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大一:疫情尚在早期 全球應仿效「武漢式隔離」

2020-12-13 新浪財經

來源:《財經》雜誌

專訪何大一:疫情尚在早期,全球應仿效「武漢式隔離」

文 |《財經》特派記者 金焱 發自華盛頓

新型冠狀病毒踏著21世紀第二個十年的腳步,全面進入人類社會的敘事。如今疫情在全球肆虐,造成百萬人感染、上萬人死亡,成為全球公共衛生及社會經濟災難。何大一是亞倫·戴蒙德愛滋病研究中心(Aaron Diamond Aids Research Center)的創始人、美國哥倫比亞大學醫學院教授,早在冠狀病毒從新世紀初開始出現,他和研究團隊就投入求索與抗衡的研發之中。

此前,何大一因對研究抗擊愛滋病作出的重大貢獻而舉世聞名,他是愛滋病雞尾酒療法的主要發明人,1996年底他被評為《時代》周刊年度風雲人物。之後何大一花了近二十年時間對冠狀病毒防疫進行深入研究,其間,非典、中東呼吸症候群(MERS)、新冠肺炎先後暴發並全球蔓延,何大一希望找到應對冠狀病毒的科學解決方案。

何大一

美國當地時間2020年4月5日,全球已有120萬例新冠病毒病例,其中約有25%在美國。紐約州是受新冠病毒襲擊最嚴重的州,病毒已經奪去這個經濟繁榮之州3500多人的生命。醫學專家們公認,要想控制住此次流行病,必須截斷大約三分之二的感染鏈。由於迄今為止尚未出現有效的疫苗,人們無法完全保護自己不受感染,因此要有60%-70%的民眾感染新冠病毒有抗體後,病毒才會難以蔓延。公共衛生專家說,情況將變得更糟,不僅對紐約,對美國其他地區也是如此。

4月5日,周末。暫離哥倫比亞大學回家休息的何大一,接受了《財經》記者獨家電話專訪。

在2003年非典疫情期間,何大一曾擔任北京、香港和臺灣地區的專家顧問。17年之後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以來,自2020年2月起,何大一負責一個關於新冠藥物及抗體的研發項目,用四種方法來開發藥物或抗體。馬雲基金會提供了210萬美元資金供何大一領導的4個團隊分享,另一家中國網際網路巨頭企業實際控制人的家族基金,承諾再提供100萬美元的研究資助。作為該項目的一部分,哥大的科學家將與中國學術研究人員合作,目前相關研究正在有序推進中。

接受《財經》記者專訪時,何大一表示,儘管自2003年非典疫情暴發以來,我們就已經非常詳細地研究了冠狀病毒,但直到現在,有關冠狀病毒的許多基因我們還是沒能完全了解。這次疫情會讓這方面的工作得到加強。但目前為止,我們仍然不知道為什麼在這個冠狀病毒攻擊下,有些感染者沒什麼事,有些人卻病得很嚴重?對肺部的損害有多少是由病毒導致的?有多少是由免疫系統的過度反應導致的?這些都是非常關鍵的問題。如果病毒具有破壞性,那麼我們就應對病毒進行更加猛烈的攻擊;如果是免疫系統的內部炎症反應導致了肺部長期損傷,那可以採取不同的應對方法。我們需要理解這些基本的科學問題,然後才能制定出最好的對付新冠病毒的策略。

在何大一看來,中國要想讓無症狀感染者徹底消失,至少要再堅持一個月。如果借鑑中國的抗疫模式,在全球鋪開嚴厲的封鎖和隔離措施,就會壓平美國紐約、加州和西歐很多國家的疫情增長曲線。他指出,如果放任疫情一波一波地蔓延,然後啟動實施「禁足令」(shelter-in-place)、保持社交距離,這樣毫無意義。坐等疫情一波波地蔓延,只能不斷拖長防控疫情的時間線。現在需要的是全球同步行動,仿效實行抗疫的中國模式,尤其是「武漢式隔離」,那樣疫情才會更早被控制住,它能挽救更多生命,也有助於我們恢復正常的經濟生活。

