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文學與英式幽默

2020-12-17 光明數字報

    英國人並不以幽默著稱,在英國人的民族性格中,保守和內斂是突出的特徵。他們沉默寡言、感情不外露,不喜和陌生人說話。如果說法國人浪漫、義大利人開放,那麼英國人很紳士。然而,在英國人的自我描述中,幽默是其性格的一個重要的方面。他們並不像我們想像的那樣不苟言笑,他們也有幽默感,也喜歡喜劇。不過,英國式幽默有其顯著的特點。人們通常認為,英國人的笑很有節制,他們不如美國人放得那麼開,不會開懷大笑。他們常常莞爾一笑,點到為止。有人認為憨豆就是英國式幽默的典型人物,他內斂、沉默、怪異,憨態可掬,創造了英國式的無釐頭,似乎英國式幽默就是「自我貶低,以自負為大敵,其最終目的就是自嘲,嘲笑自己的缺點、失敗、窘境乃至自己的理想」。 

    然而,從英國文學來看,英國人的幽默感更加複雜,常常有情景幽默和語言幽默兩種類型。所謂情景幽默就是在一個特定的情景中發生的喜劇,幽默由情景引起。在威廉·莎士比亞的《威尼斯商人》中,鮑西婭女扮男裝,以律師鮑爾薩澤博士的身份出庭,為安東尼奧辯護,拯救了他的性命。安東尼奧的朋友巴薩尼奧,也就是她的丈夫,並不知情,上前去感謝她,要送她一件禮物以示感謝。她選擇了巴薩尼奧手上的戒指,即她自己送給他的定情物。巴薩尼奧一開始很為難,但是經過一番掂量之後,他給了她那隻戒指,違反了他對妻子(即女扮男裝的她)許下的諾言。這種幽默也叫身份錯位的幽默,即由於不知道對方身份而說出了錯誤的話或者做出錯誤的事而引起的幽默。我們可以想像,巴薩尼奧回家後會受到鮑西婭怎樣的懲罰。

    英國情景幽默的另一個重要特點是文體錯位,即用與描寫對象不協調的文體來呈現他、描寫他。約翰·德萊頓在《麥克弗蘭諾》一詩中描寫了一場聲勢浩大的加冕儀式,用史詩般的語言描寫了一個三流作家C成為「愚蠢之王」的經過。加冕儀式始於父王(一位前輩三流作家)的退位演說:他說,時光不饒人,國家需要新鮮血液。作為國王,他不過是開路人,為更偉大的傻瓜鋪平道路。正當他歷數C的愚行,證明他是最偉大的傻瓜時,他腳下木板脫落,他掉了下去,身上的袈裟隨氣流飄到了空中,正好掉在C的身上。讀者都明白,這個史詩般的場面與這位三流作家的形象極不協調,它的幽默就在於將這個愚蠢的典型放進了一個根本不適合他的場面,用一種高貴的文體來講述一個庸人的故事。通過創造不協調的情景,使描寫對象變得荒唐,從而達到了挖苦和奚落的效果。

    英國的情景幽默更多的是使用時空錯位的手法。所謂時空錯位就是指將一個人物從一個環境移植到另一個環境中,或者從一個時代移植到另一個時代,從而產生誤會、奇遇等等喜劇因素。約納森·斯威夫特的《格列佛遊記》就屬於這一類幽默。我們都記得,格列佛在海上遇難,漂流到一個海島。當他醒來時,他已經被一種微縮人類所控制,被當成奇觀拖到了都城,成為觀賞對象。然而,當小人國與鄰國發生戰爭時,他被當成了秘密武器,幫助小人國取得了戰爭的勝利;當小人國的王宮意外發生了火災時,人們手腳慌亂,無所適從,他又用一泡尿液澆滅了大火。

    我們可以看到,這裡邊的幽默是由情景置換所引起的。就像劉姥姥被放進了大觀園,格列佛也因被放到了一個不同尋常的環境中而引起了各種誤會和奇遇。他從一個時空被移植到了另一個時空之中,他的身份和特徵與新的環境完全不能相匹配,因此產生了不協調感或者不融合的情景。這樣的技巧在現代西方的電影中也常常被使用,如馬克·吐溫小說改編的電影《康涅狄克州的揚基在亞瑟王的朝廷》就是將一個現代美國人送回到中世紀。其結果是,他所掌握的簡單的科技知識在亞瑟王的時代都是奇蹟,在朝廷引起巨大的轟動。在好萊塢大片的《回到未來》中,男孩乘坐時間機器,回到了他父母戀愛的時代,企圖幹預父母的婚姻。這種時空錯位常常能夠產生諸多喜劇性效果,從而在讀者心中引起強烈的幽默感,產生了所謂的「穿越劇」的效果。

