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大學主辦後疫情時期高校國際合作與交流部(處)長研討會

2020-12-12 清華大學新聞網

清華新聞網5月30日電 5月28日,由清華大學主辦的後疫情時期高校國際交流合作暨國際合作與交流部(處)長研討會在線上舉行。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復旦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南京大學、浙江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西安交通大學、中國科學院大學、南方科技大學、西湖大學、新疆大學、青海大學等14所高校國際合作與交流工作負責人參加會議。清華大學副校長、教務長楊斌出席會議並致辭,清華大學國際合作與交流處處長酈金梁主持會議。

楊斌在發言中指出,在全國兩會勝利閉幕的日子,14所兄弟院校跨越時空在線聚首,參加後疫情時期高校國際交流合作「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高等教育國際合作與交流機遇與挑戰」研討,團結聚心謀共識、同心聚力開新局,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楊斌強調,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加速了「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演進,「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得到充分彰顯。疫情給高等教育帶來巨大衝擊,國際關係也在發生著深刻的調整與變化。4月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會會議上明確要求:「面對複雜嚴峻的全球疫情和世界經濟形勢,我們要堅持底線思維,做好較長時間應對外部環境變化的思想準備和工作準備。」後疫情時期,國內與國際高校需攜手創新方式方法,加強國際合作與交流工作。楊斌提出兩點倡議:一是化危為機,把大規模在線教育的應急之舉變成未來全球教育合作的平臺。二是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國際交流合作工作應該發揮重要作用。國際交流合作工作要觀大勢、謀大局、勇擔當,聚焦重點任務,打造新的工作亮點:第一,全力服務國家重大發展戰略。在高等教育重點領域尋求突破,如氣候變化、生命健康等,加強疫情防控國際合作,要有更多的患難與共、守望相助的鐵哥們、真朋友。第二,加強重點國別戰略。服務國家發展和「一帶一路」倡議,著力開展中外人文交流,厚植友誼。第三,練好內功,全面提升校園國際化能力建設。第四,加強國內外高校在線教育合作,共繪高等教育與在線教育發展的新藍圖。

研討會嘉賓發言

研討會中,與會代表結合本校實際,圍繞疫情時期開展的國際交流工作、後疫情時期中國高等教育國際合作交流機遇與挑戰等議題進行了深入廣泛的交流。

北京大學國際合作部部長夏紅衛以「新常態 新範式新戰略」為主題,分享了學校在疫情挑戰面前如何實現國際交流合作工作四個方面的轉變:一是從實體交換為主轉向線上交流為主,二是由強調人員流動轉向信息交換,三是從關注雙邊交流轉向多邊合作,四是由模式驅動轉為技術驅動。復旦大學國際合作與交流處處長盧麗安圍繞本校的疫情應對工作進行了經驗分享。上海交通大學國際合作與交流處處長羅鵬介紹了學校與全球夥伴攜手相助共同抗疫的工作經驗。

浙江大學國際合作與交流處處長李敏分享了對後疫情時代國際合作工作的三點思考,一是借力信息技術積極構建增強型的國際合作與交流;二是利用全球線上教學浪潮與世界一流高校共建線上資源共享平臺;三是加強全球的通力合作,攜手應對。南京大學國際與交流處副處長胡捷以「堅守與應變」為主題,介紹了學校在抗疫期間取得的實質性合作交流進展。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國際合作與交流部副部長瞿昆通過講述疫情期間發生在安徽的高效應對救助故事,提議要以抗疫為契機對外講好中國故事,為後疫情時期的合作交流提供更為廣闊的空間。

哈爾濱工業大學國際合作部常務副部長兼外事處處長範洪波以「一世紀規格功夫,新百年世界一流」為題,介紹了哈工大在疫情和複雜國際關係背景下克服困難調整百年校慶籌備工作,並且積極發揮地域優勢,持續深化與俄羅斯高校的實質性高質量合作的舉措。西安交通大學國際合作與交流處處長賀長中以「為世界之光」為主題,介紹了西交大將以「一帶一路」倡議和西部開發的政策意見作為工作抓手和切入點,堅持人才培養和科學研究的工作。中國科學院大學國際合作處處長謝勇提出各校要把握住外事工作生存、變革、發展、引領的機會,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見證歷史、創造歷史。

