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葬禮上的死亡》黑人喜劇vs.英式幽默

2020-12-17 第一財經

好萊塢向來奉行拿來主義,其中既有慘不忍睹的魚目混珠之作,也不乏令人驚豔的神來之筆。翻拍片的「本尊」通常具備兩大特徵:或是因其年代久遠,製片商可 以借懷舊之名賺個盆滿缽滿;或是屬於經典外語片,與美國觀眾之間存在一定隔閡。

由此觀之,2010版《葬禮上的死亡》算得上是翻拍片中的異數:原作上映後 不到三年,內爾?拉布特(Neil LaBute)就迫不及待地請來金牌編劇迪恩?克雷格(Dean Craig)重新打造劇本,力圖用黑人喜劇元素來中和冷調子的英式黑色幽默。

拉布特的翻拍究竟是多此一舉還是錦上添花?從新鮮出爐的北美票房排行榜來看,至少我們可以肯定的是,風格鮮明的美式幽默成功地避免了原作叫好不叫座的命運,優秀的劇本與創意又使其免於評論界的口誅筆伐,拉布特的中庸之道雖說是驚喜欠奉,卻也不乏點睛之筆。

黑人喜劇調和英式幽默

在葬禮這樣極度陰鬱肅穆的場合,竟也能不斷湧出幽默氣息:一個希望諸事順利卻又天不遂人願的長子、一位求子心切的妻子、一位誤食迷幻藥之後在屋頂上大跳裸舞的未婚夫、一個訂婚後依然和前男友糾纏不清的侄女、一個牛皮不斷脾氣火暴的叔叔再加上未能將秘密帶進棺材的同性戀老爹……西方人百無禁忌的搞笑天分在這裡發揮得淋漓盡致,誠如1997版導演弗蘭克?奧茲(Frank Oz)所言:「將絕望的事情再度絕望化,負負得正的結果就是能夠讓故事變得更加有趣,充滿了無數個滑稽的可能性。」

與舊版相比,《葬禮上的死亡》(2010)並未在內容和情節上做出多大改動,只不過是將故事的背景從英國轉移到了洛杉磯郊區,將人物設定從淡定沉著的英國上層社會改成了南加州的非裔中產階級。作為一位著名的厭世者,拉布特既不願將「葬禮」打造成一個喧鬧傖俗的狂歡嘉年華,也不打算和投資人的腰包過不去。就此而言,繼續起用原作編劇克雷格的決定不可謂不明智,後者幾乎是毫不費 力地複製了舊版的框架與節奏,並用黑人喜劇元素中和了偏冷的英式基調,使之在保留原作魅力的同時,更適合當今觀眾的口味與好萊塢影星的演繹。

不少觀眾抱怨2010版「葬禮」有近親繁殖之嫌,驚喜不足,新意欠奉,然而若是細細品味,你會發現影片為英美喜劇提供了一個非常有趣的對照:如果說奧茲 更注重演員的戲劇功底,那麼拉布特的選角則是以喜劇天分為準繩,原本微妙細膩的英式幽默亦被改造成了風格鮮明、大開大合的美國黑人喜劇。儘管新版的素材和笑料與原作幾乎並無二致,卻多了一分誇張,少了一絲荒誕;有時兩者都能讓人笑破肚皮,搞笑手法卻又是大相逕庭,花樣百出。

出色的群戲,優秀的喜劇

舊版「葬禮」中的群戲極為出色,所幸的是,拉布特亦成功地召集了一個強大的演員陣容,從而使影片的水準上升了一個層次。每個小角色都令人過目難忘,每一位演員都極具天分,其中大部分都不曾有過類似的合作經驗,然而效果卻是出乎意料的好。

