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一代人最愛讀金庸小說

2021-02-25 槽邊往事

我們對於世界的認知,取決於我們所能觀察到的世界一角。但是,如果我們能走出那個角落,前往更為寬廣的世界中去,可能會看到完全不一樣的景象。今天下午2點31分,我通過小程序群裡有事 發布了一個小型調查問卷,調查我的讀者中不同代際的金庸小說閱讀率。

截止下午4點19,一共有10284人參加的調查。許多讀者很關心調查問卷的結果,以下就是具體的數據:

為了方便大家更加直觀的理解,把調查問卷裡的數據換成柱狀圖。紅色表示未讀,藍色表示讀過,左側縱坐標的數字表示參與調查的人數:

從圖中可以看出,對本次調查問卷感興趣的讀者以90後人數最為眾多,達到了5000人以上,其次是80後和70後。60後和00後因為樣本太小,參與度低的可能原因我們稍後分析。

為了方便大家觀察在不同代際的人群中,金庸小說的閱讀率,我又做了一個百分比圖。從這個圖表中,我們能看到金庸小說在70後讀者中的閱讀比率是最高的,超過了90%。但是,在參與調查人數最多的90後讀者中,閱讀比率下降到了不足50:

如果用更加直觀的折線圖,我們會看到這樣的景象:

總體上看,金庸小說在70後人群中的滲透率是最高的,之後就一路下滑,到了90後人群達到最低點,在00後人群略有反彈。

這是一份相當粗糙的調查問卷,本身就受到我的讀者群特性影響,所以會和真實的情形有所偏離。但是,在《槽邊往事》的特定人群中進行分析,還是能得出一些有益的結論。最起碼,這一批讀者是網友中有較高意願進行閱讀,並且對生活依然擁有熱情的一群人,可以部分代表網絡中有閱讀習慣的網友。

在整個調查問卷中,形成了較大偏離的是00後讀者。從過往的調查和文章反饋來看,我的00後讀者並不少,起碼不至於少到圖標中那麼可憐的程度。換句話來說,他們對這項調查的興趣遠不如70、80、90後讀者強烈,他們對於這個話題本身沒有多大興趣。這和60後參與度低的原因完全不同,一方面60後讀者群體的確人數較少,另一方面他們對小程序以及小程序授權這種行為可能更為牴觸。但即便如此,參與調查的60後讀者的金庸小說閱讀率也在80%以上,而00後讀者剛剛過50%。

如果我們單純地看社交網絡上的熱鬧,會覺得金庸先生的作品在中國達到了「凡有井水處,皆能歌柳詞」的程度。但是從我的調查問卷反饋來看,真正閱讀過金庸先生一本小說以上的讀者,在不同的代際之間是完全不一樣的。總體上來說,對金庸先生小說最為狂熱,閱讀率最高的是70後。而對於今天在網絡上更為活躍的80後、90後人群,閱讀率是一路下降的。他們很可能是通過影視作品認知金庸先生的作品,而不是通過閱讀原著的方式。如果在我的讀者群裡,閱讀率也只能達到50%的話,那麼在更為廣闊的人群中,這個比率只會更低。

我因此有一個猜測,但還沒有任何硬性的證據:在閱讀層面,金庸先生小說的傳播在最近的10---20年內是在持續衰減的,但是在娛樂層面,通過小說的影視化改編,保持了金庸先生作品的影響力。

另外,關於金庸先生在文學史上的地位,這兩天在網上也有許多爭論。一種聲音認為金庸先生是文學巨匠,他的小說是傳世之作,必將成為中國文化的一部分;而另外一種聲音又在鄙薄金庸先生的成就,甚至認為他的小說不應該算是文學作品,只是一種成人童話。