南方科技大學國際合作部部長鄭春苗分享了學校的國際化辦學特色,並提出各校應當立足本土國際化,培養具有國際視野的高端人才。西湖大學國際合作部副主任呂敏以「開放、合作:後疫情下推動科技發展的主旋律」為題目,分享高校如何藉助自身的科技創新和發展,進一步推動國際交流與合作。新疆大學國際交流與合作處處長李曉東提出學校將以「一帶一路」國家重大戰略發展需求為目標,發揮地緣優勢促進與中亞地區的高等教育合作。青海大學外事辦副主任陸萍提出要堅持國家安全的責任擔當,深化學校國際交流合作工作,也希望兄弟院校能夠在課程資源分享方面給予西部高校更多的支持與幫助。

酈金梁介紹了疫情期間清華大學開展的卓有成效的國際交流合作工作,並分享了在後疫情時代如何開展國際交流合作工作的四點思考。一是進一步加強「在地」國際化能力建設,持續實施「國際化能力提升計劃」。二是進一步推動實施全球戰略。在鞏固對美各領域合作的同時,要深入拓展對歐洲和「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合作。三是以清華海外基地為平臺,輻射周邊國家和地區,進一步加強學生培養和人文交流工作。四是增強信心,提高外事隊伍質量,並提出共享、共建國內高校「國際合作與交流隊伍能力提升計劃」線上課程的倡議,得到與會學校積極響應。

最後,酈金梁以「共情、共襄、共創」概括了此次研討會關於後疫情時期國際合作與交流工作的共識,共襄盛舉、合作共贏,共同開創國際合作與交流新局面!

研討會上,各高校代表還就2020年秋季學期國際新生遠程註冊、如何對無法返校的國際學者學生進行更好的人文關懷等工作進行了深入探討。

本次會議是疫情期間中國高校首次舉行的國際處處長研討會。通過本次會議,14所高校國際合作與交流工作負責人凝聚共識、團結合作,攜手譜寫後疫情時代中國高等教育國際交流合作新篇章。

在線研討會清華現場

疫情期間,清華大學積極響應國家號召,主動作為,緊密聯繫國內外大學進行國際合作,積極承擔起大學應有的責任。學校多次組織海內外高校召開線上會議探討在線教育,克服困難堅持在線教書育人的責任;主動發起國際科技合作抗擊疫情;以開放包容姿態先後組織80餘所世界高校校長研討會和對話交流活動,推動全球交流合作,切實發揮了學校在國際合作與交流方面的引領和主導作用。後疫情時代,清華大學將以更加積極的態度、奮進的精神,克服困難、迎接挑戰,開展國際交流合作,服務國家,貢獻世界,為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努力奮鬥。

