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小學數學教育向中國取經-光明日報-光明網

2020-12-22 光明數字報

    【世界教育之窗】

 

    很多來英國上學的中國孩子們,在開始時都難免會在語言方面處於一定劣勢,但是他們往往不難發現,自己也有著令英國孩子們羨慕不已的巨大優勢,那就是自己的數學水平。熟悉英國教育的人都知道,在英國的小學課堂上,來自中國的孩子們往往在數學成績方面名列前茅。

 

    近年來,英國政府為了提高小學生的數學水平,開始把目光投向中國,希望中國人「神奇的」數學教育方法,能夠解決英國孩子們數學成績不夠理想的「老大難」問題。繼從2016年下半年開始在英格蘭小學大力推廣「上海數學教學法」之後,英國目前又在積極引進上海小學生的數學教材,一套名為《真正上海數學》的教材即將在今年年底和明年年初陸續在英國出版,並在明年年初走進英國的小學課堂。

 

1、36冊中國教材助力英國小學數學教育

 

    早在今年上半年,英國一些媒體已經對這套《真正上海數學》教材即將進入英國一事進行報導,但是對於這套教材何時投入使用說法不一。記者最近從負責引進這套教材的英國柯林斯學習出版社官網上看到,這套教材分為教師用書、學生用書、學生練習冊,共有36冊,將在今年11月底至明年1月底陸續出版。記者還在英國一些網站上看到,這些教材目前已經可以在網上預訂。據悉,明年年初,這些教材將正式進入英國部分小學課堂。

 

    《真正上海數學》幾乎由上海小學數學教材一字不差地翻譯成英文,少有的微小改動是:將數學題目中的人民幣符號換成了英鎊符號。費約娜·麥克格萊德女士來自柯林斯學習出版社所屬的哈珀·柯林斯出版集團,按照她的說法,上海的數學教材「極其出色」「不需要任何改善工作」。

 

    目前,在柯林斯學習出版社官網上,已經有關於《真正上海數學》的專門介紹。出版社稱,「《真正上海數學》是一套面向小學一至六年級的數學教程,該教程以高質量的課本為核心。這些浸入式教育資源,翻譯自上海最暢銷的數學教程,將使每一位學生都能熟練掌握數學知識,並開發出他們的無限潛力。」

 

    在今年3月份舉行的2017年倫敦書展上,哈珀·柯林斯出版集團與上海世紀出版集團籤訂協議,將翻譯出版上海基礎教育數學教材。柯林斯學習出版社的科林·休斯把該協議的籤訂稱為「一個歷史性的時刻」。修斯說,「據我所知,為中國學生編寫的教材將會被原汁原味地翻譯並為英國學校使用,這種事從未發生過。」他表示,此舉「旨在通過採用使上海成為世界數學教育領導者的方法,以提升英國的數學教育質量。」他說,與英國當前的課本相比,中文原版教材的「要求高得多」。

 

    上海數學教材進入英國一事,引起包括美英媒體在內的很多西方國家媒體的關注。例如,《紐約時報》網站在8月份就以《英國為提高數學成績求助中國教材》為題就此事進行了報導。對於中英出版機構之間的這次教材合作,英國《衛報》以「歷史性協議」來形容。《衛報》稱,中國的北京、上海等發達城市,培養了在數學成績方面世界頂級的小學生,而英國的學生們遠遠落後於他們的亞洲同齡人。

 

    據悉,這並非哈珀·柯林斯出版集團首次引進中國數學教材。2015年,該出版機構在英國翻譯出版了中國小學數學教材《一課一練》。費約娜·麥克格萊德女士對媒體說,這本教材得到了英國師生非常好的反饋。

 

2、8000所小學學習「上海精熟教學模式」

 

    引進上海數學教材,這是英國全方位學習中國數學教學經驗的最新一步。2016年7月,英國教育部國務大臣尼克·吉布宣布,英國將投入4100萬英鎊,在8000所小學推行「上海數學教學法」。他說:「我們將見證本國數學教育的復興。過去我們聽到太多英國人說『不會算數』,這將成為歷史。」

