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式幽默

2020-12-16 海潮如峰

英式幽默

米劇的幽默非常膚淺,瑣碎的無聊透頂,真不知道笑點在哪裡?最有趣的是英式幽默,無論什麼人、什麼事都能製造出笑點,所以日不落帝國還是具備巨大的文化優勢。

憨豆與女王一起跳傘降落,王室成員結婚、離婚、再婚,不在乎人們的議論。英國以前國王之間戰爭,沒有糧食,管對方借糧食再戰,與 儒家宣傳的斬草除根截然相反,在一些人眼中簡直是幼稚、愚蠢,世界觀的差異導致始終是兩大陣營,永遠不能調和,彼此都一直保持冷戰思維。

幽默的最高境界就是自我解嘲,就是否定之否定,一個進步的民族一定是一個幽默的民族,幽默在民間,看看手機上流行的幽默段子,比電視裡的節目幽默上百倍千倍。

附圖:201《無問西東》油畫系列之二百零一 英式幽默 60*80釐米

相關焦點

  • 英式幽默:鮑裡斯的高光時刻
    英式幽默:鮑裡斯的高光時刻 2020-12-10 16:45
  • 英國電影中的"英式幽默":溫文爾雅含蓄內斂
    英國有著悠久的文化歷史和特殊的地理位置,所以它形成了不同於其他西方國家的、獨特的英式幽默。英式幽默不同於外向、直接的美式幽默,它在平淡無奇的外表之下,令人回味無窮。喜歡諷刺是英式幽默的一大特點,他們不僅諷刺別人,更喜歡諷刺自己。這種「怪異」不是要惹怒別人,而是用來幫助自己接受殘酷而荒謬的現實。
  • 了解地道的英式幽默
    英式幽默 大多數國家都有自己獨特的幽默感,覺得一些事情比他們的鄰國有趣得多。對於英國人而言,情況確實如此,對他們來說,諷刺和挖苦的樂趣是很常見的 – 通常被稱為「打趣」,也很難被理解。 英式幽默經常顛倒意思,用詞卻傳達相反的意思。
  • 唐頓最迷人的地方,英式幽默罷了
    面對這部唐頓大電影,不少影迷表示,他們不僅獲得了視覺享受,更是被克勞利家略帶毒舌的「英式幽默範兒」圈了粉。你常常能看到,上一秒身著華服翩然起舞的貴族,下一秒就端起香檳,畫風一轉,恨不得能用犀利俏皮的言語將對方迅速打趴下。
  • 愚人節上的經典英式幽默
    英國廣播公司(BBC)作為「愚樂先鋒」,在過去幾十年裡創造了很多經典的案例,英國不少紙媒,例如《衛報》《每日郵報》和《每日鏡報》等也不甘示弱,為全世界人民帶來「英式幽默」。說到BBC,不得不提的經典案例是早在1957年愚人節當天播出的「義大利麵條豐收事件」。
  • 《葬禮上的死亡》黑人喜劇vs.英式幽默
    克雷格(Dean Craig)重新打造劇本,力圖用黑人喜劇元素來中和冷調子的英式黑色幽默。拉布特的翻拍究竟是多此一舉還是錦上添花?從新鮮出爐的北美票房排行榜來看,至少我們可以肯定的是,風格鮮明的美式幽默成功地避免了原作叫好不叫座的命運,優秀的劇本與創意又使其免於評論界的口誅筆伐,拉布特的中庸之道雖說是驚喜欠奉,卻也不乏點睛之筆。
  • 英國首相鮑裡斯是英式幽默的典型代表嗎?
    相較於笑話,幽默不僅有趣、可笑,而且意味深長。 (鮑裡斯是英式幽默的典型代表) 「英式幽默」,它又常被人們稱為「冷幽默」,因為它講究克制、含蓄,其中包含大量的雙關詞、反語、荒誕的情節、諷刺以及自嘲
  • 這電影中式幽默調侃美式幽默自嘲,英式幽默含蓄而德式幽默是調皮
    他們四人有個共同特點,就是在不如意的環境下仍然努力向上,卻反遭壓迫,兜裡的錢被銀行騙光後,站起來聯合反抗,通過反差感形成笑點,用很幽默的方式解決搶銀行行動中的各種奇葩問題,總是在不經意間把人逗笑。但整個搶銀行的過程並沒有過於喜劇化,而是更偏於用嚴肅的態度敘事,並在這個過程中加入德式的黑色幽默,這種幽默不像美式電影那種抖機靈式的貧嘴,而是像佐料般地調入到整道電影大餐中,讓人看的津津有味的同時留有思考。
  • 《葬禮上的死亡》被山寨 英式幽默遭遇美國惡搞
    英式幽默遭遇黑人惡搞        近日,由尼爾·拉布特執導,翻拍自同名英國電影的新片《葬禮上的死亡》美國版放出首款海報劇照以及預告片,影片也從原來的英倫三島冷幽默變成美國典型黑人惡搞式喜劇戲劇化的悲傷和幽默悄然向我們揭示葬禮的意義——帶著摯愛的心情緬懷死者,也讓生者將不如意的過去埋葬在葬禮上。美國版的《葬禮上的死亡》保留了原著的大部分情節,只是將內斂的英式幽默換成了特有的黑人惡搞。影片幕後陣容頗為可觀,既有《星際迷航》走紅的美女佐伊·索爾達娜,又有近期頗為疲軟的二線明星馬丁·勞倫斯,相信能攏住一部分影迷的心。
