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財富大於認知時,有100種方法收割你,直到認知和財富匹配

2020-08-29 丁辰靈

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這句話出自《中庸》,我非常喜歡。明代王陽明說知行合一,其實可以上溯到比他還早近2000年的中國古人。

快節奏的現代社會卻催生了兩種極端的情況,要不拼命的如社畜一樣在忙碌,鮮少有人願意花時間去買書看書,要不大學流水線一樣培養出無數的考試機器,但在實際動手能力上卻差強人意。

被稱為中國巴菲特,也是芒格投資合伙人的李錄,在他回到母校哥大給金融系的後浪演講時,發現哥大金融系的高材生們對他信手拈來的股票案例處於迷失的狀態,而他在他們那個年齡的時候,他已經靠炒股賺了幾十萬美金了。今天浮躁的環境下,要做到知行合一何其之難,不僅僅是中國,美國也一樣。

博學是首先要廣泛閱讀和學習,審問是不斷問問題在書中尋找答案,慎思是讓你不要輕信而是要有自我思考,明辨用今天流行語就是要區分哪些是fake news,哪些是試圖誤導你的錯誤信息,這四點都算認知的範疇,最後一點的篤行是讓你把認知變成行為,獲得經驗。從而知行合一,方有所得。

在博爾頓新書解讀這篇文章前三篇發表後,不少新舊好友都發來溢美之詞。在最近半年中關注我寫作的朋友都知道我反覆的一個觀點是不要看檯面上的人物說什麼,重點是要看他們做了什麼?如果只是輕信各類的媒體言論,在金融市場上真的會被大鱷們吃的連骨頭都不剩。

我知道很多人會說,我們也不想被騙,我們也不想被假消息所左右,但是如何做到分辨假消息,如何做到正確的審問,慎思和明辨呢?這是個大的話題,靈哥我很樂意在7月16日本周四晚上八點來和大家分享點自己的心得。

想閱讀博爾頓新書中關於中國部分解讀的朋友可能需要再等一兩天。陳平教授推薦帶來了不少新關注我的朋友,不妨和老粉絲們一起泡杯茶聽聽我的一些小故事,對我增加一些了解。

昨晚在我寫本文框架時極其巧合有三個投資圈朋友在同一時間找我,兩個通了微信語音,一個在微信上交流了下。第一個找我的是杭州浙大校友會前秘書長建斌,建斌在浙大圈是非常有名了,他現在在做早期的天使投資,建斌想邀請我給浙大校友們做一場跟中美關係相關的在線講座。

第二個是以前CDH的Vivian,她現在做自己的基金,好多年沒聯繫的老朋友,也是看到博爾頓那篇文章加回好友。

第三個是我新加坡國大的師妹Cynthia,她之前投了阿里,美團,美圖,金山雲,頭條等等。Cynthia也是18年底出來自己創業做基金,我做了她第一個基金的LP,蔚來上市前我們做了一個專項基金投了蔚來。

我放下手機後,突然想想,人生還是頗有意思,這幾位朋友在同一瞬間的出現恰恰讓我想起跟他們認識時對應的我人生幾個階段。

我是1995年保送到浙大,在校一個月後新加坡教育部就給了全額獎學金,33位浙大學子赴新留學。建斌當初在搞浙大校友會,要拉我進去的時候,我說我這在浙大呆一個月的哪有資格舔臉說浙大校友,建斌說,你忘記了,浙大招辦的老師當初可說過你們出去留學了永遠是浙大人,是浙大送你們出去的。

我感謝浙大,也感謝建斌,後來在眾籌浙大校友咖啡館的時候,我也義不容辭參與了一份。

在新加坡國立念電子工程時,Cynthia是比我小兩屆的師妹。她是從新疆回上海的知青子女,兼有西北姑娘的豪爽和南方姑娘的婉約。Cynthia是非常正派好學的,她無論是選課還是任何不明白的事情她會來問我這個師兄的意見。

後來Cynthia去美國讀書,再去華爾街對衝基金工作,回國異軍突起從非網際網路圈切入投資了那麼多網際網路獨角獸項目。坦白講,我是一點不驚訝的。除了能力之外,最重要的是她很願意為她的被投企業和LP考慮。這是她非常大的優點,所謂無我才是無敵。

