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國和越國均為春秋末期大國,為何到了戰國時期就毫無存在感了

2020-12-17 香茗史館

吳國和越國作為春秋中後期的兩個大國,其中越王勾踐更是春秋時期的最後一代霸主,不過兩國在進入戰國之後,存在感卻實在不強。其中吳國在戰國初期便慘遭滅國,而越國雖然較為堅挺,但進入戰國時期之後由於國內動蕩不止,國勢日衰,最終被楚國所滅。

吳國:於吳越爭霸中戰敗,戰國初期慘遭滅國

吳國本是東南小國,後因晉楚爭霸,兩國各自與其他諸侯結成同盟,其中吳國於吳王壽夢時期開始「連晉反楚」,此後在晉國幫助下國勢日盛,吳王闔閭更是在「柏舉之戰」中大敗楚軍、攻破楚都,令吳國聲威大振。

重創宿敵楚國後,吳國又開始向越國用兵,然而不僅在戰爭初期遭遇挫折,就連吳王闔閭也因傷去世。太子夫差即位之後,再度訓練軍隊立誓報仇,越王勾踐聽說後決定先下手為強,結果慘遭戰敗,勾踐被迫獻國投降。

擊敗越國之後,吳王夫差開始積極謀求爭霸中原,夫差七年(前489年),在得知齊景公去世後國內動蕩,新君年幼而朝中大臣爭權,於是不顧伍子胥的勸諫,悍然興兵北伐齊國,在艾陵大破齊兵。此後,吳國又與齊國多次交戰,雙方各有勝負。

夫差十四年(前482年),吳王北上與諸侯會盟於黃池,想要稱霸中原,結果卻在爭奪盟主之位中,敗給了晉定公。與此同時,勾踐於同年六月趁機攻打吳國,吳軍戰敗,太子友被俘。吳王夫差返回後,由於士兵疲憊,只得派人與越國媾和。

此後,日益強大的越國先後於夫差十八年(前478年)、夫差二十年(前476年)兩次攻打吳國,接連戰敗吳軍後,最終於夫差二十一年(前475年)圍困吳國。兩年後,即夫差二十三年(前473年),吳國戰敗,吳王夫差自盡身亡,吳國就此滅亡。

目前關於戰國的時間劃分仍有爭議,其中《史記》和《左傳》均定戰國始於周定王元年,即公元前476年(另說公元前475年),因此吳國應當算是在戰國初期滅國。

越國:越王勾踐後內亂不止,戰國後期被楚國所滅

越王勾踐攻滅吳國後,遂成為最後一代霸主,因此戰國初期越國的實力還是相當強的。然而,越王勾踐去世之後,越國內部卻接連發生動亂,國勢日衰,就此淪落為二流國家,最終被楚國所滅。

勾踐去世之後,雖然越王鹿郢和越王不壽延續了越國的霸主地位,但緊接著便發生了「越人三弒其君」事件和「諸咎之亂」。先是越王朱勾弒父篡位,雖然朱勾在位期間頗有作為,但也就此埋下了越國內亂的隱患。此後,太子諸咎發動兵變殺死越王翳,太子諸咎又被越人殺死,諸咎之子本不願即位,卻被強行扶上王位。

之後,越國的越人又與吳人發生爭鬥,越人卿大夫寺區殺死豫,又進入吳地打擊吳國舊貴族,並廢黜了越人錯枝,改立越王翳之子之侯為越王。十年後,寺區的弟弟思又弒殺了越王,改立無顓為越王。

從「諸咎之亂」後,宮廷中不斷發生弒君弒父的悲劇。越國貴族間的互相殘殺,造成越國政局混亂、社會動蕩、經濟倒退,越王勾踐開創的霸業也就此走向衰落。越王無顓在位十八年,雖然曾力求扭轉越國的衰落局面,但終以失敗告終,去世之後由其弟弟無彊即位。

越王無彊三十七年(前333年),越王無彊欲效法列國徵伐中原,於是發兵向北攻打齊國,然而在被齊威王派來的使者一通忽悠後,竟然又掉頭跑去進攻楚國。誰知楚威王早有滅越之心,準備極為充分,結果越軍慘敗,越王無疆被殺。

越王無疆死後,由於其生前沒有明確指定王位繼承人,結果導致他的長子、次子各以正統自居,紛紛建國,又能如何抵抗楚國的進攻,越國就此被楚國攻滅。至於此後的東越、閩越,則為越國貴族後人所建。