新版的群戲動態十足,演員的表演絲絲入扣、相互交融而又不著痕跡,壓根兒不存在所謂的搶戲。例如,盧克?威爾遜足以憑一己之力撐起一部喜劇,然而在片中他僅扮演了糾纏不清的前男友這一小角色,發揮空間相對有限,但「笑果」十足,令人捧腹。飾演長子亞倫的克裡斯?洛克表現得相當內斂克制,儘管最近大銀幕成績慘澹的他急需一部鹹魚翻生之作;其他引人注目的角色還包括「野豬般到處發情」的弟弟馬丁?勞倫斯、成功的垃圾小說作家瑞安、急躁而貪婪的牧師基思?大衛、對未能抱上孫子耿耿於懷的死者遺孀利娜?豪爾以及為老不尊的叔叔丹尼?格洛弗。當患有疑病性憂鬱症的遠親特雷西?摩根將坐在輪椅上的老頭推到浴室中時,坐便器發生了一次「噴糞」大爆炸,這個鏡頭在預告片中引起一片尖叫,堪稱屢試不爽的「金牌笑料」。

遺憾的是,新版「葬禮」依然未能達到原作的高度,導演對於故事背景的「乾坤 大挪移」似乎無意作出任何文化層面的闡釋,致使其內涵大打折扣。許多笑料因為脫離原來背景而變得索然無味,用直白的方式抖包袱對於含蓄的英式幽默元素來說似乎也有些水土不服。總體而言,2010版「葬禮」算得上是一部能夠取悅大眾的優秀喜劇片,只不過和多數好萊塢翻拍片一樣,它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離「經典」卻依然遙遠。