    斯威夫特是以諷刺見長的作家,同時也是英國式幽默的大師。《致斯特拉》一詩是他獻給友人(情人)的一首生日詩,他多年來一直追求她,從16歲追到32歲,仍然沒有追上。在詩歌中,他首先恭喜她年齡翻了一番,身材也翻了一番。這裡讀者感到話中有話,但是他筆鋒一轉,繼續說道,雖然你的年齡和身材翻番,但是你的智慧和魅力也翻了一番。他希望她不是32歲,而是兩個16歲的姑娘,而他自己也希望上帝能夠把他劈成兩半,正好與兩個16歲的姑娘配對。在這裡,斯威夫特沒有刻意諷刺,更多的是逗樂。他將「翻番」這個概念進行了仔細的玩味,翻來覆去對它進行考察,從而使它產生出神奇的效果。

    語言幽默常常表現為語言運用的機智性,或對語義的延展、扭曲和擠壓。英國著名作家、批評家塞繆爾·詹森曾經與一位有女權主義傾向的女士交談,女士大談特談女性的優秀品質,責備男性對女性的不公,譴責社會對女性的壓迫。詹森對此有些反感,回答說,「你的觀點也許很有意思,但是作為男人,夫人,我無法想像」。但是這句話的原文(but as a man, madam, I cannot conceive)也可以理解為「但是作為男人,夫人,我無法懷孕」。言外之意,我沒有女性的體驗,因此無法想像女性在社會中所受到的不公正待遇。同時,這也是對女士激進的女權主義思想的反唇相譏。我們可以看到,詹森對「想像」(conceive)一詞的選擇很有用心,對它的運用充滿了機智,擠壓出該詞一語雙關的含義,從而達到了一種詞義延展和扭曲的幽默效果。

    從這些例子,我們可以看到,英國式幽默比較含蓄,比較細膩,不是那種粗俗的、下流的玩笑,至少從英國文學看,可以這麼說。這也許就是為什麼英國人莞爾一笑,而不開懷大笑的原因吧。我們說英國式幽默有以上主要特點,但並不是說英國人只會開這樣的玩笑。實際上,其他的各種幽默技巧英國人都使用過,如故意曲解、戲仿、戲謔、驚喜等等。有一個顧客在餐廳裡吃飯,發現湯裡有隻蒼蠅,叫來侍者,對他說道:「湯裡有隻蒼蠅。」侍者回答道:「是嘿,它好像在遊泳,還是遊的仰泳。」另有一位英國人開車出遊,在一個鄉間迷路,問農夫,「請問我這是在什麼地方?」農夫看了他一眼,說,「你在車裡呀。」讀者都明白,在這兩則幽默裡,聽者故意曲解了說話人的意思。

    文學是一個國家的歷史、文化、價值觀的載體,從文學中看一個民族的性格應該是合理的、可靠的。當然英國同其他國家一樣,是一個不斷發展的國家,其民族性格也在不斷建構之中。英國《金融時報》2011年3月刊登一篇題為《英式幽默見證英國衰落》的文章。作者說,大英帝國的衰落使英國人更容易自嘲,拿「沒落」來開心。美國的黨派政治常常充滿了怨恨,歐巴馬常常被謾罵,而英國政治常常是以奚落、嘲笑來對付對手。作者說:「隨著美國也與英國一道坐上了『下行』的電梯,相信兩國都將迎來庫克式諷刺喜劇的復興」。

    記得在英國初學英語時,班上有一位阿拉伯女學生,她每天都會換一身漂亮的長袍。到第七天,當她穿著一身特別華麗的真絲長袍走進教室時,所有的人都不由自主想誇讚她卻找不到合適的詞,老師蘇姍女士說了一句話,「你家一定有個大衣櫥」,既表達了讚美,又逗笑了所有的人。這就是英國人的幽默感,隨處可見。

——編者

    作者介紹:張劍,北京外國語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學術委員會委員。著作有《T.S.艾略特與英國浪漫主義詩歌傳統》、《英美詩歌選集》和《浪漫主義詩歌與新歷史主義批評》等。

