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波有條古道,驢友稱之為浙東茶馬古道,景色迷人卻鮮為人知

2021-01-09 愛遊君

十裡桃花嶺,夏無酷暑,冬無嚴寒。山中有一半時間是雲霧繚繞的景色,徒步在古道中,衣服溼漉漉是。古道一年四季氣候宜人,兩邊山坡滿山茶樹,環境幽靜。看「樹草青青,蝶舞蜂飛,萬枝丹彩,獨佔美色」,一路風光獨好,心曠神怡。

寧波茶馬古道位於慈谿市方家河頭古村至江北區慈城鎮金沙村,名稱叫桃花嶺古道,是連接鎮海、慈谿、江北三界的一條古道,「樹草青青、蝶舞蜂飛」,在交通運輸不便的古代,桃花嶺古道可是擔任著重要的作用,崎嶇的山路,連接了慈谿與鎮海,當地村民外出山貨外運及海貨內運和求學的必經之路。

在這裡徒步,穿山過溪,一路歡歌笑語,使人忘卻了徒步的疲倦。清澈的溪流與蒼綠的山林映襯出美麗而又原始的山野景色,仿佛置身於一幅歡樂水墨畫中

清代詩人王堅從靈湖過桃花嶺後,揮筆題詩一首:"桃花開未開,踏破嶺雲來。春色杳然無,澗泉流不回。人煙出林遠,日影落山頹。村店招人歇,寧輿且舉杯。"

據相傳2000多年前,秦朝著名方士徐福在探尋長生不老藥曾走過此路。因此古道也被稱為不老之路。

從一片碧綠的茶園經過,那撲鼻耳聞的清香味飄至我的鼻間,感覺心情舒暢,跋山涉水的疲勞頓時消失得無影無蹤。翠綠欲滴的茶樹叢中,不時傳來驢友們銀鈴般的歡笑聲。

方家河頭古村 :這裡的特色是老街、古樹、老宅、老人,村前有棵參天古樹,枝葉茂密。望著這幾百年的古樹,滄桑的年輪雕琢著歲月的痕跡。

在古樹群下聊天乘涼,「隔葉黃鸝空好音」你會驚喜地發現裡面耄耋老人比比皆是,還有三位鮐背之年的居然還精神矍鑠,他們拄杖怡然而坐,歷經了將近一個世紀,歲月在他們臉上留下了深深的印跡。

一條石板路,如今已被歲月磨痕的高低不平,古村的老街,以前的商賈忙碌的景象已不在,現在只留下青苔斑駁搖搖欲墜的老房子了。

老房上榫卯結構的抬粱,精雕細琢的工藝,勾勒出絕美的圖案。滿滿的滄桑和歷史的韻味。

村裡有個小水塘,小水塘被一棵大樹籠罩,只有些許光線透過,涼風嗖嗖。樹上的知了在肆意歡叫著,水塘裡一幫古樸的婦女在一起邊洗衣服,邊聊家常。知了聲、搓衣服聲、聊天聲,組合成一曲交響樂。

十裡桃花嶺古道,歷史上嶺以桃花而命名,據聞花事最盛時期有十裡桃花,如雲美景。徒步這猶如世外桃源的古道,山水形勝,佳木蔥蘢,民風淳樸。

我只想輕輕地問一聲:嗨,你也來嗎?