相關焦點

  • 《葬禮上的死亡》被山寨 英式幽默遭遇美國惡搞
    《葬禮上的死亡》美國版海報英式幽默遭遇黑人惡搞        近日,由尼爾·拉布特執導,翻拍自同名英國電影的新片《葬禮上的死亡》美國版放出首款海報劇照以及預告片,影片也從原來的英倫三島冷幽默變成美國典型黑人惡搞式喜劇
  • 英國電影中的"英式幽默":溫文爾雅含蓄內斂
    基於這種風格特徵,英式幽默在內容和形式上是反英雄主義的,其最終目的就是自嘲,嘲笑自己的缺點、失敗、窘境乃至自己的理想。  無論是在什麼類型的電影裡面英國人都不忘記幽默自己一下。這是英國人的特點,同時也是英國電影的特點。不誇張地說也正是因為這個特點,才使得英國電影在好萊塢電影大潮之下得以生存和發展起來。英式幽默歷史悠久,我們可以向上追溯到莎士比亞的年代。
  • 英式黑幽默來襲經典喜劇《飛來橫財》在杭亮相
    由杭州演藝集團和杭州話劇藝術中心聯合出品的英式經典喜劇《飛來橫財》在這裡首次亮相。伴隨著開場音樂和入耳雨聲,舞臺上亮起燈光,觀眾眼前是20世紀英倫風格的客廳,整潔有序。此時,一名背著包的男子闖進舞臺,神色焦急。至此,一場由金錢引發的鬧劇蓄勢待發、正待鋪陳。《飛來橫財》這齣戲,話劇迷們並不陌生。
  • 《喜劇星》上演首輪廝殺 "英式幽默"巔峰對決
    《中國喜劇星》首輪廝殺戰隆重上演,盡顯顛覆本色!英達導師麾下眾位高徒紛紛亮相,「英式幽默」巔峰對決,現場pk步步驚心,越驚越出大包袱!觀眾們在這場笑點十足的同門pk賽中看到了中國喜劇星的「後勁兒」,舞臺表現力和感染力越來越強,這讓不少觀眾感嘆「意外」。
  • 用英式幽默來嘲諷戰鬥民族,這部傳記片讓人啼笑皆非!
    雖然是一部歷史傳記電影,但「紅顏秀」前面有提到這是一部不折不扣的黑色幽默喜劇電影。沒有密集的笑點,也沒有當代人熟知的網絡點、「玩梗」,那為什麼它就成為了一部喜劇電影呢?首先,「紅顏秀」在之前提到這是一部極具反差的電影。
  • 在別人葬禮上蹦迪的這些黑人,我竟罵不起來
    圖據BBC新聞這是一支專業的抬棺團隊:7個黑人小夥穿著西裝打著領帶,肩膀上扛著鎏金大棺材,整齊劃一地跟著音樂節奏扭動身軀。圖據BBC新聞嚴肅的葬禮配上魔鬼的步伐,再加上嗨爆的電音,活人看了會落淚,死人看了會沉默。你可別小看這個團隊,人家現在可是「頂流」。
  • 《四個婚禮和一個葬禮》賞析
    在一次鄉間婚禮上,美麗的美國姑娘凱莉卻深深地打動了他的心。兩人共度了一個美好的夜晚,但第二天凱莉離他而去,查爾斯因此心神不寧。在倫敦的一個婚禮上,查爾斯又遇見了凱莉。凱莉向他介紹了自己的未婚夫,查爾斯大感失落。一個月後,查爾斯收到了凱莉的結婚請柬。在凱莉的婚禮上,查爾斯的朋友蓋諾斯心臟病發作突然死亡。葬禮上,查爾斯又見到了凱莉,並向她表明了自己的感情。
  • 9部爆笑的英式幽默片,每一部都讓你笑到肚子疼
    瘋狂的劇本和臺詞,荒誕不經的劇情設計,所有的成功不是依靠技術層面上的華麗和刺激,而是劇本上的牛氣十足的構思。3、《葬禮上的死亡》點評:典型西裝革履,典型出糗型,典型內斂下的暖流混亂精緻,搞笑感人,深沉輕揚,話癆留白,無論戲裡戲外這都是足夠輕鬆的一場觀影之旅,英倫喜劇的巔峰之作。
  • 了解地道的英式幽默
    英式幽默 大多數國家都有自己獨特的幽默感,覺得一些事情比他們的鄰國有趣得多。對於英國人而言,情況確實如此,對他們來說,諷刺和挖苦的樂趣是很常見的 – 通常被稱為「打趣」,也很難被理解。 英式幽默經常顛倒意思,用詞卻傳達相反的意思。
  • 英式幽默
    英式幽默米劇的幽默非常膚淺,瑣碎的無聊透頂,真不知道笑點在哪裡?最有趣的是英式幽默,無論什麼人、什麼事都能製造出笑點,所以日不落帝國還是具備巨大的文化優勢。幽默的最高境界就是自我解嘲,就是否定之否定,一個進步的民族一定是一個幽默的民族,幽默在民間,看看手機上流行的幽默段子,比電視裡的節目幽默上百倍千倍。附圖:201《無問西東》油畫系列之二百零一 英式幽默 60*80釐米
  • 都是令人捧腹的高分喜劇,你肯定有很多沒看過
