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啥春秋時大國的戰爭以爭霸為主,到了戰國就轉向滅國統一戰爭了

2020-12-20 人龍天言

其實大多數的國家都是春秋時期被滅掉的,據歷史記載,西周總計分封諸侯800多,其中僅僅西周初年就分封71個。但是到了戰國時期,就只剩幾十個了,甚至到戰國開始的時候就更少了。

楚國開始的時候就僅僅是個子爵,國土範圍不過丹陽附近。但是到了春秋爭霸時期,國土竟然達到了湖北、湖南全部、重慶、河南、山東、安徽、江蘇、江西、浙江、貴州、廣東部分,這麼大的地方不知道是滅了多少國家達到的。

齊國開始也只是一小塊地方,但是後來進過擴張才變得那麼強大,據記載,僅僅管仲輔佐齊桓公那些年就滅國幾十個。這還不算曆代齊國君主滅掉的國家。

晉國僅僅在晉獻公時代就「並國十七,服國三十八」,我們還有很熟悉的假道伐虢等故事。晉國的發展不是突然的,其他君主在位時也滅掉不少國家,不過沒明確記載而已。

秦國僅秦穆公在位時就滅掉了梁國、芮國、滑國等,還在西戎拓地千裡,滅國20餘個。至於歷代君主滅國數量就有待統計了。

這還只是列舉了當時幾個強大的國家滅亡國家的數量。還有很多小國也趁機滅掉更小國家的事。至於大家為什麼只對春秋爭霸知道很多,滅國知道很少,那是因為,當時這幾國滅掉對方幾乎都是實力碾壓,戰鬥時間極其短暫,可能在歷史中記載就一句話而已,XX年,XX公滅XX國。所以大家了解較少。據不完全統計,春秋時期至少滅國幾百,而戰國期,國家僅剩幾十,所以最多就幾十,大多數的滅國戰是發生在春秋時期的。

至於為什麼大家了解的都是爭霸的故事。因為這時期的戰爭處於焦灼期。其實各大國也想滅掉其他國家。但是實力不允許其滅到其他國家。不知大家發現沒有,存在的小國大多數是存在於齊,楚,秦,晉之間的緩衝區,每當一大國要沒一小國時,其他大國必定插手,當時各大國實力相當,尤其是晉,楚。所以就出現了晉楚一直爭霸的局面。晉楚爭霸的戰爭為什麼是一直圍繞小國開展的就不難解釋了。因戰爭持久,故事起伏不定,所以就很精彩,就容易被人注意,就會忽略其他事情。就導致了春秋只有爭霸沒有滅國的假象。