我是愛遊君、愛旅遊、愛分享——自駕天下。

相關焦點

  • 從寧波出發1小時,有個堪比「茶馬古道」的地方,空氣好到爆!
    ,這是郭巨、白峰等周邊村民奔向柴橋、也是柴橋人走向山外,走向外面的世界進行商貿活動的一條重要通道,這條商貿古鎮堪稱穿山半島上的「茶馬古道」。西有大寧波,東有柴橋「小寧波」。柴橋商貿發達,周圍人來此進行商貿活動,茶馬古道因此形成。
  • 寧波郊區的這條古道少有人知,可以通往「小九寨」,沿途都是竹林
    本次分享的主題是位於浙江寧波郊區的一條罕為人知的古道,可以直接通往寧波的小九寨景區,沿途到處都是竹林!寧波作為我國的一座沿海城市,不僅經濟發達,而且風景也很出眾。出了市區的老外灘、鼓樓以及天一廣場之外,寧波的郊區還藏著眾多原始而古樸的風景,包括隨處可見的竹林,以及被譽為「小九寨」景區內的溪流瀑布,都有著各自的特色,非常值得一遊!
  • 皖浙邊界這條古道,媲美「茶馬古道」,有千年歷史,風景秀美
    華東有很多戶外徒步路線,其中最有名的一條,也是戶外界入門級路線,就是徽杭古道,這條華東戶外NO.1的徒步路線,自皖南績溪縣逍遙鄉起,經遙遙嶺(江南第一關)、馬頭嶺、雪堂嶺而達浙西臨安縣馬嘯鄉止,全長20餘公裡,沿途山勢險峻,怪石嵯峨,高峰巨巖,南北夾峙,中有逍遙溪水婉蜒其間。
  • 偷窺澡塘會 走另類茶馬古道
    茶馬古道是「連接川滇藏,延伸入不丹、斯裡蘭卡、尼泊爾、印度境內,直到抵達西亞、西非紅海岸」的古代貿易通道。形成於漢藏民族「茶馬互市」的貿易往來,積澱著唐代以來近2000年的歷史。     一般所說的茶馬古道有兩條,一條是由雲南普洱經大理、中甸、德欽等地到西藏,另一條線路是從成都經理塘、巴塘到西藏。一般的旅遊者和考察者,目光多聚於此。
  • 陶宴嶺古道,號稱古紹興的茶馬古道,戶外徒步愛好者的天堂
    浙江紹興就有這樣一條古道,堪稱紹興的茶馬古道,它就是上青古道。起於紹興平水鎮上灶村,終於王壇鎮青壇村,這是古時王壇及平水居民到紹興城區的交通要道,也是嵊州一帶通往紹興的唯一陸上官道,不難想像,古道曾經是何等熱鬧,隨著公路網的建設,如今的古道卻人跡罕至。
  • 古道西風瘦馬——茶馬古道上最後的風景
    千百年來,我們的祖先在陸路上開闢了兩條對外通道,一條在北方,就是大家熟知的絲綢之路;一條在南方,被稱為「亞洲的天堂走廊」的茶馬古道。茶馬古道是一個有著特定含義的歷史概念。自古以來,地處高寒的康藏地區不產蔬菜,藏民族以糌粑、奶類、酥油、牛羊肉為主食,高脂肪,高熱量,需要喝酥油茶,分解脂肪,防止燥熱,補充維生素。
  • 寧波驢友邊走古道邊撿垃圾 別樣風景也醉人
    驢友小忻一邊走古道,一邊撿垃圾。謝舒奕 攝國慶黃金周過半,寧波市一些景點尤其是免費景點熱度不降。記者在一些景點古道走訪時看到,有的登山愛好者在爬山的同時,還做著一件特別的戶外活動:撿垃圾。昨天上午,記者相繼走訪了位於鄞州區橫溪鎮的亭溪嶺和雙石嶺兩條古道。記者發現,一些驢友開始重視環境保護,他們將自產垃圾放入隨身攜帶的袋子,還不時做著彎腰、下蹲動作撿起散落在地上的果皮紙屑,然後帶下山或放入就近的果殼箱內。
  • 尋訪火站村茶馬古道遺蹤
    相傳萬曆十三年(1585年)的一個春天,這條古道由於商貿往來已經趨於繁盛,經當時的火鑽批檢茶引所批驗後,運送給今天水秦州區三十五里舖的物資,除了大量的茶葉還有少量的絲綢、珠寶。茶馬古道的繁盛也使商貿出現了一種多樣化的勢頭,但由於榆樹火鑽至秦州的這一條茶馬古道,因當時頻發自然災害,本來就艱險的幾處路段時有塌方,造成幾處斷頭路。
  • 茶馬古道震後一周年修復重生:一條古道 三種生態
    4月10日,在雅安做生意的北京人岑培雷想和記者一起去茶馬古道「踩點」。這一次,與前兩年在蘆山單純包下200畝地種茶不同,他已在心裡許了一個大大的願:與茶馬古道一起新生。岑培雷的信心來自茶馬古道雅安段的修復規劃。茶馬古道不僅是一項文物修復工程,借力災後重建,它已經衍變為關係民生的安居工程、輻射產業發展的經濟坐標。茶馬古道的文化重建之路,也是一條文化、經濟與民生的復興之路。
  • 去寧波35條高顏值步道消耗脂肪吧!
    整個嶺勢東南高峻,西北坦斜,彎曲有致,沿路山道平緩,風景旖旎,百步一景,四季景色各異。行之/攝同時,亭溪嶺古道也與附近的雙石嶺古道(又名松石嶺古道)連通,可一併遊覽。全程約10公裡,一般耗時3-4小時左右。
