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大學發起全球大學特別對話 共商新冠疫情下在線教育合作與發展

2020-12-09 清華大學新聞網

清華大學新聞網4月25日電(記者 曲田 攝影 李派)6大洲、15個國家、21所大學,命運共同體理念下的責任與擔當,跨越時區,將海內外高校又一次集結在一起。北京時間4月24日晚8點,由清華大學與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聯合舉辦的「全球大學特別對話:新冠疫情下的大學在線教育及展望」會議在線開啟。

清華會場

清華大學校長邱勇與耶魯大學、劍橋大學、帝國理工學院、米蘭理工大學、多倫多大學、早稻田大學、聖路易斯華盛頓大學、澳大利亞國立大學、智利大學、埃克塞特大學、馬來亞大學、奈洛比大學、聖彼得堡國立理工大學、麻省理工學院、亞琛工業大學、上海紐約大學、韓國科學技術院、布宜諾斯艾利斯大學、蒙古國立大學、蒙古科技大學等多所高校校長、副校長和專家學者,以及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多位代表相聚「雲端」,共商全球疫情蔓延下的在線教育挑戰與變革,共謀交流合作新發展。近百位UNESCO全球代表處官員、國內外專家學者以及媒體代表旁聽會議。

「疫情沒有國界,世界各國是休戚與共的命運共同體。」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習近平主席多次強調「團結合作是國際社會戰勝疫情最有力武器」。作為清華大學凝聚高等教育強大合力、共同打贏抗疫「全球阻擊戰」的重要舉措之一,此次特別對話再次傳遞出清晰信號,即全球大學抗疫行動需秉持和衷共濟理念,團結協作、開放包容,以共同努力打好在線教育攻堅戰,實踐大學對教育的承諾與擔當,為儘早戰勝疫情積極貢獻高等教育力量。

邱勇致辭

邱勇在致辭中向各位嘉賓在線參加特別對話表示熱烈歡迎,並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為抗擊疫情凝聚合力所作出的努力表示讚賞。邱勇說,新冠肺炎疫情對世界造成前所未有的影響,給人類帶來更多風險與不確定性。包括今天參會的多所大學在內,全球許多高校陸續關閉校園,開始在線教育。我們秉持一個共同信念,那就是教育在任何時候都不能中斷,教書育人是學校不可放棄的職責。邱勇表示,過去三個月,清華大學開展了前所未有的全校性在線教學,通過實踐我們總結出有效實施在線教學的三個關鍵詞:機會、質量與公平。

首先,要讓教師獲得在線「教」的能力、學生獲得在線「學」的機會。清華大學踐行「行勝於言」的校風,1月30日做出「延期開學、如期開課」的決定,不到兩周時間裡,超過2600名清華教師接受了在線教學培訓並掌握所需技能,而在此之前,他們中只有15%的人具有在線教學經驗;2月17日,清華成功實現如期開課,3923門課程在線順利開展;學校還啟動特別計劃,幫助學生儘快適應在線學習,並為身處偏遠地區因網絡問題無法進行在線學習的學生,以及分散在世界各地不同時區的學生提供資助。突如其來的疫情以一種意想不到的方式推動了在線教育的普及,大學理應迅速採取行動,以滿足師生教與學的需求。

第二,不管在任何情況下,始終要將教育教學質量放在第一位。高等教育是精心設計的完整體系,為了確保在線教學成效,我們要努力維護教學秩序,做到按時上課。春季學期以來,清華大學採用自主研發的在線教學軟體平臺進行主要教學活動,其可以實現教師與學生的實時交互,並進行隨堂測試、教學效果評估等。實踐表明,與線下課堂相比,在線課堂到課率顯著提高,師生互動更為充分。我們相信,屏幕並不是師生互動的阻礙,反而架起了師生交流的嶄新橋梁。

第三,通過發展融合教育,進一步促進教育公平。依託在遠程教育領域的技術優勢和經驗積累,30多年來,清華大學持續為中國偏遠和貧困地區提供教育與培訓支持。在新冠疫情暴發以來,清華大學在線教育平臺學堂在線已陸續向公眾開放1,900門課程。此外,學校還面向武漢等地區高校開設「克隆班」,積極分享在線教學資源,克隆班成功實現了兩校學生同步上課、同步做題、同樣教材、同一位授課教師。

