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讓孩子從為爸媽讀書轉變為自己讀書,這篇文章教你如何做

2020-12-27 寶寶知道

現在很多家長一見面,聊起孩子的學習,就是一臉苦逼相!為什麼?這哪裡是孩子讀書呀,分明是爸媽讀書;從小學開始,各種作業都是需要家長籤字的;各種課外輔導班都是需要家長陪上的;各種體育藝術特長都是需要家長陪練的;家長不去,孩子不上,不練,不學!孩子整個就是為爸媽在讀書,而不是為自己讀書!

先來看看根本原因是什麼?

相比大人,絕大數孩子總體而言是缺乏目標感的,或者說是目標感與內在動機是比較低的,或是不明確。這既是正常自然存在,因為任何孩子並非一開始就有明確目標;另外更多是很多時候孩子們並非一開始就沒有動力,而是這種動力很多情況下被父母親或是其他的外在力量所壓抑、幹擾或者迷惑;如一般孩子天生就是有好奇心的,或是對某一知識會特別敏感;但是在更多所謂學習考試成績壓力所幹擾;或是家長粗魯打斷下;也或是孩子自我堅持與糾錯、自我反省力不夠,父母、教師又沒有適時給予支持、鼓勵;因而讓孩子整個學習動機功利化、短視化、非常嚴重。在缺乏或失去目標感與內在動力情況下,必然的結果就是孩子們學習不夠主動,是一種被動的學習!

很多典型現象比比皆是:孩子考得好,家長就高興;考得不好,家長就打罵加身;孩子被訓練成學習好是為挨打罵,是為了讓家長高興,與自己無關;孩子喜歡唱歌,家長覺得沒有出息,便強迫孩子放棄,孩子從此便對其它再無興趣,更別說學習;孩子不喜歡彈鋼琴,但媽媽是搞音樂的,便又強迫孩子也學,結果.....因此很多時候不是孩子錯了,是家長們錯了!家長們自己給自己背上了一個猴子,給孩子戴上了一個枷鎖!

因此如何能夠幫孩子找到目標和動力,顯得十分關鍵。

怎麼辦?

第一問出來

絕對大多數的家長大人們最喜歡做的孩子事情,就是給孩子上課,給孩子講道理,指導孩子如何如何;老子當年如何如何;我當年走過的路,比你過的橋還要多;所以你就這樣子做,聽我話便沒有錯!其實對孩子適當說教,關鍵時候點醒孩子們,告訴他們該做什麼,並沒有錯;但是我們是說得多,問得少,聽孩子們自己說,讓孩子們自己做就更少了!因此大人們的說教往往都是無效。最後我們發現孩子們找到自己的人生目的與學習動機,絕大數並不是父母告訴他們的;而是很多年過後,遭遇許多事情之後,才明白的;這其中當然也包括我們自己!

因此我們首先應學會不斷適時問孩子們,「我喜歡什麼?」、」我最喜歡做什麼「、「我最善長做什麼「、」為什麼我正在做這件事?」、「為什麼這件事很重要?」、「為什麼它對我和我以外的世界都很重要?」;然後聽孩子們說,不斷引導孩子們找到自己感興趣的事情,自己最喜歡做的事情,最能做的事情;最關鍵是讓孩子找到自己,做最好的自己!

問孩子問題,如同是在孩子人生路上設置關卡,讓孩子自己作答,從而不斷完善自己技能,找到答案!這就是一種主動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讓孩子解答過程,就足夠增強孩子的目標感,並帶來高度動機,激發孩子自動自發的學習為達到目的所需的技能和知識,從而展現少見的務實效率。

第二燻出來

孩子找答案的過程,並不是順利的過程,可能是幾天,幾個月,甚至幾年不等!這時家長要有足夠耐心,信心,更要用心去「燻」孩子!這種燻,絕不是家長們用大道理,而是用書,用故事,用行動,用氛圍去」燻「。

每一孩子可能有千百個種可能目標,享受一本好書、看一場電影、看一個好節目等都有可能」燻「出孩子興趣,孩子的快樂,觸動孩子的內心,激發孩子嚮往,從而找到快樂真正源泉,於是一個孩子一個夢想,一個想法,一個方向更慢慢形成,並不斷豐滿!於是一種純粹人生目標,內生動機便產生了,孩子便慢慢找到了自己!有了一種遙遠的長期目標,一個他想去的方向,甚至一生嚮往的地方,這時他還會需要你押著他讀書嗎?