各國各自為戰疫情走勢和消失所需要的時間模型(上圖),和各國協同全球實施「武漢式隔離」疫情走勢和消失所需要的時間模型(下圖),模型由何大一教授提供

就在《財經》此次專訪進行中,有消息傳來: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將於近日宣布日本進入「緊急狀態」。根據日本2020年3月修訂的一項法律,如果新冠病毒疫情對生命構成「嚴重危險」,其迅速蔓延可能對經濟產生巨大影響,那麼首相可以宣布全日本進入「緊急狀態」。此舉將使受災嚴重地區的政府機構有更多權力要求人們呆在家裡、取消公共活動、關閉學校和其他公共設施。

何大一在接受專訪時多次強調,此次疫情尚處早期階段,全球必須高度重視並認真應對,以免更多人無辜受害。他在哥倫比亞大學所進行的冠 狀病毒研究,或將為全球提供有效助力。

全球疫情尚在早期階段

疫情的波動快速交替,持續行進。在全球範圍內,現在疫情仍處於早期階段,很多國家甚至還未開始經歷新冠病毒的社區擴散和指數增長

《財經》:2020年開始,新冠肺炎病毒襲卷而來,很多人都驚嘆這種人類前所未見的病毒帶來的衝擊也是史上所未見,你有同感嗎?

何大一:確實是。一切發生的太快了。一個月前紐約州宣布第一例確診病例,現在紐約市的累計確診病例已經超過武漢市。我從未見過(疫情)發展如此之快。愛滋病這種全球性的傳染病規模巨大,(自1981年發現首例愛滋病以來)全世界已有2000萬人死於愛滋病,但這是一個緩慢積累的過程。它是一種慢性病,不像新冠肺炎病毒來勢迅猛。

《財經》:最近全球單日新增確診病例數首次超過10萬例,累計確診病例數已超過120萬例。疫情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中國受到第一波衝擊後,韓國、義大利和美國迎來另一波衝擊,現在疫情在全球蔓延處於什麼狀態?

何大一:中國之後,疫情已經帶來了好幾波衝擊。伊朗和韓國大約在同一時間疫情暴發,然後是義大利,其它西歐國家緊隨其後,沒過多久就輪到了美國。

美國國土如此遼闊,疫情不會多地同步發生——最先疫情在西海岸暴發,然後進軍東海岸,現在紐約成為重災區。美國另一些城市,包括底特律、紐奧良、芝加哥等則正在邁向更大的危機,而也有很多地區尚未發生疫情的嚴重暴發。所以疫情波動的狀態是:快速交替,持續行進。

現在最讓人擔心就是疫情蔓延到那些資源貧乏的地區---- 非洲、南美洲的一些國家、印度—— 儘管最近印度有了全國範圍的應對,這很好,但考慮到其資源匱乏的程度和人口的密度,新冠肺炎疫情在這些國家會帶來怎樣的災難,讓人憂慮。

《財經》:我在美國感同身受,似乎就是會不斷出現新的疫情熱點,死亡人數從一個高點邁向另一個高點,感覺災難沒有盡頭……。

何大一:就整體而言我想說的是,在全球範圍內,現在疫情仍處於早期階段,很多國家甚至還未開始經歷新冠病毒的社區擴散和指數增長。令人不安的是那些國家會陸續觸發警報。

雖然中國、韓國等一些國家疫情已開始得到控制,但新冠病毒在全球各地此起彼伏,很難完全實現正常化。這是我們所陷入的境地。

全球應同步仿效「武漢式隔離」

中國要想讓無症狀感染者徹底消失,至少要再堅持一個月。如果借鑑中國的抗疫模式,在全球實行嚴厲的封鎖和隔離,就會壓平美國紐約、加州和西歐的疫情增長曲線

《財經》:在中國本土疫情傳播已基本阻斷之際,圍繞著新冠病毒仍有很多的未知。有人擔心,中國是否會面臨第二波疫情或者第一波疫情回潮反彈?

