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來命苦
戰國時期的韓國,是秦統一之路上的第一站。說來韓國也算命苦,處四戰之地,強敵環伺。北有趙,東有魏,南有楚,西有秦,四面受敵,先天不足沒有發展空間,最大戰績是吞併鄭國,剩下的就都不好惹,也惹不起了。
戰國地圖
韓昭侯在位時,眼看其他各國都在變法之後國力大增,韓昭侯任命申不害為相,也開始變法求強。但申不害變法之後,最大效果是諸侯不敢侵韓。也就是說,沒變法之前,其他國家主要就是,吃飯,睡覺,打韓國。
電視劇中申不害
秦國東出,韓趙魏都是攔路虎,趙國比較硬不太好啃,魏國被打跑了離得遠,還是韓國又弱又好打,地也割的差不多了,那就是它了。所以,秦王採納李斯的建議,先滅韓以震諸侯。
影視劇李斯形象
最佳「豬隊友」
如果,要評選戰國時期的「最佳豬隊友」,那就非韓國莫屬了。三家分晉後,韓趙魏都說,雖然分了家,可咱們還是好哥們,有事你說話,三晉一家嘛。但是關係要是真的那麼鐵,當年也就不至於撤資單幹了。
後來秦國強大,三家又被迫聯合搞對抗。可是本著「死道友,莫死貧道的精神。」總是兄弟你在前面頂住,我回去叫人。鷸蚌相爭,漁翁得利,都總想著自己在後面撿漏。
影視劇中的伊闕之戰
誰成想秦國越打越強,魏國決定聯合韓國給秦國上點眼藥。伊闕之戰,韓魏聯軍被殺24萬,精銳盡喪,再也折騰不出水花了。坑完了魏國,該趙國了,秦國攻下野王,上黨路絕,上黨人民不願意投降秦國,願意回到趙國親人的懷抱,秦趙之間爆發長平之戰,趙國戰敗,被坑殺四十餘萬,秦國從此一家獨大。
長平之戰
力敵不過,智取不成
俗話說:「兵來將擋,水來土掩。」秦國天天來找茬,韓國也是絞盡腦汁想對策。好歹我也是戰國七雄之一,雖說總共也就十來個人。但是我還是有安身立命的資本的,史書記載「天下之強弓勁弩,皆從韓出,韓卒之勇,一人當百。
秦韓大戰
可是軍事差距大,打又打不過,除了損兵折將,還得割地。不能力敵,那就智取吧。想來想去,派鄭國去秦國,忽悠他們搞形象工程,消耗國力。沒成想偷雞不成蝕把米,反倒把關中搞成了秦國大糧倉。
韓非
既然不能搞對抗,那就談合作吧,又派韓非出使秦國修好,想走迂迴路線。結果秦王非常賞識韓非,李斯見韓非和自己搶生意,就設計害死了韓非。力敵不過,支取不成,那就只能聽從命運的安排了。
秦出兵滅韓
韓王無奈,只得向秦稱臣,後來又向秦國獻上了南陽之地,秦王派內史騰帶兵去接收,作為進攻基地。第二年,內史騰就率軍攻韓,佔領了韓國,俘虜了韓王安,秦國在韓地設立潁川郡。
十六年九月,發卒受地韓南陽假守騰。十七年,內史騰攻韓,得韓王安,盡納其地,以其地為郡,命曰潁川。《史記.秦始皇本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