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才能讓紅色文化火起來-光明日報-光明網

2020-12-20 光明數字報

    8月20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甘肅張掖高臺縣,瞻仰中國工農紅軍西路軍紀念碑和陣亡烈士公墓,參觀中國工農紅軍西路軍紀念館,向革命先烈敬獻花籃。他強調,西路軍不畏艱險、浴血奮戰的英雄主義氣概,為黨為人民英勇獻身的精神,同長徵精神一脈相承,是中國共產黨人紅色基因和中華民族寶貴精神財富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們要講好黨的故事,講好紅軍的故事,講好西路軍的故事,把紅色基因傳承好。

    故事是文化最好的載體,也是最鮮活的載體。對於廣大基層群眾而言,一個好故事勝過一打大道理,因為好故事更能打動人、感染人。傳承紅色文化,如果能深入挖掘那些鼓舞人、激勵人、感染人的好故事,更能讓使紅色文化鮮活起來。

    甘肅是一片紅色的土地。這裡留下了劉志丹、謝子長、習仲勳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奮鬥的足跡。毛澤東更在甘肅境內寫下了《七律·長徵》《念奴嬌·崑崙》《清平樂·六盤山》等著名詩文。

    在紅色故事的講述中,甘肅曾產生《軍民大生產》《繡金匾》《咱們的領袖》等流行全國的經典歌曲。以華池封芝琴為原型創作的「劉巧兒」更是家喻戶曉的典型藝術形象。可是,隨著傳播環境和受眾審美的改變,一些承載紅色故事的文藝載體和紅色故事的講述方式,面臨著難以跟上時代的挑戰。

    拘舊方不可療新疾,居夏日不可御冬裘。照本宣科的複製、單調枯燥的講述、一成不變的形式,肯定不會走心動人、成風化人。因此,紅色故事的講述方式,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需要創新。

    要把創新精神貫穿於紅色文藝創作全過程,在提高作品原創力上下功夫,在拓展題材、豐富內容、創新形式和手法上花力氣,通過生動的畫面和豐沛的情感,實現以情動人、直擊人心,不斷提高紅色故事的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比如,江西衛視節目《跨越時空的回信》,以「跨越時空,對話英烈」為主題,以紅色家書為切入口,讓英烈後人在今天給先輩寫信,講述了大量我們不熟悉的紅色故事,挖掘出了宏大理想背後湧動於英雄內心深處的情感,把歷史和現實連接起來,讓歷史不再僅僅是歷史而與現實融為一體,最終以書信的名義完成了對紅色基因的傳承。

    除了歌曲、小說、戲劇、影視這些傳統的文藝講述形式,其實博物館裡的紅色革命文物、陳列在大地上的革命戰鬥遺址都可以成為紅色故事的「講述者」。

    比如,甘肅省共有各類革命遺址682處。其中,重要歷史事件和重要機構舊址326個,重要歷史事件和人物活動紀念地128處,革命領導人故居34處,烈士墓59處,紀念設施135處。這些深厚的紅色資源,是我們講好紅色故事的豐富寶庫。要最大限度整合利用紅色資源,把講好紅色故事與發展紅色旅遊結合起來,讓群眾在身心娛樂中潛移默化地感受革命歷史的溫度,自覺接受紅色故事的洗禮。

    此外,在媒體融合時代,還應加大創新融合力度,多採取媒體融合的手段來講述紅色故事,注重運用新技術增強紅色故事的「時尚感」,運用新媒體增強紅色故事的「輻射力」,真正讓紅色故事活起來、火起來,讓紅色文化靚起來、傳下去。比如,建軍90 周年時,火遍朋友圈的《穿越時光,這是我保家衛國的樣子》H5作品,在同一時刻,讓數億人一起重溫了人民軍隊的歷史,對全體民眾進行了一次極好的國防教育,更厚植了紅色文化的土壤。

    紅色故事需要靈活的講述方式,但任何靈活的講述方式都不應脫離「真實」的基礎。我們切不可為了追求趣味性、娛樂性,而對紅色故事肆意演繹、修改、解構,更不能將紅色故事庸俗化、低俗化。原汁原味地講述紅色故事,以故事的真實性去打開那個離我們並不算遙遠的年代,才能讓紅色故事更具生命力、影響力。

    為了給紅色故事提供真實可信的根基,我們要做好學術研究,深入研究紅色革命歷史,挖掘著名歷史事件、革命人物背後的細節。「凡貴通者,貴其能用也」。通過講事實、擺史實、重邏輯,對紅色故事的過程、情節、細節開展全方位調查研究,才能準確把握歷史事件的真實內容,創造出經得起實踐、人民、歷史檢驗的研究成果;通過講道理、講信念、講精神,全面解讀英雄人物的感人事跡、高尚情操,才能讓紅色精神從符號、理念,變成向我們走來的有血有肉的英雄,變成我們身邊鮮活的日常。

    (作者:範景鵬、米月分別系甘肅省委黨校副教授、蘭州交通大學藝術設計學院講師)

