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的強弓勁弩都由這個國家出口,卻在爭霸天下中,被第一個滅國

2020-12-22 慕容講歷史

說來命苦

戰國時期的韓國,是秦統一之路上的第一站。說來韓國也算命苦,處四戰之地,強敵環伺。北有趙,東有魏,南有楚,西有秦,四面受敵,先天不足沒有發展空間,最大戰績是吞併鄭國,剩下的就都不好惹,也惹不起了。

戰國地圖

韓昭侯在位時,眼看其他各國都在變法之後國力大增,韓昭侯任命申不害為相,也開始變法求強。但申不害變法之後,最大效果是諸侯不敢侵韓。也就是說,沒變法之前,其他國家主要就是,吃飯,睡覺,打韓國。

電視劇中申不害

秦國東出,韓趙魏都是攔路虎,趙國比較硬不太好啃,魏國被打跑了離得遠,還是韓國又弱又好打,地也割的差不多了,那就是它了。所以,秦王採納李斯的建議,先滅韓以震諸侯。

影視劇李斯形象

最佳「豬隊友」

如果,要評選戰國時期的「最佳豬隊友」,那就非韓國莫屬了。三家分晉後,韓趙魏都說,雖然分了家,可咱們還是好哥們,有事你說話,三晉一家嘛。但是關係要是真的那麼鐵,當年也就不至於撤資單幹了。

後來秦國強大,三家又被迫聯合搞對抗。可是本著「死道友,莫死貧道的精神。」總是兄弟你在前面頂住,我回去叫人。鷸蚌相爭,漁翁得利,都總想著自己在後面撿漏。

影視劇中的伊闕之戰

誰成想秦國越打越強,魏國決定聯合韓國給秦國上點眼藥。伊闕之戰,韓魏聯軍被殺24萬,精銳盡喪,再也折騰不出水花了。坑完了魏國,該趙國了,秦國攻下野王,上黨路絕,上黨人民不願意投降秦國,願意回到趙國親人的懷抱,秦趙之間爆發長平之戰,趙國戰敗,被坑殺四十餘萬,秦國從此一家獨大。

長平之戰

力敵不過,智取不成

俗話說:「兵來將擋,水來土掩。」秦國天天來找茬,韓國也是絞盡腦汁想對策。好歹我也是戰國七雄之一,雖說總共也就十來個人。但是我還是有安身立命的資本的,史書記載「天下之強弓勁弩,皆從韓出,韓卒之勇,一人當百。

秦韓大戰

可是軍事差距大,打又打不過,除了損兵折將,還得割地。不能力敵,那就智取吧。想來想去,派鄭國去秦國,忽悠他們搞形象工程,消耗國力。沒成想偷雞不成蝕把米,反倒把關中搞成了秦國大糧倉。

韓非

既然不能搞對抗,那就談合作吧,又派韓非出使秦國修好,想走迂迴路線。結果秦王非常賞識韓非,李斯見韓非和自己搶生意,就設計害死了韓非。力敵不過,支取不成,那就只能聽從命運的安排了。

秦出兵滅韓

韓王無奈,只得向秦稱臣,後來又向秦國獻上了南陽之地,秦王派內史騰帶兵去接收,作為進攻基地。第二年,內史騰就率軍攻韓,佔領了韓國,俘虜了韓王安,秦國在韓地設立潁川郡。