她總是充滿著極大的熱情,她最新的人民幣基金目標是投資八到十個國產替代項目,從五月份疫情過後,短短兩個月,已經物色了幾個非常好的項目,募資也接近完成。在我們的蔚來基金大獲全勝之後,Cynthia又邀請我繼續參與她的新基金。

Vivian和Cynthia同列前些年不知道哪個媒體排的投資界40大女神,和她打交道的時候正好是我以前做網際網路創業也開始做個人天使的那幾年,那幾年給她看過一些我覺得不錯的項目,可惜的是他們基金太大,在當初無法投這些小案子。業內人都知道當初的CDH就是類似今天的高瓴資本。

如果Vivian早幾年創業的話,她一定不會錯過當初我推薦過的今天功成名就的項目。我做天使投資的成都天上友嘉在16年以12億人民幣賣給了上市公司凱撒文化,今天凱撒文化以雲遊戲的概念連續多個漲停。而天上友嘉已經成為國內遊戲排名前20的「大廠」,每年兩個億利潤,成為上市公司唯一的業績依靠,最近和頭條系的合作正在如火如荼的展開。

各位有興趣的話,可以查看一下幾年前上市公司的收購公報,上面有我的名字。

他們都有很好的職業資歷,我跟他們的區別在於,我從新加坡國立畢業之後就開始自己折騰。我沒有打過一天工,我的興趣尤其廣泛,我做過在線教育,線下培訓,網頁遊戲,財務顧問,天使投資,科技博主,新媒體專家,網紅商學院等各類行業。

我的性格懶惰,我不願意看人臉色給人打工,更不願意伺候人。這恐怕是水瓶座的神經質。我的樂趣在於對未知有無窮的好奇心,並在最快的時間內搞懂搞定。當我搞明白一件事情的玩法之後,我就很難提起精神來,即便是能賺很多錢的事情也很難刺激我。

我常常有杞人憂天的焦慮,古龍有本書叫七種武器,我常常認為人在這個社會生存切忌路徑依賴,不能靠一個經驗打天下,要有七種武器。所以我總是喜歡探索未知,並盡力的搞懂內化為自己的能力。

賺錢從來就不是我的追求,我一直認為做正確的事(Do the right thing),比把事情做對更重要(Do the things right)。我第一次賺錢是2001年網際網路泡沫破滅之後新浪跌到1美元,我拿我微薄的工資買了幾千股,後來等新浪漲回來之後,我就在上海買房子。那時候上海房子也很便宜,也就是幾十萬人民幣一套。

12年13年我花了半年時間就上了科技博主的前幾名榜單,龔文祥當時發過一條微博說我是2012年崛起最快的科技博主,但我很快就對科技博主失去了興趣。

2016年我辦網紅商學院的時候,又莫名其妙爆火,當時拿了好像是克勞銳的年度最佳營銷獎吧,我專門去天津領的獎。2016年我們在國家會議中心辦世界網紅大會,邀請韓國美國英國各大Ins和Youtube博主來中國交流,至今為止,我沒有看到過國內有比我們當初辦的更好的世界性的網紅博主活動。

後來有同行把我公司員工挖走也東施效顰辦會,其實對我沒什麼影響。人生一步慢,步步慢,你總是跟在別人後面拾人牙慧,那能有什麼出息。

當然我也不是說我有多清高,誰不喜歡多賺錢?我只是覺得,人要做金錢的主人,不要做金錢的奴隸。把事情做對,你自然不會窮到哪裡去。日本1991年出版的暢銷書《飽食窮民》,描寫了因為經濟下滑後一代迷失的日本人,靈哥這裡隨便摘錄幾段:

