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小學數學教育向中國取經:上海一線教師傳授經驗

2020-12-13 閩南網

­  8000所小學學習「上海精熟教學模式」

­  引進上海數學教材,這是英國全方位學習中國數學教學經驗的最新一步。2016年7月,英國教育部國務大臣尼克·吉布宣布,英國將投入4100萬英鎊,在8000所小學推行「上海數學教學法」。他說:「我們將見證本國數學教育的復興。過去我們聽到太多英國人說『不會算數』,這將成為歷史。」

­  英國決定引進「上海數學教學法」,事情緣於兩次PISA(Programme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 Assessment)測試結果。PISA是由經濟與合作發展組織籌劃的對全世界15歲學生學習水平的評估測試。2009年和2012年,包括英國和中國在內的70多個國家及城市15歲的學生分別參加了兩次測試。第一次測試以閱讀為主測,數學為副測,第二次測試則以數學為主測。兩次測試結果中,上海學生都排名第一,而英國學生則表現不佳。測試結果顯示:同等年紀的英國學生,其數學水平落後上海學生3年。

­  另外,近年來的一些國際測試還顯示:與一些東南亞國家相比,英國15歲學生不懂基本運算的比例要高出逾10%。

­  在英國生活的中國人都會發現,英國人心算能力較弱。舉一簡單實例:8.5英鎊的帳單,如果你付了10.5英鎊,服務生有時就反應不過來。說起英國人的心算能力,人們還常常提起前首相卡梅倫被記者問及9乘8等於多少時,居然回答不出結果。在英國學校裡,許多公式無須記住,考試有時可以帶計算器。

­  在決定推廣「上海數學教學法」之前,英國做了長期、科學評估。英國從2014年起啟動「中英數學教師交流項目」,並委託謝菲爾德哈勒姆大學對該項目進行了第三方跟蹤評估。謝菲爾德哈勒姆大學2016年發布了《中英數學教師交換計劃研究報告》,對上海數學教育給予了高度評價,把上海的數學教學模式定名為「上海精熟教學模式(Shanghai mastery approach)」。

­  尼克·吉布說,英國人常說「不會算數」,認為數學太難,學不來,這甚至已經成為英國社會的一種風氣。在這種風氣影響下,很多英國人認為,數學不好,這不是件丟人的事。在尼克·吉布看來,推廣「上海精熟教學模式」,有助於「確保年輕人可以為21世紀的學習與工作做準備」。

­  看重上海教學模式的一致性和深度

­  在談到上海數學教學模式與英國的不同時,PISA的負責人安德烈斯·施萊徹說,「我們的數據顯示:很少有英國學生認為英式數學教育有趣並有創意,年輕人選擇數學做為職業的人數一直在下降,尤其是女性。PISA顯示,英國數學教育大量使用應用題,也就是,簡單的數學運算被植入應用題中,學生所做的是重複的簡單運算。相比之下,上海數學方法更為嚴格、專注且保持一致性。嚴格,即上海數學法中對概念的深入理解及認知需求;專注,即上海就每個小問題會極其深入,而英國方法是『一英裡的廣度,一英尺的深度』;一致性,是指上海學生的學習過程具連貫性。我們最感到驚訝的是,PISA顯示,英國教學法比上海更為死記硬背。」

­  英國《衛報》在介紹「上海精熟教學模式」時稱,這種模式強調「全班整體教學」,每節課集中講授一個數學概念,不是點到為止,而是突出教學的深度,直到全班所有同學都掌握之後,老師才會繼續傳授新的東西。在上海的小學裡,對於沒有完全理解課程內容的學生,老師還會經常在當天補課,以確保這些學生能夠在第二天開始學習新內容之前,與其餘學生處於同等水平。英國小學課堂則不同,老師講課推進速度往往很快,不管全班學生是否已經掌握所教授的內容。在英國課堂上,一個班裡的學生往往水平差異很大,而老師對於不同水平的學生,會給不同難度的作業,忽視了全班學習進程步調一致的重要性。

­  《衛報》稱,上海小學的數學老師往往都是教學專家,他們在大學幾年時間內專門學習小學數學教學,而且他們在工作中只教數學,很多人每天只教課兩個小時,其餘時間用於總結、完善和提高。於此相比,英國的小學老師往往是「全科老師」,負責教授多種不同課程。

­  英國教育部下屬的「國家數學教學卓越中心」小學數學部主任黛比·摩根,在今年早些時候就「上海精熟教學模式」的教學特點,接受了本報記者的採訪。她表示,上海教學法與英國教學法有幾個主要不同之處:第一,上海教師的「小步驟」教學法,能提高教學的深度和學生對計算的流利度,而且能夠兼顧不同水平的學生,確保他們的整體進步。第二,上海教學法強調乘法口訣的背誦,而英國學生不善於乘法,缺乏流利計算能力。第三,「整班教學」與「差異教學」的區別。上海教學法注重整體教學和學生水平整體提高,教學方案易於貫徹,而英國老師習慣於將不同水平的學生分成不同的小組,不同的小組使用不同的教學方案和內容。這非常難以管理,容易造成教學的混亂。

