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怎樣才能成為數學強國-光明日報-光明網

2020-12-13 光明數字報

    多年以來,大家都有一種印象:中國人數學好。但數學家們卻不這麼想。在8月7日舉行的第七屆世界華人數學家大會上,他們認為,雖然近年來中國數學家取得了不少優秀成果,但中國數學基礎理論研究水平與世界水平相比還有差距。那麼,數學有什麼用?怎樣才成為數學強國?來自世界各地的華人數學家給出了建議。

 

數學有什麼用

 

    「數學有什麼用?」面對這個問題,世界華人數學家大會主席、著名數學家、哈佛大學教授丘成桐舉了很多例子:研究金融要學好數學,工程技術需要數學,生命科學研究需要數學,大數據的處理需要數學,與國家安全息息相關的密碼科學等也需要數學。他說:「只有不懂數學的人,才會講數學無用論。」

 

    對現代科學技術來說,數學是必不可少的基本工具。「研究數學是很有用處、非常有意義的。」丘成桐說,一個國家經濟、社會的發展離不開科學技術的進步,要想取得科學技術的領先必須重視基礎研究,「而數學是基礎學科的基礎」。

 

    數學不僅對一個國家的科學技術水平有決定性影響,對個人來說,學數學也有很好的就業前景。丘成桐說:「我知道國內很多家長為了讓孩子考取好學校,都要孩子學奧數,但並不鼓勵他們從事數學研究。其實家長們不了解,數學是一門很有前途的學科。」丘成桐介紹,美國有雜誌曾對不同學科學生的發展前景進行調查,結果發現「發展前景第一的是數學,統計學排第二」。

 

    中國科學院院長白春禮說:「數學雖是一門古老的學科,但在人類科技進步的歷史長河中,它始終充滿著勃勃生機。數學家常說數學是美的,正是因為數學的美麗光芒才把整個世界裝扮得五彩斑斕、熠熠生輝。在當代基礎科學和應用技術的發展中,數學正日益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引領性作用。」

 

喚起更多人對數學的興趣

 

    在丘成桐看來,中國數學發展的問題之一,是仍然缺少世界一流的數學家。丘成桐說:「只有中國本土培養更多一流的數學人才,才能儘快趕上世界先進水平。」本次世界華人數學家大會上,9位獲得晨興數學獎金獎、銀獎的獲獎者中,6位都在美國的高校從事數學研究。

 

    陳景潤、張廣厚、楊樂、王元……中國曾湧現出一批具有世界影響力的本土數學家。為什麼現在研究條件好了,有世界影響力的本土數學家反而沒有相應的增長?著名數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楊樂一語中的:「現在功利思想幹擾太嚴重了。」楊樂說,以前中小學受「高考指揮棒」的影響還沒那麼大,不少人從小對數學形成了濃厚的興趣,打下了比較好的基礎,「現在奧數的許多內容以及採取的強制灌輸的學習方法,對興趣的養成形成了較大障礙」。

 

    獲得晨興應用數學金獎的印臥濤,本科畢業於南京大學數學系,在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取得運籌學博士學位,目前在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從事研究工作。他對此也有同感:「從我的留學經歷看,中國本科數學教育的水平還是比較高的,與來自其他國家和地區的同學相比,我的起點比較高、有優勢,這讓我非常自信。」但可能中國學生在選擇工作時受到來自社會和家庭的影響比較多,繼續選擇純數學研究的不多。

 

    印臥濤認為,只有給興趣發展空間,讓更多人能因興趣而科研,中國數學才能發展得更好。就如丘成桐所言,「為學問而學問」,或許才能讓更多一流成果湧現出來。

 

加強基礎研究,穩定數學投入

 

    丘成桐建議,中國要加強基礎研究,對數學學科給予穩定的支持,「培養一流的數學人才、取得原創性成果,是需要資金投入的。」「做學問必須專注。一邊工作還要一邊擔心能不能餵飽自己的小孩,是做不好研究工作的。」丘成桐表示,數學並不需要太多資金,但中國應加大對數學的投入,給予穩定支持,「讓數學家能夠專心地做學問」。

 

    楊樂也認為國家應該加強對基礎研究的支持。「只有強有力的基礎研究,才能引領應用科學和技術的發展。」楊樂舉例表示,計算科學技術的出現和發展,是建立在數學基礎上的。「一個國家要想形成自己優勢的特色技術和產業,必須依靠基礎研究的進步,而數學在其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同時,創新型國家的建設需要更多具有科學素養的高素質人才,而數學是最重要的科學素養之一。楊樂說:「希望大家都能夠重視數學教育,不僅讓學生們學會數學公式等有關知識,更要引導學生的興趣,對他們進行科學思維的訓練,啟發他們的創新精神,培養嚴謹的治學態度和方法」。