何大一:幾周前,中國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就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包括武漢和整個湖北都只有零星的社區病例。這一成就值得稱道。

問題是,中國經濟如此依賴全球貿易和全球互動,當中國的周邊鄰國都還在生病、身陷疫情時,中國如何復工?經濟如何回歸正常?更何況中國境內確診案例仍未禁絕,如果過於放鬆,中國絕大多數人仍容易染上新冠肺炎,因為只有小部分曾經感染的人可能已經產生了免疫力。因此,在與中國互動的世界大部分地區疫情得以控制之前,中國似乎無法放鬆。

《財經》:醫學專家們認為,當前中國仍然面臨著兩個潛在的威脅,一個是無症狀感染者的傳播,另外一個是境外輸入病例產生的關聯病例。

何大一:對無症狀感染者的傳播,如果中國能繼續採取嚴厲措施,那些殘存的無症狀感染者的數量將會逐漸減少。但問題是,還要等多長時間?中國人已然熬過了兩個月非常嚴苛的時光,人們渴望恢復常態。每個人都想重返正常的經濟之中。

但要徹底讓無症狀感染者消失,中國必須再繼續堅持一個月,至少一個月。為了這一小部分無症狀感染者感染,如此大動幹戈非常困難。中國經濟非常依賴全球互動,總會有人入境,也會有人逃脫篩查,非常棘手。

想當初,如果這個地球上的人更有智慧也更有緊迫感,就會在武漢封城時,把整個世界也都封上,這樣的話,現在這個大流行病可能就接近滅絕了。當然,沒人能夠預測未來。

現在,眼看著疫情從第二波到第三波、第四波,送走一波又迎來一波。我認為,不僅美國應該好好地隔離一個月或六個星期的時間,整個世界都要隔離封鎖起來,這樣疫情不同步的現象就不再存在。

如果借鑑中國的抗疫模式,武漢「封城」,隨後湖北也實行嚴厲的封鎖和隔離措施,再擴大到全國。在六至八周後中國新冠肺炎確診數字有效降低,壓平了疫情的增長曲線,中國的確診病例與歐美相比,數量很少。武漢、湖北直至整個中國的其他地區,疫情都得到了控制。

如果現在全球鋪開這樣的措施,實行嚴厲的「武漢式隔離」,就會壓平美國紐約、加州和西歐的疫情增長曲線;那些疫情尚未開始暴發的國家和地區,其疫情增長曲線也將保持水平狀態,就像中國江蘇或山東等省份一樣。

《財經》:因此不是哪個國家要借鑑中國抗疫的「武漢式隔離」模式,而是全球應當共同採取類似的行動?

何大一:「我們」現在要共同忍受、渡過難關,提早結束黑暗的日子。「我們」不僅指美國,同時指全世界。任疫情一波一波地蔓延,然後啟動實施「禁足令」(shelter-in-place)、保持社交距離,這樣毫無意義。尚未被疫情嚴重打擊的地區也一定不能讓疫情增長曲線上升。如果患病者的數量不大,疫情增長曲線變平就更快捷容易。雖然是事後諸葛亮,但現在有所作為還為時不晚。

我們不能再犯同樣的錯誤,一個州接著一個州,一個國家接一個國家。我們坐等疫情一波波地發生,只能不斷拖長疫情的時間線。假設現在全球同步行動,那麼疫情會更早被控制住,它能挽救更多生命,也有助於我們恢復正常經濟生活。

科學是全球共同的「救世主」

現在的希望在於,技術已如此先進,讓我們能有辦法讓一些重病患者延續生命,維持下去,這樣死亡率並不高。最為重要的是,科學界在致力於找到解決方案。我們能做的就是採取必要的措施來減緩病毒的傳播,以時間換空間

