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諾號探測器第14次飛掠木星表面, 傳回驚人畫面!

2021-02-06 科技聲

閱讀本文前,請您先點擊上面的藍色字體「科技聲,再點擊「關注」,這樣您就可以繼續免費收到內容了。每天都有分享。完全是免費訂閱,請放心關注

古時以「五行」為命理推定的基礎,金木水火土之中,木主仁和健康,若五行缺木,則缺乏仁慈之心。拋開「五行「之說,一棵屹立百年任它歲月流轉我自巍然不動的樹木,通常也給人以仁德、隱忍之感。在這種印象上,提起木星,讀者可能也會以為這是一顆帶著木質紋理的木頭球,漂亮而文靜,事實真的如此嗎?

據Space.com報導,近日,美國宇航局的朱諾號太空船第14次飛掠木星,在近距離捕捉下了木星高空的雲層。神秘、詭譎、壯闊,當我們拋開那個木楞楞的名字走進木星,才發現原來它一點不「木「,隨便一拍就是一張驚世油畫。

作為太陽系最大的氣體行星,木星的高層大氣之中滿是氫和氦,時時刻刻在發生相互碰撞的風暴。要進一步理解木星大氣中的風暴有多恐怖,我們不妨與地球的風暴做個對比。

這張圖是小編從向日葵8號氣象衛星官網下載的8月30號早上9點的地球圖像,可以看到,除了幾個颱風眼,地球大氣總體是平靜的。沿海地區的讀者都知道一個颱風有多可怕,而木星上,時時刻刻都有無數個颱風疊在一起,可見有多恐怖。

不僅如此,地球上的颱風移動還需要一定的時間,木星的風暴們可沒這麼磨嘰。下面這張圖同樣由朱諾號所攝,展示了短短15分鐘內木星表面的變化。

(7月15日,朱諾號第14次飛掠木星時,在15分鐘內拍攝下的木星。第二張圖可見一個白色橢圓形的反氣旋風暴,第二和第三張圖的底部可見一個名為小紅斑的風暴; 最後兩幅圖中可見一條被稱作北部北溫帶

另外,考慮到木星的半徑是地球的11倍,若以地球為參考來理解上圖風暴實際移動的距離還需再乘以11。

也許,只有在木星上才能見識到什麼叫真正的風起雲湧吧。

目前200000+人已關注加入我們了,歡迎關注小編,小編每天都會為您更新科學知識,有什麼問題,請關注公眾號後留言,第一時間為你解答,感謝您的閱讀,祝您生活愉快。

(圖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科學家為什麼堅信有外星文明的存在, 這幾幅圖一目了然

美國出土兩塊穿越時空而來的未來硬幣,科學家:真的存在時空隧道!

最近幾年怎麼沒UFO的報導了?真相被揭開,令人不可思議

2029年人類開始實現永生不死!疾病,衰老,痛苦將徹底消失?

  點個「在看」讓他更懂你!

