有各自的優勢與特色。面對全球流行的重大新冠肺炎疫情,面對新的未知的流行性疾病,只有世界各國科研力量聯合起來,優勢互補,聯合攻關,才能在這場戰疫中搶得先機、佔據優勢、贏得時間,才能早日攻克難關和堡壘,最大限度地維護各國人民的身體健康與生命安全。中國應主動尋求合作交流,推動藥物、疫苗的臨床試驗和上市使用。目前,各國科研團隊在疫苗研發,藥物研製等方面取得了重大進展,特別是德國和中國科研團隊聯手解析新冠病毒主要蛋白酶晶體結構,在這次抗疫科研聯合攻關方面作出了示範,在加強全球科研合作,建立重大疾病聯合攻關機制方面邁出了重要步伐。應以此為基礎,在疫苗研發、藥物研製等方面形成合力,提升研發速度,加快研製進程,為全球重大疾病防治提供有力支撐。

  開展技術援助。全球疫情需要全球應對。發達國家在藥物和疫苗研發方面具有巨大優勢,廣大發展中國家不具備藥物和疫苗研發能力,面對全球疫情蔓延肆虐的緊急形勢和危急時刻,需要世界各國團結協作、共克時艱。各國應消除技術壁壘,進行緊急技術援助,幫助發展中國家加強自身能力建設。發達國家應對疫情嚴重的發展中國家降低藥物和疫苗價格,提供緊急醫療物資援助,派出醫學領域和公共衛生專家進行緊急支援,為全球範圍內取得抗疫勝利共同作出努力。

  共享研究成果。中國在此次抗疫中取得的經驗對國際社會防治疫病具有很好的借鑑意義,在向多國派出抗疫專家組的同時,中國發布的7版診療方案和6版防控方案,翻譯成多國語言為各國抗疫提供參考,中國專家與多個國際組織和國家舉行視頻會議,進行經驗交流,為共同抗疫起到了積極作用。世界各國科技工作者應攜手合力攻堅,交流科研成果,分享抗疫經驗,為早日戰勝疫情提供強大的科技支撐。

  開闢國際合作「綠色通道」。充分發揮世衛組織在協調國際抗疫行動方面的作用,協調資金支持,提供診斷工具、診療方法、藥品和疫苗。整合各方資源,推動建設完善國際科技合作機制,建立完善重大疾病全球預警機制,構建公共衛生聯防聯控機制。

