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財富源源不斷,渴望擁有財富,做一個富有的人,幾乎是我們每個人的夢想。而富有並不是意味著擁有一大筆花不完的錢,富有最重要的是對財富的增值和保值。
有很多人有著高收入,或者中大獎擁有了一大筆錢,卻很難維持過上富有的生活。更可悲的是,有的會在短期又回歸到一貧如洗。做了很多的投資,收益卻是少得可憐。
富人的財富邏輯往往與普通人背道而馳。想要創造財富就要擁有富人所具有的財富邏輯和認知邏輯。
想要富有,也就是想要財務自由,就是 不靠被動的工作去謀生,而是靠投資之類的收入,就可以滿足自己的日常需要開支。
擁有了一大筆錢並不意味著富有,是因為我們都知道,金錢流失的速度遠遠是超出我們的想像的。不懂的理財之道,不能讓財富增值,那就意味著坐吃山空。
數據統計,大多數彩票中獎者,在中了大獎幾年以後,境遇會比中獎之前還要糟糕。他們犯了一個認知的錯誤,認為有了那麼多錢就可以衣食無憂了,就可以隨意揮霍了。
在當今社會,通貨膨脹都已經6%了,錢在哪裡不升值那就是貶值。相反擁有的財富更多,貶值的速度會更快。
很常見的普通人,擁有了錢,首先想到的就是奢侈品,暴富的心理促使他們去衝動消費,即便是投資,也是盲目的跟風,隨機的投機。錢來得快,去得也快,怎麼來的,還會怎麼在還回去。
富人 不會像普通人一樣有錢了就奢侈的消費,也不會輕易地把投資交給別人去做,他們更重視通過自己的投資選擇,來獲得財富的增值。來維持自己喜歡的生活,因為富人知道,所擁有的錢有多少,遠沒有用這些錢去投資什麼重要。這就是普通人和富人之間的差異。
對於投資,「不要把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裡」,意思就是讓我們儘可能地把資金分散,例如股票,買很多種類型的股票,通過投資比例的搭配,實現投資風險最小化,從而取得一定的收益。而相對來說,這些投資越是沒有關聯,那麼這種投資組合的風險就會越小。
而富人認為,分散投資實際阻礙了財富的增值。分散投資卻是可以避免做出錯誤的投資,讓我們少犯錯誤,至少這個不掙錢,那個掙錢,總體是掙錢的,富人認為這種分散式投資卻不會讓我們的財富增值太多。
富人通常對市場都足夠的了解,市場給我們的信息都是不確定性的,同樣一件事情,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理解,也因為這截然相反的理解,在股市裡一部分人賣,一部分人買,無論如何收益的總是只有一部分人。只有對市場了解足夠深入,才有可能成為正確的一方。
在股票市場裡,低波動性意味著低風險,是每個普通人的認知邏輯,而在富人那裡,低波動性並不等於低風險。拿股票來說,一個股票,第一個月上漲5%,第二月上漲10%,第三個月上漲15%,同一時間,另一個股票每個月都下跌15%,按照波動性理論,第一個股票一直大波動,而第二個一直很穩定。但實際前者是上漲的波動,而後者是下跌的延續,是不可一日而語的。
作為真正的投資者,會遠離情感的誤導,正確的對待整個市場,並不是只有本土投資才是最穩定的。愛國自然是對的,但對於投資,哪裡有盈利投資就該在哪裡,無論國內國外。
普通人會習慣性地,用過去的市場數據作為未來投資的依據。根據股市過去一段時間的表現來選擇買入或者拋售是很危險的做法。因為市場是多變的,我們要對市場有敬畏之心。隨大流是普通人財富增值的巨大障礙。
普通人的盲目樂觀主義,最容易導致投資失敗。高估了自己在股市創造財富的機率。股票買賣,都是職業的操盤手,他們靠研究股市謀生,有著一套完善的系統。個人投資者是很難戰勝這套完善系統的。
富人的策略通常是制定一個投資計劃,不管短期是漲還是跌,每個月都向股市投資固定數額的 資金進行長期的投資,來抵禦風險。因為我們知道,好股票,長期都是在波動中起伏的增長,最終它是升值的。
有數據顯示,富人大多數的財產不是靠繼承得來的,而是依靠企業家精神創業和投資得來的。企業家精神就是要有更開放的思想。而普通人的認知力,嘗試新的體驗意味著冒險。
而對於企業家來說,什麼都不做才意味著冒險,錯失良機。成功的企業家自我效能普遍高過其他人,局面越是複雜,他們越是自信,越是有激情地做。
謹慎的創業,看似是賭博,其實都是經過嚴密思考後的決策。創業意味是一直存在的,所以創業的計劃沒有一成不變的,都是隨機的應對。
普通人一直認為,富人的發家都是不誠實的手段致富的,而我的不富有,是我太誠實。這是一種誤解,商業的活動並不是零和博弈,有人掙錢就有人虧錢,而更多地是雙方都有收益。
股神巴菲特在僱傭人的時候,只關注三種品質,那就是誠實,智慧和精力。這其中,誠實是第一位。不誠實的人,擁有的智慧和精力也會讓企業受損。
普通人會認為富人喜歡享受奢侈的生活,而更多的數據顯示,多數富人並不喜歡炫耀性的消費,他們更注重資產的增值而不是消費。
通常普通人是沒有具體的財務目標的,而富人會確切地知道要實現什麼財富目標,以及為什麼要實現,實現的過程中需要付出什麼。人們總是高估自己在一年內做到什麼,往往低估了自己在十年內可以做到什麼。
有數據顯示,富人所取得的很多成就,基本都是在十年的時間裡完成的。
當前的財務狀況反映了當前我們的思維方式,也只有學習和踐行富人的思維方式,才更有可能實現財富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