相關焦點

  • 關於舉辦「尋找中國好校長」大型公益活動的啟事-光明日報-光明網
    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弘揚時代主旋律,順應教育深化改革發展趨勢,提升校長專業化水平,由光明日報社主辦,《教育家》雜誌社、光明網承辦,《留學》雜誌社、人民教師網協辦的「尋找中國好校長」大型系列公益活動正式啟動。
  • 光明日報推薦參評2020年中國新聞獎消息通訊類作品《創新服務能力...
    作為思想文化大報,《光明日報》的融媒體內容生產始終以「新聞視野、文化視角、思想深度、理論高度」為宗旨。在難以擁有突發、現場、音畫等資源優勢的前提下,報社提出評論立報、立網、立端的方針,將新聞時評作為融媒體內容建設的戰略重點。為此,報社成立社評委員會,整合《光明日報》評論部和光明網評論中心力量,成立社評工作室,建立了「朝會」制度。
  • 紅色的喜悅-光明日報-光明網
    這些經典作品有的忠實反映歷史原貌,有的借物抒情表達感懷,有的以西融中堅守傳統,有的探索創新另闢蹊徑,在讚頌祖國的同時,為中國的文化寶庫留下了豐厚的藝術財富。經典作品中的時代記憶    「開國大典」是國慶節的永恆話題,更是主題性美術創作的經典內容。1952年,37歲的董希文受命完成《開國大典》。
  • 從「豆腐」「玫瑰」發端的特色文化村-光明日報-光明網
    【社區宣傳思想文化工作 中宣部宣教局、光明日報合辦】     北京市密雲區巨各莊鎮的蔡家窪村,身兼「北京最美鄉村」「中國最有魅力休閒鄉村」兩大美譽。2014年,北京在全市範圍內開展特色文化試點村活動,蔡家窪村又躋身首都特色文化村行列。     日前,記者在蔡家窪村採訪了解到,接連而來的榮譽竟全部發端於「做豆腐」「種玫瑰」等鄉土實踐。
  • 光明日報社行政人員招聘公告-光明日報-光明網
    光明日報創刊於1949年6月16日,是中共中央主辦,以知識分子為主要讀者對象的思想文化大報。作為黨中央指導意識形態工作的重要陣地,作為黨和國家聯繫廣大知識分子的橋梁和紐帶,光明日報始終堅持與真理同行,與時代同步,立足知識界、面向全社會,在團結、聯繫、引導、服務知識界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 光明網:做好傳統文化 在網民中豎起一面旗幟
    光明網 副總編輯張寧   非常高興能夠藉此機會介紹一下光明網近一年以來關於「淨化網絡語言」、「講好中國故事」、「傳播網際網路正能量」等一系列的活動,以及我們與「子曰師說」訂閱號精誠合作、精心推出的弘揚傳統文化和國學知識的一些欄目。
  • 中國怎樣才能成為數學強國-光明日報-光明網
    怎樣才成為數學強國?來自世界各地的華人數學家給出了建議。 數學有什麼用     「數學有什麼用?」丘成桐說:「只有中國本土培養更多一流的數學人才,才能儘快趕上世界先進水平。」本次世界華人數學家大會上,9位獲得晨興數學獎金獎、銀獎的獲獎者中,6位都在美國的高校從事數學研究。     陳景潤、張廣厚、楊樂、王元……中國曾湧現出一批具有世界影響力的本土數學家。為什麼現在研究條件好了,有世界影響力的本土數學家反而沒有相應的增長?
  • 9天三登《光明日報》!東北這所985大學"火"了!
    8月11日,光明日報頭版以《蹇錫高:做中國自己的高性能材料》為題報導了大連理工大學蹇錫高院士的事跡。這是大連理工大學繼8月3日和8月7日兩次登上光明日報後,9天內第三次登上光明日報。新中國成立後,江津辦起了學校,蹇錫高走進了校園,父母也通過各種渠道學習了文化知識,一家人的日子慢慢好起來。在學校裡,蹇錫高總聽老師說只有科技發展才能改變國家落後的面貌。科技是什麼?年幼的蹇錫高知道是知識改變了家庭的命運,讓每個人過上了好日子,所以&34;的願望就此萌發。1964年,蹇錫高順利考入大連工學院(大連理工大學前身)高分子化工專業。
  • 「五筆輸入法之父」王永民教授做客光明網
    本報訊(光明網記者孫鵬宇)「五筆字型」發明人、中國王碼集團董事長王永民教授近日做客光明網,與光明網總裁陸先高就如何傳承漢字文化弘揚民族精神進行深入交流。    今年是「五筆字型」誕生30周年。
  • 徐州賦-光明日報-光明網
    讀《曲阜賦》有感        2月21日,正值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元宵佳節時,翻開《光明日報》,偶然拜讀到了美文《曲阜賦》,一口氣讀完,很是感慨和激動,遂賦七律一首,以示祝賀。泱泱中華五千年,煌煌傳統曲阜銜。東方文化發端地,世界翹首尋本源。
  • 光明網法律聲明