邱勇指出,今天清華大學教育研究院發布了《清華大學疫情期間在線教育階段性研究報告》,闡述一所大學為應對疫情所採取的努力與思考,包括決策過程、開展在線教學的系列舉措,以及師生觀點與經驗分享等。由於新冠疫情,2020年將是人類歷史上的一個分水嶺,同時它也見證了在線教育的空前發展。毫無疑問,疫情過後基於校園的傳統教育模式將發生深刻變化。大學是人類文明的燈塔,是知識與文化的傳播者。面對關乎人類未來的嚴峻挑戰,大學必須承擔起應有的責任。邱勇說,儘管暫時還看不到疫情的終點,但我們要未雨綢繆,更要深刻反思、汲取教訓。相信我們一定能早日戰勝疫情!

史蒂芬妮亞·賈尼尼致辭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教育助理總幹事,義大利前教育、大學與科研部部長史蒂芬妮亞·賈尼尼(Stefania Giannini)對清華大學面對疫情率先開展在線教學採取的一系列措施表示讚賞。她說,學習永遠不會停、也不能停。當前在線教育面臨三個挑戰:保障學習連續性、教師具備在線教學的能力和意願,以及以信息技術為媒介的在線教育中的隱私安全與倫理問題。教育在實時發生變化,縮小教育不平等是我們肩負的使命。全球合作是應對疫情危機的唯一辦法,相信此次對話將為大學間創新合作拓寬道路,更加從容應對危機,推進構建可持續的人類命運共同體。

世界各地嘉賓分別發言

耶魯大學校長蘇必德(Peter Salovey)認為,科技推動了高等教育變革,全球高校應攜手發揮創新與智慧優勢,共同探索技術與教育教學的深度融合。劍橋大學校長杜思齊(Stephen Toope)表示,當前面對的挑戰讓我們深刻認識到,教育不僅僅關乎教學與評價。挑戰來自於學生充分接受教育所需的支持和資源,來自學生群體的多樣性以及所處的不同環境,也來自於教師面臨的教學方式變革。在英國帝國理工學院校長愛麗絲·加斯特(Alice Gast)看來,在線教育不僅僅是將傳統教學轉移到網上,它更需要進行基於信息技術的教學範式變革。義大利米蘭理工大學校長、義大利大學校長聯合會主席費盧奇奧·內斯塔(Ferruccio Resta)表示,大學必須具備包容性、可持續性,這是我們所有人肩負的責任。加拿大多倫多大學校長梅瑞克·格特勒(Meric Gertler)表示,線上與線下融合、課內與課外融合,才能實現更加立體、生動、高效的教育教學。日本早稻田大學校長田中愛治(Aiji Tanaka)說,只有順應新環境、適應新變化,才能進一步實現自身發展。美國聖路易斯華盛頓大學校長安德魯.馬丁(Andrew Martin)認為,大家應在全球重大公共健康問題上主動擔當、發揮積極作用。

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統計,目前已有191個國家受疫情影響關閉學校,全球超過15億學生無法返校正常學習。疫情期間如何開展教學?在線課堂如何影響傳統課堂?大學攜手抗疫如何更好地發揮合力作用?UNESCO 政策與終身學習系統部主任博仁·沙克龍(Borhene Chakroun)、澳大利亞國立大學校長、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布萊恩·施密特(Brian Schmidt)、阿根廷布宜諾斯艾利斯大學校長阿爾貝託·巴比埃裡(Alberto Barbieri)、智利大學校長埃尼奧·維瓦爾第(EnnioVivaldi)、英國埃克塞特大學校長史蒂夫·史密斯(Sir Steve Smith)、韓國科學技術院校長申成轍(Sung-Chul Shin)、馬來西亞馬來亞大學校長阿卜杜拉·拉欣·哈欣(Datuk Abdul Rahim Hashim)、肯亞奈洛比大學校長史蒂芬·基亞馬(Stephen Kiama)、俄羅斯聖彼得堡理工大學校長安德烈·魯茨科伊(Andrey Rudskoi)等先後進行了在線教學特色案例分享。

