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適合學生閱讀的金庸小說,我認為是這三部

2020-12-17 湛江縱橫哥

今天參加一個徵文,跟大家聊一聊金庸的小說。對於我們80後,成長的經歷離不開武俠小說,特別是金庸的小說。「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這十幾部小說,有的我讀過好幾遍,每個年齡段讀的時候,心態都不一樣。有的,卻只讀了一遍,因為實在是不忍也不想再讀第二遍!

十一二歲的時候,第一次接觸武俠小說。最早是讀梁羽生的《七劍下天山》和《雲海玉弓緣》。梁羽生為新派武俠小說的創始人,開創了一種「俠+情+奇遇」的男主角成長套路,故事的背景基本是在真實的歷史環境下,行文方面極具中國風韻味。金庸早期的小說,如《書劍恩仇錄》、《碧血劍》都屬於延續梁羽生的路線,後來的作品中,則加入了更深刻的思想和多元化的中西結合表現手法。

金庸15部小說的創作順序是:《書劍恩仇錄》、《碧血劍》、《射鵰英雄傳》、《神鵰俠侶》、《雪山飛狐》、《鴛鴦刀》、《白馬嘯西風》、《飛狐外傳》、 《倚天屠龍記》、《連城訣》、 《天龍八部》、《俠客行》、 《笑傲江湖》 、《越女劍》、《鹿鼎記》。但這些小說因為主題和角度不同,有些小說不太適合青少年閱讀,就算看,也只是看個熱鬧,理解不了內涵。

孩子接觸小說,一般是從十二三歲開始,也就是初一的樣子。我自己就是初一開始看《射鵰英雄傳》,雖然之前偶爾也看到過電視劇,但小說給人的感覺卻更加波瀾壯闊。南宋末年的背景,靖哥哥的笨拙仁義,蓉兒的聰明可愛,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這部小說為什麼適合剛接觸武俠小說的少年人看?我認為有這幾個原因。

一是兩個主人公都是十幾歲的年齡,比較單純,心態上與少年們差不多。對於兩人之間的感情描寫,也是很清純的,沒有複雜的枝節。雖然有「情敵」的出現,但初戀的二人沒有動搖過。同時,兩人還比較在意親人和師長的看法,合理地處理了一些人際關係。簡單而理智的感情,對少男少女們來說是一件好事。

二是男主人公自強不息的精神值得學習。郭靖笨鳥先飛,勤奮上進,雖然有一些奇遇,但離不開自己的人品和苦練,對於學習期的孩子有激勵作用。

三是《射鵰》對祖國的美好山河有大量描寫,對江浙一帶到蒙古大漠的風土人情、衣食住行有著豐富的細節刻畫,對一些重要歷史事件也有提及,學生們可以在閱讀中增長見識。

第四點也是最重要的一點,《射鵰》的三觀很正,既不提倡遁世歸隱,也不吹捧玩世不恭,而是強調儒家思想的責任感——「俠之大者,愛國愛民」。南宋末年,時局動亂,以郭靖為首的俠義群體抗擊外侮、保家衛國,表現了一種正義的參與感,與中小學生教科書上的人生觀基本一致。

《射鵰》劇情曲折起伏,引人入勝,文筆優美,感情豐富,有很多詩詞和古代百科知識,閱讀時既有知識性又趣味性,看完後能產生正能量。所以,中學生讀武俠小說,我首推《射鵰英雄傳》。

我看的第二部金庸小說是《神鵰俠侶》,年齡約為十五六歲,非常自信,正值叛逆期,又是情竇初開之時。這個時候看《神鵰》,感覺很有共鳴。就跟楊過一樣,那個時候我的人生觀是:「誰對我好,我就對誰好」,「縱然千夫所指,我也要走自己的路」,「愛我所愛,無怨無悔」……也許每個人都有這樣一個熱愛《神鵰》的時期吧,希望有一場超越世俗的轟轟烈烈的愛情。

其實我現在覺得,作為父母,當發現孩子看《神鵰》時,不用太擔心,雖然楊過桀驁不馴,也曾在人生的一些關鍵時刻有過搖擺,但最終他仍然堅持了俠義的人生觀。楊過性格是偏激了些,重感情這一點卻值得肯定,畢竟現在這個物質年代,重感情、知恩圖報是一種難得的品質。另外,郭伯伯的人生觀對他影響很大,體現了長輩的正確引導作用。

《神鵰》其實是一個輕狂少年成熟的心路歷程,楊過的叛逆、狂放、創新、執著,是一個成長中的年輕人正常的狀態,然而,孩子始終會長大,終究會成為一個成熟有擔當的男人。《神鵰》看似放任不羈,實際上是一本很好的教科書,先是投其所好讓叛逆期的孩子爽一把之後,再教他們怎樣做人,很巧妙的。

