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波驢友邊走古道邊撿垃圾 別樣風景也醉人

2020-12-17 騰訊大浙網

驢友小忻一邊走古道,一邊撿垃圾。謝舒奕 攝

國慶黃金周過半,寧波市一些景點尤其是免費景點熱度不降。記者在一些景點古道走訪時看到,有的登山愛好者在爬山的同時,還做著一件特別的戶外活動:撿垃圾。

昨天上午,記者相繼走訪了位於鄞州區橫溪鎮的亭溪嶺和雙石嶺兩條古道。記者發現,一些驢友開始重視環境保護,他們將自產垃圾放入隨身攜帶的袋子,還不時做著彎腰、下蹲動作撿起散落在地上的果皮紙屑,然後帶下山或放入就近的果殼箱內。

「都是些力所能及的小事,既能美化環境又能鍛鍊身體何樂而不為呢。」見到驢友忻旖時,他正在認真地撿垃圾。據介紹,儘管現在台州工作,但是作為一名寧波登山愛好者,回家他總不忘來周邊的古道轉轉。記者看到,他的垃圾袋裡除了礦泉水瓶、香菸盒、塑膠袋,多是甘蔗渣、玉米棒、橘子皮等食品垃圾。

據悉,寧波市免費古道多且線路漫長,設置的果殼箱較為有限,請專人清理也是個問題,再加上相當部分人的環保意識仍須加強,因此古道上的垃圾會時常出現,「有必要提醒的是,像飲料瓶、塑膠袋等白色垃圾,是不易降解的有害物質,會給環境帶來長期的汙染。」鄞州區橫溪鎮古道開發與保護協會秘書長俞彭年說,希望通過個別驢友的行動在淨化環境的同時,也帶動更多的人參與環境保護。