討論環節由UNESCO北京辦事處辦公室主任歐敏行(Marielza Oliveira)主持。UNESCO國際教育規劃學院項目專家麥可·馬丁(Michaela Martin)、英國劍橋大學第一副校長格雷厄姆·弗格(Graham Virgo)、上海紐約大學常務副校長、康奈爾大學原校長傑弗裡·雷蒙(Jeffrey Lehman)、德國亞琛工業大學主管教學副校長阿洛伊斯·克裡格(Aloys Krieg)、清華大學教育研究院副書記張羽等分享了疫情下在線教學實踐對教學理念、教學模式帶來的新變化,並就大學在教學科研等方面的未來合作等內容進行了深入探討。他們認為,疫情對於教育教學和日常管理來說確實是一次巨大的挑戰,但也激發了高校變中求進和改革發展的新動力。病毒不分國界、不分種族,全人類只有共同努力,才能戰而勝之。各國高校要進一步加強合作,不同國家、不同文明之間要增進相互理解,這也是大學共同承擔的責任。

麻省理工學院教授、清華大學東南亞中心教務長愛德華·克勞利(Edward Crawley)和教科文組織前副總幹事、清華大學中非領導力發展中心(CALDI)聯席主任格塔丘•恩吉達(Getachew Engida)在總結髮言中表示,應對疫情教育界大有可為。高校不能僅僅滿足於疫情和災難發生之後的被動反應,更應該主動作為,積極適應變化,發揮引領和支撐作用。

