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劇《二馬》:演繹京味風趣與英式幽默

2020-12-17 人民網

原標題:演繹京味風趣與英式幽默

  話劇《二馬》劇照

  由北京演藝集團出品、根據老舍同名小說改編的話劇《二馬》,將於4月7日至4月9日在國家大劇院戲劇場與觀眾見面。這是該劇繼去年在北京、上海兩地火爆上演之後,今年在國內舞臺上的首度亮相。

  幽默反映中西文化衝撞

  老舍小說《二馬》講述了1926年一對中國父子在英國倫敦的遭遇和經歷。這部小說以從中國前往英國倫敦的老馬和小馬為主要人物,講述了「二馬」與溫都太太和小姐的愛情以及華人在倫敦的境遇,於「京味兒」和「英倫範兒」的配搭之間,演繹一出令人啼笑皆非的異國故事。

  曾有人幽默地比喻《二馬》是一部1926年版的「當北平遇上倫敦」和「傲慢與偏見」的京味串燒版。小說中,老舍用詼諧的筆墨描繪了老馬和小馬這兩個標題人物:老馬雖然上過洋學堂,還入了洋教,卻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官迷。大哥客死後,老馬和兒子小馬前往倫敦接手馬家古玩店,官迷老馬不情不願地變成了小商人。在倫敦,老馬和小馬父子分別愛上了房東溫都母女,由此產生了一系列生活衝擊和情感關聯。

  《二馬》是老舍繼《老張的哲學》《趙子曰》後的第三部小說,也是他回國前在倫敦寫的最後一部作品,是他將西方文學敘述方式與中文小說相結合的一次嘗試。與人們熟悉的《駱駝祥子》《四世同堂》等作品相比,《二馬》並不含有太多悲涼的色彩,而是用細膩幽默的筆觸,將中西交錯的異國情緣、英國的風土人情悉數展露,是老舍親歷中西方文明碰撞後對國民性的深刻反思。「看完你覺得『土洋土洋』的,那感覺就對了。」話劇《二馬》導演方旭表示。在他看來,「《二馬》裡京味兒風趣與英式的幽默,活脫脫就是兩塊面對面的哈哈鏡」。

  全新方式解讀經典作品

  話劇《二馬》是這部小說在舞臺上的首度呈現,也是方旭自《我這一輩子》《貓城記》《離婚》之後,與老舍作品第四次結緣。據方旭介紹,之所以選擇《二馬》這部作品是因為這個題材特別當下,他從老舍的嬉笑怒罵中看出人生的悲涼,從中西愛情的碰撞中瞥見了人際情感中永存的傲慢與偏見。

  不過相對於老舍其他作品來說,《二馬》的對白更少、心理活動更多,改編難度很大。用什麼樣的方式去呈現?方旭選擇了遊戲的方式——從原作中的戲劇性、幽默性出發,以遊戲的態度進行二度創作。他用碩大的報紙布景作為分幕的間隔,將所有情節變成了臺詞。在引人關注的溫都母女的選擇上,更是出人意料地用兩名男演員反串出演。

  「中國人演外國戲,弄不好就夾生,因為誰都知道你是中國人。我就想能不能躲開這個事兒,索性也不是中國女演員演外國女人,那就走得再遠點,用男人來演女人。」方旭表示。這種反串不是惡搞,而是用一種寫意的方式,去柔和這種難度,去淡化性別界限。

  「如果老舍先生看了,一定會樂出聲兒。」該劇藝術顧問、表演藝術家斯琴高娃說。該劇文學顧問舒濟表示,在方旭的話劇舞臺上,可以看到他是如何把《二馬》的中英民族性裡的褊狹與浮淺消解在笑聲中的。雖然在當今經濟全球化時代,中國人對西方已經不那麼陌生,但人與人之間的隔膜依舊存在,這正是《二馬》這部近百年前作品的當下性意義所在。

(責編:陳燦、陳苑)

推薦閱讀

第十次文代會和第九次作代會開幕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出席大會並發表重要講話。他強調,文運同國運相牽,文脈同國脈相連。廣大文藝工作者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堅持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堅持百花齊放、百家爭鳴,【詳細】

習近平總書記文藝座談會講話兩周年兩年來,文藝戰線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乘勢前進、變化喜人,湧現出一批優秀文藝作品。我們收集刊登習近平講述過的他熟讀文學經典、心系文藝工作的一些故事,以饗讀者。從中能感受到重要的思想力量,體會到那份深深的文學情緣。【詳細】