「停下腳步回頭看看才發現,妻子,孩子,朋友之中,竟然沒有一個能夠和自己交心的人。」

「我們不斷工作,不斷銷售,不斷被廣告洗腦,不斷地購買,就是為了產生更多的垃圾。」

「人類已經被改造成了金錢和物質統治下的行屍走肉,雖然經濟是支撐人們生活的重要基礎,但其本身不是我們活著的目的。」

「但當這個世界真正被物質上的財富所充斥的時候,我們卻得不到真正想要的東西,這才是真正的貧困。」

「在這個行業(計算機),以前積累下來的經驗很快就會被淘汰。所以才會有人說,工程師三十五歲就得退休。」

甚至日本這本暢銷書鼓勵孩子應該走彎路:

「越是能容忍孩子們繞彎、跌倒的社會,就越能保留孩子們的天性,這個社會、集團中個體的生存能力就越頑強。但社會越來越傾向於塑造只沿正軌前行的人,而將孩子們成長所必要的彎路視作危險地帶,徹底封鎖,徹底阻擋他們的各種體驗。」

日本當初的經濟很發達,但是人極其痛苦。我在二十歲的時候就想清楚了這件事,我不想活的那麼痛苦,所以我選擇了一條不同的路,可能就是這本書中所說的順應天性走彎路吧。如果真的只是為了賺錢,那有太多陽關大道。

過去半年突發的疫情打亂了很多人的工作和生活節奏,對於我個人,我用這半年靜下心來讀了不下五十本書,把飆升的體重從94公斤減到了67公斤,並重新開始了差不多停了一年多的寫作,內容從過去科技網際網路轉向國際的政經金融市場的分析。

今年我在股市投資上做的不錯,說有目共睹也不為過。我重新組建了靈哥財富課社群,開通知識星球,分享一些和投資以及商業方面的心得。小夥伴們都很清楚。我自己看好的金礦ETF,蔚來汽車等都獲得了大漲。財富課社群裡面的人應該沒誰是在過去幾個月沒賺到錢的,美股在熔斷前我就提醒市場將恐慌下砸,到底後我提示大家買入黃金,無論市場漲跌都有保障。A股大漲前的兩個月我就在直播告訴大家貨幣放水之後從外向內的資本流向的邏輯。

我很不希望財富課社群變成一個只聊股票漲跌的社群。提高認知相互學習探討中國更多的商業機會應該是財富課的正道,而不是停留在股票薦股群。那不是我想要的,就在前幾天,財富課微信群組織了一場討論,關於食品新零售方面的機遇,從品類到各環節成本群友做了一次深入的腦力震蕩。我是食品行業外行,收穫也不小。

網絡上流行一句話:當一個人的財富大於自己認知的時候,這個社會有100種方法收割你,直到你的認知和財富相匹配為止。

把博學、審問、慎思、明辨、篤行這十個字送給財富課社群以及讀我文章的每一位朋友。實際上中國古人的這五個詞十個字完整的詮釋了認知的範疇。博學(讀書),篤行(認真實踐)大家可能會較容易理解,審問、慎思、明辨在今天這個信息龐雜的時代是最難的,這就是我在本周四晚八點分享的內容,歡迎大家光臨,並分享給你身邊需要的朋友。


(想加入財富課的同學可以掃碼知識星球)