《財經》:兩個月前,至少在美國,很多人仍然對保持社交距離無法理解,也沒有真正去實施。他們認為,「武漢式隔離」導致的大規模「封城」牽涉經濟社會等各方面。

何大一:兩個月前,人們大約要藉助「神力」才能預測未來。但現在我們一遍遍地看到疫情蔓延的同一劇情在世界各地反覆上演。因此,全球應該如何應對是顯而易見的。但對我來說,問題在於,過去美國似乎一直是全球的領導者,而現在這已不復存在了。我們的總統甚至不能領導他所在的國家。因此,必須由其他人填補這個空白,或者由一群世界級領導人一起扮演這個角色。但這一點現在也沒有體現,每個國家都忙於應對自己境內的疫情,擔心自己的經濟。若從全球角度來看,很明顯世界應該共同努力,但這個聲音是缺失的。

《財經》:新冠疫情蔓延下的世界,沒有美國的全球領導力,也沒有真正見效的「美國模式」,但似乎也有人不願仿效抗疫的「中國模式」。

何大一:美國總統的麥克聲最大。他現在呼籲本國公民戴口罩,又說他本人決定不戴口罩,他傳遞的信息是混亂的。在疫情已然在美國全面暴發之際,他告訴美國人民這個病毒會奇蹟般地消失,這顯然沒有可信度。但是他的麥克聲最大,還有他的追隨者。因此,整個美國採用了各種實際上行不通的策略。

在危機時刻,人們需要條理清晰,需要領導力,需要有專業人士做指示。這不是美國,也不是世界其他許多地方的現實情形。比如巴西和其他一些國家目前仍然不認真對待,所有人都會為之所累。幾個月後,巴西重蹈美國覆轍,那時隨著北半球天氣變化對消滅毒更為有利,情況因之好轉,在南半球的巴西疫情則會變得更糟。

新冠病毒也有可能性季節性流感一樣,在南北半球之間流竄。那麼我們就要面對這樣的現實:冠狀病毒永不消失、一直與我們共存。明年秋天,北半球再面臨另一次病毒的威脅……因此,全球同步行動至關重要。

《財經》:全球疫情發展到現在這一步,我們還有機會有效防控嗎?

何大一:兩個月前會更好,一個月前也還好,起碼現在全球同步行動要比再遲一個月或兩個月後要好。但全球領導者的聲音缺位。作為公民,我們必須發出強有力的聲音,共同找到一種方式共渡難關,提早走出疫情。

《財經》:若如你所說,病毒來來回回在南北半球流竄,那它會不會比1918年的大流感還糟?

何大一:那就真是太糟糕了。1918年的大流感最終造成了四、五千萬甚至更多的人死亡,更多的人被感染。

現在的希望在於,醫學技術已如此先進,讓我們能有辦法讓一些重病患者延續生命,維持下去,這樣死亡率並不高。最為重要的是,科學團體和科研機構都在致力於找到解決方案。幾乎每個生物製藥技術公司、每個醫學學術中心都在努力開發解決方案。我們能做的就是採取必要的措施來減緩病毒的傳播,以時間換空間,最終找到科學的解決方案,兌現人類這一史詩級的榮譽。

我們需要在疫情的攻擊中找到至少18個月到24個月的喘息時間。鑑於科學界對解決方案的執著追求,我想他們會有所發現,有所應用。但不要寄希望於接下來的一年左右時間會有特效療法。他們會找到一些能提供幫助的東西,但特效解決方案要等上更長的時間。

《財經》:在找到可以殺死新冠病毒的藥物或者可以預防新冠病毒的疫苗前,目前我們可以依靠的就是全面檢測?