十六年九月,發卒受地韓南陽假守騰。十七年,內史騰攻韓,得韓王安,盡納其地,以其地為郡,命曰潁川。《史記.秦始皇本紀》

相關焦點

  • 天下強弓勁弩,皆自韓出
    三家分晉,就是以韓國勢力最弱,在戰國七雄當中也屬韓國最弱,後期趙國和齊國崛起,而魏國和韓國位處中原,四面楚地,一直被別的國家所壓迫,特別是被秦國擠壓得最厲害。韓國比魏國更慘,直接面臨強秦和強楚的爭奪,又要提防魏國這個亦敵亦友的壞蛋。韓國的崛起是因為申不害變革,儘管要比魏國的李戡變法更晚,不過申不害的理論在當時還算比較有成效。
  • 秦滅六國,為何第一個目標就鎖定了韓國?
    然而有趣的是,秦國戰國初期和魏國打,戰國後期和趙國打,東出滅國的第一戰卻選擇了韓國。 最近熱播的《大秦賦》中,李斯認為韓國是對秦國牽制最大的國家,事實真的如此嗎?
  • 天下強弓勁弩皆出於韓——宜陽鐵山的戰略意義
    戰國時期,如果從戰國初期開始排名,魏國排在第一位,這個時候的魏國經過魏文侯時期的李悝變法與吳起建立魏武卒,讓天下側目,到了魏惠王時期,魏國成為第一個稱王的戰國諸侯國。而到了中後期,秦國的發展讓諸侯國始料未及,迅速成為了戰國強國,憑藉的是商鞅變法的強力推動。
  • 風雲激蕩的春秋戰國天下——戰國七雄
    戰國七雄是戰國時代最強大的七個諸侯國的統稱,是春秋五霸的延續,戰國初期,春秋強大的國家基本都被保留了下來,只有晉國被六卿所瓜分,分成了趙、魏、韓三國,至此,形成了戰國七雄並立的局面。
  • 四本精彩的東方玄幻小說,橫掃諸天,爭霸天下,熱血不滅
    今天給大家推薦四本精彩的東方玄幻小說,且看主角如何橫掃諸天,爭霸天下,故事絕對精彩,爽到爆炸,熱血不滅。傳說,九天大陸最為厲害的武修,每突破一個境界,便能開闢一扇星門,從而溝通一顆星辰,直至,讓九重天上,都有自己的武命星辰,化身通天徹地的太古神王。
  • 5本歷史小說,主角崛起燕國小縣,先滅東胡匈奴,再向中原爭天下
    大家好,我是爽哥,今天推薦5本歷史小說,主角崛起燕國小縣,先滅東胡匈奴,再向中原爭天下(標題為第一本)第一本:《我為王》 作者:槍手1號書評:歷史架空文,穿越戰國,爭霸天下,劇情相當精彩背景類似戰國時代,主角高遠從燕地邊境一縣尉慢慢發展,滅東胡收匈奴,代燕後建立大漢王朝,以致滅六國的大漢帝國,一個現在人到古代打江山!熱血,溫情都有!崛起於燕國小縣,先滅東胡匈奴,再向中原爭天下。槍手大大的書基本都是架空爭霸系列,以這本為代表吧,強力推薦,這是一個非常用心寫作的作者!
  • 天下強弓勁弩皆從韓出,韓國的弩真的有這麼厲害嗎?
    天下之強弓勁弩,皆自韓出。溪子、少府、時力、距來,皆射六百步之外。韓卒超足百射,百發不暇止,遠者達胸,近者掩心。這句話大概分析了韓國的地勢,兵力,然後說到弩,射程六百步,大概是五百多米,如果屬實的話,那麼韓弩的射程與後世弩機的巔峰之作宋朝的神臂弓相媲美,遠超秦漢時期的弓弩,韓卒超足百射,百發不瑕止,就這射速,世界頂尖了,真的有這麼厲害?
  • 秦始皇滅六國不算統一天下,有國家存在900年到秦二世才滅亡
    從公元前230年至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用了十年,逐一攻滅東方六國,乃稱皇帝,是為秦始皇。01秦始皇掃滅六國不算統一天下對於嬴政的這個歷史壯舉,一直被人們高度評價為「統一了天下」、「統一了中國」、「統一了華夏」。其實不然。
  • 爭霸天下,內部團結是關鍵勝負手
    春秋時期的楚國和晉國,都是大國。這兩個國家為了爭奪天下霸權,曾多次爆發戰爭。其中,以城濮之戰、邲之戰和鄢陵之戰這三次戰役最為關鍵——哪個國家能在戰爭中獲勝,則哪個國家就能成為天下霸主。有意思的是,在雙方國力相當、勢均力敵的情況下,真正決定這三場戰役勝負的,既不是謀略,也不是戰術,而是內部團結。
  • 為啥春秋時大國的戰爭以爭霸為主,到了戰國就轉向滅國統一戰爭了
    其實大多數的國家都是春秋時期被滅掉的,據歷史記載,西周總計分封諸侯800多,其中僅僅西周初年就分封71個。但是到了戰國時期,就只剩幾十個了,甚至到戰國開始的時候就更少了。但是到了春秋爭霸時期,國土竟然達到了湖北、湖南全部、重慶、河南、山東、安徽、江蘇、江西、浙江、貴州、廣東部分,這麼大的地方不知道是滅了多少國家達到的。齊國開始也只是一小塊地方,但是後來進過擴張才變得那麼強大,據記載,僅僅管仲輔佐齊桓公那些年就滅國幾十個。這還不算曆代齊國君主滅掉的國家。
  • 從年幼君王到千古一帝,嬴政完成了秦統一天下的夙願