但是現實之中,許多家長並沒有這麼做;更沒有留時間給孩子自己去探索。作業,輔導班,特長班,除了這些,還是這些;所以你給孩子們全是這些,孩子們便全將這些又還給你,這很正常!

其實"燻"很簡單,你只負責點火生煙,他負責體驗就完了!除了負責安全之外,最好是全程捂住自己的嘴!讓孩子自己用心去體會!例如陪孩子看《遇見大咖》這一檔節目,當你第一次有意無意打開這一節目,如果發現孩子願意聽郭廣昌講話,你就千萬不要在事中當評論員,事後當老師布置作業要孩子談感受等!其實孩子只要願意看,這些高質量節目之中,孩子會吸收,他想吸收的,形成他想形成的!除非是他與你討論,你就參與,也一定水要居高臨下;記住老子不一定就強過兒子!

最後熬出來

找到了方向,有了目標與很強動力,但是孩子們畢竟是孩子,而且每一個都會惰性,總會有放鬆或是打盹的時候!這時候,家長們就要學會」熬「孩子;簡單說,就是要讓孩子學會堅持,不輕易放棄!要讓孩子知道如何承擔責任,做任何一種任務時,不要半吊子,要真正完成某件事,即使那件事很微小。

這種」熬「是從小事開始的,例如,小孩如果養寵物,那就要培養孩子他按時餵食、洗澡、帶寵物去散步的習慣,而且既然是自己要養的,那麼任何一件小事都要認真去做,而且都應去做;而不只是負責玩,而奶奶爸媽負責其它髒活累活。如果有一天,孩子朋友想叫他去外面一起玩,做家長的就一定要告訴他:「你必須首先照顧好你的寵物,然後才能出去玩!這是你的責任。」當然養一盆植物也如些,學一門特長也如此,學習就更不用說了!

這樣子,」熬「的是孩子習慣,性格!

幫孩子找到了目標與方向,動力,熬出來了他的習慣與性格,你覺得他為自己讀書還難嗎?!

來源:瓜哥聊家庭教育

(本文來自:百度寶寶知道 遊戲與早教)

————————

世界很複雜,百度更懂你

關注 寶寶知道 帳號,了解備孕、懷孕、育兒更多精彩內容:專家直播、日刊知識、胎教電臺、兒童故事、動畫片,還有寶媽們最愛的社區圈子!寶寶知道與千萬媽媽在一起,科學孕育,為愛成長!