相關焦點

  • CCG研究報告 | 加強多層次國際合作,共抗全球疫情
    本篇報告是全球化智庫(CCG)基於自疫情發生以來對疫情之下的中國與世界的持續關注和研究,結合組織國內外專家就全球疫情發展下的國際問題展開的研討成果,系統性總結了中國應對疫情的經驗,並就國際社會應如何發揮各國智慧促進全球抗疫合作的落實提出相關建議。
  • 王輝耀:全球抗疫合作 WTO應發揮更大作用
    這在貿易保護主義、封閉主義等逆全球化趨勢加強的背景下,為全球抗疫合作發出了重要的積極信號。  隨著全球疫情發展形勢變化,在遏制疫情擴散蔓延的基礎上,儘可能減少疫情造成的損失,推動世界經濟全面恢復,需要各國的共同努力。作為維持全球物資供求平衡的重要途徑和刺激世界經濟發展的強大動力,國際貿易在全球抗疫合作中扮演著不可替代的角色。
  • 梁建章、黃文政:抗擊疫情與全球合作
    在整個人類都面臨巨大危機的特殊時刻,我們更加需要堅持全球合作而非盲目排外。 實際上,自從疫情爆發以來,無論國內還是國際上都出現了各種陰謀論或者排外言論。比如在國內疫情爆發初期,有些人熱衷於傳播一種論調,堅稱新冠病毒是針對華人或東亞人的基因武器。
  • 疫情全球蔓延對中國製造業有何影響?工信部回應 | 疫情防控發布會
    &nbsp&nbsp&nbsp&nbsp今天上午,國新辦就支持產業鏈協同有序復工復產有關情況舉行新聞發布會,工業和信息化部副部長辛國斌指出,疫情在全球的蔓延超出了我們的想像,客觀上講,現在產業全球化趨勢非常明顯,歐洲及美國等國家疫情的蔓延會對中國製造業發展帶來一定的衝擊和影響,這是不言而喻的
  • 全球合作抗疫人類命運與共
    16日出版的《求是》雜誌發表了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文章《團結合作是國際社會戰勝疫情最有力武器》。文章強調,人類是一個命運共同體。戰勝關乎各國人民安危的疫病,團結合作是最有力的武器。當前,新冠肺炎疫情正在全球蔓延,給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帶來巨大威脅,給全球公共衛生安全帶來巨大挑戰。
  • 杜德斌專欄丨科技合作重塑全球城市體系——全球知識與技術合作網絡中的上海
    科學沒有國界,科技創新活動日益表現出國際化、開放式、網絡型的特徵,科技全球化與經濟全球化相互促進,任何一個國家和地區都不能長期獨享一項科技創新成果,也不可能獨自封閉發展並保持科技先進水平,全球技術合作將不斷加強。
  • 架起全球科技交流的橋梁 中外科學家齊聚2020世界公眾科學素質促進...
    來自全球23個國際、國家和地區的科技組織代表與相關領域頂尖專家參加會議,共話公眾科學素質提升與科學抗疫。會上,科學家們紛紛表示,科學在開放中發展,全球科學家應攜起手來合作共贏,共同應對風險挑戰。疫情當前,全球科學家應團結合作、共克時艱 圖為 衝村憲樹作報告「中國有句俗話,人心齊、泰山移。」
  • 【海報】全球合作共戰疫情:「中國行動力」樹立典範
    病毒沒有國界,新冠肺炎疫情是人類共同面臨的危機。伴隨著疫情在全球範圍內蔓延,深化抗擊疫情相關各領域的國際合作,正逐漸成為全球共識。為全面戰勝國內疫情,中國奮力出擊,為協助全球抗疫,中國全力提供物資、人員、方案支持……國際社會廣泛呼籲團結合作之際,中國快速響應,竭盡所能地為抗擊疫情作出貢獻,滿滿的「行動力」彰顯了負責任大國的風範,更為全球合作樹立了典範。
  • 全球疫情蔓延下進口奶粉會有斷供危機?恆天然、澳優多家乳企解答
    原標題:全球疫情蔓延下進口奶粉會有斷供危機?恆天然、澳優多家乳企解答   3月18日,全球疫情持續蔓延。
  • ...凝聚全球抗疫力量|大學抗擊新冠疫情特別工作會議在清華舉行
    在全球抗疫的關鍵時刻,舉辦大學抗擊新冠疫情特別工作會議,是積極貫徹落實習近平主席在G20應對新冠肺炎特別峰會上重要講話精神的有力舉措,旨在進一步加強海內外高校間疫情防控交流,深化教育科研合作,以具體行動詮釋高校攜手抗疫、書寫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時代內涵。
  • 何大一:疫情尚在早期 全球應仿效「武漢式隔離」