    西周王室衰落後,諸侯兼併,列國爭霸;到了戰國時代,各國稱王,齊秦兩國先後稱帝。天下走向統一帝國的趨勢逐步明顯,正是在這種大趨勢中,秦以它特有的條件順應了天意,逐一消滅了列國,創建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帝國——秦帝國。秦統一天下的過程,是一個延續了數百年的漫長歷史過程,這個過程可以分為四個階段。
  • 揭秘|秦國哪些國君為滅六國統一天下起了作用?
    其實,在戰國後期七雄之中,任何一國都有統一天下的可能與機會,然而最終卻由秦始皇以氣吞萬裡之勢,橫掃六合。所有的歷史課本談到秦滅六國,都有一個共同的觀點——統一天下是歷史發展的大趨勢。但是,人們似乎都忽略了這麼一個問題:為什麼由秦國統一天下是歷史發展的大趨勢呢?這是歷史的必然,還是一時的偶然?奮六世之餘烈 亡六國之諸侯要說清楚這個問題,必須先講清楚什麼是歷史發展的大趨勢。
  • 力推四本架空歷史爭霸文,每一本都不在贅婿之下,橫掃天下!
    力推四本架空歷史爭霸文,每一本都不在贅婿之下,橫掃天下!(末尾照例,會留下一個書單,沒找到喜歡的,也可以看看末尾書單!)第一本《革宋》409萬字,作者:緋紅之月簡介:天下非趙氏天下,乃華夏之天下。趙嘉仁聲音洪亮,通過喇叭筒,足夠讓全船的人都能聽清楚。「我等打仗講的是紀律,大家已經苦練數年,此時要做的只是怎麼練的就怎麼用。今日在船上的,都是自願前來。既然敢來這裡,便不要多想。大家都知道,想太多,反倒是死路一條。」第二本《大魏宮廷》673萬字,作者:賤宗首席弟子。
  • 濟南天下第一泉景區榮獲中華菊王爭霸賽「盆景菊銀獎」等三項大獎
    他就是由天下第一泉景區的養菊高手卞鎖軍所培育的「太平的紅葉」你看這些花葉又厚又扁還有這個花頭又大又圓獨自綻放就能開出花團錦簇比例協調色彩鮮亮十分惹眼在來自全國的60多家單位及個人參賽菊花中脫穎而出,濟南天下第一泉風景區服務中心分別獲得標準展臺布置大獎、貫珠型獨本菊銀獎、盆景菊銀獎,成績突出!
  • 三本種田,建設,穿越異界領主爭霸天下的小說,劇情精彩文筆出眾...
    小人國一切都太小了,想要通過這裡獲得現實可用的東西,需要藉助國家的力量,蕭羽打算通過做這個鋼都之國的保護者,獲得利益,同時幫助他們打敗背叛篡位者。 有點類似我們小時候看過的童話故事小人國,想像一下面對的「人類」都是一兩釐米,一個飯粒能供應兩三個人吃飽,是不是感覺自己一下好富有,反正我看到這裡,覺得既好笑又好玩,此書角度新穎,語言幽默,雖然還在連載中,但是已經兩千多章,五百多萬字,書荒可看。
  • 秦始皇滅六國的順序是怎樣的?哪國最難打?哪國又最難滅?
    不過,韓國能在列強夾縫中生存,有其獨特的原因:通過"內修政教,外應諸侯"的申不害變法,運用"法"、"術"之治,韓國一度"國治兵強,無侵韓者。" 另外,韓國有個獨門武器:強弩!正所謂"天下之強弓勁弩皆從韓出",射程可達800米,遠射可以洞穿敵軍前胸,近射可以直接穿心而過,其威力之大令列強的軍隊望而生畏。
  • 天下奇蹟:立國滅國、又立國又滅國。戰國第八雄終於第三次立國!
    中山人還是很勇敢的,雖然經過三年浴血奮戰,最終還是亡了國。魏五候就把太子擊和著名政治改革家李悝,以及滅中山國的大將樂羊長期治理駐守,嚴防中山復國再次上演。真是說神就來鬼。公元前378年魏國軍隊和中山的遺民,在澮水岸邊(山西臨汾境內)雙方又幹了一仗。這一仗讓已經癱瘓在地的中山國又趔趔趄趄地站起來了——再一次的復國了!
  • 東方玄幻文:重生戰國,化身燕昭王之子,強勢回歸,爭霸天下!
    東方玄幻文:重生戰國,化身燕昭王之子,強勢回歸,爭霸天下!1.《燕起東方》作者:三雪七星簡介:東方玄幻文,重生戰國,化身燕昭王之子,強勢回歸,爭霸天下!他決定相信樂毅,絕不成就田單豎子的名聲。於是開始了他助樂毅治齊地,遼東練兵,破局即墨,與列國爭雄的波瀾壯闊的一生。
  • 莊子課堂《天下》篇(一):天下是個什麼樣的所在?
    我們每年祭莊,就是緊扣這個主題。「七」有來復,周遍之意。所以,人們常常講佛陀七日證道,上帝七日造人,女媧、伏羲七日造人,《周易》中有「七日來復」,都暗含著生滅圓滿之密。莊子講人生證道的七境:外天下、外物、外生、朝徹、見獨、無古今、不死不生,第一就是「外天下」,為什麼「天下」這兩個字上面要加一個「外」字,這是大家要思考的,「外天下、外物、外生」,天下、物、生。
  • 如何記住戰國七雄各自的滅國時間和順序?只要掌握它就可以了
    戰國是繼春秋之後中國歷史上又一個最為精彩的歷史片段之一,經過春秋時期曠日持久的爭霸戰,先後有七個國家脫穎而出,他們的實力遠超同時期的其他諸侯國,之後經過不斷的兼併戰,這七個國家愈發的強大,戰國七雄格局就此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