參會嘉賓紛紛感謝清華大學組織了如此富有意義和成果的對話活動,並希望以各種方式持續加強特殊時期的緊密溝通,增進教學抗疫互鑑,讓合作的陽光碟機散疫情的陰霾。

楊斌主持會議

清華大學副校長、教務長楊斌主持會議。國際合作與交流處處長酈金梁、教育研究院院長石中英,校辦、宣傳部、政研室、終身教育處等相關負責人參加會議。

題圖設計:黎穎駿

編輯:曲田  李華山

審核:程曦

相關焦點

  • 清華、耶魯、劍橋、麻省...15國21所大學共商新冠疫情下在線教育...
    北京時間4月24日晚8點,由清華大學與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聯合舉辦的「全球大學特別對話:新冠疫情下的大學在線教育及展望」會議在線開啟。、亞琛工業大學、上海紐約大學、韓國科學技術院、布宜諾斯艾利斯大學、蒙古國立大學、蒙古科技大學等多所高校校長、副校長和專家學者,以及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多位代表相聚「雲端」,共商全球疫情蔓延下的在線教育挑戰與變革,共謀交流合作新發展。
  • 疫情下大學在線教育的變革與展望
    3月13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向全球發布遠程教學解決方案,推薦了世界範圍內可免費獲取的27個學習應用程式和平臺,愛課程網、阿里釘釘、藍墨雲班課入選。4月24日,清華大學與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聯合舉辦「全球大學特別對話:新冠疫情下的大學在線教育及展望」在線會議。來自6大洲15個國家的21所大學,跨越時空,相聚雲端,共同探討命運共同體理念下大學的責任與擔當,以及如何做好在線教育。
  • 疫情之下在線教育如何發展?耶魯、劍橋、清華相聚「雲端」共商大計
    記者25日從清華大學獲悉,北京時間4月24日晚8點,由清華大學與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聯合舉辦的「全球大學特別對話:新冠疫情下的大學在線教育及展望」會議在線開啟。清華大學校長邱勇與耶魯大學、劍橋大學、帝國理工學院、米蘭理工大學、多倫多大學、早稻田大學在內的多所高校校長、副校長和專家學者,以及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多位代表相聚「雲端」,共商全球疫情蔓延下的在線教育挑戰與變革,共謀交流合作新發展。
  • 清華耶魯劍橋等21名校長「把脈」疫情下的在線大學教育
    新京報訊(記者 樊朔)4月24日晚,清華大學舉行「全球大學特別對話:新冠疫情下的大學在線教育及展望」主題會議
  • 15國21所大學校長齊聚雲端,展開一場特別對話
    6大洲、15個國家、21所大學,命運共同體理念下的責任與擔當,跨越時區,將海內外高校又一次集結在一起。北京時間4月24日晚8點,由清華大學與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聯合舉辦的「全球大學特別對話:新冠疫情下的大學在線教育及展望」會議在線開啟。
  • 清華、耶魯、劍橋等21校校長為疫情下在線教育「支招」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統計,全球目前已有191個國家受疫情影響關閉學校,全球超過15億學生無法返校正常學習。疫情期間如何開展教學?在線課堂如何影響傳統課堂?大學攜手抗疫如何更好地發揮合力作用?4月24日晚,清華大學與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聯合舉辦「全球大學特別對話:新冠疫情下的大學在線教育及展望」,清華大學校長邱勇與耶魯大學、劍橋大學等6大洲、15個國家的21所大學校長、副校長和專家學者,以及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多位代表相聚「雲端」,共商全球疫情下的在線教育挑戰與變革。
  • 清華大學主辦後疫情時期高校國際合作與交流部(處)長研討會
    清華新聞網5月30日電 5月28日,由清華大學主辦的後疫情時期高校國際交流合作暨國際合作與交流部(處)長研討會在線上舉行。疫情給高等教育帶來巨大衝擊,國際關係也在發生著深刻的調整與變化。4月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會會議上明確要求:「面對複雜嚴峻的全球疫情和世界經濟形勢,我們要堅持底線思維,做好較長時間應對外部環境變化的思想準備和工作準備。」後疫情時期,國內與國際高校需攜手創新方式方法,加強國際合作與交流工作。楊斌提出兩點倡議:一是化危為機,把大規模在線教育的應急之舉變成未來全球教育合作的平臺。
  • 清華大學2020年全球暑期學校開幕
    新冠疫情暴發期間,儘管師生們身處異地,清華仍然不懈努力,通過在線教學的方式,保證了全體學生「如期開課」。清華大學舉辦的全球暑期學校開學,意味著將教書育人的承諾帶給了每一位學員,也闡明了清華大學的校風「行勝於言」。邱勇表示,在清華,教育隨時隨地都在發生。教師和大學所作的不懈努力就是對學生最強有力的教育,很高興看到清華全球暑期學校帶著這些理念踏上了新的旅程。
  • 清華大學2020年全球暑期學校開幕
    新冠疫情暴發期間,儘管師生們身處異地,清華仍然不懈努力,通過在線教學的方式,保證了全體學生「如期開課」。清華大學舉辦的全球暑期學校開學,意味著將教書育人的承諾帶給了每一位學員,也闡明了清華大學的校風「行勝於言」。邱勇表示,在清華,教育隨時隨地都在發生。教師和大學所作的不懈努力就是對學生最強有力的教育,很高興看到清華全球暑期學校帶著這些理念踏上了新的旅程。
  • 2020「應對與展望:疫情時代的全球教育」中外學者高端對話在上海...