讀了《神鵰》後,我喜歡上了金庸的小說一發而不可收拾,在高中階段,囫圇吞棗地讀了《笑傲江湖》、《天龍八部》、《俠客行》、《倚天屠龍記》、《鹿鼎記》……但現在回想,這種做法是不合適的。那個時候的閱讀,主要是一種精神娛樂,看武打,看熱鬧,看英雄主義,對於這幾本大作的內涵完全沒有理解到。

其實除了《射鵰》、《神鵰》,我認為還有一部小說也適合學生們閱讀,那就是《俠客行》。《俠客行》在金庸大部頭小說中,顯得比較另類。雖然創作於後期,跟《笑傲江湖》一樣隱去了時代背景,但比《笑》更適合學生閱讀。石破天的執著善良、以誠待人,謝煙客的一諾千金,石清夫婦的父母親情,貫穿整部小說始終。而另一位嬌生慣養的敗類石中玉,則成為家庭教育的反面教材。故事結尾,石破天「好人有好報」,成為一代高手,讓學生懂得做人的成功與事業的成功關係密切。至於其中的人生寓意,留待以後重讀時再體會了。

綜上所述,《射鵰英雄傳》、《神鵰俠侶》、《俠客行》這三部小說我認為最適合剛接觸金庸小說的學生閱讀,別的小說,或是有映射社會的寓意,或是有宗教的觀點,不太適合人生觀正在形成的學生。至於相對短篇的金庸小說,如《越女劍》、《鴛鴦刀》,讀一讀也無妨,寫作風格是比較清純的,但影響力不如金庸的長篇大部,情節設計和寫作技巧也相對薄弱一些。

那麼,口碑最高的《笑傲江湖》最適合什麼時候讀呢?我覺得最好是走上社會之後。當我們在學校學到基礎知識後,走上社會則面臨著知識的重新梳理與創新。走上社會後,工作方面難免會碰壁,這個時候,閱讀《笑傲江湖》,會增強自信心,提高創新能力,能激發挑戰權威、開拓奮進的勇氣。在《笑傲江湖》中,對強權和權威的辛辣嘲諷,可謂入木三分,同時小說也表達了一種對年輕人有益觀點:不管外界怎樣,保持住自己的一顆赤子之心,比不擇手段的成功更加重要,真正的成功往往屬於有底線的人。

金庸很多小說都有其人生哲理和深層寓意,沒有一定的年齡是悟不出來的。比如當面對一些感情糾葛時,才理解到《倚天屠龍記》張無忌的猶豫不決;當遇到朋友的背叛時,才明白《連誠訣》主人公的痛苦;當遭遇親人的生離死別時,才體會到《天龍八部》中人世間的無常……而年紀再大一些後,才發現,金庸小說還有現實社會的映射。然而,當你覺得活得太累時,又突然發現,人生也可以像韋小寶這樣輕鬆玩轉,但玩轉之後,又是更深的無奈……

這幾部小說中,我認為《天龍八部》和《鹿鼎記》30歲之後閱讀效果更好,或是經歷了人生重大變故後再復讀,更能體會到小說的哲理和深意。

總之,每個年齡段,讀金庸的小說感覺是不一樣的。金庸每一部小說,都像一座森林迷宮。但當你沒看懂的時候,你不知道這是迷宮,只是看到有樹林和小溪,風景很美。只有當慢慢懂事,長大之後,你才知道,這片美麗的風景,實際上就是一個大迷宮,而且不到一定的年齡和閱歷,是根本看不懂也走不出的。

關於金庸的小說,你的觀點是否和我一致呢?歡迎參加討論喔!