 

    英國決定引進「上海數學教學法」,事情緣於兩次PISA(Programme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 Assessment)測試結果。PISA是由經濟與合作發展組織籌劃的對全世界15歲學生學習水平的評估測試。2009年和2012年,包括英國和中國在內的70多個國家及城市15歲的學生分別參加了兩次測試。第一次測試以閱讀為主測,數學為副測,第二次測試則以數學為主測。兩次測試結果中,上海學生都排名第一,而英國學生則表現不佳。測試結果顯示:同等年紀的英國學生,其數學水平落後上海學生3年。

 

    另外,近年來的一些國際測試還顯示:與一些東南亞國家相比,英國15歲學生不懂基本運算的比例要高出逾10%。

 

    在英國生活的中國人都會發現,英國人心算能力較弱。舉一簡單實例:8.5英鎊的帳單,如果你付了10.5英鎊,服務生有時就反應不過來。說起英國人的心算能力,人們還常常提起前首相卡梅倫被記者問及9乘8等於多少時,居然回答不出結果。在英國學校裡,許多公式無須記住,考試有時可以帶計算器。

 

    在決定推廣「上海數學教學法」之前,英國做了長期、科學評估。英國從2014年起啟動「中英數學教師交流項目」,並委託謝菲爾德哈勒姆大學對該項目進行了第三方跟蹤評估。謝菲爾德哈勒姆大學2016年發布了《中英數學教師交換計劃研究報告》,對上海數學教育給予了高度評價,把上海的數學教學模式定名為「上海精熟教學模式(Shanghai mastery approach)」。

 

    尼克·吉布說,英國人常說「不會算數」,認為數學太難,學不來,這甚至已經成為英國社會的一種風氣。在這種風氣影響下,很多英國人認為,數學不好,這不是件丟人的事。在尼克·吉布看來,推廣「上海精熟教學模式」,有助於「確保年輕人可以為21世紀的學習與工作做準備」。

 

3、看重上海教學模式的一致性和深度

 

    在談到上海數學教學模式與英國的不同時,PISA的負責人安德烈斯·施萊徹說,「我們的數據顯示:很少有英國學生認為英式數學教育有趣並有創意,年輕人選擇數學做為職業的人數一直在下降,尤其是女性。PISA顯示,英國數學教育大量使用應用題,也就是,簡單的數學運算被植入應用題中,學生所做的是重複的簡單運算。相比之下,上海數學方法更為嚴格、專注且保持一致性。嚴格,即上海數學法中對概念的深入理解及認知需求;專注,即上海就每個小問題會極其深入,而英國方法是『一英裡的廣度,一英尺的深度』;一致性,是指上海學生的學習過程具連貫性。我們最感到驚訝的是,PISA顯示,英國教學法比上海更為死記硬背。」

 

    英國《衛報》在介紹「上海精熟教學模式」時稱,這種模式強調「全班整體教學」,每節課集中講授一個數學概念,不是點到為止,而是突出教學的深度,直到全班所有同學都掌握之後,老師才會繼續傳授新的東西。在上海的小學裡,對於沒有完全理解課程內容的學生,老師還會經常在當天補課,以確保這些學生能夠在第二天開始學習新內容之前,與其餘學生處於同等水平。英國小學課堂則不同,老師講課推進速度往往很快,不管全班學生是否已經掌握所教授的內容。在英國課堂上,一個班裡的學生往往水平差異很大,而老師對於不同水平的學生,會給不同難度的作業,忽視了全班學習進程步調一致的重要性。

 

    《衛報》稱,上海小學的數學老師往往都是教學專家,他們在大學幾年時間內專門學習小學數學教學,而且他們在工作中只教數學,很多人每天只教課兩個小時,其餘時間用於總結、完善和提高。於此相比,英國的小學老師往往是「全科老師」,負責教授多種不同課程。