相關焦點

  • 英國小學數學教育向中國取經 引進上海教師、教材
    英國小學數學教育向中國取經 引進上海教師、教材 原標題:   圖為兩名到中國取經的英國小學數學老師與中國學生合影。2015年,該出版機構在英國翻譯出版了中國小學數學教材《一課一練》。費約娜·麥克格萊德女士對媒體說,這本教材得到了英國師生非常好的反饋。  2、8000所小學學習「上海精熟教學模式」  引進上海數學教材,這是英國全方位學習中國數學教學經驗的最新一步。
  • 引進上海教師、教材等 英國小學數學教育向中國取經
    全方位引進上海教師、教學法、教材 英國小學數學教育向中國取經  【世界教育之窗】  很多來英國上學的中國孩子們,在開始時都難免會在語言方面處於一定劣勢,但是他們往往不難發現,自己也有著令英國孩子們羨慕不已的巨大優勢,那就是自己的數學水平。
  • 英國小學數學教育向中國取經
    很多來英國上學的中國孩子們,在開始時都難免會在語言方面處於一定劣勢,但是他們往往不難發現,自己也有著令英國孩子們羨慕不已的巨大優勢,那就是自己的數學水平。熟悉英國教育的人都知道,在英國的小學課堂上,來自中國的孩子們往往在數學成績方面名列前茅。
  • 英國小學數學教育向中國取經-光明日報-光明網
    熟悉英國教育的人都知道,在英國的小學課堂上,來自中國的孩子們往往在數學成績方面名列前茅。     近年來,英國政府為了提高小學生的數學水平,開始把目光投向中國,希望中國人「神奇的」數學教育方法,能夠解決英國孩子們數學成績不夠理想的「老大難」問題。
  • 英國小學數學教育向中國取經 引入教材和教學方法
    原標題:英國小學數學教育向中國取經 引入教材和教學方法   上海數學教材進入英國一事,引起包括美英媒體在內的很多西方國家媒體的關注。例如,《紐約時報》網站在8月份就以《英國為提高數學成績求助中國教材》為題就此事進行了報導。對於中英出版機構之間的這次教材合作,英國《衛報》以「歷史性協議」來形容。
  • 英國為何向中國基礎教育「取經」? 看中英基礎教育比較
    (新華社記者 劉穎攝)  近年中英兩國的基礎教育交流開始更為頻繁:2014年2月,英國教育和兒童事務部副部長莉茲·特魯斯率領英國教育代表團到達上海,訪問上海的3所公辦中小學校,「取經」數學教育。2014年11月和今年3月,上海兩批數學教師受邀分別抵英,在小學裡傳授數學教學經驗。而近期播出的BBC紀錄片《我們的孩子夠強嗎?》更是引發激烈爭論。
  • 英國引進《真正上海數學》教材,明年初走進英國小學課堂
    近年來,英國政府為了提高小學生的數學水平,開始把目光投向中國,希望中國人「神奇的」數學教育方法,能夠解決英國孩子們數學成績不夠理想的「老大難」問題。繼從2016年下半年開始在英格蘭小學大力推廣「上海數學教學法」之後,英國目前又在積極引進上海小學生的數學教材,一套名為《真正上海數學》的教材即將在今年年底和明年年初陸續在英國出版,並在明年年初走進英國的小學課堂。
  • 譯教材、請教師 英國取經中國數學教育"秘籍"
    譯教材、請教師!取經中國數學教育「秘籍」,英國可認真了在許多外國人的眼裡,中國人特別擅長數學。時常聽說,身邊留學的中國同學,輕鬆「制霸」外國數學課,成績好到讓外國同學感到十分不解和困惑。究其原因,除了我們自身努力外,自然與中式教育的科學性、實用性和針對性分不開。近年來,中國的數學教育也走進國際視野,英國甚至已經開始「全方位、多層次」地探究中國數學教育的「秘籍」。
  • 譯教材、請教師! 取經中國數學教育「秘籍」,英國可認真了
    近年來,中國的數學教育也走進國際視野,英國甚至已經開始「全方位、多層次」地探究中國數學教育的「秘籍」。近日,中國數學練習冊再出英國版。它保留了原版的習題量,並未降低難度,只是考慮到要適應英國課程標準,增加了溫度、羅馬數字、統計等內容,刪去了分米、絕對值、射線等課程標準外的內容。同時也轉換了應用的語境,比如將人民幣換成英鎊。中國數學教師為倫敦一所小學學生批改課堂練習題。
  • 英國為何向中國基礎教育「取經」? 看中英基礎教育比較[1]- 中國...
    (新華社記者 劉穎攝)中國日報網10月23日電 近年中英兩國的基礎教育交流開始更為頻繁:2014年2月,英國教育和兒童事務部副部長莉茲·特魯斯率領英國教育代表團到達上海,訪問上海的3所公辦中小學校,「取經」數學教育。2014年11月和今年3月,上海兩批數學教師受邀分別抵英,在小學裡傳授數學教學經驗。而近期播出的BBC紀錄片《我們的孩子夠強嗎?》更是引發激烈爭論。