供稿:國際處

攝影:常志東

編輯:李晨暉

審核:程曦


相關焦點

  • 清華大學與帝國理工學院舉行抗擊疫情聯合研討會
    新京報訊(記者 樊朔)6月10日,清華大學與帝國理工學院共同發起抗擊新冠疫情聯合研討會。來自兩校的專家學者們相聚「雲端」,共同探討全球疫情蔓延下的高校科研,展望全球經濟「新常態」。帝國理工學院校長愛麗絲·加斯特(Alice Gast),清華大學黨委書記、校務委員會主任陳旭,清華大學萬科公共衛生與健康學院院長、世界衛生組織前總幹事陳馮富珍等參與研討會並致辭。
  • 「新冠肺炎疫情中的國際形勢與中國外交」研討會舉行
    新華網北京12月10日電(薛筆犁)由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中國社會科學院國家全球戰略智庫主辦的國際形勢研討會10日在京舉行。圍繞「新冠肺炎疫情中的國際形勢與中國外交」的主題,與會專家就疫情大背景下的大國外交、國際秩序、全球治理、中美關係等當前國際熱點話題進行深入探討,旨在通過學術交流,及時總結經驗,研判國際環境的變化趨勢以及新形勢下中國外交的目標與任務。
  • 疫情防控常態化,高校國際交流合作面臨新任務
    在這個「後疫情時代」,高校間的國際交流合作應架起橋梁,既做好「留學中國」的品牌,也承擔起文明交流互鑑的責任。2017年2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在印發的《關於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見》中強調,高校肩負著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社會服務、文化傳承創新、國際交流合作的重要使命。
  • 清華交叉信息研究院共同主辦2018年區塊鏈國際研討會
    清華交叉信息研究院共同主辦2018年區塊鏈國際研討會清華新聞網12月18日電  由清華大學交叉信息研究院、康奈爾大學共同主辦的2018年區塊鏈國際研討會於12月10至14日在西安高新區舉辦。圖靈獎得主、清華大學交叉信息研究院院長姚期智,中國銀行業協會秘書長黃潤中,上海交通大學中國普惠金融創新中心主任、英凡研究院院長費方域,以及來自國內外區塊鏈技術領域的150多位專家、學者、創投人和行業機構代表共同參會,就區塊鏈技術的研究前沿與應用前景進行了分享交流。
  • 中日高校聯合主辦「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願景與實踐」國際學術研討會
    中日高校聯合主辦「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願景與實踐」國際學術研討會 2018,中華日本學會協辦,復旦大學日本研究中心承辦的「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願景與實踐——紀念中日和平友好條約締結40周年暨池田倡言50周年」國際學術研討會在復旦大學舉行。
  • 清華大學和聖路易斯華盛頓大學共同主辦第七屆「麥道學院年度高峰...
    10月11日至14日,由清華大學和聖路易斯華盛頓大學(Washington University in St. Louis)共同主辦的第7屆「麥道學院年度高峰論壇」(McDonnell Academy Symposium)在北京舉行。
  • 校企合作再創新!中建八局第二屆重點高校交流研討會召開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張瑋 濟南報導9月2日至3日,「中建八局第二屆重點高校交流研討會」在孔子誕生地山東曲阜尼山舉行。來自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等全國61家重點高校的120位代表與中國建築第八工程局主要領導、局屬各單位人力資源負責人齊聚尼山聖境,圍繞校企人才聯合培養新模式等議題,分享成果、交流經驗,共商創新校企合作之道。
  • 我校承辦「海南省後疫情時期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實踐研討會」
    9月13日,我校副校長李森教授出席了由海南省教育廳主辦、我校承辦的「海南省後疫情時期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實踐研討會」,來自全省21所高校的200多位教師參與了此次會議。會上,李森做《在線教學的發展歷程、內涵特徵及質量監測》報告,提出以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期間線上教學為歷史機遇,再認識和再理解在線教學的內涵及特徵,並以其為理論依據建立系統的質量監測體系,為實現學校在線教學質量保障和可持續發展提供理論指導。其他有關專家也對後疫情時代「混合式」一流課程建設與應用、線上課程如何設計、在線教學平臺的技術要求進行了交流和探討。
  • 2020全球減貧夥伴研討會舉行 探討後疫情時代全球減貧創新與合作
    本次研討會由中國外文局、甘肅省人民政府、中國國際扶貧中心、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聯合國糧農組織、國際農業發展基金和世界糧食計劃署聯合主辦,主題為「後疫情時代全球減貧創新與合作」。來自政府、駐華使館、高校、私營部門等12個國家和4個國際組織近百人參加了研討會。與會嘉賓圍繞會議主題,探討如何在全球範圍內縮小數字鴻溝,讓貧困人群從數字創新中受益,加速抗疫合作和減貧知識分享和交流。