相關焦點

  • 讀書的目的是什麼?這篇文章告訴你
    讀書是從一開始的好奇心、到生活方式、到生活習慣的一種轉變。有些人不知道讀書的目的,那讀書的目的是什麼?這篇文章告訴你。1.讀書的目的是為了實踐,因此培根反對死讀書,讀死書。2.讀書的目的是為焦慮而讀書。當「知識付費」爆發,願意花錢「買知識」的人,大多因為「知識焦慮」,渴望學習渴望讀書,卻又不會讀書,從泛濫的信息中找不到可以解決解決自己問題的知識。他們希望用過一筆買賣達成目的,買一把鑰匙打開自己的鎖,買一把刀斬開面前的阻礙。實際上許多人都花了錢卻失望了。
  • 《孩子,為你自己讀書》:孩子,讀書是為了你自己
    孩子的教育,是每個家長都十分關心的問題。但是你要知道,即使再好的教育它也只是外因,它並不如讓孩子明白自己的真正責任更重要。只有當孩子明白自己的責任以後,他才會有奮鬥的動力,這就是內因的決定作用。雨果說過:「書籍是改造靈魂的工具。人類所需要的,是富有啟發性的養料。
  • 孩子不愛讀書,如何培養孩子的讀書習慣?
    人們常常說讀書是成長與進步的階梯,實際這句話還是把讀書功利化了,任何帶著功利性的讀書,我認為都是沒有價值的,也談不上讓孩子去熱愛閱讀拿起一本書讓孩子看之前,想清楚我為什麼要讓孩子看書?是為了應付考試,是為了寫好作文?還是僅僅為了豐富孩子的生活,亦或僅僅是為了拓展孩子的視野?因為愛,所以愛。這是培養孩子讀書習慣的第一要素,這個需要家長好好去領悟,如何做到讓孩子在沒有壓力的情況下去讀書。其次,讀什麼樣的書?
  • 《為你自己讀書》
    買這本書的原因主要是題目很吸引人,內容怎樣我估計大部分家長可能都不會真的去仔細每一頁都讀,只是想買來讓家裡的不好好讀書的娃兒看。哈哈哈哈哈,至少我自己是這樣。昨晚帶娃開讀書會,讀了兩頁,讀不下去了。不過,帶著娃好好思考了一下關於讀書的問題,還是非常有趣。當我們問娃為何要讀書的時候,他會反過來問你,那麼你呢?你為什麼要讀書?
  • 為自己讀書:讓我們的生命感到寧靜與充實
    從文章中,我知道作者是一位非常有經驗的老師,也是一位非常成功的家長。很多文章,都是來源於他真實的育兒和做老師的經驗。他的文章大多從身邊的例子入手,深入淺出,娓娓道來,讓你在不知不覺中得到啟發。所以,當知道作者的新書《為自己讀書》出版後,我第一時間買來閱讀。不出所料,這本書一如既往保持了作者的高水平。
  • 如何做讀書筆記?
    日本作家奧野宣之的做法是寫讀書筆記,他在《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裡,詳細的介紹了他是如何做讀書筆記的。我覺得他的方法很容易操作,值得借鑑。原來寫讀書筆記不是像寫一篇作文那樣長篇大論,可以只寫一句話,這樣行動起來就簡單多了,想到什麼就寫什麼,只要是自己的真情實感都可以,無論感想長與短,都是自己獨一無二的的思想。 比如,在讀這本《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時,看到了作者說,記讀書筆記只要從一句話開始,我當時的想法就是「這樣也行啊!」「有道理。」我就在筆記上寫下這句話,這就是我當時的所思所想,就是這樣簡單的做了讀書筆記。
  • 如何利用碎片化時間讀書?看完這篇文章你就知道
    ,大概意思是,我們看書學習,最好是帶著功利性的,要有目的,看一本書或者看一部電視,一定是要有收穫的,能為你帶來用處的。現在我才明白,這是「學以致用」。知識就像水,書則是容器,容器是杯子還是大碗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能不能把這杯水從書裡倒進自己的容器裡。張三丰教的劍法也不重要,重要的是劍意,學會這個,忘掉劍招,他才能得到這套劍法的精髓,出招隨心所欲,變化萬千。
  • 如何讓孩子愛上讀書?
    近來和家長們經常談到如何讓孩子們愛上讀書的話題。家長們都抱怨說,孩子們花在手機遊戲上的時間太多了,而且明顯不愛讀書。我今天就特意為孩子們寫下這篇文章,聊一聊如何才能讓孩子們愛上讀書。書童對朱熹抱怨說:「這老先生不像賢人呢,他對待老老爺也太無禮了!不說拿出好酒好菜,怎麼只拿一碟姜和一碟鹽招待客人呀!」朱熹笑著說:「這你就不懂了。鹽自海裡來,姜自山中來,這兩碟菜意思是有山有海,這是大禮咧!」書童不服氣,又抱怨說:「我們是遠方的貴客,他卻只顧看手稿,都不好好招待一下我們。」
  • 如何通過讀書收穫更多?這七本書,讓寫作成為讀書效果的增幅器
    他說自己在讀完書之後感覺腦子一片混亂,完全想不起來之前讀了什麼。哪怕做了讀書筆記之後,情況也沒有多少改變。這種情況在很多人身上都曾出現過,但是很少有人知道該怎麼解決。畢竟讀書是提升自我的主要方式之一,如果讀完一本書之後對於我們解決問題沒有任何幫助,那就是在浪費時間。
  • 小學生如何才能做到有效閱讀?這份讀書指南,趕緊為孩子存下吧!