相關焦點

  • 春秋戰國時期,這個大國最沒有存在感,卻是周王室的後代!
    春秋戰國分為春秋時期和戰國時期,其分水嶺是在公元前453年,韓、趙、魏三家滅掉智氏,瓜分晉國為標誌。在春秋時期,齊國、齊國、宋國、晉國、楚國、秦國、吳國、越國都是存在感比較強的諸侯國。到了戰國時期,魏國、秦國、趙國、楚國等大國依然具有比較強的存在感。
  • 春秋末期,吳國連敗齊國、楚國,為何最終被越國消滅呢?
    對於這一成語典故,和春秋末期的越王勾踐有關。《史記·越王勾踐世家》中記載:「越王勾踐反國,乃苦身焦思,置膽於坐,坐臥即仰膽,飲食亦嘗膽也。」 越王勾踐十九年(公元前478年),勾踐率軍攻打吳國,在笠澤之戰三戰三捷大敗吳軍主力。
  • 春秋曾經稱霸的越國,到了戰國為何沒有被列為戰國七雄
    越國是春秋時期的最後一個霸主,但是這個曾經讓中原各國恐懼不已的強大國家,在進入戰國時期之後沒能被後世列為戰國七雄之一。說實話,在當時無論是從人口、國土面積,越國都是響噹噹的大國,他佔據了今天長江三角洲的大部分地區,是一個典型的江南國度。
  • 春秋時期最窮的兩個諸侯國爭霸,吳國與越國為何會結為世仇?
    大家都知道春秋時期,吳越爭霸的歷史故事。那麼,吳國為何會與越國成為世仇呢?高中歷史老師周震坤為大家揭開這個歷史謎團。我們先來看看吳越之地的地理位置。春秋時期,吳國與越國大概位置處於今天的福建、浙江、江蘇一帶。春秋時期這一塊地方處於十分落後,欠發達地區。
  • 春秋時期,吳國和越國結怨,竟然是因為楚國的強大
    夫差,春秋戰國時吳國末代國君,吳王闔閭之子,具體的出生時間已無可考證。夫差所在的吳國,傳說是西周初年所封,其始祖為文王伯父太伯,仲雍的後裔,初都蕃離,後都於吳。春秋時期,地處長江F遊的吳國,由於經濟文化較落後,和中原各國少有來往,其活動狀況也很少被史書記載。
  • 吳國在春秋末年那麼強,怎麼沒有成為戰國七雄,反而被越國消滅?
    事實上,在吳王闔閭和吳王夫差治理下的吳國,其勢力達到了鼎盛,向西它擊敗了原本的南方老大楚國,向南它把強鄰越國打得一蹶不振,向北它吞併了朱國、許國,兵鋒一度深入到中原禮儀之地魯國,降服蔡國、唐國,東北方向和中原霸主晉國締成結盟,並擊敗舊有霸主齊國,舉行黃池會盟,完成了「稱霸」認證。吳國的積極拓展,使得他得以在春秋末期擠入五霸行列。
  • 春秋時期,吳國和越國鬧出那麼多精彩故事,最終結局如何?
    鑑於這個職業的高危性,春秋時期這個職業的壟斷權基本都在齊、晉、楚、秦四個大國手中來回的接傳球,大多數都是一兩屆的任期,然後再次進行拳頭選舉,不過春秋中期的時候,飽受戰爭的小國們不幹了,畢竟老是打來打去最後倒黴的還是他們,所以就有了弭兵會議,自此之後,基本上霸主的位子就是晉國和楚國組成的聯合秘書班子在負責
  • 春秋末期越國何等強大,戰國時卻為何滅亡得無聲無息|文史宴
    越國在春秋末年和戰國初年相當彪悍,為何最後被楚國消滅時無聲無息?我們必須深入越國社會去觀察。本文除微信公眾平臺,其他平臺未經同意禁止轉載。雖然在戰國初年,還是出現了「三家分晉」「田氏代齊」這類嚴重的下克上事件,而且有許多小國的下克上事件還要比晉、齊兩個大國晚一些發生。在國際背景上,春秋時代還是以大國聯合小國對對碰爭霸為主。在第二次弭兵大會以後,爭霸成了昨日黃花,王子朝之亂以後,各大諸侯國也開始對周圍不聽話的小國或吞併或強徵物資,開始成長為地區性強權了。
  • 春秋時期,除了楚國,還有哪些諸侯國「僭越稱王」了?
    在春秋末期,吳國曾在柏舉之戰中攻入楚國都城,又在艾陵之戰中重創齊國。因此,對於吳國來說,其僭越稱王,也是建立在自身強大實力的基礎上,這自然也讓周王室無可奈何。公元前473年,越王勾踐消滅吳國。越國越國(公元前2032年—公元前222年),是夏商、西周以及春秋戰國時期東南方的諸侯國。
  • 春秋晚期的吳國和越國是如何爭霸的?勾踐忍辱多年終於揚眉吐氣!
    次年,周平王遷都洛邑,標誌著東周開始,中國歷史進入了春秋時期。吳國和越國地處當時的「蠻夷之地」,位於現在的東南海沿岸,春秋早期和中期有實力的中原大國相繼稱霸。到了春秋晚期,吳國和越國在中原大國的幫助下經濟、文化和軍事得到了比較大的發展,也開始尋求稱霸中原。春秋中後期,晉楚爭霸出現僵持局面,晉國為了牽制楚國和吳國開始交往。
  • 春秋戰國時期,為什麼楚國都城被三次攻破呢?