相關焦點

  • 話劇《二馬》根據老舍同名小說改編 京味風趣混搭英式幽默
    原標題:話劇《二馬》京味風趣混搭英式幽默   《二馬》劇照 攝影:彭凱劍   作為廣州藝術節·戲劇2017的參演項目,根據老舍同名小說改編的話劇《二馬》將於8月18日、19日在廣州大劇院上演。
  • 話劇《二馬》京味風趣混搭英式幽默
    《二馬》劇照 攝影:彭凱劍  作為廣州藝術節·戲劇2017的參演項目,根據老舍同名小說改編的話劇《二馬》將於8月18日、19日在廣州大劇院上演。身挑導演、編劇、演員三職的方旭被稱為「老舍專業戶」,由他帶領的全男班陣容,延續了老舍風趣的語言,於「京味兒」和「英倫範」的配搭之間,讓觀眾在爆笑之餘回味無窮。
  • 老舍《二馬》改編話劇 京城風味和英式幽默相映成趣
    原標題:京城風味和英式幽默相映成趣   ■本報記者 童薇菁   曾有人幽默地比喻這部作品,是一部1926年版的「當北平遇上倫敦」,甚至,是「傲慢與偏見」的京味串燒版。   這部作品,就是老舍早期作品小說 《二馬》。
  • 英式幽默 北京味兒 伺候《二馬》進劇場
    既是北平與倫敦的嬉笑故事,又是傲慢與偏見的中西演繹——老舍先生的小說《二馬》講述了1926年一對中國父子在英國倫敦的遭遇故事。2016年,這則民國與英倫遭遇的故事,將首度被搬上話劇舞臺,由以改編老舍先生作品見常的方旭擔任編劇、導演及主演,11月16日起,該劇將亮相首都劇場,用英式幽默和老北京韻味講故事。  作為2016年首都劇場精品劇目邀請展演劇目,話劇《二馬》以從中國前往英國倫敦的老馬和小馬為主要人物,講述了二馬與溫都太太和小姐的愛情,以及華人在倫敦的境遇。
  • 老舍經典作品話劇「二馬」,當京味兒風趣遇見英式幽默
    京味兒和老舍式幽默,活脫脫兩塊面對面的哈哈鏡。嬉笑怒罵間,照見兩個古老帝國民族的德性。無端的傲慢和偏見謎障著世人的心靈。挖掘到這個點,《二馬》這個戲也就立住了。  2  舞臺上的英倫範,如何展現?  故事發生在倫敦英國味道要濃厚,有老舊的英國報紙,作為背景。更有數不過來的英國禮帽,成為點綴和驚喜。  一組移動的英國舊報紙,一串懸於半空的英國女帽,五個男演員穿著風衣、撐著長柄傘走上舞臺。話劇《二馬》的亮相,是描白一般的英倫風格。
  • 唐頓最迷人的地方,英式幽默罷了
    面對這部唐頓大電影,不少影迷表示,他們不僅獲得了視覺享受,更是被克勞利家略帶毒舌的「英式幽默範兒」圈了粉。你常常能看到,上一秒身著華服翩然起舞的貴族,下一秒就端起香檳,畫風一轉,恨不得能用犀利俏皮的言語將對方迅速打趴下。
  • 英國電影中的"英式幽默":溫文爾雅含蓄內斂
    英國有著悠久的文化歷史和特殊的地理位置,所以它形成了不同於其他西方國家的、獨特的英式幽默。英式幽默不同於外向、直接的美式幽默,它在平淡無奇的外表之下,令人回味無窮。喜歡諷刺是英式幽默的一大特點,他們不僅諷刺別人,更喜歡諷刺自己。這種「怪異」不是要惹怒別人,而是用來幫助自己接受殘酷而荒謬的現實。
  • 「2018北京文化周」在臺舉辦 「京味」小劇場話劇亮相臺北
    北京胡同上空的鴿哨作為「京味」草根文化的一個典型符號,響起在臺北西門紅樓,搭配斑駁紅牆的背景,顯得別有意趣。18日晚,北京人民藝術劇院的小劇場話劇《丁西林喜劇三則》在這裡登場,吸引了眾多臺北戲劇愛好者。據悉,這是「2018北京文化周」活動的一場「大戲」。
  • 英式幽默
    英式幽默米劇的幽默非常膚淺,瑣碎的無聊透頂,真不知道笑點在哪裡?最有趣的是英式幽默,無論什麼人、什麼事都能製造出笑點,所以日不落帝國還是具備巨大的文化優勢。幽默的最高境界就是自我解嘲,就是否定之否定,一個進步的民族一定是一個幽默的民族,幽默在民間,看看手機上流行的幽默段子,比電視裡的節目幽默上百倍千倍。附圖:201《無問西東》油畫系列之二百零一 英式幽默 60*80釐米
  • 京味十足,通州馬駒橋鎮這個社區的京味文化體驗館正式開放了