    其實,閱讀不只是簡單的讀書,更是一種學習能力的培養,它在孩子未來的學習舉足輕重。關於如何培養孩子閱讀能力,如何進行有效閱讀,這是很家長孩子都會遇到的問題。今天這篇文章就為你一一解答。為什麼讀過的書總是沒印象?
  • 【九為你讀書】讀者來信:技術時代,如何重新思考教育
    【九為你讀書】讀者來信:技術時代,如何重新思考教育 作者:penni 發布時間:
  • 讀書有用嗎?你為誰而讀書?
    我不喜歡讀書,我是為爸爸媽媽讀書的。孩子有了心結,自然沒辦法愛上學習。而他說自己是為爸爸媽媽讀書的,這句話更是很多孩子的心聲吧!第二天課堂上,這位老師忍不住向學生們提問:「你們知道,讀書有什麼用嗎?」果然,沒有學生能回答出來。他們眼神迷茫,有個學生更是說:「我爸媽讓我讀書,我就讀書。」
  • 「閱讀為王」時代!如何教會孩子抄書讀書?一線老師為您支招!
    由此可見,抄書也是一種重要的「讀書」的方式。在如今「閱讀為王」時代,抄書,或說摘抄,它的好處不容置疑!摘抄的好處,大家也都談得很多了,我側重聊聊如何操作、如何通過摘抄引導我們的學生學會抄書和讀書。首先,我認為要分學段來布置任務,還要環環相扣形成練習體系。
  • 你為13年後的高考而哭,我為現在的讀書而煩
    但我想,一個人安靜的時候,至少很多正在讀書的孩子冷靜地想想自己的時候卻是笑不出來的。對於自己,不知不覺,做家教已經一個多月了。這不是我第一次兼職賺錢,更不是我第一次一對一做家教,但絕對是我成長和感悟最多的一次工作經歷。文章可能有點凌亂,我也是想到哪就寫到哪,畢竟公眾號就是來記錄我的成長感悟的嘛。如果你願意,就耐心看完。無論你是讀書生涯中的&34;,監護者還是教育者。
  • 「一群不讀書的老師在拼命地教人讀書」是個偽命題
    最近,網上有一篇《致校長:你學校最可怕的事,就是一群不讀書的老師在拼命地教人讀書》的文章在傳播,這篇文章指出:「當下教育最大的問題就是老師不讀書,最應該讀書的老師群體,卻成了遠離閱讀的一個群體,而其中最該讀書的年輕老師,更成了一個疏於讀書、荒於讀書或者根本不讀書的群體」。從該文內容上看,作者所說的不讀書的老師指的是中小學老師,不是大學老師。
  • 不知道如何通過讀書提升自己?這套讀書方法幫你學以致用
    白巖松在一個視頻中呼籲年輕人多讀書,他說:「為什麼要提倡大家讀書?因為在前方等著的是一個更好的自己呀。在這個世界上沒有看到任何比讀書成本最低、收效最大的投資。」很多聽完這段話後都紛紛點頭,然後就沒有然後了。其實絕大多數人的問題不是不知道讀書的好處,而是不知道如何讀書才能提升自己。
  • 如何提高讀書效率,達到有效讀書?
    看到後來作者寫到她讀書都會做筆記,所以基本讀過的書都能記得,並且清楚知道書裡面的內容。起初疑惑我也做筆記呢,為什麼人與人的閱讀效率相差那麼大?直到讀了日本奧野宣之的《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超實用筆記讀書法》,我才恍然大悟,我只知道一味讀書做些摘抄,不知道讀書需要理解內容才能記住,做好筆記才能提升效率。
  • 什麼是讀書的意義,這篇文章告訴你答案
    什麼是讀書的意義?這篇文章告訴你答案。年輕的時候以為不讀書不足以了解人生,直到後來才發現如果不了解人生,是讀不懂書的。讀書的意義大概就是用生活所感去讀書,用讀書所得去生活吧。你要忍,忍到春暖花開;你要走,走到燈火通明;你要看過世界遼闊,再評判是好是壞;你要卯足勁變好,再旗鼓相當站在不敢想像的人身邊;你要變成想像中的樣子,讀書,這件事,一步都不能讓。讀書的意義是什麼?「器識為先,文藝其從,立德立言,無問西東」。意思就是不要給自己的人生設限,需要認清真實的自我,選擇遵從本心而活。
  • 不會做讀書筆記,學會這三個小方法,讓你的讀書筆記手到擒來
    但是到結營為止我只寫出了5篇文章,原因是在寫《財報就像一本故事書》的書評時,寫了17天。為什麼一篇文章寫了這麼長時間呢?讀過的書中你記憶最深刻的是哪本?它對你的幫助在哪裡,它主要講了哪些內容?這些問題有幾個人能回答出來呢?其實認真想想,會讀書真的挺難的。會讀書不是把一本書讀過了就行了,而是要讀過一本書後能記住裡面的內容,並且把它轉化成自己的知識,為以後能使用它做準備。
  • 孩子不喜歡自己讀書怎麼辦
    如果是她喜歡的,你觀察下,孩子還覺得累和無聊嗎?5、孩子做手工和畫畫的時候為什麼坐得住不覺得累呢?這都是一個創作的過程,那麼讀書的過程中有沒有創作的過程呢?6、你認為真正的閱讀、真正的讀書是什麼呢?讀書是什麼?畫畫是什麼?手工是什麼?在這裡孩子是因為什麼感受到愉悅?7、你在你的日記中寫的「繪聲繪色+音樂+錄音軟體」上,你的目標是什麼?發表後給誰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