    月26—28日,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和上海外國語大學聯合舉辦、上海外國語大學國際教育學院承辦的2020「應對與展望:疫情時代的全球教育」中外學者高端對話在上海舉行。  在26日的特邀專家圓桌會議上,上海外國語大學黨委書記姜鋒,中國教育發展戰略學會副會長、教育部學位與研究生教育發展中心原主任王立生,浙江大學發展委員會副主席、中國西部發展研究院院長周谷平,教育部教育管理中心信息化研究處處長葉小貝等共同圍繞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與上海外國語大學合作成立的全球教育研究中心的建設,以及與中國西部發展研究院開展具體合作等話題,進行了深入而富有成效的討論。
  • 清華大學與華盛頓大學聯合舉行全球創新學院(GIX)在線籤約儀式
    近日,清華大學和美國華盛頓大學聯合舉行全球創新學院(Global Innovation eXchange Institute,簡稱GIX)在線籤約儀式。這是繼2015年兩校開創全球創新學院合作以來籤署的第二個五年合作協議。清華大學校長邱勇和華盛頓大學校長安娜·瑪麗·科斯(Ana Mari Cauce)出席籤約儀式。
  • ...開闢高等教育發展新格局 | 清華大學「雲上學堂——在線教學...
    陳旭表示,召開「雲上學堂」交流會,總結本學期在線教學工作,部署暑期和下學期教學安排,展望在線教學的未來發展,對於學校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人才培養工作、推進在線教學改革創新具有重要作用,對中國乃至全球的在線教育發展也具有積極意義。陳旭代表學校向共同實現學校有史以來最高質量、最大規模在線教育的全校師生員工致以崇高的敬意,向上級領導部門的悉心指導、兄弟高校和合作夥伴的大力支持表示誠摯的感謝。
  • 清華大學旗下慕課平臺「學堂在線」與快手達成戰略合作
    2月9日,清華大學主辦的在線教育平臺「學堂在線」與快手科技達成戰略合作。在疫情的特殊時期,籤約儀式以在線視頻的形式開展,雙方將在教學內容共享、直播技術合作等多個方面開展深層次合作,進一步健全長效合作機制,向社會開放更多教育教學資源,共同促進教育普惠。
  • ...凝聚全球抗疫力量|大學抗擊新冠疫情特別工作會議在清華舉行
    在全球抗疫的關鍵時刻,舉辦大學抗擊新冠疫情特別工作會議,是積極貫徹落實習近平主席在G20應對新冠肺炎特別峰會上重要講話精神的有力舉措,旨在進一步加強海內外高校間疫情防控交流,深化教育科研合作,以具體行動詮釋高校攜手抗疫、書寫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時代內涵。
  • 公管學院全球學術顧問委員會委員與清華學生對話活動丨後疫情時代...
    鑑於此,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於2020年8月至11月間組織開展以「後疫情時代的公共治理」為主題的系列師生交流對話活動,並邀請公管學院全球學術顧問委員會(Global Advisory Board, 簡稱GAB)的顧問委員擔任主講嘉賓,與清華學子開展線上講座並進行互動。本系列師生交流對話活動也是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成立20周年紀念活動之一。
  • 清華大學舉辦「在線課程設計展示雲分享」
    清華大學校務委員會副主任、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國際工程教育中心執行主任袁駟致辭,清華大學在線教學指導專家組組長、電機系教授於歆傑作總結髮言,清華大學蘇世民學者黃爾諾主持會議。來自亞洲大學聯盟(AUA)創始成員單位及國內外知名院校的2.6萬名代表,通過Zoom平臺、學堂在線國際版、雨課堂等方式參加了雲分享。
  • 亞洲大學聯盟研究生教育高級論壇在清華大學舉行
    AUA教育專家聚清華 共話研究生教育發展亞洲大學聯盟研究生教育高級論壇在清華大學舉行清華新聞網11月21日電 11月18日,亞洲大學聯盟(Asian Universities Alliance,簡稱AUA)研究生教育高級論壇在清華大學主樓舉行,來自12所AUA成員高校的教育專家匯聚一堂,研究教育難點熱點問題
  • 亞洲大學聯盟在線教育會議在清華大學舉辦
    中國日報北京7月5日電(記者 鄒碩)7月5日,2019年亞洲大學聯盟在線教育會議在清華大學召開。在談到清華大學在線教育發展時,楊斌回顧了2013年清華啟動在線教育工作時,堅定自主研發學堂在線慕課平臺,就是為了不斷加強對學生學習行為大數據的利用與分析,真正實現數據驅動的教與學;清華的在線課程建設與應用除了服務於校內教育教學改革,還很好地促進了教育公平,提高了教育質量,例如位於中國西部的青海大學就很好地利用了清華的在線課程,結合自身特點,實現了針對本校學生的定製化學習。
  • 千名國際學生相聚「雲端」共話「疫情後的世界」——首屆清華大學全球暑期學校紀實
    不同於傳統暑期學校的學習,2020年清華大學全球暑期學校以「面向疫情後的世界」為主題,由清華大學11個院系和機構、4個海外基地和2個由清華大學發起的國際高等教育聯盟等17家學術單位共同參與,運用雲講座、雲研討、雲參觀、雲觀演等多種形式,匯聚全校優秀教學資源,邀請海內外知名教授授課,為同學們提供一個獨特的跨學科平臺,使同學們理解和認識疫情後世界所面臨的機遇和挑戰,並探討未來世界可持續發展的解決方案。
  • 疫情下全球教育服務加速數位化轉型
    作為一所中英合作大學,寧波諾丁漢大學在今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對學生採用線上授課。該校專門升級改造了6個具備互動共享技術的「智慧教室」,便於師生在網上互動討論,還為來自70多個國家的學生安排了線上考試。「儘管疫情打亂了國內外的正常教學,但也為全球大學提供了新的機遇,迫使大學加速進行數位化轉型。」邁爾斯說,學校在3周內達到了可能數十年才能達到的數位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