砂鍋屯金代石塔位於遼寧省葫蘆島市南票區砂鍋屯鄉砂鍋屯村東面的一堆巨石之上。該塔建於金代泰和六年(公元1206年),是南票區的三座金代古塔之一,也被認為是當地的一座風水塔。關於該塔還有多個版本的傳說,傳說古時候有一道士遊經此地,見到此處山上的臥龍,擔心會危及當今皇帝的地位,導致天下大亂,於是便在龍頭建塔鎮壓。而另外的版本傳說則是遼金時期,砂鍋屯這個地方在當時叫三虎屯,很多風水術士都說這裡將會出現三位皇帝。於是朝廷為了防範於未然,便於泰和六年修建了這座風水塔予以鎮壓。至今當地仍有「鞭打龍頭,塔壓鳳翅」的傳說。不管傳說的情況如何,砂鍋屯石塔都是古人留給我們寶貴文物,讓我們可以從中感悟歷史的雲煙。
砂鍋屯石塔是遼寧省最古老的石塔之一,塔身構型與廣泛分布在遼寧各地的密簷式磚塔大不相同。整個塔建造上就地取材,全部用褐色花崗巖雕刻接砌而成。塔高四米六,為六角密簷式結構,由基座、塔身、密簷和塔剎四個部分構成。須彌式基座高約一米,座下有方澀,方澀上面的束腰每面刻有一個壺門,內雕獅子一頭。束腰的上面有疊澀枋層,枋上雕仰蓮的圓盤。圓盤之上為塔身,塔身有六面均雕有一尖券式佛龕,龕內各雕有一尊端坐於蓮花寶座之上的佛像,每尊佛像神態各異。塔身之上為五層塔簷,每層塔簷由下至上逐層內收。
砂鍋屯石塔歷經八百多年風雨剝蝕,加上該地區四季多強風,使塔身風化比較嚴重,佛像面容已經辨別不清,塔身還可以看到多處裂痕,塔基、塔身均有粗糙的修補痕跡。但該塔作為我國金代密簷式石塔的代表之一,對研究金代佛教和雕刻藝術均具有一定的歷史價值。其在佛教建築史上也有很重要的位置,被載入中華佛教百科全書等多部典籍。1963年該塔被列為省級文物,其後又升級為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
對於這座高度不足五米高的石塔被評為國家級重點文物,很多網友表示不服氣:「認為這個塔的雕工看起來很一般,塔的規模也不大,造型也沒有什麼特殊的地方,甚至還有點粗陋,認為其不過就是金代民間善男信女建的一座石塔。」甚至認為這座不起眼的小石塔躋身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是遼寧省缺少文物的緣故。個人感覺遼寧可是全國保留遼代古塔最多的省份,而國家級文物對比範圍應該全國,而不是遼寧省吧?如果是因為文物稀缺的原因,那應該是全國文物稀缺才對。所以這座古塔能夠被評為國家級文物,一定有其獨到的地方,只是我們只會觀看表面,無法知曉其更多的內涵罷了!
(圖片源自網絡,感謝分享者!如有侵權,刪圖致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