何大一:檢測非常有幫助。我一直說,沒有全面檢測就是盲目操作,看不清其傳播的真實路徑就無法應對疫情的蔓延。美國過去一段時間檢測能力嚴重不足,現在仍然需要大幅提升檢測能力。除了用聚合酶鏈式反應(PCR)檢測方法來查找病毒之外,還需要新冠肺炎抗體的檢測技術來了解哪些人被感染,哪些人康復了。所有這些有助於更具體地分析梳理各國在疫情中的不同走勢。通過全面的檢測能力可以掌握疫情的全景從而制定策略、實施隔離和接觸者追蹤,這些都至關重要。

《財經》:我們剛才談到不同的國家為延緩新冠病毒高峰到來,採用了不同的抗疫方法和策略,比如引發質疑的英國「群體免疫法」與更普遍的「保持社交距離法」。你怎麼評價不同國家不同的疫情防控策略?

何大一:我認為我們應該採用所有的策略和方法,但是如果靠「群體免疫法」的策略,那就意味著在特定的人口中已有足夠多的人被感染。實際上我們要努力避免的正是出現大範圍的確診案例。如果在10個人中只有一個人有免疫力,而你是另外那些沒有免疫力的一員,你就不會受到保護;但當10個人中9個人有免疫力,你就受到那9個人的保護。就是這個辦法的概率是約百分之六七十的人口會被感染,它意味著在接下來的一兩年內,會有很多人染病、病例數量攀升,急診室告急、醫院的重症監護室告急,醫療資源不堪重負。哪怕人口中只有15%的住院比例、只用約5%的ICU病床需求,那也太多了。

所謂「群體免疫」,可以花20年的時間慢慢地、一點一點地發展群體免疫力,其餘的人要麼被感染,要麼靠疫苗救治。但想要在一兩年內培養出足夠的群體免疫力是不可能的。死亡率會居高不下。疫情如此急迫,不會給你那麼長時間去培養群體免疫力。

但我認為我們對英國推出的這個策略可能有些誤解,也許他們是發出的信號,號召大家努力降低峰值或延緩峰值,以使更多人對這種疾病有免疫力。

《財經》:無症狀感染的比率在各國各不相同,有數據說,美國是25%,冰島是50%;同時;新冠肺炎的死亡率在不同國家也大相逕庭。既然各國面對的是同一病毒,病毒也沒有發生大的變異,為什麼無症狀感染的比率和新冠肺炎的死亡率差異如此之大?

何大一:非常好的問題。目前已經有一些解釋,但還不夠全面。毫無疑問,在各國蔓延的基本上是同一種病毒,有很少的變異造成的差異,但不足以解釋新冠病毒任何性質的變化。無症狀感染的比率和新冠肺炎的死亡率,反映了每個國家如何應對和管理疫情。

韓國的新冠肺炎的死亡率很低,因為韓國開展了大規模檢測,收集了許多無症狀或者症狀輕微的病例。很多檢測是在年輕人中間進行的,死亡率肯定要低。再看義大利,他們的新冠病毒檢測主要是在醫院進行。檢測也主要集中針對那些疾病纏身的患者和重病患者。這樣義大利就有非常低的無症狀感染的比率,非常高的新冠肺炎死亡率。

美國也是一樣。在紐約,如果有人出現了咳嗽和發燒的症狀,懷疑自己得了新冠肺炎,但是卻不能去檢測;或者有人接觸了確診的新冠肺炎患者,懷疑自己也被感染了,但沒有什麼症狀,但也不能去做檢測。這樣紐約的無症狀感染的比率非常低。同樣,紐約傾向於對住院病人進行檢測。這樣的話,當地的新冠肺炎死亡率現在雖然不高,但會逐漸上升。

所以,它不是對病毒本身的反映,而是對每個國家對檢測的態度和方法的反應。

《財經》:這是唯一的解釋嗎?