 

    (本報北京8月7日電 本報記者 齊芳)

 

相關焦點

  • 【光明日報】中國怎樣才能成為數學強國
    在8月7日舉行的第七屆世界華人數學家大會上,他們認為,雖然近年來中國數學家取得了不少優秀成果,但中國數學基礎理論研究水平與世界水平相比還有差距。那麼,數學有什麼用?怎樣才成為數學強國?來自世界各地的華人數學家給出了建議。  數學有什麼用  「數學有什麼用?」
  • 數學有什麼用? 中國怎樣才能成為數學強國?
    在8月7日舉行的第七屆世界華人數學家大會上,他們認為,雖然近年來中國數學家取得了不少優秀成果,但中國數學基礎理論研究水平與世界水平相比還有差距。那麼,數學有什麼用?怎樣才成為數學強國?來自世界各地的華人數學家給出了建議。數學有什麼用「數學有什麼用?」
  • 走向數學強國的又一個支點-光明日報-光明網
    上海在建設「兩個中心」的過程中需要數學的支持;上海建設「兩個中心」也必將促進數學與其他學科的交叉並推動數學自身的發展。在此,我建議中央和上海市支持建立一個以上海為基地、聯動周邊地區高校與研究所的「南方數學研究中心」,與現已建成的「陳省身數學研究所」(天津),「北京國際數學研究中心」南北呼應,形成我國數學事業科學發展的良好格局。
  • 【光明日報】張偉平:心中藏著「數學強國夢」
    由瑞典科學院Mittag-Leffler數學研究所出版的《Acta Mathematica》致力於刊登「最高質量的數學論文」,曾刊登過中國數學家蘇步青、朱小華的學術論文。  在論文中,張偉平和麻小南運用解析局部化的思想和技巧,解決了著名數學家、法國科學院院士Vergne在2006年國際數學家大會中提出的非緊空間上的幾何量子化猜想。
  • 關於舉辦「尋找中國好校長」大型公益活動的啟事-光明日報-光明網
    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弘揚時代主旋律,順應教育深化改革發展趨勢,提升校長專業化水平,由光明日報社主辦,《教育家》雜誌社、光明網承辦,《留學》雜誌社、人民教師網協辦的「尋找中國好校長」大型系列公益活動正式啟動。
  • 光明日報推薦參評2020年中國新聞獎消息通訊類作品《創新服務能力...
    作為思想文化大報,《光明日報》的融媒體內容生產始終以「新聞視野、文化視角、思想深度、理論高度」為宗旨。在難以擁有突發、現場、音畫等資源優勢的前提下,報社提出評論立報、立網、立端的方針,將新聞時評作為融媒體內容建設的戰略重點。為此,報社成立社評委員會,整合《光明日報》評論部和光明網評論中心力量,成立社評工作室,建立了「朝會」制度。
  • 一部船政史 半部中國近代史-光明日報-光明網
    中央電視臺總編輯羅明、《光明日報》副總編輯李春林、中國作協書記處書記、《文藝報》總編輯閻晶明、中國傳媒大學教授胡智鋒、北京大學歷史系教授王曉秋等作了精彩點評。     《船政學堂》由中央電視臺紀錄頻道與福建電視臺綜合頻道聯合承制。
  • 太極圖的數學表達-光明日報-光明網
    如果從勾股定理入手,通過單位正方形內的內切圓,應用阿基米德定理的槓桿平衡原理和模糊數學的核心思想,可以用一個初等函數精確地表達太極圖的S曲線。這一論證將表明,太極圖是可以用數學語言表達的,並不是無標準方程、無標準幾何圖形的。其意義不僅在於充分表達了中國太極圖的科學性,也充分表達了太極圖反映事物存在和發展的本根依據。
  • 科學大廈數學為基 丘成桐盼中國成為數學強國
    (新中國70年)人物誌:科學大廈數學為基 丘成桐盼中國成為數學強國中新社北京7月8日電 題:科學大廈數學為基 丘成桐盼中國成為數學強國作者 馬秀秀 單璐著名華人數學家丘成桐近日接受中新社記者專訪時,如是描述數學的重要性。丘成桐1949年出生於廣東汕頭,後隨父定居香港,大學期間赴美深造。因在數學領域科研成果卓著,他22歲獲得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博士學位,26歲便成為史丹福大學終身教授。
  • 一個永久的約定:「把中國建成數學大國、數學強國」
    我們天津是可以引以為豪的,因為天津是陳省身先生的第二故鄉,他從11歲起就從故鄉來到天津求學,在這裡奠定了數學生涯的基礎;晚年他葉落歸根,又定居津門,把天津作為實現「把中國建成數學大國、數學強國」夢想的起點。 天津的孩子們更是十分幸運的,在一次數學冬令營上,陳爺爺來到他們中間,和他們歡聚一堂、娓娓而談,與他們促膝相擁、合影留念。
  • 英國小學數學教育向中國取經-光明日報-光明網
