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這句話出自《中庸》,我非常喜歡。明代王陽明說知行合一,其實可以上溯到比他還早近2000年的中國古人。
快節奏的現代社會卻催生了兩種極端的情況,要不拼命的如社畜一樣在忙碌,鮮少有人願意花時間去買書看書,要不大學流水線一樣培養出無數的考試機器,但在實際動手能力上卻差強人意。
被稱為中國巴菲特,也是芒格投資合伙人的李錄,在他回到母校哥大給金融系的後浪演講時,發現哥大金融系的高材生們對他信手拈來的股票案例處於迷失的狀態,而他在他們那個年齡的時候,他已經靠炒股賺了幾十萬美金了。今天浮躁的環境下,要做到知行合一何其之難,不僅僅是中國,美國也一樣。
博學是首先要廣泛閱讀和學習,審問是不斷問問題在書中尋找答案,慎思是讓你不要輕信而是要有自我思考,明辨用今天流行語就是要區分哪些是fake news,哪些是試圖誤導你的錯誤信息,這四點都算認知的範疇,最後一點的篤行是讓你把認知變成行為,獲得經驗。從而知行合一,方有所得。
在博爾頓新書解讀這篇文章前三篇發表後,不少新舊好友都發來溢美之詞。在最近半年中關注我寫作的朋友都知道我反覆的一個觀點是不要看檯面上的人物說什麼,重點是要看他們做了什麼?如果只是輕信各類的媒體言論,在金融市場上真的會被大鱷們吃的連骨頭都不剩。
我知道很多人會說,我們也不想被騙,我們也不想被假消息所左右,但是如何做到分辨假消息,如何做到正確的審問,慎思和明辨呢?這是個大的話題,靈哥我很樂意在7月16日本周四晚上八點來和大家分享點自己的心得。
想閱讀博爾頓新書中關於中國部分解讀的朋友可能需要再等一兩天。陳平教授推薦帶來了不少新關注我的朋友,不妨和老粉絲們一起泡杯茶聽聽我的一些小故事,對我增加一些了解。
昨晚在我寫本文框架時極其巧合有三個投資圈朋友在同一時間找我,兩個通了微信語音,一個在微信上交流了下。第一個找我的是杭州浙大校友會前秘書長建斌,建斌在浙大圈是非常有名了,他現在在做早期的天使投資,建斌想邀請我給浙大校友們做一場跟中美關係相關的在線講座。
第二個是以前CDH的Vivian,她現在做自己的基金,好多年沒聯繫的老朋友,也是看到博爾頓那篇文章加回好友。
第三個是我新加坡國大的師妹Cynthia,她之前投了阿里,美團,美圖,金山雲,頭條等等。Cynthia也是18年底出來自己創業做基金,我做了她第一個基金的LP,蔚來上市前我們做了一個專項基金投了蔚來。
我放下手機後,突然想想,人生還是頗有意思,這幾位朋友在同一瞬間的出現恰恰讓我想起跟他們認識時對應的我人生幾個階段。
我是1995年保送到浙大,在校一個月後新加坡教育部就給了全額獎學金,33位浙大學子赴新留學。建斌當初在搞浙大校友會,要拉我進去的時候,我說我這在浙大呆一個月的哪有資格舔臉說浙大校友,建斌說,你忘記了,浙大招辦的老師當初可說過你們出去留學了永遠是浙大人,是浙大送你們出去的。
我感謝浙大,也感謝建斌,後來在眾籌浙大校友咖啡館的時候,我也義不容辭參與了一份。
在新加坡國立念電子工程時,Cynthia是比我小兩屆的師妹。她是從新疆回上海的知青子女,兼有西北姑娘的豪爽和南方姑娘的婉約。Cynthia是非常正派好學的,她無論是選課還是任何不明白的事情她會來問我這個師兄的意見。
後來Cynthia去美國讀書,再去華爾街對衝基金工作,回國異軍突起從非網際網路圈切入投資了那麼多網際網路獨角獸項目。坦白講,我是一點不驚訝的。除了能力之外,最重要的是她很願意為她的被投企業和LP考慮。這是她非常大的優點,所謂無我才是無敵。
她總是充滿著極大的熱情,她最新的人民幣基金目標是投資八到十個國產替代項目,從五月份疫情過後,短短兩個月,已經物色了幾個非常好的項目,募資也接近完成。在我們的蔚來基金大獲全勝之後,Cynthia又邀請我繼續參與她的新基金。
Vivian和Cynthia同列前些年不知道哪個媒體排的投資界40大女神,和她打交道的時候正好是我以前做網際網路創業也開始做個人天使的那幾年,那幾年給她看過一些我覺得不錯的項目,可惜的是他們基金太大,在當初無法投這些小案子。業內人都知道當初的CDH就是類似今天的高瓴資本。
如果Vivian早幾年創業的話,她一定不會錯過當初我推薦過的今天功成名就的項目。我做天使投資的成都天上友嘉在16年以12億人民幣賣給了上市公司凱撒文化,今天凱撒文化以雲遊戲的概念連續多個漲停。而天上友嘉已經成為國內遊戲排名前20的「大廠」,每年兩個億利潤,成為上市公司唯一的業績依靠,最近和頭條系的合作正在如火如荼的展開。
各位有興趣的話,可以查看一下幾年前上市公司的收購公報,上面有我的名字。
他們都有很好的職業資歷,我跟他們的區別在於,我從新加坡國立畢業之後就開始自己折騰。我沒有打過一天工,我的興趣尤其廣泛,我做過在線教育,線下培訓,網頁遊戲,財務顧問,天使投資,科技博主,新媒體專家,網紅商學院等各類行業。
