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人並不以幽默著稱,在英國人的民族性格中,保守和內斂是突出的特徵。他們沉默寡言、感情不外露,不喜和陌生人說話。如果說法國人浪漫、義大利人開放,那麼英國人很紳士。然而,在英國人的自我描述中,幽默是其性格的一個重要的方面。他們並不像我們想像的那樣不苟言笑,他們也有幽默感,也喜歡喜劇。不過,英國式幽默有其顯著的特點。人們通常認為,英國人的笑很有節制,他們不如美國人放得那麼開,不會開懷大笑。他們常常莞爾一笑,點到為止。有人認為憨豆就是英國式幽默的典型人物,他內斂、沉默、怪異,憨態可掬,創造了英國式的無釐頭,似乎英國式幽默就是「自我貶低,以自負為大敵,其最終目的就是自嘲,嘲笑自己的缺點、失敗、窘境乃至自己的理想」。
然而,從英國文學來看,英國人的幽默感更加複雜,常常有情景幽默和語言幽默兩種類型。所謂情景幽默就是在一個特定的情景中發生的喜劇,幽默由情景引起。在威廉·莎士比亞的《威尼斯商人》中,鮑西婭女扮男裝,以律師鮑爾薩澤博士的身份出庭,為安東尼奧辯護,拯救了他的性命。安東尼奧的朋友巴薩尼奧,也就是她的丈夫,並不知情,上前去感謝她,要送她一件禮物以示感謝。她選擇了巴薩尼奧手上的戒指,即她自己送給他的定情物。巴薩尼奧一開始很為難,但是經過一番掂量之後,他給了她那隻戒指,違反了他對妻子(即女扮男裝的她)許下的諾言。這種幽默也叫身份錯位的幽默,即由於不知道對方身份而說出了錯誤的話或者做出錯誤的事而引起的幽默。我們可以想像,巴薩尼奧回家後會受到鮑西婭怎樣的懲罰。
英國情景幽默的另一個重要特點是文體錯位,即用與描寫對象不協調的文體來呈現他、描寫他。約翰·德萊頓在《麥克弗蘭諾》一詩中描寫了一場聲勢浩大的加冕儀式,用史詩般的語言描寫了一個三流作家C成為「愚蠢之王」的經過。加冕儀式始於父王(一位前輩三流作家)的退位演說:他說,時光不饒人,國家需要新鮮血液。作為國王,他不過是開路人,為更偉大的傻瓜鋪平道路。正當他歷數C的愚行,證明他是最偉大的傻瓜時,他腳下木板脫落,他掉了下去,身上的袈裟隨氣流飄到了空中,正好掉在C的身上。讀者都明白,這個史詩般的場面與這位三流作家的形象極不協調,它的幽默就在於將這個愚蠢的典型放進了一個根本不適合他的場面,用一種高貴的文體來講述一個庸人的故事。通過創造不協調的情景,使描寫對象變得荒唐,從而達到了挖苦和奚落的效果。
英國的情景幽默更多的是使用時空錯位的手法。所謂時空錯位就是指將一個人物從一個環境移植到另一個環境中,或者從一個時代移植到另一個時代,從而產生誤會、奇遇等等喜劇因素。約納森·斯威夫特的《格列佛遊記》就屬於這一類幽默。我們都記得,格列佛在海上遇難,漂流到一個海島。當他醒來時,他已經被一種微縮人類所控制,被當成奇觀拖到了都城,成為觀賞對象。然而,當小人國與鄰國發生戰爭時,他被當成了秘密武器,幫助小人國取得了戰爭的勝利;當小人國的王宮意外發生了火災時,人們手腳慌亂,無所適從,他又用一泡尿液澆滅了大火。
我們可以看到,這裡邊的幽默是由情景置換所引起的。就像劉姥姥被放進了大觀園,格列佛也因被放到了一個不同尋常的環境中而引起了各種誤會和奇遇。他從一個時空被移植到了另一個時空之中,他的身份和特徵與新的環境完全不能相匹配,因此產生了不協調感或者不融合的情景。這樣的技巧在現代西方的電影中也常常被使用,如馬克·吐溫小說改編的電影《康涅狄克州的揚基在亞瑟王的朝廷》就是將一個現代美國人送回到中世紀。其結果是,他所掌握的簡單的科技知識在亞瑟王的時代都是奇蹟,在朝廷引起巨大的轟動。在好萊塢大片的《回到未來》中,男孩乘坐時間機器,回到了他父母戀愛的時代,企圖幹預父母的婚姻。這種時空錯位常常能夠產生諸多喜劇性效果,從而在讀者心中引起強烈的幽默感,產生了所謂的「穿越劇」的效果。