相關焦點

  • 吳國和越國均為春秋末期大國,為何到了戰國時期就毫無存在感了
    吳國和越國作為春秋中後期的兩個大國,其中越王勾踐更是春秋時期的最後一代霸主,不過兩國在進入戰國之後,存在感卻實在不強。其中吳國在戰國初期便慘遭滅國,而越國雖然較為堅挺,但進入戰國時期之後由於國內動蕩不止,國勢日衰,最終被楚國所滅。
  • 春秋戰國時期,這個大國最沒有存在感,卻是周王室的後代!
    春秋戰國分為春秋時期和戰國時期,其分水嶺是在公元前453年,韓、趙、魏三家滅掉智氏,瓜分晉國為標誌。在春秋時期,齊國、齊國、宋國、晉國、楚國、秦國、吳國、越國都是存在感比較強的諸侯國。到了戰國時期,魏國、秦國、趙國、楚國等大國依然具有比較強的存在感。
  • 作為春秋戰國最年輕的諸侯國,秦國憑什麼能拒抗六國完成統一?
    春秋戰國之交,神州大地掀起了一場社會大變的風暴。在經歷五百多多年兼併戰爭中大秦帝國最後在波濤洶湧的歷史洪流中建立我國歷史上第一個封建社會的大統一國家。秦國在東周之前還只是以士大夫的身份在西方(相對於山東六國)養馬的官,只因在犬戎滅東周,周平王西遷中出了力才被封為諸侯國。也就是說秦國的誕生和春秋開始是在一個時間的。
  • 序章:春秋時代究竟有多少國家?理清東周70國,讀懂春秋500年
    在使得中華文明的天空群星璀璨的同時,他們也不可避免的融入到了春秋列國爭雄的時代洪流中。而列國爭雄戰爭中,貴族的氣質和兵戈的血腥交匯在同一時代,最終影響了時代的走向,開啟了戰國血腥時代,奠定了大一統的基礎。可以說,華夏文明的系統性形成,不在夏商周,不在秦漢,而是在春秋時期。
  • 風雲激蕩的春秋戰國天下——戰國七雄
    戰國七雄是戰國時代最強大的七個諸侯國的統稱,是春秋五霸的延續,戰國初期,春秋強大的國家基本都被保留了下來,只有晉國被六卿所瓜分,分成了趙、魏、韓三國,至此,形成了戰國七雄並立的局面。
  • 春秋曾經稱霸的越國,到了戰國為何沒有被列為戰國七雄
    越國是春秋時期的最後一個霸主,但是這個曾經讓中原各國恐懼不已的強大國家,在進入戰國時期之後沒能被後世列為戰國七雄之一。說實話,在當時無論是從人口、國土面積,越國都是響噹噹的大國,他佔據了今天長江三角洲的大部分地區,是一個典型的江南國度。
  • 春秋外交家與戰國外交家有何不同?春秋重信義,而戰國重名利
    一時間,像鄭、魯、許、衛、蔡、陳等中立國家是惶惶不可終日,或被滅國數次,如陳、蔡就被楚國幾經滅而復立,或被迫依附於大國,如鄭國就因夾在晉楚二個大國之間,就被迫依附於晉楚其中的一個國家,旦每次都是從晉,則楚討;從楚,則晉伐,弄得鄭人很是狼狽。
  • 春秋戰國時期70個國家簡介
    公元前664年 ,山戎侵燕,齊桓公出兵相救,此後(或更早),燕的都城又北遷到薊。戰國時期,燕在各大國中實力最弱,但在當時的列國兼併戰爭中也起過重要作用。燕與齊、趙、中山相鄰,四國經常發生衝突,到戰國中晚期,爭戰愈演愈烈。公元前323年 ,燕易王稱王。易王卒 ,子燕王噲即位 ,相邦子之深受重用。公元前316年 ,燕王噲把王位禪讓給子之,並由他決斷國事,實行政治改革。
  • 多幅地圖,展示春秋戰國時期,群雄的擴張和小國滅亡過程
    而且,周天子無力自保和抗拒外族入侵,須依賴諸侯國保護,致周天子地位不斷衰落,最終形成春秋時期群雄爭霸的局面。春秋初期春秋初年,大小諸侯國見諸經傳的有一百七十餘個,主要的國家有齊、晉、楚、秦、魯、宋、衛、燕、陳、曹、蔡、鄭、吳、越等十數國。
  • 春秋時期烜赫一時的魯國、宋國,到了戰國為何被徹底邊緣化?
    當然,兩國在春秋時期也是極其重要的諸侯國,戰國時代不論是晉國,還是楚國,如若想要做中原地區的霸主,都會嘗試著去拉攏如風向標一般的魯、宋兩國。可到了戰國時代後,曾在春秋時期烜赫一時的魯國、宋國,卻被徹底的邊緣化了。那麼,這是為什麼呢?首先,我們需要了解的是,魯國、宋國所以能夠被稱為春秋時期的重要諸侯國,同魯國、宋國的地位有著很大的關係。
  • 春秋戰國500年割據不斷,秦始皇為何能十年滅六國?
    從公元前230年攻打韓國到前221年滅齊國結束,秦國為什麼可以在十年的時間裡,橫掃六合結束了春秋以來諸侯割據混戰的局面,建立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中央集權國家。,國無賢臣良將,軍無奮進戰鬥之志,面對強秦即將發動的並滅六國的戰爭,竟毫無準備,坐以待斃。