相關焦點

  • 金庸一生寫了15部小說,給孩子看這一部最適合
    馬雲也曾坦言,金庸武俠精神對自己及阿里企業文化影響深刻:「我覺得,男人一定要看金庸小說。」而且近年來,金庸小說的文學價值獲得肯定,陸續成為各學校版本教科書內容、推薦閱讀和考試內容。更是有不少高考狀元,坦言自己「愛讀金庸」。
  • 金庸十五部小說中的天下第一,僅有三位沒有爭議,第三部爭議最大
    今天的話題是金庸先生武俠小說,金庸先生平生十五部武俠小說,受到無數讀者的歡迎。金庸筆下高手眾多,絕世武功更是層出不窮,所謂文無第一,武無第二,今天我們一起盤點一下金庸先生十五部武俠小說每一部中的武功天下第一的高手,歡迎收看。第一部:《書劍恩仇錄》,這是金庸先生第一部武俠小說,是小試牛刀之作,書中的第一高手當屬悟出「庖丁解牛」之後的陳家洛。
  • 哪一代人最愛讀金庸小說
    為了方便大家觀察在不同代際的人群中,金庸小說的閱讀率,我又做了一個百分比圖。從這個圖表中,我們能看到金庸小說在70後讀者中的閱讀比率是最高的,超過了90%。但是,在參與調查人數最多的90後讀者中,閱讀比率下降到了不足50:
  • 金庸小說閱讀與賞析
    金庸小說閱讀熱的表現:A.持續時間長B.讀者跨度大C.超過了政治的分野D.「金庸小說閱讀與賞析」的教學方法有:A.講授B.自學C.宏觀的梳理透視與微觀的學習探討相結合D.金庸小說創作是20世紀中國文學史上引人注目的文學現象,北大嚴家炎教授將其概括為奇異的閱讀現象                  。
  • 用十五句話來概括金庸十五部小說,原來每部小說表達的是這個意思
    「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這是金庸先生為其平生所著十五部武俠小說題的對聯,雖然不算工整,但是卻成為武俠世界流傳最廣最膾炙人口的一句話。金庸先生平生著作了十五部武俠小說,每部小說都有一個核心的主題。
  • 由金庸小說改編的5部經典電影,你都看過嗎?
    最近金庸先生離世的消息,席捲整個新聞界。金庸先生的作品影響了幾代人,而且金庸先生的小說的15部作品,大多都被改編成電視劇,現在90後大多都很少讀其他的小說,但是對於金庸小說改編的影視作品,都非常熟悉。那我們就來看一下5部根據金庸小說改編的電影,其實數量和版本還有很多,但是這裡就聊一下這比較有代表性的五部。《鹿鼎記》-周星馳版要是最經典的韋小寶版本,我一直覺得是周星馳版的。因為韋小寶身上的市井氣和無賴的感激。
  • 金庸小說在臺灣的「奇幻漂流」
    近日,大陸浙江杭州市一家新華書店專門設立了金庸作品專櫃。龍巍攝(人民視覺)武俠小說大家金庸辭世,華人世界同聲哀悼。在臺灣,金庸小說曾長期被禁,後來雖獲解禁,仍被廣大家長視為洪水猛獸,不許孩子閱讀。而今,金庸小說卻已進入臺灣教科書、試卷中。
  • 金庸這輩子最沉痛的話,寫在《倚天屠龍記》小說修訂版的後記裡
    《倚天屠龍記》是金庸長篇武俠小說之一,最初連載於1961-1962年的香港《明報》,是「射鵰三部曲」系列的第三部。相信大家至少都看過電視劇,但是不讀小說我認為會是一個遺憾,因為影視作品裡通常對愛情要著重描寫,對其他的感情則不會那麼充分的展現。
  • 金庸小說終於傳出去了!歪果仁也要學beating dragon 18 palms
    自2012年郝玉青第一次把金庸小說的試譯片段交給英國出版商到今年《射鵰》英譯版確定出版,已過去了5個年頭。「金庸的作品十分複雜,所以翻譯花了很長時間。在這個過程中自己不斷成長,這尤其讓我高興。」郝玉青告訴環環,書中的細節乃至一詞一句都經過仔細斟酌和考量,希望能得到讀者的認可。
  • 金庸小說《射鵰英雄傳》首出英文譯本 中國武俠小說在國外備受關注
    這段簡介還提到,作者金庸是「世界上最暢銷的作者之一」,他的作品在世界範圍內銷售量超過1億冊,其中還不包括數量龐大的盜版書籍。     澎湃新聞聯繫了第一卷的譯者、來自瑞典的Anna Holmwood(郝玉青)。在翻譯《射鵰英雄傳》之前,她曾作為一位出版經紀人與諸多知名中國作家有過合作,包括餘華、遲子建、劉震雲、麥家、徐則臣、顏歌等。
  • 林保淳||金庸小說版本學
    基本上,文本的版本探討有三個定點,一是作為始點的文本(未必是最早的文本);一是作為比較的文本(未必是最晚的文本);一是比較者。這三個定點,都各自牽涉到當代不同的文化體系,而其中有傳承、有取捨、有變易,綜合起來,頗能略窺文化系統中某種程度的演變痕跡。