相關焦點

  • 雞湯哲學|你的財富永遠超不出你的認知範圍
    你永遠賺不到超出你認知範圍外的錢除非你靠運氣 而靠運氣賺的錢,最後往往又會靠實力虧掉,這是一種必然 你所賺的每一分錢,都是你對這個世界認知的變現 你所虧的每一分錢,都是因為對這個世界認知有缺陷 這個世界最大的公平在於, 當一個人的財富大於自己認知的時候
  • 你能擁有多少財富你能擁有多少財富,取決於你的認知水平,你要做的就是提高認知
    別拿「我以為」的認知,評價世界!你所認知的層次,只是那個自己而已!有句話說得很好:你永遠賺不到超出你認知範圍之外的錢,除非靠著運氣;但是運氣賺到的錢,最後往往又會靠著實力虧掉,這是一種必然的趨勢。你所賺的每一分錢,都是你對這個世界認知的變現;你所虧的每一分錢,都是因為對這個世界認知有缺陷而造成的。
  • 只需一個逆向思維,會有100種方法幫你創造和認知相匹配財富
    逆向思維幫你獲得和認知相匹配的財富。後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生存--《道德經》。只需要你擁有一個簡單逆向思維,這個世界上有100種方法,會幫助到你獲得和認知相匹配的財富。你永遠賠不掉,在你認知範圍以內的錢,除非你運氣太差!你現在所擁有的一切,其實,都是都是你對這個世界認知的變現,包括所賺到的每一分錢!
  • 你的認知決定了你的收益
    認知決定了你的財富水平,我們永遠賺不到超出自己認知範圍外的錢,除非你靠運氣,但是靠運氣賺到的錢,最後往往又會靠實力虧掉,這是一種必然。 我們所賺的每一分錢都是對這個世界的認知變現,你所虧的每一分錢,都是因為你對這個世界認知有缺陷。
  • 華聰:你的認知決定你能賺多少錢
    你永遠賺不到超出你認知範圍外的錢除非你靠運氣但是靠運氣賺的錢最後往往又會靠實力虧掉這是一種必然你所賺的每一分錢都是你對這個世界認知的變現你所虧的每一分錢都是因為對這個世界認知有缺陷這個世界最大的公平在於當一個人的財富大於自己認知的時候這個世界會有100種方法收割你直到你的認知和財富想匹配為止
  • 你的成就取決於你的認知
    這個故事體現了不同的人之間的認知層次。賣珍珠的人不認識珍貴的紫檀木,在他的認知裡,珍珠是比木盒子昂貴的東西;而商人對紫檀有所了解,因而可以抓住機會,從中獲取更多的財富。2018年成為「中國錦鯉」的信小呆,在9月8日翻車被群嘲。
  • 得不到的都在躁動不安,財富喧囂的時代,如何認知自我、真我?
    當你在海水邊隨心所欲地玩耍、撒野時,你知道的是狂野,很興奮,很爽;但你不知道的是屁股已經坐在彈射器上,隨時準備進入一場火焰山的歷險記。財富喧囂,消費主義盛行的時代,年輕人為自己的無知無畏、盲從輕率、魯莽決定貢獻出了「裸貸、肉償」這些辣眼、驚悚的詞彙。
  • 有些錢你永遠賺不到,因為超出了你的認知範圍
    早期的黃金,近年的樓市,一個個活生生的財富神話,似乎一直在印證著一個道理:有些錢你永遠賺不到,因為超出了你的認知範圍。汝之砒霜,彼之蜜糖,生活中我們常常看到看似唾手可得的錢,卻總是從指縫流出,這不是能力的高低,而是思維和眼界的不同。
  • 管理財富應弄清認知型偏差
    龐皮恩在其所著的《財富管理的行為金融》一書中指出,要判斷客戶的風險偏好、風險傾向和容忍度,並因此設計最佳資產配置方案,需要在投資者財富水平基礎上,區分情感型偏差和認知型偏差。  情感型偏差   情感型偏差是指基於受感覺或情感影響的推理,源自衝動或直覺,是感性推理導致的決策偏差。
  • 財富的源源不斷,取決於我們的財富認知邏輯
    想要財富源源不斷,渴望擁有財富,做一個富有的人,幾乎是我們每個人的夢想。而富有並不是意味著擁有一大筆花不完的錢,富有最重要的是對財富的增值和保值。有很多人有著高收入,或者中大獎擁有了一大筆錢,卻很難維持過上富有的生活。更可悲的是,有的會在短期又回歸到一貧如洗。做了很多的投資,收益卻是少得可憐。
  • 人的一生,都在為「認知」買單