  • 高校學生事務管理國際研討會在北京科技大學召開
    千龍網北京11月7日訊 「高校學生事務管理專業化發展與國際合作」國際研討會(ISSA)於11月7日至8日在北京科技大學召開。此次研討會由北京科技大學主辦,北京科技大學高校學生事務研究中心及《思想教育研究》編輯部承辦。會議開幕式由北京科技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黨總支書記段曉芳主持。開幕式上,權良柱首先致歡迎詞,向遠道而來的國內外嘉賓們表示歡迎。他表示今年是新中國成立70周年,70年來中國綜合國力不斷增強,國際地位日益提高,高等教育的國際化發展成為必然趨勢。
  • 兩岸產業交流合作研討會在清華大學舉行
    6月3-5日,由清華大學兩岸發展研究院與臺灣財團法人二十一世紀基金會共同主辦的「兩岸產業交流合作研討會」在清華大學舉行。
  • 後疫情時代,「一帶一路」高校聯盟探索國際合作新模式
    為積極響應國家「一帶一路」倡議,由甘肅省人民政府倡議、蘭州大學發起成立的「一帶一路」高校聯盟論壇,近日在蘭州大學成功舉辦。本次論壇由蘭州大學、甘肅省教育廳主辦,甘肅省內各聯盟高校協辦。通過線上與線下相結合方式,國內外59所聯盟高校相聚雲端,共同探討後疫情時代教育國際交流合作新發展。高校聯盟秘書長單位蘭州大學校長嚴純華,高校聯盟瀋陽分盟牽頭單位、東北大學副校長孫雷在開幕式上致辭。論壇開幕式由甘肅省教育廳副廳長王光亞主持。蘭州大學嚴純華校長在致辭中表示,高校聯盟始終關注並致力於通過高校間的合作和分享,解決全球共同面對的挑戰。
  • 「疫情背景下中阿及中非合作的機遇與挑戰」專題研討會舉行
    【環球網訊】 由揚州大學蘇丹研究中心主辦的「疫情背景下中阿及中非合作的機遇與挑戰」專題研討會12月2日在揚州大學舉行。蘇中關係的歷史可以追溯到2000多年前的中國西漢時期。在10—16世紀,蘇中關係又有了進一步發展。蘇丹與中國於1959年建立外交關係。蘇中合作機制包括中非合作論壇、中阿合作論壇等。目前,蘇丹還面臨某些挑戰。相信隨著蘇丹內外部發展環境的改觀,以及友好國家的支持和幫助,這些問題有望得到解決或改善。蘇丹需要在公路、鐵路、港口等基礎設施方面進行重建和完善,需要發展經濟和改善民生,包括發展農業等。
  • 2019兩岸清華大學學術研討會舉行
    2019兩岸清華大學學術研討會舉行清華新聞網7月12日電 7月5日,2019兩岸清華大學學術研討會在青海大學舉行。會議由清華大學和新竹清華大學共同主辦、青海大學承辦,議題內容涵蓋信息科技與納米科技兩大領域。清華大學副校長尤政、新竹清華大學副校長陳信文、青海大學校長王光謙出席會議。
  • 中建八局舉辦第二屆重點高校交流研討會 61家知名高校代表共商創新校企合作
    9月2日至3日,「中建八局第二屆重點高校交流研討會」在孔子誕生地山東曲阜尼山舉行。來自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等全國61家重點高校的120位代表與中國建築第八工程局主要領導、局屬各單位人力資源負責人齊聚尼山聖境,圍繞校企人才聯合培養新模式等議題,分享成果、交流經驗,共商創新校企合作之道。
  • 2018「宗教與法治」國際學術研討會在京召開
    合影.jpg 7月13日,2018年「宗教與法治」國際學術研討會在北京舉行,此次活動由北京普世社會科學研究所主辦,與會者圍繞「政教關係」、「宗教立法」、「宗教財產來自中國人民大學宗教學系、中國政法大學法學院、清華大學人文學院、中國傳媒大學法學院等國內部分知名高校法學院學者,和臺灣政治大學、美國皮尤研究中心和美國楊百翰大學的學者,以及第九屆宗教與法治暑期培訓班的學員等50餘人參加了會議。北京普世社科研究所是一所民間研究所,與各大學、研究機構和政府部門合作,致力於從公共管理的角度對我國宗教發展狀況與宗教立法進行學術研究。
  • 「國際組織理論與人才培養」學術研討會在北大舉行
    2018年4月18日,在中國改革開放40周年暨北京大學建校120周年之際,以「國際組織理論與人才培養」為主題的學術研討會在北京大學中關新園舉行。此次學術研討會是北京大學國際關係學院和中國聯合國協會聯合主辦的「加強全球治理,實現互利共贏」——改革開放40周年中國參與國際多邊合作的回顧與展望高峰論壇的分論壇。
  • 王銘玉教授出席「後疫情時代的中國與世界」專題研討會並作主旨發言
    12月10日,2020年全國外宣工作協作會分論壇——「後疫情時代的中國與世界」專題研討會在海口召開,我校翻譯與跨文化傳播研究院院長王銘玉教授以「中國與世界的變量與常量」為題作主旨發言。
  • 2020國際教育研討會在穗舉行 探討疫情後國際教育趨勢
    為應對疫情常態化背景下國際教育面臨經營環境變化的挑戰,廣州民辦教育協會於2020年11月5日在廣州市南國酒店主辦題為《後疫情時代國際教育趨勢暨粵港澳國際中學發展對策》的國際教育研討會。研討會上,教育行業專家、機構負責人針對行業情況發表了自己的看法,大多圍繞國際交友的變化和出路而展開。
  • 【會議簡訊】「北京地區高校國際關係學院學科建設」研討會召開
    2020年12月10日,由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國家全球戰略智庫主辦、《世界經濟與政治》編輯部和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國際關係學院承辦的「北京地區高校國際關係學院學科建設研討會」在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舉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