何大一:它解釋了其中的一些因素,但是也有一些其他因素,我們至今還無法理解。

比如義大利和西班牙的新冠肺炎死亡率都非常高。是因為這兩個國家人的基因有我們不太了解的地方嗎?現在我們還不知道答案。這些都是科學家們會考慮的方面,是他們可能會去尋找的線索,或者已經在尋找線索了。

因此,我們並未忽視這樣的事實,即可能存在一個重要的基因組成部分,它解釋了種群差異對生死機率的影響。比如年齡段在20歲到40歲之間的人群中,為什麼98%的人在此次疫情中不受影響,其餘2%的人卻病得一塌糊塗?這裡面可能有遺傳因素。你我都看過一些報導, 甚至非常年輕的人也有死於新冠肺炎的。但答案還沒有出現,估計在接下來的幾個月中,基因在疫情中起的作用會被重視,也許我們會找到答案。

《財經》:中國武漢最初出現新冠肺炎疑似病例時,你就有所關注。現在疫情和對疫情的研究,與幾個月前相比,已經不可同日而語,有哪些至關重要的問題現在還是不知道答案?

何大一:還有很多東西我們不知道。儘管自2003年非典疫情暴發以來,我們就已經非常詳細地研究了冠狀病毒,但直到現在,冠狀病毒的許多基因我們還是沒能完全了解,這次疫情會讓這方面的工作得到加強。我們仍然不知道為什麼在這個冠狀病毒攻擊下,為什麼有些感染者沒什麼事,有些人卻病得很嚴重?對肺部的損害有多少是由病毒導致的?有多少是由免疫系統的過度反應導致的?這些都是非常關鍵的問題。

如果病毒具有破壞性,那麼我們就應對病毒進行更加猛烈的攻擊;如果是免疫系統的內部炎症反應導致了肺部長期的損傷,那可以採取不同的應對方法。我們需要理解這些基本的科學問題,然後才能制定出最好的對付新冠病毒的策略。