我覺得過度的溢美和過度的貶損都無助於我們理解真實。認為金庸先生的作品會成為傳世之作,那麼,就需要有強有力的證據證明他的小說能夠打得贏時間,能夠歷經時光的衝刷而屹立不倒。但是,從今天的調查問卷的反饋來看,金庸先生的小說在90後人群裡,閱讀率就已經陡然下降;在00後人群裡,關注的人也相對較少。那麼,未來在10後那裡呢?在20後那裡呢?他們還會繼續讀金庸先生的小說麼?我不知道。

另外一方面,金庸先生的小說在今天網絡上最具備話語權的70後人群裡影響力不容忽視。對於一代人而言,他的小說就是國民級的通俗文學,並且透過他的讀者,影響到了80後、90後的通俗文學創作者。以影響力而論,金庸小說對中國通俗文學的改變應該足以讓他在文學史上留下一筆。最後究竟是文學史裡的一章,還是一段,又或者是一行,甚至是一個腳註都有可能,但這一筆是繞不過去的。

最後,考慮到通過問卷調查的形式,參與者不能直接看到統計反饋,這裡重新做一個投票調查:

題圖攝影:Reimund Bertrams

圖片授權基於:CC0協議


往期回顧:

千山暮雪,隻影向誰去

當一位主持人死去

依照你們的要求:貓

故人風雨散

警告:玩貓喪志

你怎麼敢直接@長輩

業餘選手張小龍

此刻恍若昆明

朋友五首

【廣告】女生必備:iBag,關於包包的一切

養了對貓

想養只貓

中秋快樂

四字真言

我的首頁誰做主

請尊稱他「庭上」

周二搞事情:飯爺×和菜頭(賣完了,別點了)

槽邊往事和菜頭 出品

【微信號】Bitsea

個人轉載內容至朋友圈和群聊天,無需特別申請版權許可。

請你相信我:

我所說的每一句話,

都是錯的

                  禪定時刻

作為70後,我時常想一個問題:我們這一代人趣味相對集中,擁有太多共同回憶,會不會只是因為我們不如之後的世代見多識廣?