    為滿足居民日益增強的精神文明需求,構建供給豐富、便捷高效的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推動公共文化設施向傳承展示、知識服務、創意輔導等綜合功能提升,馬駒橋鎮積極探索深挖京味文化價值,開展具有京味特色的傳統文化宣傳活動。
  • 本周話劇推薦:74歲馬德華首演話劇,化身小官僚演「面子」那點事
    話劇《面子問題》#推薦理由#上世紀40年代,抗戰題材諷刺喜劇《面子問題》在老舍筆下誕生,老舍先生從國民黨小官僚社交文化入手今年是老舍誕辰120周年,這一次,86版《西遊記》中飾演豬八戒的著名表演藝術家馬德華化身老舍筆下的國民黨小官僚,演繹關於「面子」那點事兒,這是74歲的馬德華首次登上話劇舞臺,值得期待。
  • 方旭六度改編老舍作品 郭麒麟首登話劇舞臺 話劇《牛天賜》首演
    12月25日晚,由方旭、陳慶、崔磊編劇,方旭導演,郭麒麟、閻鶴祥領銜主演話劇《牛天賜》在北京天橋藝術中心首演,本輪首演將持續至29日,之後將開啟全國巡演。在《牛天賜傳》中,老舍先生用幽默細膩的筆觸,將一個孩子的成長中的喜怒哀樂悉數展露。同時,還以一個孩子的視角,為讀者提供了一個重新觀察、審視成人世界的機會。除牛天賜外,老舍先生還塑造出很多鮮活、典型的人物,如牛老者、牛老太太、紀媽等等,可謂是一幅北平人生百態圖。
  • 《狐狸的夏天》劇中,姜潮和譚松韻完美演繹美好而又幽默風趣愛情
    《狐狸的夏天》劇中,姜潮和譚松韻完美演繹美好而又幽默風趣愛情文/豬大哥觀賞娛樂愛情是我們每個人都想擁有的,到了一定的年紀就好有這樣的想法,找到自己的另一半,可是愛情並沒有這麼好得到《狐狸的夏天》做得挺好,輕鬆幽默或是針針見血的臺詞,乾脆利落的行動,循序漸進的劇情,精彩生動的演繹,正常的bgm,完整交代情節的剪輯。這些都讓這部劇變得豐滿完整起來,讓人想看下去,並且是在一片輕鬆的氛圍裡看下去。說說劇情裡的愛情吧,以證明我不是什麼水五毛。我深深地覺得男女主並沒有那麼愛彼此。他們都活在想像中的愛情裡。
  • 英式黑幽默來襲經典喜劇《飛來橫財》在杭亮相
    由杭州演藝集團和杭州話劇藝術中心聯合出品的英式經典喜劇《飛來橫財》在這裡首次亮相。伴隨著開場音樂和入耳雨聲,舞臺上亮起燈光,觀眾眼前是20世紀英倫風格的客廳,整潔有序。此時,一名背著包的男子闖進舞臺,神色焦急。至此,一場由金錢引發的鬧劇蓄勢待發、正待鋪陳。《飛來橫財》這齣戲,話劇迷們並不陌生。
  • 濰坊未來實驗學校校園話劇展演活動成功舉辦
    在眾多的藝術形式中,話劇是一門綜合性藝術,給人施以淨化、奮進和美的精神啟迪。7月16日下午,由濰坊未來實驗學校七年級的同學們自己編導、排練的話劇表演在學校藝術中心上演。來自學校的老師、同學和家長們共同欣賞了這場話劇盛宴。
  • 《葬禮上的死亡》黑人喜劇vs.英式幽默
    克雷格(Dean Craig)重新打造劇本,力圖用黑人喜劇元素來中和冷調子的英式黑色幽默。拉布特的翻拍究竟是多此一舉還是錦上添花?從新鮮出爐的北美票房排行榜來看,至少我們可以肯定的是,風格鮮明的美式幽默成功地避免了原作叫好不叫座的命運,優秀的劇本與創意又使其免於評論界的口誅筆伐,拉布特的中庸之道雖說是驚喜欠奉,卻也不乏點睛之筆。
  • 英式幽默:鮑裡斯的高光時刻
    英式幽默:鮑裡斯的高光時刻 2020-12-10 16:45
  • 話劇《牛天賜》朗讀會將在浙圖舉行,現場將抽送話劇票
    老舍(1899-1966)為紀念120周年,著名戲劇人方旭把《牛天賜》首次搬上話劇舞臺。最近以《慶餘年》裡範思轍一角而熱門的小鮮肉郭麒麟,演繹老舍筆下的牛天賜。該話劇2019在北京等城市上演。2020年3月4日,將會來到杭州,在大劇院與杭州觀眾見面。
  • 暑假快來了,推薦七本幽默風趣的網絡小說,值得收藏!
    1.騎士的沙丘少領主年特厭煩了無聊的生活,走出領地,碰到聖女米蕾尼婭,一見鍾情,死纏不放;他來到首都,進了幼獅騎士學院,站在國王一邊與教皇一派展開了王權與神權的鬥爭,演繹了一幕幕幽默滑稽的喜劇。這是一部幽默風趣的西式玄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