相關焦點

  • 最新:孕婦疑似或確診感染,新生兒應立即隔離並檢測核酸
    相比於1月28日發布的第一版,此版融入了新冠肺炎疫情最新進展,特別分享了由同濟醫院報告的新生兒新冠病毒感染病例的處理方法。 目前,同濟醫院已報告1例出生後36小時咽拭子病毒核酸陽性的新生兒感染病例,其母親系新冠病毒感染確診病例,是否存在2019-nCoV母嬰傳播尚不能確認。
  • 同濟醫院:孕婦疑似或確診感染,新生兒應立即隔離並檢測核酸!
    強調了影像學的臨床診斷重要性,有利於早期隔離、早期治療。目前尚沒有上述中成藥的妊娠安全數據,但中藥抗病毒的療效已被公認,孕婦可以權衡利弊選擇使用,產婦因不建議哺乳,服用中藥應該是安全的。8. 疫情流行期間應常規進行產科檢查嗎?到哪裡做產科檢查?
  • 疫情之下|南非:全球「大隔離」下的種族隔離陰霾
    兩個月已經過去,沒想到因為疫情的全球蔓延,我還滯留在這裡。作為非洲最國際化的城市之一的約翰尼斯堡也因為新冠疫情,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春節前後,南非尚未有確診的新冠肺炎相關病例的報導。因為國內疫情緊張,身邊許多中國企業和華人都在四處募集醫療物資包機發往中國。
  • 全球疫情速報 | 全國昨日新增60例無症狀感染者,尚有7例為境外輸入
    新增境外輸入無症狀感染者1例,尚在接受醫學觀察無症狀感染者2例,均為境外輸入。當前隔離725人。 境外輸入無症狀感染者,王某,男,27歲,中國籍。英國某大學博士研究生。由英國杜倫經比利時布魯塞爾轉機入境西安。3月30日,王某由杜倫先後乘坐火車、計程車到達倫敦機場,16時20分乘坐BA398次航班,抵達比利時布魯塞爾,在布魯塞爾機場候機19個小時。
  • 新冠肺炎全球確診超200萬,疫情會如何發展?社交隔離將持續多久
    二、防控疫情是否會成為常態?新冠肺炎已經全球大流行,其防治是否成功取決於最弱的國家,因此疫情防控肯定會從「爆發控制」轉為「常態防控」。中國的防控實際上是按照暴發疫情初期的防控模式進行的。也就是說,發現局部暴發,竭盡全力把它控制下來。傳染性那麼強的疾病,這種做法必須要舉國行動。全國按下暫停鍵,不惜以犧牲經濟為代價,在短時間內迅速降低了病毒的社區內傳播,拯救億萬生命。但這種防控的風險很大,在全球不同步的狀態下,我們國家想要憑一己之力把這個病撲滅,幾乎不可能。
  • 疫情全球蔓延應加強科技全球合作
    全球建立抗疫「統一戰線」開展抗疫鬥爭,應對共同疫情威脅,需要各國做到信息公開透明,國際社會要及時分享疫情信息,讓各國及時、完整地獲得相關疫情信息,為各國準確研判、科學決策提供依據。相關國家應及時公開科研數據信息,讓各國廣大科技工作者及時跟進,共同研究提出應對策略,推動聯合科研攻關。  推動科研資源共享。
  • 夫妻倆致200人被隔離!10月後或有疫情高峰!
    國內疫情會否出現二次爆發?今年夏天能不能結束疫情?復工復產了還安全嗎?全球新冠疫情將會如何發展?各國抗疫策略有何不同?全球一線專家這樣說……張文宏:今年最美好的季節可能出現在金秋,10月後或有疫情高峰張文宏張文宏認為,疫情結束的時間,目前沒有標準答案,新冠肺炎疫情具有極大的不確定性,他分析表示,金秋10月可能會是疫情低谷,之後可能還有高峰。
  • 復盤全球百年疫情史:歷次疫情是如何消退的?
    「亞洲流感」疫情的消退主要得益於疫情的及時預警和疫苗的有序分配。世衛組織通過全球流感監測網絡及時檢測並預警這次新型流感疫情,為疫苗研發爭取時間。然而疫情早期美國政府未採取延緩開學等強制性措施,導致疫情在開學後集中爆發。疫情高峰期疫苗供應有限,政府通過制定詳細的疫苗分配方案按照優先級進行分配,使疫情較快得到控制。
  • 鍾南山向全球分享中國疫情防控經驗
    原標題:鍾南山向全球分享中國疫情防控經驗防控有力,診斷得當,治療和研究手段豐富深圳特區報2020年4月17日訊 昨日,在由廣州呼吸健康研究院主辦,騰訊和GE醫療聯合承辦的「抗疫先鋒,同洲共濟」線上交流會上,中國工程院院士鍾南山
  • ...丨疫情如何影響工業?社科院徐奇淵:應未雨綢繆做好恢復生產銜接
    疫情影響集中在一季度,對經濟的負面效應小於二季度證券時報記者:疫情對經濟的影響越來越受到關注,但由於疫情尚未出現明顯拐點,相關研究多以2003年「非典」時期的影響作為參考,您如何看待疫情可能帶來的影響?當前面臨的情況和挑戰與「非典」時期有何不同?
