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8日,北京人民藝術劇院演員在臺北表演喜劇短劇《酒後》。北京胡同上空的鴿哨作為「京味」草根文化的一個典型符號,響起在臺北西門紅樓,搭配斑駁紅牆的背景,顯得別有意趣。18日晚,北京人民藝術劇院的小劇場話劇《丁西林喜劇三則》在這裡登場,吸引了眾多臺北戲劇愛好者。據悉,這是「2018北京文化周」活動的一場「大戲」。據了解,本屆「北京文化周」以「傳承·融合」為主題,將通過富有中華傳統文化內涵的音樂、戲劇、書畫和非物質文化遺產展演等,向臺灣同胞重點介紹北京傳統與現代相融合的文化特色,力求讓臺灣同胞感受兩岸共同的歷史記憶,體味兩岸同根同源的文化聯結。新華社記者林善傳攝
4月18日,北京人民藝術劇院演員在臺北表演喜劇短劇《一隻馬蜂》。北京胡同上空的鴿哨作為「京味」草根文化的一個典型符號,響起在臺北西門紅樓,搭配斑駁紅牆的背景,顯得別有意趣。18日晚,北京人民藝術劇院的小劇場話劇《丁西林喜劇三則》在這裡登場,吸引了眾多臺北戲劇愛好者。據悉,這是「2018北京文化周」活動的一場「大戲」。據了解,本屆「北京文化周」以「傳承·融合」為主題,將通過富有中華傳統文化內涵的音樂、戲劇、書畫和非物質文化遺產展演等,向臺灣同胞重點介紹北京傳統與現代相融合的文化特色,力求讓臺灣同胞感受兩岸共同的歷史記憶,體味兩岸同根同源的文化聯結。新華社記者林善傳攝
4月18日,北京人民藝術劇院演員在臺北表演喜劇短劇《瞎了一隻眼》。北京胡同上空的鴿哨作為「京味」草根文化的一個典型符號,響起在臺北西門紅樓,搭配斑駁紅牆的背景,顯得別有意趣。18日晚,北京人民藝術劇院的小劇場話劇《丁西林喜劇三則》在這裡登場,吸引了眾多臺北戲劇愛好者。據悉,這是「2018北京文化周」活動的一場「大戲」。據了解,本屆「北京文化周」以「傳承·融合」為主題,將通過富有中華傳統文化內涵的音樂、戲劇、書畫和非物質文化遺產展演等,向臺灣同胞重點介紹北京傳統與現代相融合的文化特色,力求讓臺灣同胞感受兩岸共同的歷史記憶,體味兩岸同根同源的文化聯結。新華社記者林善傳攝
4月18日,北京人民藝術劇院演員在臺北表演喜劇短劇《一隻馬蜂》。北京胡同上空的鴿哨作為「京味」草根文化的一個典型符號,響起在臺北西門紅樓,搭配斑駁紅牆的背景,顯得別有意趣。18日晚,北京人民藝術劇院的小劇場話劇《丁西林喜劇三則》在這裡登場,吸引了眾多臺北戲劇愛好者。據悉,這是「2018北京文化周」活動的一場「大戲」。據了解,本屆「北京文化周」以「傳承·融合」為主題,將通過富有中華傳統文化內涵的音樂、戲劇、書畫和非物質文化遺產展演等,向臺灣同胞重點介紹北京傳統與現代相融合的文化特色,力求讓臺灣同胞感受兩岸共同的歷史記憶,體味兩岸同根同源的文化聯結。新華社記者林善傳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