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色的喜悅-光明日報-光明網

2020-12-22 光明數字報

    【藝境觀象】

    國慶日,喚起中華兒女生生不息的愛國之情,激蕩億萬人民為夢想奮鬥的信心與豪情。飄揚的國旗,大紅的燈籠,絢麗的氣球和煙花,載歌載舞的人民……這是眾多以國慶為主題的美術作品中常常出現的畫面。無論是慶典、閱兵還是國慶期間的其他各種慶祝活動,都為畫家們用藝術表達對祖國的祝福,提供了源源不斷的靈感和素材。

    從1952年董希文繪製的《開國大典》,到1961年陳菊仙創作的《祖國頌》,從2009年唐勇力創作的《新中國誕生》,到2014年李成民繪製的《開國大典 人民萬歲》,新中國誕生至今,每一個國慶日的喜悅心情,都被一代代畫家不斷地回顧著,記錄著。這些經典作品有的忠實反映歷史原貌,有的借物抒情表達感懷,有的以西融中堅守傳統,有的探索創新另闢蹊徑,在讚頌祖國的同時,為中國的文化寶庫留下了豐厚的藝術財富。

經典作品中的時代記憶

    「開國大典」是國慶節的永恆話題,更是主題性美術創作的經典內容。1952年,37歲的董希文受命完成《開國大典》。這幅油畫作品以現實主義和浪漫主義相結合的手法,表現了1949年10月1日毛澤東主席宣布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歷史瞬間,成為「開國大典」題材繪畫的經典之作。

    同為參加開國大典的畫家,蔣兆和的《中國人民從此站立起來了》以截然不同的角度和手法表達了自己對新中國成立的祝福和對未來的無限期望。以代表作《流民圖》聞名的蔣兆和是極擅人物畫創作的畫家。因此,生動的人物體態和神情刻畫便成了這幅中國畫的亮點之一。畫面中,兩個主體人物結構準確、堅實,動態自然又富含力度,迎風飄揚的五星紅旗象徵剛剛成立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手舉紅旗以及圍繞在紅旗周圍的民眾,代表著擁護新生政權的中國人民,下方的鴿子則寓意來之不易的和平與安定。此幅作品在尺幅上僅次於《流民圖》,被簡稱為《人民圖》。從「流民」到「人民」,蔣兆和將帶有豐富含義的元素有機結合,憑藉飽含心血和巧思的構圖完成了對人民形象和時代面貌的刻畫。

    齊白石在95歲高齡時為慶祝國慶創作的《祖國萬歲》,畫面並不直接表現國慶期間的慶祝活動和熱烈場面,而是以萬年青的累累果實表達愛國之情。萬年青四季常綠,果實鮮紅,常作為吉祥、太平的象徵。簡而又簡的構圖中,淡綠染葉,胭脂點果,清新雅致,「祖國萬歲」四個篆書大字更是強烈地表達出老人的愛國之心。紅果、綠葉、黑字、白紙互相映襯,豔而不俗。寥寥數筆,寫出了人世間最常見,卻又蘊含無盡意趣的境界。

    此外,李可染於1964年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15周年創作的《萬山紅遍》用了大量硃砂來渲染畫面,既有嚴謹的布局經營,又不失情感的自然流露,滿目紅山,意境非凡;陳菊仙的《祖國頌》則以年畫的形式突出了國慶節的喜悅氣氛,對稱的構圖、工整的線條和平面化的造型都為精緻的畫面增添了裝飾感;孫滋溪的《天安門前》凝聚了畫家的生活感悟和情感記憶,將天安門這張祖國的名片以藝術的形式印刻在人們的心中;郭怡孮的《繁榮昌盛》寄情於物,以花朵的繁茂象徵祖國的朝氣蓬勃、欣欣向榮。

    面對國慶主題的美術創作,老一輩畫家的作品中流露出太多的渴望,渴望和平,渴望安定。一幅幅動人畫面的背後深藏著一個時代的情結和一代人的情感烙印。這也是這些經典作品歷經時間洗禮卻永不失色的原因。

當代主題創作的新興面貌

    21世紀以來,中國美術開啟了新的篇章。如何實現中國油畫風格的確立,實現中國畫的當代轉型等,都成為新的時代課題。在此基調下,國慶主題的美術創作也呈現出了嶄新的思路與面貌。