  • 何大一建議:中國要做好應對下一次流感的準備
    新華網北京12月16日電(記者張宗堂、吳晶晶)「中國乃至全世界都應做好應對下一次流感的準備。」著名生物醫學專家何大一近日對中國應對流感提出建議。  何大一說,最近中國科學家從豬的鼻分泌物中分離出了禽流感病毒,而豬有複製禽類和人類流感病毒的能力。
  • 科普丨醫生,疫情隔離期間我懷孕了該怎麼辦?
    考慮到現實因素,有些孕婦因為隔離、暫時無法返回居住地等各種問題,可能會錯過預約的產檢,遇到這種情況也不要慌,國家衛生健康委婦幼健康司提醒,可以根據具體情況適當調整:孕早期、孕中期:如果確定宮內孕,無陰道出血、腹痛等異常情況,無特定檢查(如系統超聲排畸、唐氏篩查、糖尿病篩查等),可適當延後產檢時間;有妊娠合併症或併發症、28周以上妊娠晚期、出現突發異常狀況的孕婦
  • 因應H7N9疫情 臺灣131家醫院設立隔離病房
    中國臺灣網4月14日消息據臺灣媒體報導,為因應H7N9禽流感疫情,截至10日,臺灣地區已設立負壓隔離病房或SARS隔離病房醫院達到131家,總床數1651床。截至目前,臺灣還未出現H7N9確診病例。(中國臺灣網李帥)更多精彩內容,請見《參考消息》官方網站首頁。
  • 症狀與疫情初期有何區別?
    上海本月新發的7例本地新冠肺炎病例牽動人心,症狀跟疫情初期有何區別?今晨,新民晚報記者從上海市公共衛生臨床中心獲悉,7例確診病人均為普通型,市級專家組多學科團隊對他們進行個體化治療,對每人採取不同針對性的措施。
  • 疫情爆發十天 各地政府隔離措施PK
    山西:儘量不要隨便外出,避免乘坐公共運輸工具省疾控中心提醒:武漢返晉人員儘量不要隨便外出如出現早期症狀應儘早規範就醫(疫區返晉人員)1月22日下午6時30分,在山西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省疾控中心就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相關知識和疫情形勢進行了介紹。
  • ...感染者:新增130例,尚在醫學觀察1367例,兩省宣布出院後再隔離14天
    尚在醫學觀察無症狀感染者1367例,比前一日減少174例。國內疫情防控走入下半場,本土疫情傳播已基本阻斷,境外輸入疫情和無症狀感染者成為關注的焦點。3月30日,中央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工作領導小組召開會議,指出要對所有入境人員實施核酸檢測,做好無症狀感染者監測、隔離和治療。
  • 雙語Bilingual|全球速覽:疫情之下的西方LOCKDOWN(封鎖隔離)
    隨著湖北解禁洶湧的新冠疫情終於被控制相信絕大多數中國人都不會忘記這個漫長的隔離期而此時>中國之外,越來越多的國家正在採取同樣的措施來遏制本國疫情的蔓延據外媒報導目前全球共有三分之一的人口正處在封鎖隔離(lockdown)之下
  • 安徽省疾控中心提醒出現流感樣症狀應居家隔離觀察
    央廣網合肥10月22日消息(記者梁明星)安徽省疾控中心今天發出提醒,市民一旦出現發熱、咳嗽、頭痛、乏力症狀應及時到醫院就醫,不可自己胡亂吃藥,以免延誤診斷和治療。奧司他韋等神經氨酸酶抑制劑是流感的有效治療藥物,早期尤其是48小時內應用抗流感藥物,能顯著降低流感重症和併發症的發生率。
  • 疫情緊張,現在發燒了是去醫院還是在家隔離?
    不少醫生在微信群、在個人公號、在微博上接到很多求助信息,患者或患者家屬主訴出現發燒、咽喉痛、打噴嚏,有的是身處武漢,有的是直接或間接接觸過武漢朋友,心裡都很慌張,不知道是馬上去醫院,還是在家隔離觀察? 「急診夜鷹」、廣州市第一人民醫院急診科副主任醫師王西富說,由於普通感冒發熱、流感、新型冠狀病毒感染三者在早期難以鑑別,即使大家到了醫院,醫院也是首先觀察處理(開退熱藥),不可能人人監測排查新型冠狀病毒,也就是說,你想早查也不會給你查。蜂擁到醫院就診,擁擠排隊,被傳染的風險非常大。
  • 疫情下馬壇國際賽在港如期舉行 華人騎師表現突出
    疫情下馬壇國際賽在港如期舉行 華人騎師表現突出 2020-12-13 23:32:14 中國新聞網 作者:姜雨薇 責任編輯:姜雨薇   中新社香港12月13日電 (記者 韓星童)一年一度的全球馬壇盛事香港國際賽事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