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的各種地名,都有自己的特色和由來,今天就聊聊八裡臺,七裡臺和六裡臺。
我們大學的地址,就是在八裡臺。初來報導時,對這個地名就挺好奇,「八裡」是從哪裡算起?又為什麼叫「臺」?
後來知道附近還有七裡臺和六裡臺,就覺得釋然了,覺得一定是從哪個位置算起,到這幾個地點的距離是八裡,七裡,和六裡。
也沒有深想,那為什麼沒有一到五裡臺,又為什麼叫「臺」。
最近看了《老天津記憶》這本書,才知道原來並非如此。
事實上,八裡臺是這三個地名的初始由來和核心所在!
八裡臺原稱八裡帶親王屬地,八裡帶為元世祖忽必烈之侄孫,封地在今八裡臺至六裡臺一帶。
八裡臺是八裡帶親王屬地之通稱,並不指特定之樓臺,也沒有距何處八裡的意思。
六裡臺地名出現於解放前,當時為一片荒地,處於海光寺與八裡臺之間,人煙稀少,當時僅有一個中日中學建於該處,以學習日語為主,由日本軍方贊助,授課教師有沈兼士、周作人等。
當時,八路公共汽車即由東站開通至六裡臺終點站。
這是在天津地圖上首次出現六裡臺地名,其來源估計是按距八裡臺約一公裡而臆測得出,並沒有臺的依據。
七裡臺一直到解放初仍無此定名,但人們都斷想在八裡臺與六裡臺之間理應還有一個七裡臺點綴其間。
1952年天津三大學(北洋大學、南開大學、津沽大學)進行院系調整,其中將調整後的北洋大學(已更名為天津大學)由西沽北洋大學舊址遷至七裡臺現址。
建築工程於同年5月開工,大批磚、灰、砂、石源源運到工地。由於場地陌生,運輸工人經常找不到具體位置,便在校東門木橋處立上大木牌一個,上書「天津三大學七裡臺工地」,從此七裡臺的地名也就隨之不脛而走了。
由此可知,「八裡臺」是原生地名,「六裡臺」因距「八裡臺」一公裡而派生得名。在「八裡臺」和「六裡臺」之間,再加上「七裡臺」,順理成章地形成了系列地名。
於是,就有了天津馳名已久的八裡臺、七裡臺、六裡臺。
所以,雖然按數字順序,是六裡臺,七裡臺,八裡臺,但是按由來,之所以有六裡臺,七裡臺,是因為最先有了八裡臺!
七裡臺雖然按數字順序排在中間,但按出現的原因和時間看,卻是真正的弟弟。
八裡臺才是六裡臺和七裡臺的老大哥。
說老大哥都不準確。從「有我才有你」這個角度說,八裡臺是六裡臺和七裡臺的」爸爸「!
「在看」的永遠18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