相關焦點

  • 最適合學生閱讀的金庸小說,我認為是這三部
    今天參加一個徵文,跟大家聊一聊金庸的小說。對於我們80後,成長的經歷離不開武俠小說,特別是金庸的小說。「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這十幾部小說,有的我讀過好幾遍,每個年齡段讀的時候,心態都不一樣。有的,卻只讀了一遍,因為實在是不忍也不想再讀第二遍!十一二歲的時候,第一次接觸武俠小說。
  • 金庸一生寫了15部小說,給孩子看這一部最適合
    「凡是有中國人的地方,就有金庸的武俠小說。」這樣的評價毫不誇張,不論在國內還是國外,金庸先生的小說都承載著很多人的青春回憶,被譽為「世界華人的共同語言」。他一個人,就代表了一個武俠時代,代表了一代人的江湖。
  • 金庸小說裡的島嶼 你知道哪幾個?
    金庸小說裡的島嶼 你知道哪幾個?作為金庸的武俠迷,無論電視裡什麼時候在播《天龍八部》或《神鵰俠侶》等任何一部劇,都會立刻停下來看,看著劇裡的場景幻想自己也在劇中,今天就給大家盤點金庸小說裡的島嶼 你知道哪幾個?
  • 有人說金庸小說「真小人」比「偽君子」可愛,因此說作者三觀不正
    金庸的武俠小說中正因為存在著「真小人」和「偽君子」,這才是更接地氣的小說;第二,不管是「真小人」還是「偽君子」,都讓人討厭,不存在誰比誰更可愛;第三,一千個人看同一部小說,會有一千種看法,所以,不管出現什麼看法都應該是正常的,這才是優秀小說的魅力所在;第四,金庸小說的精彩就在於刻畫了豐富而生動的人物形象,這才能吸引無數的讀者閱讀,只要小說中沒有宣揚什麼有違常理的思想,就不能攻擊金庸小說三觀不正。
  • 金庸小說後記的啟迪
    自從讀了金庸先生寫的武俠小說,我就想像金庸先生那樣寫武俠小說。忽然發現,大部分武俠小說都沒有後記!讀了幾百本武俠小說,終於想到,目前來看,只有金庸先生的武俠小說是有後記的,而我正是通過這些後記了解到,金庸先生的武俠小說的誕生是和報紙的發行密不可分的!
  • 在小說家中,金庸是最有學問的 ——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陳平原專訪
    在小說家中,金庸是最有學問的——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陳平原專訪    在小說家中,可以說金庸是最有學問的。他真的是一個「讀書人」,在如此專業化的時代,擁有廣博的知識,貫通古今與中外。武俠小說作為一個類型,有很難跨越的界限,但金庸以其博大精深的傳統文化造詣,在很大程度上超越了傳統武俠小說的範式,為武俠小說開創了新的天地。在對傳統中國文化的傳承上,很少有小說家能達到金庸的水平。
  • 對金庸武俠小說別致而新穎的解讀 ——讀《落花人獨立》
    與其它評論文集不同的是,作者沒有把筆觸用到分析金庸武俠小說整體上的思想性、藝術性,而是把焦點全部聚集在小說中塑造的那些人物身上,然後用她那閃耀著刀鋒般光芒的語言,,對這些形形色色的人物進行抽絲剝繭般的闡釋。全書如行雲流水,張馳有度,讀之讓人賞心悅目,是充滿修改色彩的對金庸武俠小說別致而新穎的解讀!
  • 金庸最黑暗的小說,讀懂了是修行,讀不懂是幸運
    這部書僅302000字,卻堪稱金庸最「暗黑」的一部作品。作家曹文正說,書中描寫的世界,足以和古今中外的悲慘世界媲美。書裡有坑害徒弟的師傅,有活埋女兒的父親,有吃掉兄弟的「英雄」。倫理崩壞,慘劇從生。回頭才感慨,金庸這部最黑暗的小說,讀懂了是修行,讀不懂是幸運。不要低估了「惡」。《連城訣》的主角狄雲是個實打實的苦命人,在書中他屢次被誆騙、陷害。
  • 金庸,一代武俠宗師與蘇州的江湖小事
    一千人眼裡有一千種江湖,今天我們就來聊聊這位一代武俠宗師與蘇州的江湖小事。我們都知道金庸本名查良鏞,浙江海寧人。這座金庸「從童年就開始喜愛著的城市」在他的武俠世界裡留下了深深淺淺的印跡。金庸曾表示喜歡蘇州的粉牆黛瓦,在他的小說裡除了園林、觀前街、松鶴樓這些一晃而過的蘇州經典符號,大家比較熟悉的還是蘇州的美食、美女和美景。
  • 悼念金庸先生:謝謝您的作品陪伴我由少年走到今天
    悼念金庸先生:「有華人的地方就有金庸小說」句子簡單,卻鏗鏘有聲。短短一句,足以形容查老先生作品影響力之大、滲透率之廣,前無古人;金庸小說偉大之處不止在於人人愛讀,更大程度體現在其跨越世代和媒介的能力,真正影響一代又一代的人。