 

    英國教育部下屬的「國家數學教學卓越中心」小學數學部主任黛比·摩根,在今年早些時候就「上海精熟教學模式」的教學特點,接受了本報記者的採訪。她表示,上海教學法與英國教學法有幾個主要不同之處:第一,上海教師的「小步驟」教學法,能提高教學的深度和學生對計算的流利度,而且能夠兼顧不同水平的學生,確保他們的整體進步。第二,上海教學法強調乘法口訣的背誦,而英國學生不善於乘法,缺乏流利計算能力。第三,「整班教學」與「差異教學」的區別。上海教學法注重整體教學和學生水平整體提高,教學方案易於貫徹,而英國老師習慣於將不同水平的學生分成不同的小組,不同的小組使用不同的教學方案和內容。這非常難以管理,容易造成教學的混亂。

 

4、上海教師一線傳授經驗

 

    從2014年起,英國開始與中國開展「中英數學教師交換項目」,英國派遣小學教師去上海學習教學方法,同時,中國數學教師也前往英國小學進行交流。「中英數學教師交換項目」是2014年第二輪中英高級別人文交流機制會議的結果之一,也是這幾年中英兩國配合交流的亮點。2014年11月,中國向英國派出了第一批數學教師,此後每年都派遣大約60名教師前往英國進行交流。

 

    上海數學老師的到來,讓英國的老師和學生們都獲益匪淺。很多觀摩了上海老師授課的英國教師都認為,「上海數學教學法」非常神奇,紛紛表示要改變自己原來的教學方法,要像上海老師那樣來講課。英國教育部下屬的國家數學教學卓越中心小學數學部主任黛比·摩根表示,中國老師們要用英語授課,無論在語言上還是在備課上,都付出了不同於常人的努力。

 

    上海徐匯區愛菊小學的朱廣琴老師曾經到英國伯明罕的帕克菲爾德社區小學進行交流。她說,在交流期間,自己幾乎每天都在上公開課。她介紹說,「英國的老師非常讚賞我們每節課關注一兩個重點、循序漸進的方式」。朱廣琴為英國小學生帶來了乘法口訣,她本來有些擔心英國小朋友可能會不適應,但是後來發現英國學生都很感興趣。英國的教學交流經歷給朱廣琴留下了難忘的印象。她近日自豪地告訴本報記者,在今年年底前,又將有一批上海數學老師來到英國,其中還會有自己小學的同事。

 

    (本報駐英國記者 林衛光)

 