  • 話劇《二馬》:演繹京味風趣與英式幽默
    原標題:演繹京味風趣與英式幽默   幽默反映中西文化衝撞   老舍小說《二馬》講述了1926年一對中國父子在英國倫敦的遭遇和經歷。這部小說以從中國前往英國倫敦的老馬和小馬為主要人物,講述了「二馬」與溫都太太和小姐的愛情以及華人在倫敦的境遇,於「京味兒」和「英倫範兒」的配搭之間,演繹一出令人啼笑皆非的異國故事。
  • 《神奇海盜團》成年觀眾也喜愛 英式幽默笑點多
    《神奇海盜團》成年觀眾也喜愛 英式幽默笑點多     由《小雞快跑》原班人馬打造的3D粘土電影《神奇海盜團》已經於6月1日在全國各大院線上映。
  • 英國文學與英式幽默
    不過,英國式幽默有其顯著的特點。人們通常認為,英國人的笑很有節制,他們不如美國人放得那麼開,不會開懷大笑。他們常常莞爾一笑,點到為止。有人認為憨豆就是英國式幽默的典型人物,他內斂、沉默、怪異,憨態可掬,創造了英國式的無釐頭,似乎英國式幽默就是「自我貶低,以自負為大敵,其最終目的就是自嘲,嘲笑自己的缺點、失敗、窘境乃至自己的理想」。
  • 《萬物生靈》:紳士風格與英式幽默
    吉姆斯堅持在鄉間從事獸醫工作50餘年,為人謙卑、溫和、樂觀,充滿了悲憫情懷,他的作品亦「文如其人」,映照出了英國中產階級的紳士風格、節制與善,並伴有對現代性的反思及英式的語言幽默。英式幽默中的反諷反諷是英國文化中很重要的一種交流與辯論手段,也是其重要的語言要素之一。英國人類學家艾倫·麥克法蘭發現,他的中小學教育很大一部分花費在學習如何掌握反諷和諷刺這兩種修辭藝術和文學技巧上。同樣,反諷的運用也是英劇語言藝術的重要特色。
  • 遊戲藝術,一款夾雜後現代主義與英式幽默的解謎遊戲
    網上有一部分說法是人換了,但結合人物細節與動作細節來看,我覺得應該是同一個人,,這就涉及到了我題目中提到的英式幽默,不過這個稍後再說。第二次應該還是原來的男主角,只不過第二次應該是他的想像。其實作為一個浪漫主義者,我個人更偏向第一次任務是想像,男主是一個完美的特工,但厭倦了完美,所以幻想了自己像一個小菜鳥一樣執行了一次任務。
  • 老舍《二馬》改編話劇 京城風味和英式幽默相映成趣
    原標題:京城風味和英式幽默相映成趣   ■本報記者 童薇菁   曾有人幽默地比喻這部作品,是一部1926年版的「當北平遇上倫敦」,甚至,是「傲慢與偏見」的京味串燒版。   這部作品,就是老舍早期作品小說 《二馬》。
  • 深度分析:英格蘭為何自黑,三獅的英式幽默你看懂了嗎?
    深度分析:英格蘭為何自黑,三獅的英式幽默你看懂了嗎?連教練都自黑,英國式幽默可見一斑。不過英國網友不願意了,他們在網上回懟,「在英格蘭,中國足球出名是因為?中國有足球隊嗎?」
  • 「英式幽默」和「美式幽默」
    言歸正傳,幽默這種東西,要解釋,恐怕不好解釋。推薦先讀一下 Kate Fox <Humor Rules>,雖然用文字去解釋一個國家的氣質,尤其是幽默這樣的氣質,太難了一些。下面會講到英式幽默的幾個原則,首要的是下面這條。
  • 聖誕節在家隔離產出的英式幽默
    英式幽默通過自嘲、自損或者口出狂言以表達對日常生活中的荒誕離奇的人人事事另類的看法,已演變成傳統中的文化或者說是文化中沉澱的傳統,成為英國一張略顯貶義的名片。如果抽象描述其特徵,大家一定會一頭霧水,不知所云。日前,愛爾蘭時報羅列出今年英國前十名最佳防疫笑話,不妨大家一起分享一下。
  • 英式幽默 北京味兒 伺候《二馬》進劇場
    2016年,這則民國與英倫遭遇的故事,將首度被搬上話劇舞臺,由以改編老舍先生作品見常的方旭擔任編劇、導演及主演,11月16日起,該劇將亮相首都劇場,用英式幽默和老北京韻味講故事。  作為2016年首都劇場精品劇目邀請展演劇目,話劇《二馬》以從中國前往英國倫敦的老馬和小馬為主要人物,講述了二馬與溫都太太和小姐的愛情,以及華人在倫敦的境遇。
  • 英式幽默迷你劇:每30分鐘就黑完一個名人
    每一集就像一個小品,或幽默,或溫情,或無釐頭,這獨有的英式腦洞讓人慾罷不能。第一個故事講述的是美國搖滾歌手鮑勃·迪倫躲過粉絲們的圍堵,踏上拜訪朋友戴夫斯圖爾特之路。當他循著地址敲開門時,第一次還被當做了推銷員,第二次敲開門直接表明是找朋友戴夫的時候,戴夫女友安吉告訴鮑勃戴夫剛出門並邀請至房子裡面等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