斯威夫特是以諷刺見長的作家,同時也是英國式幽默的大師。《致斯特拉》一詩是他獻給友人(情人)的一首生日詩,他多年來一直追求她,從16歲追到32歲,仍然沒有追上。在詩歌中,他首先恭喜她年齡翻了一番,身材也翻了一番。這裡讀者感到話中有話,但是他筆鋒一轉,繼續說道,雖然你的年齡和身材翻番,但是你的智慧和魅力也翻了一番。他希望她不是32歲,而是兩個16歲的姑娘,而他自己也希望上帝能夠把他劈成兩半,正好與兩個16歲的姑娘配對。在這裡,斯威夫特沒有刻意諷刺,更多的是逗樂。他將「翻番」這個概念進行了仔細的玩味,翻來覆去對它進行考察,從而使它產生出神奇的效果。
語言幽默常常表現為語言運用的機智性,或對語義的延展、扭曲和擠壓。英國著名作家、批評家塞繆爾·詹森曾經與一位有女權主義傾向的女士交談,女士大談特談女性的優秀品質,責備男性對女性的不公,譴責社會對女性的壓迫。詹森對此有些反感,回答說,「你的觀點也許很有意思,但是作為男人,夫人,我無法想像」。但是這句話的原文(but as a man, madam, I cannot conceive)也可以理解為「但是作為男人,夫人,我無法懷孕」。言外之意,我沒有女性的體驗,因此無法想像女性在社會中所受到的不公正待遇。同時,這也是對女士激進的女權主義思想的反唇相譏。我們可以看到,詹森對「想像」(conceive)一詞的選擇很有用心,對它的運用充滿了機智,擠壓出該詞一語雙關的含義,從而達到了一種詞義延展和扭曲的幽默效果。
從這些例子,我們可以看到,英國式幽默比較含蓄,比較細膩,不是那種粗俗的、下流的玩笑,至少從英國文學看,可以這麼說。這也許就是為什麼英國人莞爾一笑,而不開懷大笑的原因吧。我們說英國式幽默有以上主要特點,但並不是說英國人只會開這樣的玩笑。實際上,其他的各種幽默技巧英國人都使用過,如故意曲解、戲仿、戲謔、驚喜等等。有一個顧客在餐廳裡吃飯,發現湯裡有隻蒼蠅,叫來侍者,對他說道:「湯裡有隻蒼蠅。」侍者回答道:「是嘿,它好像在遊泳,還是遊的仰泳。」另有一位英國人開車出遊,在一個鄉間迷路,問農夫,「請問我這是在什麼地方?」農夫看了他一眼,說,「你在車裡呀。」讀者都明白,在這兩則幽默裡,聽者故意曲解了說話人的意思。
文學是一個國家的歷史、文化、價值觀的載體,從文學中看一個民族的性格應該是合理的、可靠的。當然英國同其他國家一樣,是一個不斷發展的國家,其民族性格也在不斷建構之中。英國《金融時報》2011年3月刊登一篇題為《英式幽默見證英國衰落》的文章。作者說,大英帝國的衰落使英國人更容易自嘲,拿「沒落」來開心。美國的黨派政治常常充滿了怨恨,歐巴馬常常被謾罵,而英國政治常常是以奚落、嘲笑來對付對手。作者說:「隨著美國也與英國一道坐上了『下行』的電梯,相信兩國都將迎來庫克式諷刺喜劇的復興」。
記得在英國初學英語時,班上有一位阿拉伯女學生,她每天都會換一身漂亮的長袍。到第七天,當她穿著一身特別華麗的真絲長袍走進教室時,所有的人都不由自主想誇讚她卻找不到合適的詞,老師蘇姍女士說了一句話,「你家一定有個大衣櫥」,既表達了讚美,又逗笑了所有的人。這就是英國人的幽默感,隨處可見。
——編者
作者介紹:張劍,北京外國語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學術委員會委員。著作有《T.S.艾略特與英國浪漫主義詩歌傳統》、《英美詩歌選集》和《浪漫主義詩歌與新歷史主義批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