相關焦點

  • 英國小學數學教育向中國取經 引進上海教師、教材
    英國小學數學教育向中國取經 引進上海教師、教材 原標題:   圖為兩名到中國取經的英國小學數學老師與中國學生合影。資料圖片  【世界教育之窗】  很多來英國上學的中國孩子們,在開始時都難免會在語言方面處於一定劣勢,但是他們往往不難發現,自己也有著令英國孩子們羨慕不已的巨大優勢,那就是自己的數學水平。熟悉英國教育的人都知道,在英國的小學課堂上,來自中國的孩子們往往在數學成績方面名列前茅。
  • 英國小學數學教育向中國取經
    很多來英國上學的中國孩子們,在開始時都難免會在語言方面處於一定劣勢,但是他們往往不難發現,自己也有著令英國孩子們羨慕不已的巨大優勢,那就是自己的數學水平。熟悉英國教育的人都知道,在英國的小學課堂上,來自中國的孩子們往往在數學成績方面名列前茅。
  • 譯教材、請教師 英國取經中國數學教育"秘籍"
    取經中國數學教育「秘籍」,英國可認真了在許多外國人的眼裡,中國人特別擅長數學。時常聽說,身邊留學的中國同學,輕鬆「制霸」外國數學課,成績好到讓外國同學感到十分不解和困惑。究其原因,除了我們自身努力外,自然與中式教育的科學性、實用性和針對性分不開。近年來,中國的數學教育也走進國際視野,英國甚至已經開始「全方位、多層次」地探究中國數學教育的「秘籍」。
  • 英國小學數學教育向中國取經 引入教材和教學方法
    原標題:英國小學數學教育向中國取經 引入教材和教學方法   上海數學教材進入英國一事,引起包括美英媒體在內的很多西方國家媒體的關注。例如,《紐約時報》網站在8月份就以《英國為提高數學成績求助中國教材》為題就此事進行了報導。對於中英出版機構之間的這次教材合作,英國《衛報》以「歷史性協議」來形容。
  • 引進上海教師、教材等 英國小學數學教育向中國取經
    全方位引進上海教師、教學法、教材 英國小學數學教育向中國取經  【世界教育之窗】  很多來英國上學的中國孩子們,在開始時都難免會在語言方面處於一定劣勢,但是他們往往不難發現,自己也有著令英國孩子們羨慕不已的巨大優勢,那就是自己的數學水平。
  • 取經中國數學教育「秘籍」,英國可認真了
    近年來,中國的數學教育也走進國際視野,英國甚至已經開始「全方位、多層次」地探究中國數學教育的「秘籍」。近日,中國數學練習冊再出英國版。編寫發行中國中小學著名數學教輔品牌《一課一練》的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宣布再度與英國哈珀·柯林斯出版集團聯手,將側重訓練心算能力的同一系列教輔書《三招過關》,推廣到英國。英國版練習冊由十幾位英國大學教授,與中國教育專家一起進行翻譯和改編完成。
  • 【央視評論】英國「取經」中式教育 中國又完勝了?
    【央視評論】英國「取經」中式教育 中國又完勝了? 評論頁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 2016年07月18日 21:58 A-A+ 、特別是中國學生學習數學的方法,並為此向這些學校撥款4100萬英鎊(約3.6億人民幣),這項改革涉及全英國約一半小學。
  • 關於舉辦「尋找中國好校長」大型公益活動的啟事-光明日報-光明網
    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弘揚時代主旋律,順應教育深化改革發展趨勢,提升校長專業化水平,由光明日報社主辦,《教育家》雜誌社、光明網承辦,《留學》雜誌社、人民教師網協辦的「尋找中國好校長」大型系列公益活動正式啟動。
  • 英國小學數學教育向中國取經:上海一線教師傳授經驗
    ­  8000所小學學習「上海精熟教學模式」­  引進上海數學教材,這是英國全方位學習中國數學教學經驗的最新一步。2016年7月,英國教育部國務大臣尼克·吉布宣布,英國將投入4100萬英鎊,在8000所小學推行「上海數學教學法」。他說:「我們將見證本國數學教育的復興。
  • 西方教育向東看!英國小學生將捧起中國課本
    明年1月,中國的數學教材將正式進入英國小學課堂。 這套《真實上海數學》課本共36本,除了裡面的人民幣符號會被改成英鎊符號以外,其他內容完全一字不落地由中文翻譯成英語。 8月5日,美國《紐約時報》以《為提高數學成績 英國採用中國教科書》為題報導了此事。