  • 盤點春秋戰國時期的名將,哪個時代更強?
    春秋戰國時期,可以說是歷史上戰爭最為頻繁的一個時期,接連爆發的戰爭自然便催生了大量的名將,那麼春秋戰國時期到底有多少名將呢?之後,晉國出兵伐虢,沒有了虞國幫助的虢國很快被滅,而晉國在班師途中,再度將掠奪的很多財產分給了虞公,虞公更是大喜過望,竟然同意了晉國大軍暫時駐紮在虞國京城附近的要求,結果很快虞國也被滅了。3、先軫,城濮之戰、崤之戰。先軫是曲沃人,是春秋時期晉國名將、軍事家。
  • 春秋時代的主要特點
    (二) 春秋時代是大國爭霸的時代由於周天子東遷後王權的衰落,春秋時代由統一走向分裂,出現了各國諸侯競相爭霸的局面。先由鄭莊公葛之戰大敗周桓王,突破了周天子的權威,一度形成鄭獨強的形勢。接著齊桓公打著尊王攘夷的口號首先稱霸;繼齊之後晉文公城濮之戰勝楚,形成了晉國的霸業,自此晉楚開始了爭奪,到楚莊王勝晉,成為第三個霸主。
  • 春秋戰國20個最強諸侯,除了戰國七雄,還有這些國家
    周朝分封的諸侯國,到春秋時期大約還有170多個國家。除了戰國七雄,這些國家實力也很強。20徐國夏禹時,伯益因輔佐治水有功,其子若木建徐國,贏姓。西周初期,徐國是東夷中最強大國家,在周穆王時期才臣服於周朝。公元前512年,為吳國所滅。
  • 春秋戰國之——何為春秋
    今天嚼扒帶領大家走向春秋戰國。這個充滿魅力的時代。在燦爛的中國文化中,春秋戰國時期絕對是不可不提的關鍵時期。這個時期是中華文化形成徹底的奠定時期。要了解中國歷史,必先了解春秋戰國。魯國史官把當時各國報導的重大事件,按年、季、月、日記錄下來,一年分春、夏、秋、冬四季記錄,簡括起來就把這部編年史名為「春秋」。孔子依據魯國史官所編《春秋》加以整理修訂,成為儒家經典之一。《春秋》記錄了從魯隱公元年(前722)到魯襄公十四年(前481)共242年的大事。
  • 春秋戰國時代的道路交通是如何為戰爭服務的?
    那麼,道路交通在當時是如何服務戰爭的呢?在中國人的共識中,殷商時代是名副其實的青銅時代,大量出土的銅鼎,就是這個時代最顯著的印記。而到兩周時期的銅車馬,則是青銅時代的延續。這些青銅車馬奔馳於戰場,來往於列國的交通要道上,即成為春秋戰國戰場的標配,提到春秋戰國往往要說到戰爭,說到戰爭就會讓人們想到車馬。
  • 從促進民族融合、加劇爭霸鬥爭角度,分析春秋時期大國政聯姻
    第二,建立軍事同盟關係,春秋時期,晉楚爭霸,兩國為了打擊對方,都採取政治聯姻為手段,結交盟國,晉國通過聯姻拉攏到了齊國和秦國,最終在晉楚爭霸的關鍵戰役中,在齊國、秦國的支持下,晉國在城濮之戰中打敗楚國,成為春秋時期第二霸主。
  • 魏滅中山之戰:魏國消滅中山國,成為戰國初期的霸主!
    戰國七雄,戰國時期七個最強大的諸侯國的統稱,經過春秋時期曠日持久的爭霸戰爭,周王朝境內的諸侯國數量大大減少。周王室名義上還是天子,但已名存實亡。諸侯國互相攻伐,戰爭不斷。三家分晉後,趙國、魏國、韓國躋身強國之列,又有田氏代齊,戰國七雄的格局正式形成,分別是:秦國、楚國、齊國、燕國、趙國、魏國、韓國。除戰國七雄外,還有越國、巴國、蜀國、宋國、中山國、魯國等大國。小國尚有鄭國、衛國、滕國、鄒國、費國等,但其實力與影響力皆遠遠不及戰國七雄,只能在強國的夾縫中生存,且最終均為七雄所滅。
  • 春秋戰國人物評選之武將篇
    周幽王為博褒姒一笑烽火戲諸侯,導致國都鎬京被犬戎攻陷。另立的周平王遷都洛邑,從此東周開始。東周歷史上分為春秋和戰國兩個時期。那是一個戰火紛亂,馬喑嘶鳴,民不聊生的時代;那是一個諸子百家,萬花齊放,文以化之的時代;那是一個縱橫捭闔,避而趨之,述而不著的時代。
  • 如何記住戰國七雄各自的滅國時間和順序?只要掌握它就可以了
    戰國是繼春秋之後中國歷史上又一個最為精彩的歷史片段之一,經過春秋時期曠日持久的爭霸戰,先後有七個國家脫穎而出,他們的實力遠超同時期的其他諸侯國,之後經過不斷的兼併戰,這七個國家愈發的強大,戰國七雄格局就此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