相關焦點

  • NASA「朱諾號」為木星的水之謎提供了新發現
    1995年12月,在「伽利略」號探測器停止傳送,向木星表面下降之前57分鐘,它用無線電發出了木星大氣中深度約為75英裡(120公裡)處的水含量的光譜測量數據,那裡的大氣壓達到了約320磅每平方英寸(22巴)。
  • 朱諾號探測器揭開了木星的大氣謎團,得以一窺木星的深層大氣層
    25年前,美國宇航局向太陽系最大行星(木星)的大氣層發射了歷史上的第一個探測器。但是,伽利略號探測器在降落到木星時傳回的信息卻令人撓頭,它所墜入的大氣層比科學家們預期的要密集得多,溫度也更高。來自美國宇航局「朱諾」號宇宙飛船的新數據表明,這些「熱點」比預期得更廣更深。
  • 探測器「飛掠」冥王星
    美國宇航局(NASA)「新視野」號(New Horizons)探測器14日歷史性地飛掠冰冷、陰暗的冥王星,在比以往更近的距離為人類觀測太陽系最後一個未知世界。美國宇航局發射的「新視野」號探測器即將傳回的一張冥王星清晰照片上竟有一塊心形的圖案,「新視野」號當時正在最後一次歷史性飛掠冥王星。
  • 朱諾號木星探測器發回了最新照片,讓人近距離體驗這顆另類星球
    朱諾號探測器是美國七年前發射的木星探測器,在2016年進入木星軌道後便開始圍繞木星收集這顆太陽系最大的行星資料,此前人類從未如此近距離的觀察這顆太陽系的巨無霸,在12月21日美國航空航天局公布朱諾號探測器已經完成了16次環繞飛行任務,並且發回了許多最近拍攝的木星表面照片,讓人清晰地看到這顆詭異卻又美麗的行星模樣
  • 木星超現實主義影像,比我們想像的還要奇異
    導語:朱諾號探測器的首批科研成果表明,木星擁有複雜多變的雲層、強大的磁場和可能正在溶解的內核。這幅以木星南極為主題的影像是由民間科學家Gabriel Fiset創作的,後者引用了NASA朱諾號探測器的相關數據。需要說明的是,圖片的色調經過了加強。
  • 外媒:NASA朱諾號探測器首次發現木星的「水之謎」
    【環球網科技報導 記者 林迪】據外媒CNET報導稱,近日,NASA(美國宇航局)的朱諾號(Juno)航天探測器對於科學家一直未解開的木星「水之謎」提供了一些有力的發現。據了解,作為一顆巨型行星,木星可能與地球有一些本質上的差異,比如,科學家一直渴望更多地了解木星大氣中水的含量,也因此成為一個「未解之謎」。據歷史資料,NASA的伽利略探測器於1995年進入木星的大氣層,它返回的數據顯示,與太陽相比,木星可能非常乾燥,即不是基於液態水,而是基於其中存在的氧和氫成分。
  • 木星美得像件藝術品
    在電影《流浪地球》中,木星無疑是最大的反派,它要把地球吸過去,然後表演手撕地球的絕技。實際上,在現實中木星非但不是大反派,反而是地球的保護神。木星的直徑相當於地球的11倍,質量是其他七大行星之和的2.5倍,龐大的身軀和強大的引力為地球創造了相對穩定的環境。除了保護神的高大形象,木星還顏值爆表,美得就像一件懸浮於太陽系中的藝術品。看看這張木星南極俯瞰圖吧,簡直美到內傷。
  • NASA「新視野」號飛掠迄今最遠天體
    圖/視覺中國  據NASA官網,當地時間1月1日,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新視野」號探測器將飛掠柯伊伯帶的小行星2014MU69,這將是太空飛行器探索史上的最遠天體。科學家對這個暱稱為「天涯海角」的小行星知之甚少,屆時「新視野」號將近距離飛掠此天體,揭開它的神秘面紗。  為什麼選擇「天涯海角」?
  • 木星的風暴到底有多大?說出來你可能不信
    太陽系中的各大行星一直都是我們關注的對象,近些年來,NASA的朱諾號探測器就為我們傳回了一些關於木星的照片。從照片上,我們看到的木星就如同一幅幅油畫般,有的甚至可以跟梵谷的名作《星空》一決高下。但是我們在感嘆木星照片美麗的同時,也不要忘了隱藏在這些色彩斑斕的條帶之下的,都是太陽系內最嚴重的恐怖的風暴。
  • NASA探測器在小行星上發現水跡象 或蘊藏地球生命起源線索
    由於木星的表面溫度在-140℃左右,所以儘管氫氣和氦氣不會因寒冷而液化,但氨和水分卻都凍結成顆粒狀,這就構成了木星的厚厚雲層。木星的表面除了條紋之外,還可看到呈卵圓形的「大紅斑」,大小、顏色和位置在不斷變化。早期木星探測器發回的木星表面圖片,激起了人類的好奇心。
