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很多家長一見面,聊起孩子的學習,就是一臉苦逼相!為什麼?這哪裡是孩子讀書呀,分明是爸媽讀書;從小學開始,各種作業都是需要家長籤字的;各種課外輔導班都是需要家長陪上的;各種體育藝術特長都是需要家長陪練的;家長不去,孩子不上,不練,不學!孩子整個就是為爸媽在讀書,而不是為自己讀書!
先來看看根本原因是什麼?
相比大人,絕大數孩子總體而言是缺乏目標感的,或者說是目標感與內在動機是比較低的,或是不明確。這既是正常自然存在,因為任何孩子並非一開始就有明確目標;另外更多是很多時候孩子們並非一開始就沒有動力,而是這種動力很多情況下被父母親或是其他的外在力量所壓抑、幹擾或者迷惑;如一般孩子天生就是有好奇心的,或是對某一知識會特別敏感;但是在更多所謂學習考試成績壓力所幹擾;或是家長粗魯打斷下;也或是孩子自我堅持與糾錯、自我反省力不夠,父母、教師又沒有適時給予支持、鼓勵;因而讓孩子整個學習動機功利化、短視化、非常嚴重。在缺乏或失去目標感與內在動力情況下,必然的結果就是孩子們學習不夠主動,是一種被動的學習!
很多典型現象比比皆是:孩子考得好,家長就高興;考得不好,家長就打罵加身;孩子被訓練成學習好是為挨打罵,是為了讓家長高興,與自己無關;孩子喜歡唱歌,家長覺得沒有出息,便強迫孩子放棄,孩子從此便對其它再無興趣,更別說學習;孩子不喜歡彈鋼琴,但媽媽是搞音樂的,便又強迫孩子也學,結果.....因此很多時候不是孩子錯了,是家長們錯了!家長們自己給自己背上了一個猴子,給孩子戴上了一個枷鎖!
因此如何能夠幫孩子找到目標和動力,顯得十分關鍵。
怎麼辦?
第一問出來
絕對大多數的家長大人們最喜歡做的孩子事情,就是給孩子上課,給孩子講道理,指導孩子如何如何;老子當年如何如何;我當年走過的路,比你過的橋還要多;所以你就這樣子做,聽我話便沒有錯!其實對孩子適當說教,關鍵時候點醒孩子們,告訴他們該做什麼,並沒有錯;但是我們是說得多,問得少,聽孩子們自己說,讓孩子們自己做就更少了!因此大人們的說教往往都是無效。最後我們發現孩子們找到自己的人生目的與學習動機,絕大數並不是父母告訴他們的;而是很多年過後,遭遇許多事情之後,才明白的;這其中當然也包括我們自己!
因此我們首先應學會不斷適時問孩子們,「我喜歡什麼?」、」我最喜歡做什麼「、「我最善長做什麼「、」為什麼我正在做這件事?」、「為什麼這件事很重要?」、「為什麼它對我和我以外的世界都很重要?」;然後聽孩子們說,不斷引導孩子們找到自己感興趣的事情,自己最喜歡做的事情,最能做的事情;最關鍵是讓孩子找到自己,做最好的自己!
問孩子問題,如同是在孩子人生路上設置關卡,讓孩子自己作答,從而不斷完善自己技能,找到答案!這就是一種主動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讓孩子解答過程,就足夠增強孩子的目標感,並帶來高度動機,激發孩子自動自發的學習為達到目的所需的技能和知識,從而展現少見的務實效率。
第二燻出來
孩子找答案的過程,並不是順利的過程,可能是幾天,幾個月,甚至幾年不等!這時家長要有足夠耐心,信心,更要用心去「燻」孩子!這種燻,絕不是家長們用大道理,而是用書,用故事,用行動,用氛圍去」燻「。
每一孩子可能有千百個種可能目標,享受一本好書、看一場電影、看一個好節目等都有可能」燻「出孩子興趣,孩子的快樂,觸動孩子的內心,激發孩子嚮往,從而找到快樂真正源泉,於是一個孩子一個夢想,一個想法,一個方向更慢慢形成,並不斷豐滿!於是一種純粹人生目標,內生動機便產生了,孩子便慢慢找到了自己!有了一種遙遠的長期目標,一個他想去的方向,甚至一生嚮往的地方,這時他還會需要你押著他讀書嗎?
但是現實之中,許多家長並沒有這麼做;更沒有留時間給孩子自己去探索。作業,輔導班,特長班,除了這些,還是這些;所以你給孩子們全是這些,孩子們便全將這些又還給你,這很正常!
其實"燻"很簡單,你只負責點火生煙,他負責體驗就完了!除了負責安全之外,最好是全程捂住自己的嘴!讓孩子自己用心去體會!例如陪孩子看《遇見大咖》這一檔節目,當你第一次有意無意打開這一節目,如果發現孩子願意聽郭廣昌講話,你就千萬不要在事中當評論員,事後當老師布置作業要孩子談感受等!其實孩子只要願意看,這些高質量節目之中,孩子會吸收,他想吸收的,形成他想形成的!除非是他與你討論,你就參與,也一定水要居高臨下;記住老子不一定就強過兒子!
最後熬出來
找到了方向,有了目標與很強動力,但是孩子們畢竟是孩子,而且每一個都會惰性,總會有放鬆或是打盹的時候!這時候,家長們就要學會」熬「孩子;簡單說,就是要讓孩子學會堅持,不輕易放棄!要讓孩子知道如何承擔責任,做任何一種任務時,不要半吊子,要真正完成某件事,即使那件事很微小。
這種」熬「是從小事開始的,例如,小孩如果養寵物,那就要培養孩子他按時餵食、洗澡、帶寵物去散步的習慣,而且既然是自己要養的,那麼任何一件小事都要認真去做,而且都應去做;而不只是負責玩,而奶奶爸媽負責其它髒活累活。如果有一天,孩子朋友想叫他去外面一起玩,做家長的就一定要告訴他:「你必須首先照顧好你的寵物,然後才能出去玩!這是你的責任。」當然養一盆植物也如些,學一門特長也如此,學習就更不用說了!
這樣子,」熬「的是孩子習慣,性格!
幫孩子找到了目標與方向,動力,熬出來了他的習慣與性格,你覺得他為自己讀書還難嗎?!
來源:瓜哥聊家庭教育
(本文來自:百度寶寶知道 遊戲與早教)
————————
世界很複雜,百度更懂你
關注 寶寶知道 帳號,了解備孕、懷孕、育兒更多精彩內容:專家直播、日刊知識、胎教電臺、兒童故事、動畫片,還有寶媽們最愛的社區圈子!寶寶知道與千萬媽媽在一起,科學孕育,為愛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