    來源:《財經》雜誌專訪何大一:疫情尚在早期,全球應仿效「武漢式隔離」文 |《財經》特派記者 金焱 發自華盛頓 新型冠狀病毒踏著21世紀第二個十年的腳步,全面進入人類社會的敘事。作為該項目的一部分,哥大的科學家將與中國學術研究人員合作,目前相關研究正在有序推進中。接受《財經》記者專訪時,何大一表示,儘管自2003年非典疫情暴發以來,我們就已經非常詳細地研究了冠狀病毒,但直到現在,有關冠狀病毒的許多基因我們還是沒能完全了解。這次疫情會讓這方面的工作得到加強。
  • 清華大學發起全球大學特別對話 共商新冠疫情下在線教育合作與發展
    、副校長和專家學者,以及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多位代表相聚「雲端」,共商全球疫情蔓延下的在線教育挑戰與變革,共謀交流合作新發展。全球合作是應對疫情危機的唯一辦法,相信此次對話將為大學間創新合作拓寬道路,更加從容應對危機,推進構建可持續的人類命運共同體。
  • 疫情蔓延全球,從世界史簡析歷次大事件帶來的關鍵變局
    截止到北京時間3月19日11時,這次新冠肺炎疫情累計確診總人數已經超過21萬人,死亡人數也達到9千人,除了太過寒冷而沒有人類常規居住的南極洲外,全球其他六個大洲已經沒有一片淨土,全部感染,疫情已經蔓延到全球165個國家和地區,可謂罕見的世界性的不幸大事件。
  • 中國網際網路金融協會會長李東榮:金融科技是全球經濟合作的重要驅動力
    中國網際網路金融協會會長、中國人民銀行原副行長李東榮近日在出席「2020金融街論壇年會」發言時表示,金融科技是全球經濟合作發展的重要驅動力。金融科技具有雙刃劍的效應,它在助推全球經濟合作發展的同時必然會帶來一些新的挑戰,從國際金融治理的角度,要高度重視數字鴻溝、監管套利、風險外溢、規則缺口等四方面挑戰。
  • 殷立娟:疫情蔓延下,全球價值鏈應該重新本國化嗎?
    短期看,在新冠疫情全球蔓延和衝擊下,全球價值鏈對於對抗疫情的衛生醫療用品供應仍然至關重要新冠疫情爆發和迅速蔓延使全球衛生醫療防疫用品供應鏈成為焦點。各國的政策制定者建議轉向國內生產這些醫療必需品。然而,將部分或整個供應鏈本國化的建議與事實是背道而馳的。
  • ...國集團應該在後疫情時代國際秩序和全球治理方面發揮更大引領作用
    要在做好疫情防控前提下,恢復全球產業鏈、供應鏈安全順暢運轉,探討重要醫療物資貿易自由化,便利人員有序往來。希望更多國家參與中方提出建立的健康碼國際互認機制。支持二十國集團繼續就便利人員往來和貨物流通開展機制化合作,搭建全球合作網絡3發揮數字經濟的推動作用。以科技創新和數位化變革催生新的發展動能。
  • 新冠疫情全球蔓延,美國多家生物科技公司加入疫苗研發跑道
    疫情先是在中國爆發,然後蔓延到全球。現在中國的疫情趨於平穩,但國際上形勢卻愈發嚴峻,研製2019新型冠狀病毒疫苗刻不容緩。中國疾控中心在1月份就宣布啟動新冠病毒疫苗的研發工作,隨後,中國疫苗行業協會的18家會員單位也開展了新冠肺炎疫苗的研究工作。除了中國以外,英國、德國和美國等國家的科研團隊也在研發疫苗。
  • 中國與阿根廷疫情期間科技合作更趨緊密
    (新華社發)新華社布宜諾斯艾利斯10月4日電(記者倪瑞捷)雖然新冠疫情仍然在全球蔓延,但是這場疫情卻加強了中國和阿根廷兩國的科技合作。來自中國的科學技術幫助阿根廷抗擊疫情,阿根廷期待同中國在更多新興領域展開合作。
  • ...聯盟國際顧問委員會關於加強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國際合作的共同倡議
    作為會議的重要共識,我們對國際社會特別是「一帶一路」合作夥伴國共同發出以下倡議: 一、要認識到新冠肺炎疫情是當前人類衛生健康及世界和平發展面臨的最緊迫和最嚴峻的挑戰;應繼續秉持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加強團結合作,攜手應對風險挑戰,共同開展抗擊疫情鬥爭。
  • 專家:全球疫情蔓延之下 國際金融市場還將大幅波動
    來源:21世紀經濟報導原標題:全球疫情蔓延之下, 國際金融市場還將大幅波動中國建設銀行金融市場部 鄭葵方2月下旬以來,由於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投資者對全球經濟前景的預期惡化,市場避險情緒升溫,導致了風險資產被大量拋售,避險資產初期受到追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