  • 【央視評論】英國「取經」中式教育 中國又完勝了?
    、特別是中國學生學習數學的方法,並為此向這些學校撥款4100萬英鎊(約3.6億人民幣),這項改革涉及全英國約一半小學。英國教育部官員說,英國向中國數學教育「取經」,主要在於「提高英國學生的數學水平,強化數學基本功」。
  • 英國教師眼中的中國數學教育秘密
    前不久,英國教育部選派72名小學數學教師到上海考察學習。起因是上海中學生在國際學生評估項目(PISA)中連續兩屆獲得數學、閱讀和科學第一,而且數學平均分(613)遠高於英國學生(496),優秀率也高於英國學生(55.4%∶11.8%),這樣的成績引起了發達國家和全世界的關注。在上海30所小學學習考察結束後,英國教師進行了專門的討論總結,上海師範大學原校長張民選將此次討論寫作成《英國教師眼中的中國數學教育秘密》一文,現全文刊登,以饗讀者。
  • ...英國,軸對稱,數學,上海,方懿,互派,教師,師大,黃興豐,圖形...
    昨日下午,英國數學教師們在上海市實驗小學觀摩教學課。而這次,不僅到訪的英國數學教師人數創新高,且到訪的中學教師也是最多的,佔比三分之一。  上師大開講中國數學故事  「我們要講好中國數學故事。我就從4個故事開始。」昨天上午,從1977年就開始從事數學教學的顧泠沅教授,給107位剛剛來滬的英國數學教師做講座。  「周長和面積有什麼關係?」
  • 英國向中國「取經」教學:英國學生將用中國教材
    《一課一練》即將走出國門  上海學生熟悉的華東師大版《一課一練》,要在英國出分冊了。昨天,記者向華東師大出版社核實,《一課一練》數學分冊英國版已經在翻譯中,有望於今年暑期出版。  而《一課一練》英國版的起因,則是上海學生在全球PISA中取得的好成績,讓英國教育界決意「取經」。  據悉,在《一課一練》英國版共有11冊,分別對應英國從小學到初中的11個年級,將以原書中題目為基礎,進行適當改變,但不會降低難度。
  • 西方教育向東看!英國小學生將捧起中國課本
    明年1月,中國的數學教材將正式進入英國小學課堂。 這套《真實上海數學》課本共36本,除了裡面的人民幣符號會被改成英鎊符號以外,其他內容完全一字不落地由中文翻譯成英語。 8月5日,美國《紐約時報》以《為提高數學成績 英國採用中國教科書》為題報導了此事。
  • 美媒:西方教育向東看!英國小學生將捧起中國課本
    8月5日美國《紐約時報》文章報導,原題:為提高數學成績英國採用中國教科書明年1月,中國的數學教材將正式進入英國小學課堂。這套《真實上海數學》課本共36本,除了裡面的人民幣符號會被改成英鎊符號以外,其他內容完全一字不落地由中文翻譯成英語。
  • 英國擬全套引進上海數學教材 一字不差地譯成英文
    今年9月,英國將全套引進中國小學數學教材,出版書名為《真正上海數學》的學生用書、教師用書和練習冊。明年1月起,這些教材將正式進入部分小學課堂。《真正上海數學》幾乎由上海小學數學教材一字不差地翻譯成英文。
  • 明年初這套數學教材將走進英國小學課堂
    據《光明日報》11月1日報導,很多來英國上學的中國孩子們,在開始時都難免會在語言方面處於一定劣勢,但是他們往往不難發現,自己也有著令英國孩子們羨慕不已的巨大優勢,那就是自己的數學水平。熟悉英國教育的人都知道,在英國的小學課堂上,來自中國的孩子們往往在數學成績方面名列前茅。
  • 中國數學教材走紅英國 教師被九九乘法表「震驚」
    原標題:中國數學教材走紅英倫  日前,倫敦書展上一單籤約引發輿論熱議:英國哈珀柯林斯出版集團下屬的柯林斯學習出版社與上海世紀出版集團籤署協議,把涉及36個品類的上海全套基礎教育數學教材引進英國。
  • 中國數學教材「走紅」英倫 九九乘法表「震驚」英國教師
    英國教師被九九乘法表「震驚」2009年和2012年,經合組織發布國際學生評估項目(PISA)報告,中國上海學生在閱讀、數學和科學領域位居榜首,引來包括英國在內的不少國家「取經」。特拉斯認為,過去15年來,就數學的表現而言,英國一直處於停滯不前的狀態,而像德國和波蘭等國家都一直在向東方學習。她說:「上海的教學方法對資源的利用似乎更加有效,而且更注重孩子們需要從小就擁有的核心算術能力。所以,我們看到小學和初中裡的數學水平非常高,而且專門的數學教學水平也非常高。」對孩子的鼓勵和對數學的積極態度在特拉斯看來也是中國取得成功的一個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