    「剛接到《新中國誕生》的創作任務時我感到很榮幸,但也伴隨著巨大的壓力。經過思考,我確定了這幅歷史題材作品的創作原則:在尊重歷史的同時強調繪畫的藝術性。」唐勇力苦心孤詣、嘔心瀝血歷時三年的時間,創作完成了文化部重大歷史題材美術工程任務《新中國誕生》。這幅中國畫巨製再現了毛澤東主席和第一屆中央人民政府全體委員在開國大典上的風採。唐勇力在談到創作過程時表示,該作品的創作難點有三:一是已經有一幅董希文創作的《開國大典》了,面對前輩大家的同題材經典作品很難有所創新;二是自己缺少類似題材美術作品的創作經驗;三是對中國工筆畫是否適合表現這樣的宏大場面著實沒底。面對多重考驗,唐勇力首先大量閱讀了開國大典的相關資料,了解歷史事實。在勾畫草圖階段,他反覆研究董希文的《開國大典》和同題材的各類美術作品,在嘗試描繪了幾十張布局小草圖後,確定了較為清晰的畫面構圖。隨著一步步刻畫的深入,毛澤東、劉少奇、朱德、周恩來等人的生動形象躍然紙上。「這幅畫的創作經歷了很多艱辛,成為我人生中難忘的記憶。可以自豪地說,今後再畫任何作品我都會胸有成竹了。」唐勇力說。

    2016年11月,「『中華文明歷史題材美術創作工程』作品展」在北京舉辦;2017年7月,「國家重大題材美術創作工程」在北京啟動;2017年10月,「『從石庫門到天安門』上海美術作品展」在上海拉開帷幕;2018年8月,「『不忘初心 繼續前進』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型美術創作工程」在北京召開啟動動員會……近年來,隨著多項大型美術創作工程及展覽的陸續推出,各地美術創作力量積極響應,湧現出一批主題鮮明、水準上乘的精品力作,其中不乏以國慶為題材的優秀作品,引發了美術界的廣泛關注。李成民的《開國大典 人民萬歲》運用色塊的堆積營造熱烈喜慶的氛圍;尚可、陳世寧、張承志、許朝暉共同創作的《萬眾一心》將升旗瞬間的人物動態和表情刻畫得淋漓盡致,國旗與和平鴿的組合更是傳遞出美好的寓意;張敏傑的《公元1949》將天安門廣場上鑼鼓喧天、人潮湧動的熱烈氣氛通過別致的構圖和頗具形式感的表現手法推向極致;戴樹良的《慶祝國慶》描繪了各族人民載歌載舞歡慶節日的場面,氣球、燈籠、腰鼓等元素的運用不僅為畫面增添了細節,也豐富了色彩。

    「主題性美術創作需要承繼20世紀中國美術經典作品的藝術養分,還需要以真摯誠懇、深入現實生活的態度觀照與表現社會,這樣才能產生真正打動人的力作。」如國家主題性美術創作研究中心副主任于洋所說,即便是同一題材的美術創作,也需要後來者以不同的方式和角度去演繹,這樣才能有更好、更多的優秀作品去充實、遞補並增色國家的文化殿堂。而國慶題材的美術創作也必將繼續在中華文明歷史畫卷中留下濃墨重彩的藝術篇章和文化貢獻。

    (本報記者 榮池 田呢)