  • 這六年,讀金庸居然讀了一百萬字
    長夜之後,新年的曙光就要照臨地球,真是讓人感慨的事情。 我這個讀金庸的小號也六周年了,感覺可以盤點一下了。所謂盤點其實大多是自娛自樂,希望大家能夠允許我自娛自樂一下。 這個號是在2013年的12月開設的,到現在正好六年。 出於好奇,我去人肉統計了一下,想看看自己發了多少稿子。
  • 為何金庸小說熬夜讀,卻看不下去《百年孤獨》?看網友回答我樂了
    在知乎上看到一個這樣的問題:為何讀不下去《百年孤獨》?在眾多回答的網友中,筆者發現很多武俠迷,看完他們的回答,筆者笑了。在他們眼中,這個問題就變成了:為何當年看金庸的小說咱們能熬夜讀完,卻讀不下去《百年孤獨》。本期讓我們來討論一下這個問題。
  • 金庸小說中,這幾個人物名字,都來源於古典詩詞!
    金庸老先生寫的這些文學作品,可以說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他熟讀古典文籍,出口成章,用典嫻熟,所以,他小說中的人名大多都優美有內涵,而且還來源於詩詞,那麼,今天起名網就跟大家分享一些金庸小說中來源於詩詞的名字,不知道,哪一個最能戳中你的心?
  • 金庸小說順序順口溜包括哪些書 金庸小說順口溜全文
    金庸小說順序順口溜是什麼?金庸小說順口溜對應的書籍是金庸創作的十五部武俠小說,知道了金庸小說順口溜的由來,有沒有對金庸老先生更多一分敬佩之情呢?金庸小說順口溜順序  【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分別指代的是金庸先生武俠小說名字的首字母。
  • 江湖仍在,盤點金庸筆下經典小說改編遊戲
    金庸武俠小說改編的電影電視劇,遊戲不計其數,經典小說更是經過多次被改編成遊戲,影響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國玩家,陪伴了很多人的整個青春時代。今天筆者給大家盤點一下由金庸小說改編的經典遊戲。10月30日,一代武俠小說大師金庸逝世,終年94歲。自此,華人流行文化中最明亮的一盞燈火熄滅。
  • 金庸給了她最好聽的名字,絕世的容貌,卻讓她得不到最愛的人!
    一旁的張三丰直誇這名字起的好聽啊,這周芷若不僅名字好聽,而且人也非常的漂亮,從小就是個美人坯子。在《倚天屠龍記》中周芷若的名字是最好聽的,容貌也是最絕豔的。周芷若這個名字在金庸小說中也是最好聽的,讓人一聽見這個名字就知道這個女孩子是多麼的漂亮,金庸給了她最好聽的名字,最美的容貌,卻讓她得不到最愛的人,也是一種悲劇啊。
  • 這本雜誌最早連載金庸小說,連鄧小平都愛看
    《武林》雜誌創刊號《武林》首載金庸小說的內地雜誌文/杜瑋本文首發於總第880期《中國新聞周刊》10月30日,94歲的金庸離世。當晚消息傳來,各種形式的紀念文章立即刷爆朋友圈,不少人提到:初識金庸,是從《武林》雜誌連載的《射鵰英雄傳》開始的。
  • 陳洪:斯人遠矣漫平章——金庸小說之文化價值及其他(上)
    我曾看到一個報導,說在海外的留學生怕孩子對中華文化、對漢語逐漸淡忘,就讓他們去讀金庸的小說,認為金庸作品的語言是比較純正的現代漢語,而且是比較典雅的。這也說明了金庸的另一方面的價值。還有一個理由——這是上周的事情。金庸的作品,從學術的角度應該如何評價,歷來是爭議很大的。
  • 古龍對金庸小說的評價:「我能看出他模仿了誰,但並不算抄襲!」
    學生時代,不知道多少學子們曾偷偷地躲在課桌下看武俠小說,甚至讀的廢寢忘食,當時古龍和金庸的小說,看了一遍又一遍,他們倆可以說是陪伴了無數個如今的中年人。當時我很喜歡古龍的小說,心裡覺得古龍肯定對金庸很不滿,兩人也一定是水火不容勢不兩立,後來翻讀古龍的散文隨筆時才發現,原來古龍不僅不恨金庸,還是金庸的"頭號大粉絲",古龍曾說:如果我手邊有十八本金庸的小說,只看十七本半我絕對是睡不著覺的。
  • 金庸這輩子最沉痛的話,寫在《倚天屠龍記》小說修訂版的後記裡
    《倚天屠龍記》是金庸長篇武俠小說之一,最初連載於1961-1962年的香港《明報》,是「射鵰三部曲」系列的第三部。相信大家至少都看過電視劇,但是不讀小說我認為會是一個遺憾,因為影視作品裡通常對愛情要著重描寫,對其他的感情則不會那麼充分的展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