  • 遺失的茶馬古道:絲綢之路上的神秘黑茶
    為了方便收購和運輸,茶商集資在安化縣內又修建了一些茶馬古道。與其他茶馬古道路線不同的是,藉助於資水橫貫安化全境,茶商們在安化收購茶葉後,沿著這條茶馬專道馱至江邊集鎮,再通過水運的方式銷往外地。 這種「船艙馬背式」的茶葉運輸方式,也成就了安化與其他地區的茶馬古道截然不同的一個特色——安化的這條茶馬古道,如今已是國家4A級旅遊景區。
  • 中國一個始建於唐朝時期的古道,與茶馬古道齊名,全長20多公裡
    所以古代為了讓人們在商業上往來,建了很多海拔,比較有名的有絲綢之路、茶馬古道,這都是比較熟悉的海拔,絲綢之路和茶馬古道都比較長,其實我國古代還有非常有名的海拔,現在已經不為人們所熟知了,這個高度是中國繼「絲綢之路」之後的第三條著名古道,它就是「徽杭古道」。
  • 從茶馬古道走出的安化黑茶,你喝過嗎?
    安化歷史悠久,地靈人傑,有中國最美麗的縣城之稱,旅遊資源豐富。沿著茶馬古道,安化黑茶源源不斷從這裡走向了大西北,走向了全國各地。走在茶馬古道上,仿佛聽見當年馬幫和背負的馬鈴聲,吆喝聲。腳下發亮的青石板,猶如他們堅毅的目光。傳承了千年的茶馬文化,是馬班用勇氣、智慧、汗水澆灌出來的。
  • 寧波最詩意的山間古道,你去過幾個?
    寧波擁有著許許多多的古道,他們大多都充滿著原始的味道,走在其中總會有著「豁然開朗」、「白雲深處有人家」的體驗。春暖花開,不如選一條走走,讓自己精神抖擻!無論你想要休閒觀景還是健身按摩,不同的人可以在不同的古道找到一份專屬的登山樂趣,並且相比寧海,江北這條遊步道離市區更近,寧波市民出來爬山鍛鍊更方便。出行方式:(一)自駕。
  • 茶馬司是茶馬古道最佳見證
    位於名山區新店鎮的茶馬司遺址前不久,雲南茶馬古道研究專家李旭的新書《茶馬古道——從橫斷山脈到青藏高原》出版。自1986年開始,30多年來,李旭幾乎不間斷地行走於茶馬古道,不僅參與了茶馬古道開創性考察和命名,還持之以恆地進行了深入的探訪和研究。
  • 國慶特輯II10.3驢行慈谿茶馬古道,探千年方家河頭村
    走入村口不遠,有一口方方的池塘。池塘的中間鋪上了幾塊石板,這是周圍居民淘米洗菜的地方。村子裡的主路上有一些老奶奶經營著小買賣,偶爾也會有遊客光顧。除了主路以外村子裡的一些小路依舊寧靜,老樹和瓦礫,有種與世無爭的滄桑感。
  • 探尋千年民間商貿通道,為什麼要遊安化茶馬古道?
    有句話說「哪裡有需求,哪裡就會有商人出沒」,久遠的過去,深居山區的人們囿於故土,自給自足,同外界不多的聯繫,來源於出沒茶馬古道上的馬幫商人今天,905就帶你遊一遊位於湖南益陽的安化縣茶馬古道。安化茶馬古道徒步攻略之主要景點茶馬古道上的重要集市——洞市老街這裡曾是安化前鄉到後鄉,與新化到安化的必經要道。從明清至解放後初期的數百年裡,這裡商賈雲集,店鋪如林,作坊遍布。
  • 寧波31條最美古道 你走過幾條?
    民國十八年,由余姚縣長苗啟平題寫「羊額古道」,確有逗人留戀之處,也確有令敵喪膽之威。;nbsp路面材質:石子、青石&nbsp&nbsp&nbsp&nbsp古道起點位於芝林村浙東小九寨景區內,途經白巖禪寺、白巖橋、龍潭等景區著名景點,最後到達惠民村。
  • 20公裡徒步馬拉松,在普洱走一段親民的茶馬古道
    雲南境內的茶馬古道大多山高路遠,歲月變遷,如今可供普通遊人徒步穿越的遺址並不多。普洱城北有兩段古道,難得完整保存下來,經過修繕後,平日常被戶外愛好者踏足。2007年,位於原普洱縣以南三十餘公裡的思茅市換上「普洱」之名,藉助普洱茶身價一路上漲,打造茶文化之都,從茶馬古鎮、茶馬古城到普洱茶小鎮,更名帶來的品牌價值,如越陳越香的普洱茶,在這座小城持續發酵。寧洱縣是普洱府舊址,先後在2006年和2015年落地「茶馬古道零公裡紀念碑」和「茶馬古道源頭地理標識」,卻一直有種被遺忘感。
  • 寧州衝麥茶馬古道行記
    行走在有700多年歷史的古驛道上,親身感受這條茶馬古道上發生的故事,感受一下前人的艱辛萬苦,讓吾輩且行且珍惜西沙印月從衝麥茶馬古道走向寧州,首先去欣賞衝麥驛站上的西沙映月,走過幽靜的小道,漫步來到西沙映月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