  • 木星有多恐怖?為什麼探測器飛不進木星?
    太陽的質量是1.9891*10^30千克,佔據了太陽系中99.86%的質量;而木星的質量是太陽的千分之一,也就是說,木星和太陽加起來,太陽系的其它天體的質量就可以忽略不計了。更直觀一些將木星和地球做對比,木星的體積是地球是1321倍,也就是說木星裡可以裝下1321個地球。
  • 第1863回:卡西尼和惠更斯號,旗艦級空間探測器
    兩具探測器由泰坦四號B型運載火箭搭載,於1997年10月15日一同發射升空,並於2004年7月初抵達土星軌道,隨後在同年12月25日分離。卡西尼號自入軌後持續運作超過13年,直到2017年9月15日進入土星大氣層焚毀;惠更斯號則於2005年1月14日成功於土衛六的阿迪立地區著陸並傳回數據,是首具在外太陽系天體完成登陸的探測器。
  • NASA發布超清晰木星照 唯美縹緲似梵谷名畫《星空》
    中新網4月12日電 據臺灣聯合新聞網報導,近日,美國宇航局(NASA)發布了一張超清晰的木星照片,顯示有漩渦狀薄霧漂浮在木星的表面,目前科學家還不知道那是如何形成的,但唯美的畫面已經讓眾多網友驚嘆不已。
  • 木星上沒有水?科學家發現光木星大氣層中的水就是地球海洋的32倍
    木星是太陽系中最大的行星,質量是地球的318倍,體積是地球的1300倍,它是一顆氣態巨行星,有著厚達幾千公裡的大氣層,大氣層的下面是金屬氫的海洋,但那裡面並不是水,而是氫元素在壓力極大之下的狀態,一般認為木星上的水是比較少的,不過最近美國科學家在朱諾號探測器傳回的數據上發現並非如此。
  • NASA發布高清木星照片,網友驚了:這是梵谷的《星空》嗎?
    近日,美國宇航局(NASA)發布了一張超清晰的木星照片,顯示有漩渦狀薄霧漂浮在木星的表面,目前科學家還不知道那是如何形成的,但唯美的畫面讓眾多網友驚嘆不已。據報導,許多國外網友看到這張木星照片後紛紛表示,「實在是太漂亮了!想像一下你漂浮在上面。」
  • 「JUICE」:開啟木星探測新紀元—新聞—科學網
    據報導,歐空局的「木星冰月探測器(JUICE)」將於2022年左右發射,2029年到達木星,隨後花費4年時間,對這顆三百倍於地球質量的巨行星的磁層、湍流大氣及伽利略衛星進行深入探測。NASA將為此次任務提供紫外線光譜儀、「冰月探測實驗雷達」子系統等。 從「伽利略號」到「朱諾號」再到今天進入實質性階段的「JUICE」,人類從沒有停止過對木星的探索。
  • NASA公布木星高清大圖:宛如梵谷世界名畫
    最近NASA美國宇航局發布了不少木星的高清大圖,這個神秘的行星拍出來的畫面卻很美,被網友讚嘆像是梵谷的世界名畫《星空》。太陽系的八大行星中,木星是最大的一顆,但是距離遙遠,人類探測起來很難。美國的朱諾號探測器2016年進入木星軌道,向人類發送了不少木星的探測資料。下面這張圖就是朱諾號在2020年2月17日拍攝的,當時飛船對木星進行了25次近距離觀察,拍攝時距離木星的高度約為2.5萬公裡,拍攝地點是木星的北部。這張圖片由公民科學家GeraldEichst?
  • 茫茫太空 各國探測器何處「潛伏」?
    今年4月,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JAXA)發布了來自這艘探測器的第一批科學研究成,並稱其正在「幾乎完美」地工作。這幾年中,這個飛行器一直在勘測月球表面,並拍照「留證」,目前已向NASA傳回了大量數據。「黎明」號小行星探測器「黎明」號,沒聽過?其實人家是深藏不露。它由NASA研製,在2007年發射升空,是第一個探測小行星帶的人類設備,也是首個先後環繞兩個不同天體——灶神星和穀神星運行的無人探測器。
  • 「情人眼裡出西施」:「朱諾」飛行器拍下木星圖片,美如水彩圖畫
    NASA的「朱諾號」探測器在木星上記錄了這扣人心弦的漩渦氣態星雲。這張圖是太空探測器拍攝的,但更像一幅清新淡雅的水墨畫。它攝於2020年2月17日,兩個月後,NASA公開了這張在「朱諾號任務」(2016年7月開始環繞木星)中拍攝的圖片。
  • 一組美圖,帶你一睹木星世界的芳容
    這張木星南半球的照片是由NASA朱諾號近距離飛掠這顆氣態巨行星時拍攝的。 這張木星標誌性的大紅斑和周圍湍流區的照片是由NASA的朱諾號拍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