    《嶽父嶽母真難當》 豆瓣評分:8.0 這是一部輕鬆的法國喜劇,令人愉快的96分鐘。全家可以一起看。關於中國人有很多笑話,但這並不意味著法國人也這麼看我們。享受這部電影。女兒們都很感人,女婿們都有不同的信仰。法國公公和最終成為大家庭一員的公公之間的摩擦是該劇的高潮。
  • 這電影中式幽默調侃美式幽默自嘲,英式幽默含蓄而德式幽默是調皮
    在這個好萊塢電影橫行的時代,歐洲不少優秀影片,特別是德國喜劇電影對於普通觀眾來說,是倍感陌生的。德國向來都是以嚴謹著稱,他們的笑話也是世界聞名的不好笑,但是這回認認真真拍了一部喜劇電影真的還不錯。搶銀行這個題材的電影成千上萬,喜劇搶銀行也挺多的,這一部的精彩之處在於把視線聚焦在底層,表現敦厚憨實很接地氣,將背黑鍋的小職員T、過氣演員P、個性富二代M以及落魄拳手C這四個性格完全不同的角色巧妙的組合在一起。
  • 英國文學與英式幽默 讓人心滿意足的發笑
    休·格蘭特出演了著名的英國喜劇影片《四個婚禮和一個葬禮》以及《諾丁山》  英國人並不以幽默著稱,在英國人的民族性格中,然而,在英國人的自我描述中,幽默是其性格的一個重要的方面。他們並不像我們想像的那樣不苟言笑,他們也有幽默感,也喜歡喜劇。不過,英國式幽默有其顯著的特點。人們通常認為,英國人的笑很有節制,他們不如美國人放得那麼開,不會開懷大笑。他們常常莞爾一笑,點到為止。
  • 黑人抬棺是怎樣的葬禮風俗?
    最近一段"黑人抬棺"的視頻開始風靡網際網路,原視頻中7位黑人老哥抬著棺材載歌載舞,配上《Astronomia》這首DJ音樂,沙雕的氣場瞬間撲面而來。勁爆的的BGM配上葬禮,這種充滿戲劇衝突的畫面,迅速在網際網路上掀起熱潮。
  • 唐頓最迷人的地方,英式幽默罷了
    面對這部唐頓大電影,不少影迷表示,他們不僅獲得了視覺享受,更是被克勞利家略帶毒舌的「英式幽默範兒」圈了粉。你常常能看到,上一秒身著華服翩然起舞的貴族,下一秒就端起香檳,畫風一轉,恨不得能用犀利俏皮的言語將對方迅速打趴下。
  • 談英國文學與英式幽默:多使用時空錯位的手法
    張劍  斯威夫特是以諷刺見長的作家,同時也是英國式幽默的大師。  休·格蘭特出演了著名的英國喜劇影片《四個婚禮和一個葬禮》以及《諾丁山》  英國人並不以幽默著稱,在英國人的民族性格中,保守和內斂是突出的特徵。他們沉默寡言、感情不外露,不喜和陌生人說話。如果說法國人浪漫、義大利人開放,那麼英國人很紳士。
  • 英國文學與英式幽默
    英國人並不以幽默著稱,在英國人的民族性格中,保守和內斂是突出的特徵。他們沉默寡言、感情不外露,不喜和陌生人說話。如果說法國人浪漫、義大利人開放,那麼英國人很紳士。然而,在英國人的自我描述中,幽默是其性格的一個重要的方面。他們並不像我們想像的那樣不苟言笑,他們也有幽默感,也喜歡喜劇。
  • 黑人作家用黑色幽默揭開美國社會的矛盾和虛偽
    近日揭曉的2020年布克獎上,來自蘇格蘭的作家道格拉斯·斯圖爾特憑藉處女作《夏奇·貝恩》拔得頭籌。「黑馬」得主的出現令人不禁聯想到四年前,美國黑人作家保羅·比第也是憑藉一部風格奇特的《背叛》出奇制勝,擊敗諾獎及兩度布克獎得主庫切,拿下2016年布克獎。作為一部喜劇文學,《背叛》有足夠猛烈的笑料。
  • 「英式幽默」和「美式幽默」
    言歸正傳,幽默這種東西,要解釋,恐怕不好解釋。推薦先讀一下 Kate Fox <Humor Rules>,雖然用文字去解釋一個國家的氣質,尤其是幽默這樣的氣質,太難了一些。下面會講到英式幽默的幾個原則,首要的是下面這條。
  • 愚人節上的經典英式幽默
    但是英國人對於愚人節的熱情已經持續很久,英國媒體在「把握時機」、「愚樂大眾」上更是有歷來的傳統。英國廣播公司(BBC)作為「愚樂先鋒」,在過去幾十年裡創造了很多經典的案例,英國不少紙媒,例如《衛報》《每日郵報》和《每日鏡報》等也不甘示弱,為全世界人民帶來「英式幽默」。說到BBC,不得不提的經典案例是早在1957年愚人節當天播出的「義大利麵條豐收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