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從了解開始
李坤珊老師是一位幼教一線的老師,很多理念和事例都來自她自己的工作經歷,她的書語言質樸、事例生動,非常適合幼兒園老師閱讀和學習。
《讓孩子安心做自己》這本書通過讓老師們讀,寫讀書卡,宋偉娜老師、王傑老師的分享,大家都有不同的感觸和收穫。
關於情緒。每個人都是一個情緒體。孩子在成長過程中不僅要認識自己的身體,更要認識和接納自己的情緒,這樣才能成長為一個完整的人。作為父母,和善的情緒很重要,因為孩子隨時會去啟動你身上的情緒按鈕,等待你對他的情緒反應。成人要用同理心,幫助孩子指認情緒,接納情緒,調節情緒,不要壓抑,不要拔除,只要讓孩子感受到你的愛和接納,孩子的情緒自然會疏導。孩子身心通暢,快樂成長。
關於安全感。安全感是孩子心理健康成長的基礎和源泉。影響孩子安全感形成的因素很多,李坤珊老師提到了「給孩子固定的生活時間表」,讓孩子感受規律和不變,內化為自己了解世界的模式。世界萬物都有「生命的節奏」,孩子的生命節奏在於成人要給他穩定、有序的生活環境,在家庭中休息、吃飯、玩玩具、讀書、洗刷、運動等都要有日常慣例的安排;如果外出告訴孩子我們將去何處,會發生什麼,讓孩子始終感知到接下來會發生什麼;如果要和孩子分離,不要偷偷走開,要告訴孩子你將去何處,大概多長時間回來,孩子會欣然接受,即使哭鬧,也不是因為恐懼。
關於自信。孩子要成為他自己,是通過「做」和「嘗試」來完成的。小小孩都有不可抗拒的,想要「做」和「完成」的動力。包括吃飯、穿衣、玩玩具、洗漱等等,都應該放手讓孩子自己去完成,你任何時候的幫助都應該經過孩子的允許,否則就是「越界」。很多媽媽看孩子完成不了,就容易「上手」幫忙,孩子會大哭或反抗,媽媽自己還覺得很委屈,這是因為你不尊重和信任孩子。
——趙青梅園長
當孩子上小學出現適應上的情緒問題時,一開始我把自己也帶入到了他的壞情緒中,總想抑制和停止他的情緒發洩。後來漸漸意識到這種方法的無效及反作用,根據書中的方法調整自己的狀態,先去同理他的情緒,「要考試了你很擔心是嗎?」「因為你之前沒有經歷過考試,媽媽對於自己沒有做過的事情,在做之前也會擔心。」然後嘗試著幫他指認情緒、調節情緒。
孩子是情緒動物,他會像海綿一樣,吸納身邊親近人的點點滴滴,包括笑容、哭泣、壓抑、指責、抱怨、嫉恨等。好的情緒能夠滋養出一個優秀的孩子,壞的情緒,積累下來,則會壓垮一個孩子。為孩子搭建一個愛的空間,就要容納孩子的各種情緒。在這個空間裡,孩子的憤怒是可以被接納的,發脾氣是可以被接納的,哭泣是可以被接納的……現在越來越深刻地體會到育兒就是育己,做母親真是一場心胸與智慧的遠行啊!
——呂喆園長
通過分享讓我感受到,理解與尊重不分年齡和身份。孩子們雖然年幼,但是他們同樣有自己的權利和想法,我們用同理心去和孩子換位思考,其實你會發現生活很簡單。在孩子眼中大人們沒有任何錯,那為什麼大人眼中的孩子卻總是在被改正?聽完這兩次分享,讓我更進一步感受到用心去感受孩子的感受,用愛去包容孩子的失誤,反而會激勵孩子們更安心的成長!
——翟曦
通過學習《讓孩子安心做自己》和宋老師、王老師兩位老師的分享,讓我更深刻的知道了我們都是愛孩子的,但是愛也是有方法的!我們愛的方式有時候是有問題的!是需要不斷改進的!孩子的品格、情緒、安全感與我們大人有關,孩子信任了某個環境、人物,才會有安全感、歸屬感,就如同對家的感覺!同樣的,我們大人也要信任孩子,這樣他們才會更自信,在各方面才會進步成長!孩子需要自己體會愛與被愛、信任與被信任的快樂!我們不能剝奪他們的需要、權利,更不能以愛的名義去傷害他們。我們要信任、尊重、接納並欣賞孩子,讓他們在信任、尊重、接納、欣賞中培養良好的品格、情緒,建立安全感,身心健康快樂的發展學習,茁壯成長!
——王肖
通過讀《讓孩子安心做自己》以及宋老師和王老師的分享給我最大的感觸是:作為一名老師,書中有很多的例子是我們常常遇到的問題,那些解決的方法教會我們如何正確的教育孩子,我很慶幸能讀到這本書,讓我在以後的教學中更好的去教育孩子,同時作為老師更多的要以讚賞的眼光去看待每一個孩子,少一些批判,尊重孩子,從孩子的『需要』來理解他們的行為,幫助孩子成為他自己!
——弭澤穎
《讓孩子安心做自己》是本很容易看懂的書,也是一本能看得進去的書,裡面的各種案例方便我們理解。通過兩位老師的分享,更讓我對裡面所講的道理,理解的更透測。尤其是書裡所講的安全感。我們老師或者父母應給予孩子更多的愛。當孩子們出現某方面的問題,用同理心來對待。看了這本書後,我班裡孩子出現了類似問題,我也會嘗試根據書裡所講的方法來對待孩子以及處理問題。愛孩子就讓孩子安心地做他自己吧!
——路菁菁
《讓孩子安心做自己》讀後受益頗多,書中的案例,我感到親切又熟悉,很多事都發生在我們身邊,沒讀這本書之前,對於狀況百出的孩子們,真有點束手無策。樂妮害怕故事中的大灰狼,一說有相關的故事,樂妮立馬表現出害怕的神情,說我不要聽,並且眼中含有淚花,孩子是真的害怕,從書中我找到對策,同理心,使我和孩子站到統一戰線,戰勝了恐懼;展展受挫後就會生氣大發脾氣,我想各位老師同我有一樣的想法,他發脾氣,我們就會用各種方法抑制他,不讓他發出來,發到半截,由於礙於老師又憋回去了。李老師在書中提到:我們的情緒不管是哪一種,善用它們都是有利於學習生存之道的成長機會。壓抑孩子的生氣,並不會讓他消失,反倒是在積累它,直到爆發,今天展展生氣後的超長反應,應該和我們之前的壓抑有關吧!從今天起不再對孩子的發脾氣採取阻擋和拔出,正確的看待孩子發脾氣,適時疏導,幫助孩子接納和調節情緒,使孩子成為自己情緒的「大禹」。幼兒的發展,年齡只是一個參考,個別差異才是重要指標,我們要做的是充分的了解孩子,讓他們安心的做自己。愛他們就從了解開始吧!
——張美娟
李坤珊老師的第二本書《帶你長大》,老師們正在閱讀,期待更精彩的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