相關焦點

  • 關於舉辦「尋找中國好校長」大型公益活動的啟事-光明日報-光明網
    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弘揚時代主旋律,順應教育深化改革發展趨勢,提升校長專業化水平,由光明日報社主辦,《教育家》雜誌社、光明網承辦,《留學》雜誌社、人民教師網協辦的「尋找中國好校長」大型系列公益活動正式啟動。
  • 光明日報社行政人員招聘公告-光明日報-光明網
    光明日報創刊於1949年6月16日,是中共中央主辦,以知識分子為主要讀者對象的思想文化大報。作為黨中央指導意識形態工作的重要陣地,作為黨和國家聯繫廣大知識分子的橋梁和紐帶,光明日報始終堅持與真理同行,與時代同步,立足知識界、面向全社會,在團結、聯繫、引導、服務知識界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 光明網法律聲明
    光明網法律聲明   光明網版權聲明  1、作者向光明日報及其子報子刊投稿或寄送約稿,一經採用即視為作者將該作品的發行權、複製權、信息網絡傳播權、彙編權等權利長期授予光明日報及相應子報子刊,並許可光明日報主辦的光明網在網際網路及移動網際網路上使用投稿或約稿作品。
  • 光明日報推薦參評2020年中國新聞獎消息通訊類作品《創新服務能力...
    作為思想文化大報,《光明日報》的融媒體內容生產始終以「新聞視野、文化視角、思想深度、理論高度」為宗旨。在難以擁有突發、現場、音畫等資源優勢的前提下,報社提出評論立報、立網、立端的方針,將新聞時評作為融媒體內容建設的戰略重點。為此,報社成立社評委員會,整合《光明日報》評論部和光明網評論中心力量,成立社評工作室,建立了「朝會」制度。
  • 怎樣才能讓紅色文化火起來-光明日報-光明網
    傳承紅色文化,如果能深入挖掘那些鼓舞人、激勵人、感染人的好故事,更能讓使紅色文化鮮活起來。    甘肅是一片紅色的土地。這裡留下了劉志丹、謝子長、習仲勳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奮鬥的足跡。毛澤東更在甘肅境內寫下了《七律·長徵》《念奴嬌·崑崙》《清平樂·六盤山》等著名詩文。    在紅色故事的講述中,甘肅曾產生《軍民大生產》《繡金匾》《咱們的領袖》等流行全國的經典歌曲。
  • 徐州賦-光明日報-光明網
    讀《曲阜賦》有感        2月21日,正值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元宵佳節時,翻開《光明日報》,偶然拜讀到了美文《曲阜賦》,一口氣讀完,很是感慨和激動,遂賦七律一首,以示祝賀。泱泱中華五千年,煌煌傳統曲阜銜。東方文化發端地,世界翹首尋本源。
  • 明天上午9:30,光明日報帶你走進泉州信息工程學院!
    >8月5日 9:30光明日報帶你走進觀看方式一、直播時間8月5日(本周三)上午9:30二、直播平臺光明網微博光明網微博光明網抖音光明網一直播
  • 「相向而行」之誤用-光明日報-光明網
    在當代「相向而行」常被用於外交場合,如:「中方願意與日方相向而行,共同推動兩國關係回到健康、穩定的發展軌道」(《光明日報》)、「要推動中日關係進一步改善,需要日方同中方相向而行」(《人民日報·海外版》)。
  • 《光明日報》: 馮翠玲:「國際大家庭」的「穩壓器」
    內容來源/光明網—《光明日報》責任編輯/蒲建坤 鄭凱云
  • 「幫助他人是我的幸運」-光明日報-光明網
    (本報記者 夏靜 光明網記者 張晶)
  • 光明日報-光明網
    廣州傳媒控股有限公司    推進新媒體發展探索多元化之路    成立於2006年12月的廣州傳媒控股有限公司是廣州日報報業集團下屬的國有獨資文化企業。2009年,廣州日報報業集團將全部經營性資產注入廣州傳媒控股有限公司。
  • 「五筆輸入法之父」王永民教授做客光明網
    本報訊(光明網記者孫鵬宇)「五筆字型」發明人、中國王碼集團董事長王永民教授近日做客光明網,與光明網總裁陸先高就如何傳承漢字文化弘揚民族精神進行深入交流。    今年是「五筆字型」誕生30周年。
  • 孟子公開課課程安排-光明日報-光明網
    主辦單位:山東師範大學齊魯文化研究中心   鄒城市人民政府、光明日報國學版     授課地點:鄒城市擇鄰山莊會議中心    第一講 從孔子到孟子(2013年4月27日上午)    主講人:牟鍾鑑(中央民族大學哲學與宗教學學院教授
  • 願馬老的大福字「福」蓋全中國-光明日報-光明網
    完全沒想到的是,那一曲清江的壯歌一直還在我心頭縈繞著,我竟也從中文系畢業了,並且成為光明日報的文學編輯。我從沒忘記「識途老馬」,終於在一次文學活動中,見到了心中的那座大山。    那是1993年,首屆「建築與文學研討會」在南昌滕王閣召開,50多位中國作家和建築大師與會,主辦方也榮幸地請到了馬老。
  • 我是《光明日報》的「老作者」|「往事只能回味」系列(之五)
    ,《光明日報》2004年10月19日(4)《如何解讀〈關於費爾巴哈的提綱〉》,《光明日報》2005年10月18日(5)《馬克思文本研究的基礎清理與方法論省思》,《光明日報》2005年4月19日(6)《〈德意志意識形態〉:在文本學研究的視野內》,《光明日報》2006年8月14日(7)《文本研究中的版本考證:必要性和有限性》,《光明日報》2006年
  • 從家庭「小帳本」看發展大圖景-光明日報-光明網
    光明智庫邀請專家為您解析。新中國成立以來,老百姓「小帳本」上的內容越來越豐富,寫下的是一步步走進新生活、擁抱好日子的踏實和喜悅。不同年齡層的帳本,差別是明顯的:老一輩用一沓沓手寫帳本記錄著柴米油鹽,幾乎每筆開支都精打細算、用在實處;中年人的帳本裡名目越來越多,總少不了幾筆重大開支——住房購置、子女教育、醫療保健;年輕人已經不用帳本了,但他們有形形色色的網絡支付數據、記帳App。
  • 民胞物與-光明日報-光明網
    【光明論壇·溫故】    2017年12月1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習近平出席中國共產黨與世界政黨高層對話會開幕式,並發表題為《攜手建設更加美好的世界》的主旨講話。
  • 光明日報評論員:把論文寫在抗擊疫情第一線
    作者:光明日報評論員(來源:光明網)
  • 從「豆腐」「玫瑰」發端的特色文化村-光明日報-光明網
    【社區宣傳思想文化工作 中宣部宣教局、光明日報合辦】     北京市密雲區巨各莊鎮的蔡家窪村,身兼「北京最美鄉村」「中國最有魅力休閒鄉村」兩大美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