相關焦點

  • 英國文學與英式幽默 讓人心滿意足的發笑
    然而,在英國人的自我描述中,幽默是其性格的一個重要的方面。他們並不像我們想像的那樣不苟言笑,他們也有幽默感,也喜歡喜劇。不過,英國式幽默有其顯著的特點。人們通常認為,英國人的笑很有節制,他們不如美國人放得那麼開,不會開懷大笑。他們常常莞爾一笑,點到為止。
  • 談英國文學與英式幽默:多使用時空錯位的手法
    然而,在英國人的自我描述中,幽默是其性格的一個重要的方面。他們並不像我們想像的那樣不苟言笑,他們也有幽默感,也喜歡喜劇。不過,英國式幽默有其顯著的特點。人們通常認為,英國人的笑很有節制,他們不如美國人放得那麼開,不會開懷大笑。他們常常莞爾一笑,點到為止。
  • 英國電影中的"英式幽默":溫文爾雅含蓄內斂
    英國有著悠久的文化歷史和特殊的地理位置,所以它形成了不同於其他西方國家的、獨特的英式幽默。英式幽默不同於外向、直接的美式幽默,它在平淡無奇的外表之下,令人回味無窮。喜歡諷刺是英式幽默的一大特點,他們不僅諷刺別人,更喜歡諷刺自己。這種「怪異」不是要惹怒別人,而是用來幫助自己接受殘酷而荒謬的現實。
  • 英式幽默
    英式幽默米劇的幽默非常膚淺,瑣碎的無聊透頂,真不知道笑點在哪裡?最有趣的是英式幽默,無論什麼人、什麼事都能製造出笑點,所以日不落帝國還是具備巨大的文化優勢。英國以前國王之間戰爭,沒有糧食,管對方借糧食再戰,與 儒家宣傳的斬草除根截然相反,在一些人眼中簡直是幼稚、愚蠢,世界觀的差異導致始終是兩大陣營,永遠不能調和,彼此都一直保持冷戰思維。幽默的最高境界就是自我解嘲,就是否定之否定,一個進步的民族一定是一個幽默的民族,幽默在民間,看看手機上流行的幽默段子,比電視裡的節目幽默上百倍千倍。
  • 英國首相鮑裡斯是英式幽默的典型代表嗎?
    相較於笑話,幽默不僅有趣、可笑,而且意味深長。 (鮑裡斯是英式幽默的典型代表) 「英式幽默」,它又常被人們稱為「冷幽默」,因為它講究克制、含蓄,其中包含大量的雙關詞、反語、荒誕的情節、諷刺以及自嘲
  • 話劇《二馬》:演繹京味風趣與英式幽默
    原標題:演繹京味風趣與英式幽默   幽默反映中西文化衝撞   老舍小說《二馬》講述了1926年一對中國父子在英國倫敦的遭遇和經歷。這部小說以從中國前往英國倫敦的老馬和小馬為主要人物,講述了「二馬」與溫都太太和小姐的愛情以及華人在倫敦的境遇,於「京味兒」和「英倫範兒」的配搭之間,演繹一出令人啼笑皆非的異國故事。
  • 老舍《二馬》改編話劇 京城風味和英式幽默相映成趣
    原標題:京城風味和英式幽默相映成趣   ■本報記者 童薇菁   曾有人幽默地比喻這部作品,是一部1926年版的「當北平遇上倫敦」,甚至,是「傲慢與偏見」的京味串燒版。   這部作品,就是老舍早期作品小說 《二馬》。
  • 英式幽默 北京味兒 伺候《二馬》進劇場
    2016年,這則民國與英倫遭遇的故事,將首度被搬上話劇舞臺,由以改編老舍先生作品見常的方旭擔任編劇、導演及主演,11月16日起,該劇將亮相首都劇場,用英式幽默和老北京韻味講故事。  作為2016年首都劇場精品劇目邀請展演劇目,話劇《二馬》以從中國前往英國倫敦的老馬和小馬為主要人物,講述了二馬與溫都太太和小姐的愛情,以及華人在倫敦的境遇。
  • 《萬物生靈》:紳士風格與英式幽默
    吉姆斯堅持在鄉間從事獸醫工作50餘年,為人謙卑、溫和、樂觀,充滿了悲憫情懷,他的作品亦「文如其人」,映照出了英國中產階級的紳士風格、節制與善,並伴有對現代性的反思及英式的語言幽默。這是1930年代的英國紳士對過度發展的一種思考,也是對農業產業化的反思。這種反思與保守的思想,使得英國氣質保持了它的獨特性、創造性和可延續性。酒館、客棧等「公共場所」延續了古希臘公共空間的狂歡特質,它在英國文化中具有一種自由、平等、親密的感覺,陌生人在此相遇可以成為暫時的朋友。
  • 英國男子以英式幽默編制搞笑版《舌尖上的英國》 火了
    據英國廣播公司18日報導,以中國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為靈感,兩名英國男子自拍兩分鐘短片《舌尖上的英國》,迅速走紅網絡,引發很多網友評論。   在視頻中,英語解說模仿了中國紀錄片的風格,將英國美食分為四部分。第一部分,「自然的饋贈」:為了讓肉和魚的味道更加特別,在英國有這麼一味特別的佐料——土豆。第二部分,「轉化的靈感」:英國廚師的靈感來源於:土豆。第三部分,「英國的味道」:為了讓土豆更有味道,英國人會給它們撒上鹽。有了這麼一道美味小吃,英國人真的是可以幹活幹上一整天不知勞累。
