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諾號探測器是美國七年前發射的木星探測器,在2016年進入木星軌道後便開始圍繞木星收集這顆太陽系最大的行星資料,此前人類從未如此近距離的觀察這顆太陽系的巨無霸,在12月21日美國航空航天局公布朱諾號探測器已經完成了16次環繞飛行任務,並且發回了許多最近拍攝的木星表面照片,讓人清晰地看到這顆詭異卻又美麗的行星模樣。
朱諾號探測器自接近木星以來,它距離這顆星球5053公裡的地方以每小時20萬公裡的速度環繞飛行,遭遇到了其它探測衛星從未經歷過高強度宇宙射線,如此近距離的接觸木星才能更加清楚的了解這顆行星,木星以其表面有顆類似木頭節眼結構的巨大紅色氣旋著稱,然而近此年不知什麼原因這個自發現以來就一直存在的大紅斑在逐漸變小,甚至有消失的跡象,科學家期望朱諾號此行能解開大紅斑變弱之謎。
木星在古代神話中以宙斯的身份被人膜拜,在太陽系中也確實是木星的強力磁場保護了地球不被小行星撞擊,而且木星的組成元素與太陽十分接近,通過研究木星的情況可以分析出許多恆星的運行機制,此次探測器就發現木星表面的風速高達每秒100米,正是這種颶風形成了木星表面如今的氣旋紋理。
在木星的北極地區也能看到極光,由於南北兩極的引力場非常不均衡,不知道是否這就是南極的極光極其微弱的原因,此次朱諾號還發現在木星高速運行的氣旋下是個極端高壓的環境,如此強的磁場可能是因為有個固態核心,這讓曾研究氣態星球是否擁有固態核心的理論有了結果,而且在木星的表面竟然也發現了積雨雲,雖然非常微量但也是個全新的發現。
只是朱諾號探測器在2021年的時候將因為受到過多的強輻射而停止工作,到時它將向木星墜落而被摧毀,不過在此之前它將完成32次環繞木星的任務,發回的數據足以讓人們了解這顆巨行星的一切。此次探測還讓人們認識到了宇宙中另一種形態——氣體由於過於濃稠而形成一種類似液體的「氣態湯」,在自然界中人們認識的共有四種形態:氣態、固態、液態還有像太陽那樣的游離態,木星應該就是介於游離態和氣態之間的形態。
木星中可能有生命
人類曾向木星發射過八顆人造衛星,依然對這顆行星了解不多,而且最新的研究理論認為在木星高壓的環境下可能存在生命形式,這種生命懸浮在大氣中以氣壓中的閃電為能量來源,它們在濃稠的氣體中如同在水中遊泳一樣行動,但這種生命發展不出高等文明,屬於很低等的生命形式,如果朱諾號能證明這種猜測,那將是對生命存在方式的一種全新發現!
歡迎關注我的百家號,這裡將給您帶來一個全新的視角認識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