我的性格懶惰,我不願意看人臉色給人打工,更不願意伺候人。這恐怕是水瓶座的神經質。我的樂趣在於對未知有無窮的好奇心,並在最快的時間內搞懂搞定。當我搞明白一件事情的玩法之後,我就很難提起精神來,即便是能賺很多錢的事情也很難刺激我。
我常常有杞人憂天的焦慮,古龍有本書叫七種武器,我常常認為人在這個社會生存切忌路徑依賴,不能靠一個經驗打天下,要有七種武器。所以我總是喜歡探索未知,並盡力的搞懂內化為自己的能力。
賺錢從來就不是我的追求,我一直認為做正確的事(Do the right thing),比把事情做對更重要(Do the things right)。我第一次賺錢是2001年網際網路泡沫破滅之後新浪跌到1美元,我拿我微薄的工資買了幾千股,後來等新浪漲回來之後,我就在上海買房子。那時候上海房子也很便宜,也就是幾十萬人民幣一套。
12年13年我花了半年時間就上了科技博主的前幾名榜單,龔文祥當時發過一條微博說我是2012年崛起最快的科技博主,但我很快就對科技博主失去了興趣。
2016年我辦網紅商學院的時候,又莫名其妙爆火,當時拿了好像是克勞銳的年度最佳營銷獎吧,我專門去天津領的獎。2016年我們在國家會議中心辦世界網紅大會,邀請韓國美國英國各大Ins和Youtube博主來中國交流,至今為止,我沒有看到過國內有比我們當初辦的更好的世界性的網紅博主活動。
後來有同行把我公司員工挖走也東施效顰辦會,其實對我沒什麼影響。人生一步慢,步步慢,你總是跟在別人後面拾人牙慧,那能有什麼出息。
當然我也不是說我有多清高,誰不喜歡多賺錢?我只是覺得,人要做金錢的主人,不要做金錢的奴隸。把事情做對,你自然不會窮到哪裡去。日本1991年出版的暢銷書《飽食窮民》,描寫了因為經濟下滑後一代迷失的日本人,靈哥這裡隨便摘錄幾段:
「停下腳步回頭看看才發現,妻子,孩子,朋友之中,竟然沒有一個能夠和自己交心的人。」
「我們不斷工作,不斷銷售,不斷被廣告洗腦,不斷地購買,就是為了產生更多的垃圾。」
「人類已經被改造成了金錢和物質統治下的行屍走肉,雖然經濟是支撐人們生活的重要基礎,但其本身不是我們活著的目的。」
「但當這個世界真正被物質上的財富所充斥的時候,我們卻得不到真正想要的東西,這才是真正的貧困。」
「在這個行業(計算機),以前積累下來的經驗很快就會被淘汰。所以才會有人說,工程師三十五歲就得退休。」
甚至日本這本暢銷書鼓勵孩子應該走彎路:
「越是能容忍孩子們繞彎、跌倒的社會,就越能保留孩子們的天性,這個社會、集團中個體的生存能力就越頑強。但社會越來越傾向於塑造只沿正軌前行的人,而將孩子們成長所必要的彎路視作危險地帶,徹底封鎖,徹底阻擋他們的各種體驗。」
日本當初的經濟很發達,但是人極其痛苦。我在二十歲的時候就想清楚了這件事,我不想活的那麼痛苦,所以我選擇了一條不同的路,可能就是這本書中所說的順應天性走彎路吧。如果真的只是為了賺錢,那有太多陽關大道。
過去半年突發的疫情打亂了很多人的工作和生活節奏,對於我個人,我用這半年靜下心來讀了不下五十本書,把飆升的體重從94公斤減到了67公斤,並重新開始了差不多停了一年多的寫作,內容從過去科技網際網路轉向國際的政經金融市場的分析。
今年我在股市投資上做的不錯,說有目共睹也不為過。我重新組建了靈哥財富課社群,開通知識星球,分享一些和投資以及商業方面的心得。小夥伴們都很清楚。我自己看好的金礦ETF,蔚來汽車等都獲得了大漲。財富課社群裡面的人應該沒誰是在過去幾個月沒賺到錢的,美股在熔斷前我就提醒市場將恐慌下砸,到底後我提示大家買入黃金,無論市場漲跌都有保障。A股大漲前的兩個月我就在直播告訴大家貨幣放水之後從外向內的資本流向的邏輯。
我很不希望財富課社群變成一個只聊股票漲跌的社群。提高認知相互學習探討中國更多的商業機會應該是財富課的正道,而不是停留在股票薦股群。那不是我想要的,就在前幾天,財富課微信群組織了一場討論,關於食品新零售方面的機遇,從品類到各環節成本群友做了一次深入的腦力震蕩。我是食品行業外行,收穫也不小。
網絡上流行一句話:當一個人的財富大於自己認知的時候,這個社會有100種方法收割你,直到你的認知和財富相匹配為止。
把博學、審問、慎思、明辨、篤行這十個字送給財富課社群以及讀我文章的每一位朋友。實際上中國古人的這五個詞十個字完整的詮釋了認知的範疇。博學(讀書),篤行(認真實踐)大家可能會較容易理解,審問、慎思、明辨在今天這個信息龐雜的時代是最難的,這就是我在本周四晚八點分享的內容,歡迎大家光臨,並分享給你身邊需要的朋友。
(想加入財富課的同學可以掃碼知識星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