    光明網法律聲明   光明網版權聲明  1、作者向光明日報及其子報子刊投稿或寄送約稿,一經採用即視為作者將該作品的發行權、複製權、信息網絡傳播權、彙編權等權利長期授予光明日報及相應子報子刊,並許可光明日報主辦的光明網在網際網路及移動網際網路上使用投稿或約稿作品。
  • 明天上午9:30,光明日報帶你走進泉州信息工程學院!
    >8月5日 9:30光明日報帶你走進觀看方式一、直播時間8月5日(本周三)上午9:30二、直播平臺光明網微博光明網微博光明網抖音這裡有風姿綽約的自然風光這裡有博大精神的人文景觀這裡有包羅萬象的宗教文化這裡有欣欣向榮的社會經濟這裡有敢拼會贏的閩南精神這裡還有你想要的詩與遠方遠方不遠 等你到來……
  • 【光明日報】中國怎樣才能成為數學強國
    怎樣才成為數學強國?來自世界各地的華人數學家給出了建議。  數學有什麼用  「數學有什麼用?」面對這個問題,世界華人數學家大會主席、著名數學家、哈佛大學教授丘成桐舉了很多例子:研究金融要學好數學,工程技術需要數學,生命科學研究需要數學,大數據的處理需要數學,與國家安全息息相關的密碼科學等也需要數學。
  • 文化哲學:是什麼和為什麼-光明日報-光明網
    如果不從哲學研究層次上予以深究,那麼,研究者通常多是按照《現代漢語詞典》的定義,認為文化就是「人類在社會歷史發展過程中所創造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總和」,或者再由此追溯一步,找到並引用作為當今中外主流文化觀之起點的、由英國人類學家泰勒提出的文化定義,即「文化,或文明,就其廣泛的民族學意義來說,是包括全部的知識、信仰、藝術、道德、法律、風俗,以及作為社會成員的人所掌握和接受的任何其他的才能和習慣的複合體
  • 讓文化「育民惠民樂民富民」-光明日報-光明網
    山東省煙臺市市長王良代表: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字數比往年少了很多,但有關文化建設的內容卻明顯多於往年。中央對文化大發展大繁榮高度重視,我們更應抓住機遇,加快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做大做強區域特色文化品牌,充分發揮文化育民、惠民、樂民、富民的作用。」
  • 光明日報-光明網
    廣州傳媒控股有限公司    推進新媒體發展探索多元化之路    成立於2006年12月的廣州傳媒控股有限公司是廣州日報報業集團下屬的國有獨資文化企業。2009年,廣州日報報業集團將全部經營性資產注入廣州傳媒控股有限公司。
  • 【光明圖刊】欽州坭興陶:千年「窯變」煥新顏
    由於「窯變」需要在千度以上的高溫產生,其效果無法提前預測和控制,素有「窯寶」(火中取寶)之稱。圖為國家高級工藝美術師麥偉德在研究坭興陶的器型。(光明網記者 季春紅攝/光明圖片)他說,由於「窯變」具有很多的不確定性,在燒制中,火候溫度和時間必須把控得很到位才能出一件好品。正因為如此,在行業裡流傳著「火中求寶、難得一件」之說。圖為工人在往爐窯內裝泥坯。(光明網記者 季春紅攝/光明圖片)
  • 與共和國同行 在新時代閃耀 ——寫在《光明日報》創刊70周年之際
    在《光明日報》創刊號上,首任總編輯胡愈之發表了創刊社論《團結一致建設民主新中國》,闡明了這家報紙的辦刊宗旨與目標;創刊號的頭版上,中欄偏右是毛澤東同誌慶賀《光明日報》創刊的題詞:「團結起來,光明在望。」1948年9月,毛澤東在西柏坡約見中國民主同盟總部臨時工作委員會委員、著名報人胡愈之時曾提出,將來新中國應該辦一份以知識分子為主要對象的報紙。
  • 中國翻譯學的建構路徑-光明日報-光明網
    其間,一種以西方文化為價值取向標準的思維方式,在學界悄然建立起來。有學者指出,20世紀以來,我們一直試圖用西方的理論、概念、模型來解釋中國。他聯合境內外一批有遠見卓識的學者,在《光明日報》、香港《文匯報》和世界頂尖翻譯學理論雜誌META上發文,倡導在多樣性的世界文化中發展中國譯學研究,清晰描繪出中國翻譯學的建構路徑——對一些具有世界意義的中國翻譯學經典進行現代性的「還原釋讀」,從其文化精神的內核中,迸發出具有中國現代特色的譯學理論,同時對極其豐富複雜的中國翻譯現象進行系統搜集、整理、考訂和理論把握,即「現象統觀」,從而建立起一種具有東方神採的
  • 學生「動起來」 學風好起來-光明日報-光明網
    學風建設很重要,但是建設學風並不是開會強調就可以落實下去,志願籤名就可以行動起來,也不是強制推行就可以立竿見影,最終的落點是要讓學生自己有動力、有方向、有方法地「動起來」,這需要因勢利導,對症下藥,挖掘問題,精準解決,內化於心,有三個問題必須要解決好。    首先要講清楚為什麼學的問題。學習動機不清、學習方向不明是大學生當中存在的普遍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