  • 英國女王最萌的7個瞬間,承包皇室表情包和段子手,英式幽默!
    【英國女王最萌的7個瞬間,承包皇室表情包和段子手,英式幽默!】提到英國皇室嗎,總是覺得華麗莊嚴,提到英國女王這個近百歲的老人更是感覺神聖不可侵犯,而英國女王也有很多幽默的時候,比如說,英國女王說:一低頭,皇冠就掉~「還會吐槽皇冠太重!
  • 了解地道的英式幽默
    英式幽默 大多數國家都有自己獨特的幽默感,覺得一些事情比他們的鄰國有趣得多。對於英國人而言,情況確實如此,對他們來說,諷刺和挖苦的樂趣是很常見的 – 通常被稱為「打趣」,也很難被理解。 英式幽默經常顛倒意思,用詞卻傳達相反的意思。
  • 唐頓最迷人的地方,英式幽默罷了
    面對這部唐頓大電影,不少影迷表示,他們不僅獲得了視覺享受,更是被克勞利家略帶毒舌的「英式幽默範兒」圈了粉。你常常能看到,上一秒身著華服翩然起舞的貴族,下一秒就端起香檳,畫風一轉,恨不得能用犀利俏皮的言語將對方迅速打趴下。
  • 愚人節上的經典英式幽默
    新華網倫敦3月31日電(記者夏曉)關於愚人節的起源,英國人和法國人一直都說不明白,也沒有具體的歷史考證。但是英國人對於愚人節的熱情已經持續很久,英國媒體在「把握時機」、「愚樂大眾」上更是有歷來的傳統。
  • 英國人崇尚的「英式幽默」真的有必要嗎?| 雙語閱讀
    遠離祖國的僑民們還看清了另外一件事,即英式幽默的弊端。從長遠來看,我們甘之如飴的國民才能似乎成為英國癥結的部分原因。英國斷然拒絕嚴肅地對待一切事情,而這正讓他們自食惡果。在其他國家本該被嘲弄的公眾人物在英國受到禮遇,或者至少被看作「人物」。(其中少數的確是貨真價實的人物。)沒有一個富裕國家比我們更樂於接受傻瓜。
  • 《葬禮上的死亡》被山寨 英式幽默遭遇美國惡搞
    英式幽默遭遇黑人惡搞        近日,由尼爾·拉布特執導,翻拍自同名英國電影的新片《葬禮上的死亡》美國版放出首款海報劇照以及預告片,影片也從原來的英倫三島冷幽默變成美國典型黑人惡搞式喜劇        影片翻拍自07年的同名英國影片《葬禮上的死亡》,影片講述了丹尼爾(馬修`菲克費登)是個久不得志的作家,而且一直生活在名作家哥哥羅伯特(Rupert Graves)的陰影之下。默默擔負贍養父母義務的他這次主辦父親的葬禮,卻同樣被哥哥喧賓奪主。本來嚴肅而又神聖的葬禮更是被堂姐的未婚夫,錯食了迷幻藥的可憐蟲西蒙(艾倫`圖代克),攪得一團糟。
  • 《葬禮上的死亡》黑人喜劇vs.英式幽默
    克雷格(Dean Craig)重新打造劇本,力圖用黑人喜劇元素來中和冷調子的英式黑色幽默。拉布特的翻拍究竟是多此一舉還是錦上添花?從新鮮出爐的北美票房排行榜來看,至少我們可以肯定的是,風格鮮明的美式幽默成功地避免了原作叫好不叫座的命運,優秀的劇本與創意又使其免於評論界的口誅筆伐,拉布特的中庸之道雖說是驚喜欠奉,卻也不乏點睛之筆。
  • 《英國人的言行潛規則》:幽默是最重要的交往準則
    核心提示:在英國人的為人處事言談笑語當中,最重要的一點可以說他們民族性格當中最重要的特點就是幽默,所以說關於幽默規則有很多精彩的篇章,幽默是英國人一切的規則,幽默才是統治談話的靈魂,她說幽默是無所不在,幽默是無所不能。
  • 英式幽默:鮑裡斯的高光時刻
    英式幽默:鮑裡斯的高光時刻 2020-12-10 16:45
  • 話劇《二馬》根據老舍同名小說改編 京味風趣混搭英式幽默
    原標題:話劇《二馬》京味風趣混搭英式幽默 擔任本劇文學顧問的老舍先生之女舒濟對方旭的改編和演繹充滿信心,擔任藝術顧問的著名表演藝術家斯琴高娃則表示:「如果老舍先生看了,一定會樂出聲兒。」   《二馬》的故事雖然發生在英國,但仍然是人們熟悉的「京味兒」。方旭一直在小心翼翼平衡劇中的虛與實,也遊蕩在「倫敦腔」與「京味兒」之間。這版話劇採用了很多比較新穎的創新。比如全劇用一種和英國報紙結合的形式,來凸現時代感和社會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