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以來,大家都有一種印象:中國人數學好。但數學家們卻不這麼想。在8月7日舉行的第七屆世界華人數學家大會上,他們認為,雖然近年來中國數學家取得了不少優秀成果,但中國數學基礎理論研究水平與世界水平相比還有差距。那麼,數學有什麼用?怎樣才成為數學強國?來自世界各地的華人數學家給出了建議。
數學有什麼用
「數學有什麼用?」面對這個問題,世界華人數學家大會主席、著名數學家、哈佛大學教授丘成桐舉了很多例子:研究金融要學好數學,工程技術需要數學,生命科學研究需要數學,大數據的處理需要數學,與國家安全息息相關的密碼科學等也需要數學。他說:「只有不懂數學的人,才會講數學無用論。」
對現代科學技術來說,數學是必不可少的基本工具。「研究數學是很有用處、非常有意義的。」丘成桐說,一個國家經濟、社會的發展離不開科學技術的進步,要想取得科學技術的領先必須重視基礎研究,「而數學是基礎學科的基礎」。
數學不僅對一個國家的科學技術水平有決定性影響,對個人來說,學數學也有很好的就業前景。丘成桐說:「我知道國內很多家長為了讓孩子考取好學校,都要孩子學奧數,但並不鼓勵他們從事數學研究。其實家長們不了解,數學是一門很有前途的學科。」丘成桐介紹,美國有雜誌曾對不同學科學生的發展前景進行調查,結果發現「發展前景第一的是數學,統計學排第二」。
中國科學院院長白春禮說:「數學雖是一門古老的學科,但在人類科技進步的歷史長河中,它始終充滿著勃勃生機。數學家常說數學是美的,正是因為數學的美麗光芒才把整個世界裝扮得五彩斑斕、熠熠生輝。在當代基礎科學和應用技術的發展中,數學正日益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引領性作用。」
喚起更多人對數學的興趣
在丘成桐看來,中國數學發展的問題之一,是仍然缺少世界一流的數學家。丘成桐說:「只有中國本土培養更多一流的數學人才,才能儘快趕上世界先進水平。」本次世界華人數學家大會上,9位獲得晨興數學獎金獎、銀獎的獲獎者中,6位都在美國的高校從事數學研究。
陳景潤、張廣厚、楊樂、王元……中國曾湧現出一批具有世界影響力的本土數學家。為什麼現在研究條件好了,有世界影響力的本土數學家反而沒有相應的增長?著名數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楊樂一語中的:「現在功利思想幹擾太嚴重了。」楊樂說,以前中小學受「高考指揮棒」的影響還沒那麼大,不少人從小對數學形成了濃厚的興趣,打下了比較好的基礎,「現在奧數的許多內容以及採取的強制灌輸的學習方法,對興趣的養成形成了較大障礙」。
獲得晨興應用數學金獎的印臥濤,本科畢業於南京大學數學系,在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取得運籌學博士學位,目前在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從事研究工作。他對此也有同感:「從我的留學經歷看,中國本科數學教育的水平還是比較高的,與來自其他國家和地區的同學相比,我的起點比較高、有優勢,這讓我非常自信。」但可能中國學生在選擇工作時受到來自社會和家庭的影響比較多,繼續選擇純數學研究的不多。
印臥濤認為,只有給興趣發展空間,讓更多人能因興趣而科研,中國數學才能發展得更好。就如丘成桐所言,「為學問而學問」,或許才能讓更多一流成果湧現出來。
加強基礎研究,穩定數學投入
丘成桐建議,中國要加強基礎研究,對數學學科給予穩定的支持,「培養一流的數學人才、取得原創性成果,是需要資金投入的。」「做學問必須專注。一邊工作還要一邊擔心能不能餵飽自己的小孩,是做不好研究工作的。」丘成桐表示,數學並不需要太多資金,但中國應加大對數學的投入,給予穩定支持,「讓數學家能夠專心地做學問」。
楊樂也認為國家應該加強對基礎研究的支持。「只有強有力的基礎研究,才能引領應用科學和技術的發展。」楊樂舉例表示,計算科學技術的出現和發展,是建立在數學基礎上的。「一個國家要想形成自己優勢的特色技術和產業,必須依靠基礎研究的進步,而數學在其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同時,創新型國家的建設需要更多具有科學素養的高素質人才,而數學是最重要的科學素養之一。楊樂說:「希望大家都能夠重視數學教育,不僅讓學生們學會數學公式等有關知識,更要引導學生的興趣,對他們進行科學思維的訓練,啟發他們的創新精神,培養嚴謹的治學態度和方法」。
(本報北京8月7日電 本報記者 齊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