  • 英國向中國「取經」教學:英國學生將用中國教材
    《一課一練》即將走出國門  上海學生熟悉的華東師大版《一課一練》,要在英國出分冊了。昨天,記者向華東師大出版社核實,《一課一練》數學分冊英國版已經在翻譯中,有望於今年暑期出版。  而《一課一練》英國版的起因,則是上海學生在全球PISA中取得的好成績,讓英國教育界決意「取經」。  據悉,在《一課一練》英國版共有11冊,分別對應英國從小學到初中的11個年級,將以原書中題目為基礎,進行適當改變,但不會降低難度。
  • 英國為何向中國基礎教育「取經」? 看中英基礎教育比較[1]- 中國...
    (新華社記者 劉穎攝)中國日報網10月23日電 近年中英兩國的基礎教育交流開始更為頻繁:2014年2月,英國教育和兒童事務部副部長莉茲·特魯斯率領英國教育代表團到達上海,訪問上海的3所公辦中小學校,「取經」數學教育。2014年11月和今年3月,上海兩批數學教師受邀分別抵英,在小學裡傳授數學教學經驗。而近期播出的BBC紀錄片《我們的孩子夠強嗎?》更是引發激烈爭論。
  • 英國為何向中國基礎教育「取經」? 看中英基礎教育比較
    (新華社記者 劉穎攝)  近年中英兩國的基礎教育交流開始更為頻繁:2014年2月,英國教育和兒童事務部副部長莉茲·特魯斯率領英國教育代表團到達上海,訪問上海的3所公辦中小學校,「取經」數學教育。2014年11月和今年3月,上海兩批數學教師受邀分別抵英,在小學裡傳授數學教學經驗。而近期播出的BBC紀錄片《我們的孩子夠強嗎?》更是引發激烈爭論。
  • 英國引進《真正上海數學》教材,明年初走進英國小學課堂
    據《光明日報》11月1日報導,很多來英國上學的中國孩子們,在開始時都難免會在語言方面處於一定劣勢,但是他們往往不難發現,自己也有著令英國孩子們羨慕不已的巨大優勢,那就是自己的數學水平。熟悉英國教育的人都知道,在英國的小學課堂上,來自中國的孩子們往往在數學成績方面名列前茅。
  • 英國:中學不搞文理分科-光明日報-光明網
    綜合學制、課程和考試看,可以說英國中學不搞文理分科。    首先看英國中小學學制。英國人5歲開始上小學,到6年級小學畢業。之後進入中學,中學學制是3-2-2,有的是3-2-3,一般沒有中國的初中和高中的說法。
  • 美媒:西方教育向東看!英國小學生將捧起中國課本
    8月5日美國《紐約時報》文章報導,原題:為提高數學成績英國採用中國教科書明年1月,中國的數學教材將正式進入英國小學課堂。這套《真實上海數學》課本共36本,除了裡面的人民幣符號會被改成英鎊符號以外,其他內容完全一字不落地由中文翻譯成英語。
  • 光明日報推薦參評2020年中國新聞獎消息通訊類作品《創新服務能力...
    針對此痛點,《光明日報》、光明網和南京大學共同開發了思想理論網絡文章評價系統(iWaes),對發布在中央重點新聞網站等120餘家網絡平臺上的理論文章進行學術評價。具體評分採用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的方法,分別計算文章的「基礎分」「傳播分」「專家分」,最後根據數學模型以2:4:4的比例進行加權,得出綜合得分。同時,設置iWaes系統評審委員會、學術委員會,提高評價的準確性、權威性。
  • 英國小學將用中國數學教材,因數學競賽輸太慘…
    1英國引進原汁原味中國教材據新華社報導,一套名為《真實上海數學》(Real Shanghai Mathematics)的教材,正被計劃從中國引入英國小學課堂。據紐約時報8月5日報導,從2018年1月起,英國的老師將可以在日常的數學教學中使用這套教材。據悉,這套教材總共36本,書名叫做《真正上海數學》,也是名副其實的。
  • 光明日報:從PISA測試反思我國數學教育改革
    光明日報:從PISA測試反思我國數學教育改革 孔企平/光明日報 2017-01-26 11:09
  • 數學教育要培養數學直觀-光明日報-光明網
    本報北京5月26日電(記者靳曉燕)「在數學教育理論建設的進程中,華人學者參與不多。這可能是與中國既有的實用主義文化,華人社會在近代政治、經濟、歷史及英語發展成為國際語言有關。在華人數學教育水平不斷提高,數學教育不斷國際化和華人學生在國際數學教育研究測試取得優異成績的理論建設可扮演和應扮演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