    中國社會最公平的地方在於,一旦你的認知和財富不匹配,社會就有100種方法收割你,直到互相匹配為止。認知資本,才是社會未來最大的資本。認知越高的人,看事情就越客觀,他們遵從事物本質和規律辦事,負責操控世界的運轉。認知越低的人,看事情越主觀,容易被表象迷惑,越容易有偏見,喜歡盲從,只能被操控。
  • 《哈佛財商課》5個財富認知,4種理財方式,幫你實現財富自由
    風險和意外永遠無法預料,我們必須有足夠的金錢,去應付生活中的大部分問題。作為一個經歷和見證了疫情傷害的武漢人,當我看到《哈佛財商課》這本書時,覺得大家應該認真學習並踐行這本書的內容,當我們有了金錢保障,實現了財務自由,即使生活中遇到突如其來的變故,才會有底氣面對。
  • 沒有認知坐標,所有的深度思考都是扯淡
    我們深陷信息的洪流中,人的雜念和欲望都被勾起,看到的都是各種荒唐和妄想。在這朗朗乾坤,昭昭日月的社會裡,我們都成了睜著眼睛的盲人。未來不是人賺錢,而是錢找人。財富永遠都會流向最匹配他的人,就是那些認知坐標非常標準的人。每一個人都應該捫心自問:你有自己的認知坐標嗎?
  • 人的一生,都在為認知買單
    如果仔細檢查我們過往犯過的那些錯誤,或者失去的各種機會,你會發現:絕大多數過失都是我們自己的「認知局限」帶來的,而不是別人蓄意破壞的,更不是環境帶來的,所以人的一生就是不斷地對抗自己認知局限(愚蠢)的過程。下面這張圖,就是絕大部人的狀態。每天都想得到眼前的好處,卻從不想打開自己的認知牢籠。
  • 你永遠賺不到,超出認知範圍外的錢
    當一群人為了一塊金子而爭先恐後地爭搶時,有人撿起一塊鑽石就走了 搶黃金的那幫人並不是沒有搶鑽石的能力,而是:從頭到尾,都沒有人告訴他們有什麼比黃金更值錢的東西,這就是認知能力的差別;汝之砒霜,彼之蜜糖,也是認知,你認為一文不值的東西,在別人眼裡,就是寶貝。
  • 認知不提升,你再努力也可能是毫無意義的
    有人說,你的財富一旦超過你的認知,這世界上就會有100種方法來收割你,直到你的財富跟你的認知相互平衡。認知不提升,你的努力很可能就是無效的。比如,在投資領域,很多人都想學習巴菲特,把巴菲特作為自己的投資偶像,希望通過用巴菲特的投資理念來指導自己投資賺錢。
  • 中產階級如何保護自己的財富?
    韭菜生生不息地長在那裡,我們不去收割,敵人就會收割。這是我看到的某公眾號文章的一句話,看完之後有些發呆。以為我的財富真的可以不斷增值,於是就又把幾乎所有的錢放進這個平臺,滿心希望能通過投資來獲得理想的收益。然而,一個晴天霹靂,啥都木有了。當時實在是傻,為什麼不想想平臺倒閉如何追討欠款的事?
  • 新財商、新財道、新財神,孫總裁帶你開啟財富自由之路
    你賺的每一分錢, 都是你對這個世界認知的「變現」; 你所虧的每一分錢, 都是你對這個世界認知的「缺陷」; 這個世界最大的公平, 就是當一個人的財富大於他的認知, 這時候市場就會有100
  • 《財富自由之路》三種商業模式,幫助你走向財富自由之路
    財富自由之路,始於「元認知」和「元教育」財富與錢是直接相關的。可是我在這本書裡看到的「元」,卻不是元角分的「元」。我想說兩個詞:元認知和元教育。元認知和元教育是成長的一個基礎。財富自由是建立在個人持續成長的基礎之上的,為什麼這麼說呢?要從財富自由就是獲得時間自主權這件事說起了。
  • 顏如晶副業開張,單月虧損近10萬:你永遠賺不到你認知範圍外的錢
    可薛之謙的開店,和其他明星的玩票性質完全不同。開火鍋店,他付出了自己全部的時間和精力,比大部分老闆都拼命多了。籌備第一家店時,他每天只睡五個小時,工廠出了任何問題,第一時間就衝過去解決。當有人留言求學習,他們就會讓你掃碼、入群、加微信等等。相反,那些真正有誠意,且有一點乾貨知識的回答,一般都會告訴你:「兼職的錢沒那麼好賺,你得有資源、有時間、有與之匹配的能力。」事實就是,那些真正賺到錢的人的背後,往往都藏著你熬不了的苦、受不了的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