  • 金庸眼中的鄧小平:我這輩子最佩服的人就是他
    :我最佩服鄧小平   1981年7月18日,鄧小平同志在北京人民大會堂福建廳接見了金庸先生。這是鄧小平同志重新走上領導崗位後會見的第一位香港同胞。   1985年,金庸先生被聘為香港基本法起草委員會委員,並擔任「政治體制」小組港方負責人。   金庸先生在多種場合說過同一句話:我這一輩子最佩服的人是鄧小平。   說這句話的原因並不僅僅因為鄧小平曾經會見過他。早在鄧小平「落難」之時,金庸就表露了對鄧小平的欽佩之情。
  • 金庸小說中的寶劍排名:倚天劍最利、回部短劍最具傳奇
    金庸小說幾乎是一本中華傳統文化的大百科全書。除了神奇炫目的武功外,還有弈棋、茶道、美食、醫道、書畫、花卉、方言、民俗、佛理、易經八卦、權謀術數等等內容,包羅之廣,令人嘆服。其中,各種各樣的神兵利刃,也頗有故事。古龍小說中有一本《兵器譜》,既排兵器,又排武功。但金庸小說裡的武功,聊得夠多了,我們只來盤點下這些兵器,今天來看看大寶劍有哪些。1.
  • 在小說家中,金庸是最有學問的 ——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陳平原專訪
    他的小說對中國歷史及現實有很強的觀照,在當代中國社會進程的某些重要節點上,屢屢可以見到金庸的影子。這也是他的成就超越梁羽生、古龍的原因。  我不止一次提及,應該將金庸的武俠小說和同時期發表的《明報》社論對照著讀,那樣會有很好的發現的。另外,他的媒體事業應該作一個專題來考察。新聞事業是他的立足點,不僅是謀生的手段,更是藉助報紙來記錄乃至影響香港的歷史與現實,這是理解金庸的重要角度。
  • 尹建莉:金庸為什麼是孩子長篇閱讀的起點?
    平日裡課業繁重,很少有時間做一些精華的、有底蘊的深度閱讀,放假期間正是好機會。①中小學階段的孩子應該如何培養閱讀興趣呢?②有什麼書,適合給年齡稍大些的孩子,進行閱讀興趣啟蒙和長久的引導呢?尹建莉老師的著作《好媽媽勝過好老師》中重點提到過:劃重點①:重點讀優秀的長篇小說。
  • 從禁書到入選教科書 金庸小說在臺灣的「奇幻漂流」
    (資料圖片)武俠小說大家金庸辭世,華人世界同聲哀悼。在臺灣,金庸小說曾長期被禁,後來雖獲解禁,仍被廣大家長視為洪水猛獸,不許孩子閱讀。而今,金庸小說卻已進入臺灣教科書、試卷中。起落之間,見證經典會穿越時空。
  • 金庸小說英譯版始於《雪山飛狐》,《射鵰英雄傳》英譯本被稱「中國...
    這是該書首次被譯成英文出版,其推介文字稱之為「一部中國版《權力的遊戲》」。自上世紀五十年代,金庸先生開始創作武俠小說,他筆下「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享譽中國,有華人的地方,就有人讀金庸小說。但是,這也說明在某種程度上,金庸小說始終只在華人圈子裡盛行,在英語的世界裡,金庸的名字無人知曉。
  • 高校閱讀風格大相逕庭 清華學子獨愛金庸武俠江湖
    理工科大學和綜合性大學學生的閱讀趣味涇渭分明。漫畫王鵬清華學子最愛刀光劍影的武俠小說,北大學子最愛高大上的社科讀物,同樣是名校,為何各個學校的閱讀風格大相逕庭?最近,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復旦大學、上海交通大學等各大高校圖書館陸續公布2016年度閱讀報告,頗有令人意外之處,閱讀多樣化的樣貌,在大學校園裡也表現得淋漓盡致。
  • 楊過身上散發異香吸引女性,這不是網絡小說劇情,是金庸親筆寫的
    夢露居士為你解讀金庸武俠,點擊關注閱讀系列文章。大家都知道,金庸先生當年在報紙上連載了十四部武俠小說,因此存在不少漏洞和破綻。後來他兩次修訂並出版了自己的小說。第一次修訂後,在大陸由三聯出版社出版了金庸全集,因此這個版本被稱為「三聯版」,這也是大部分人熟悉的一版。
  • 「降龍十八掌」英語咋說 金庸小說翻譯太難了!
    據英國廣播公司網站11月24日報導,從2018年起,倫敦的麥克萊霍斯出版社要陸續出版「射鵰三部曲」英譯本,每部4卷,共12卷。第一部《射鵰英雄傳》的第一卷《英雄誕生》2月面世。三部曲裡的另二部是《神鵰俠侶》和《倚天屠龍記》。「現象級金庸體」陷翻譯難報導稱,金庸60多年前寫的「現象級」暢銷書很少有人翻譯,在英語世界冷冷清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