    熟悉英國教育的人都知道,在英國的小學課堂上,來自中國的孩子們往往在數學成績方面名列前茅。     近年來,英國政府為了提高小學生的數學水平,開始把目光投向中國,希望中國人「神奇的」數學教育方法,能夠解決英國孩子們數學成績不夠理想的「老大難」問題。
  • 光明日報社行政人員招聘公告-光明日報-光明網
    光明日報創刊於1949年6月16日,是中共中央主辦,以知識分子為主要讀者對象的思想文化大報。作為黨中央指導意識形態工作的重要陣地,作為黨和國家聯繫廣大知識分子的橋梁和紐帶,光明日報始終堅持與真理同行,與時代同步,立足知識界、面向全社會,在團結、聯繫、引導、服務知識界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 中國翻譯學的建構路徑-光明日報-光明網
    東方神採    近代以來,翻譯作為中西文化對話的載體與表現形式,成為中國引進西方現代文化與文明觀念的最便捷途徑,它將西方近代學術上的各種新成果帶入了中國。經過西學洗禮,中國學界對於世界、歷史發展、政治、經濟、社會、自然界萬事的看法都有了巨大改變。
  • 數學教育要培養數學直觀-光明日報-光明網
    本報北京5月26日電(記者靳曉燕)「在數學教育理論建設的進程中,華人學者參與不多。這可能是與中國既有的實用主義文化,華人社會在近代政治、經濟、歷史及英語發展成為國際語言有關。在華人數學教育水平不斷提高,數學教育不斷國際化和華人學生在國際數學教育研究測試取得優異成績的理論建設可扮演和應扮演的角色。」
  • 怎樣才能讓紅色文化火起來-光明日報-光明網
    8月20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甘肅張掖高臺縣,瞻仰中國工農紅軍西路軍紀念碑和陣亡烈士公墓,參觀中國工農紅軍西路軍紀念館,向革命先烈敬獻花籃。他強調,西路軍不畏艱險、浴血奮戰的英雄主義氣概,為黨為人民英勇獻身的精神,同長徵精神一脈相承,是中國共產黨人紅色基因和中華民族寶貴精神財富的重要組成部分。
  • 光明網《詩援武漢 共抗疫情》專欄匯聚正能量聲音
    這首《全民抗疫》來自光明網《詩援武漢 共抗疫情》專欄。1月28日以來,光明網在中華詩詞學會、野草詩社等團體的支持下,陸續發表原創詩詞、詩歌作品200餘首,並在光明網、今日頭條頭條號、喜馬拉雅FM等平臺同步推出音頻專輯,以滿懷的豪情與溫情為「逆行者」們喝彩、點讚,為祖國祈願、祝福。
  • 中國夢,強國夢,人民的夢
    習近平總書記的執政風格和個人魅力深受中國人民喜愛,為深刻領會、準確把握總書記的重要講話精神,感知其對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重大意義。光明網時評頻道特別策劃了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好好學習之家、國、情懷、夢」系列評論,以饗讀者。
  • 光明大直播|吉林化工學院2020年招生諮詢直播來啦
    松花江畔,龍潭山下,吉林化工學院承載著化工強國的光榮使命,被譽為「共和國化工人才的搖籃」。  近年來,學校8個專業入選國家級和省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2019年學校成功入選吉林省本科人才培養改革A類示範高校;2020年學校獲批吉林省特色高水平應用型大學建設項目A類高校。你想報考吉林化工學院嗎?想了解吉林化工學院的招生政策嗎?
  • 光明網法律聲明
    光明網法律聲明   光明網版權聲明  1、作者向光明日報及其子報子刊投稿或寄送約稿,一經採用即視為作者將該作品的發行權、複製權、信息網絡傳播權、彙編權等權利長期授予光明日報及相應子報子刊,並許可光明日報主辦的光明網在網際網路及移動網際網路上使用投稿或約稿作品。
  • 【光明日報】硬科技是什麼
    江西一電子晶片企業員工正在生產車間作業。光明圖片/視覺中國  小平頭,紅體恤,讓人很難把37歲的米磊和中科創星創始合伙人、首席科技官聯繫起來。而眼前的米磊正是「硬科技」理念的提出者。  在中國科學院西安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後簡稱「西光所」)的展廳裡,他去年年初為習近平總書記現場講解,今年6月他又給李克強總理講硬科技。  怎樣理解已被廣泛叫響的硬科技?米磊博士接受了記者採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