    早在西周建立時,因感念楚人出兵幫助滅商的緣故,周王室封楚人首領熊繹為子爵,讓他到丹陽建立了最初的楚國(方圓五十裡)。但是,對於不斷擴張的楚國,在春秋時期就陸續吞併了周邊的小國,成為一個地方數千裡的大國。
  • 戰國時期,楚國消滅了哪幾個諸侯國?
    楚國(公元前1115年—公元前223年)是先秦時期位於長江流域的諸侯國,國君為羋姓、熊氏。進入到戰國時期,楚悼王任用吳起變法,一時間兵強馬壯,初露稱雄之勢。楚宣王、楚威王時期,疆土西起大巴山、巫山、武陵山,東至大海,南起南嶺,北至今河南中部、安徽和江蘇北部、陝西東南部、山東西南部,幅員廣闊。楚國至此進入了最鼎盛時期。相對於秦國、燕國、齊國、韓國、魏國、趙國這六國,楚國的疆域是最為遼闊的。在戰國時期,趙國消滅中山國,秦國消滅巴國和蜀國,那麼,問題來了,在戰國這一歷史階段,楚國消滅了哪幾個國家呢?
  • 佔小便宜吃大虧,戰國時期的楚國就是最好的例子
    戰國一開局可以說楚國是獲利最大的國家,原因只有一個,就是春秋與戰國的劃分是以三家分晉為標準的,而三家分晉只是各傳統大國發生內亂的一個標本而已,在齊國也發生了田氏代齊,這種本來是一個諸侯國中的士大夫階層,由於自身家族勢力的上升和逐漸掌權而替代原有國君地位的事件,從某種層面上講是社會進步的一種表現
  • 越王勾踐滅了吳國,最後越國是如何消失的呢?
    越王勾踐滅了吳國,最後越國是如何消失的呢?在這篇文章,筆者就來跟大家聊聊這個話題。 越國是春秋時期東南地區的一個諸侯國,關于越國的起源,史書記載是非常少的,最初,越國作為東南一隅的一個小國,與中原各諸侯國幾乎毫無往來,唯一溝通外界的聯繫便是吳國了。
  • 春秋戰國時期的十大人物
    老子,姓李名耳,春秋末期人,中國古代思想家、哲學家、文學家和史學家,道家學派創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與莊子並稱「老莊」。後被道教尊為始祖,稱「太上老君」。 墨子,名翟,春秋末期戰國初期宋國人,曾擔任宋國大夫,中國古代思想家、教育家、科學家、軍事家,墨家學派創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
  • 春秋戰國20個最強諸侯,除了戰國七雄,還有這些國家
    周朝分封的諸侯國,到春秋時期大約還有170多個國家。除了戰國七雄,這些國家實力也很強。20徐國夏禹時,伯益因輔佐治水有功,其子若木建徐國,贏姓。西周初期,徐國是東夷中最強大國家,在周穆王時期才臣服於周朝。公元前512年,為吳國所滅。
  • 春秋戰國時期十大著名人物
    老子,姓李名耳,春秋末期人,中國古代思想家、哲學家、文學家和史學家,道家學派創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與莊子並稱「老莊」。後被道教尊為始祖,稱「太上老君」。在唐朝,被追認為李姓始祖。曾被列為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歷史名人之一。鬼谷子,王氏,名詡, 戰國時代傳奇人物。著名謀略家、縱橫家的鼻祖,兵法集大成者、相傳其額前四顆肉痣,成鬼宿之象。
  • 春秋時期,周天子已沒了存在感,為何晉齊楚不敢取而代之?
    不過稍微熟悉那段歷史的人都知道:自從武王死後,周天子沒傳幾代就淪為了打醬油的擺設,基本上沒啥存在感,尤其步入了春秋戰國時代,周王一個比一個悲催。直到了戰國末期,秦才敢冒天下大不為而滅了周。這裡就有個問題了:既然周天子沒了存在感,那些大諸侯國為啥就不取而代之呢?
  • 春秋戰國時期的水戰規模如何?伍子胥留下了一本書給出了答案
    而到春秋戰國時代,中原人口已經超過了幾千萬,動輒幾十萬人參加的重大戰役都常常發生,比如樂毅伐齊七十座城的戰役,白起攻趙的長平之戰,吳王伐楚等,甚至參與作戰的士兵還有超百萬人的。因之於此,當時的陸地戰爭就有很多重大戰役為後人所知,而水戰常常容易被人忽略。那麼春秋戰國時期的水戰規模如何呢?伍子胥留下了一本書給出了答案。
  • 春秋戰國時期的著名人物
    春秋戰國時期的著名人物 。春秋戰國時期,是中國歷史上非常複雜的一個時期,也是一個人才輩出的時期。什麼軍事家、政治家、思想家、縱橫家……基本上各個領域都是人才輩出。單說思想家,思想家就分為了各種派別,形成了百家爭鳴之勢,什麼道家,儒家,法家,兵家,墨家……還有很多不為人知的派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