相關焦點

  • 徒步12公裡撿垃圾,他們是國慶西湖邊一道美麗風景線
    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 高華生乍雨還晴的西湖在遊人眼中美不勝收,而杭州市水上救生志願者服務隊則是西湖邊另外一道美麗的風景線。#國慶第一天西湖邊一道美麗的風景線#10月1日,在西湖邊遊玩的遊客可能會偶遇這樣一群人——他們身穿統一T恤,還帶著垃圾袋和鉗子。路上遇到垃圾他們就及時撿起,還會檢查衛生死角;熱心向遊人提醒湖邊安全隱患,解答外地遊客詢問的問題。這群人就是杭州市水上救生志願者服務隊志願者們。
  • 2018健身新風潮:邊跑步邊撿塑料垃圾
    邊跑步邊撿塑料垃圾已經成為風靡全球的2018環保新風潮。這是在山東省煙臺市萊山區海濱,一隊晨練的大學生在沙灘上跑步(2017年10月22日攝)。健身風潮plogging源於瑞典,指的是人們在慢跑時撿拾塑料垃圾,給這項體育活動增添了善行和環保情懷。
  • 浙江最美的的森林古道,差點被毀,沿途風景媲美黃山,驢友的天堂
    今天小編給大家帶來的是位於杭州與金華交界處的一條森林古道,擁有幽神奇絕等特點,被譽為浙江最美的森林古道,曾經有一段路差點被推土機毀掉,好在沒有特別大的影響,這裡絕美的自然風景吸引了大批的驢友,被稱為驢友的天堂。
  • 寧波有條古道,驢友稱之為浙東茶馬古道,景色迷人卻鮮為人知
    山中有一半時間是雲霧繚繞的景色,徒步在古道中,衣服溼漉漉是。古道一年四季氣候宜人,兩邊山坡滿山茶樹,環境幽靜。看「樹草青青,蝶舞蜂飛,萬枝丹彩,獨佔美色」,一路風光獨好,心曠神怡。寧波茶馬古道位於慈谿市方家河頭古村至江北區慈城鎮金沙村,名稱叫桃花嶺古道,是連接鎮海、慈谿、江北三界的一條古道,「樹草青青、蝶舞蜂飛」,在交通運輸不便的古代,桃花嶺古道可是擔任著重要的作用,崎嶇的山路,連接了慈谿與鎮海,當地村民外出山貨外運及海貨內運和求學的必經之路。在這裡徒步,穿山過溪,一路歡歌笑語,使人忘卻了徒步的疲倦。
  • 寧波古道探幽|晴江岸古道:寧波版「綠野仙蹤」,淡妝濃抹總相宜
    本期古道探幽系列,我們去這條詩意古道走一走。晴江岸古道位於海曙區鄞江鎮,離市區不遠,大約30公裡,開車不到一小時就能抵達。近晴江岸的跨溪石橋邊,有指示牌,上書「晴江岸古道」。古道由西向東連接了龍觀和鄞江兩地,長2.5公裡,是過去兩地之間村民往來的主要道路。路面保存較好,多以石子路為主,部分路段由青石板或鵝卵石鋪就。途中有石橋數座,多為古人以青石累積而成。
  • 杭徽古道清涼峰:禁令為何擋不住驢友探險腳步
    因為山高路險,氣候多變、驢友經常出事等原因,浙江清涼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一直禁止「驢友」上山。  但「禁令」卻擋不住浙江驢友探險的「欲望」。時下,正是春暖花開,野獸蛇蟲出沒的季節,浙江清涼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卻尷尬又著急地發現,越來越多的「驢友」,正從安徽等非正規進山處悄悄潛入清涼峰。
  • 400多名老人邊登山鍛鍊邊清理垃圾 已堅持8年
    他們中有一個略顯駝背的身影,卷著袖子清掃垃圾,步伐輕盈矯健地在道路兩旁來回查看。他叫鄒俊生,74歲。8年前,為了身體健康,鄒俊生跟村裡的老人一起爬山鍛鍊,還組建了一支龍塢健身隊,目前已有400多名隊員。8年來,老人們習慣在登山過程中清理垃圾,義務給這條進村必經之路「大掃除」。
  • 一葉知秋意漸濃 萊州文昌路街道堐上村銀杏古道秋色醉人
    萊州市文昌路街道堐上村銀杏古道秋色醉人萊州市文昌路街道堐上村銀杏古道秋色醉人萊州市文昌路街道堐上村銀杏古道秋色醉人大眾網·海報新聞萊州10月16日訊萊州市文昌路街道堐上村銀杏古道秋色醉人萊州市文昌路街道堐上村銀杏古道秋色醉人萊州市文昌路街道堐上村銀杏古道秋色醉人說起萊州秋日的顏色,金色絕對是這座千年古邑裡最亮眼的一抹色彩。
  • 淺談《送別》——長亭外古道邊
    《送別》 弘一法師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晚風拂柳笛聲殘,夕陽山外山。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問君此去幾時來,來時莫徘徊。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人生難得是歡聚,惟有別離多。後來,《送別》是一首歌詞,描述了那種長亭外古道邊的畫面,也說出天涯地角,知己零落的悲哀。而如今,《送別》即是一首歌曲,更是許多人的人生。
  • 寧波古道探幽|靈巖山古道:壯美風光在險峰
    靈巖山最高峰遠眺本期探訪地是象山靈巖山古道,這是「寧波十大古道」之一。從寧波東部新城出發,經象山港大橋,記者驅車約1個半小時,抵達位於象山半島西南部的靈巖山景區內。靈巖山景區東瀕蟹鉗港,三面皆為丘陵和港灣。主峰海拔388米,形如巨鼓,側似駝峰,遠遠就可看見,山景相當壯美。
  • 9年600多條古道!寧波24歲小夥編了一份四明山古道地圖
    9年時間,探了600多條古道。在疫情期間,宅家繪製了一張寧波橫街周邊四明山山區的古道登山路線地圖。他就是出生於1996年的登山愛好者陳禕昕。這份《手繪古道地圖》分為平面圖和衛星圖雙面展示。30多條古道,100多條小徑。地圖上,古道、竹林、小徑、公交站、公路、機耕路、水庫、山塘等元素一應盡現,甚至專業地圖中沒有的溪坑、風景點和回城的公交線路也都一一備註。
  • 分享卡片上的風景 邊走邊寄明信片[圖]
    像小遊這樣的驢友很多,他們將拍的照片分類存在幾百個文件夾裡,即時遊記發布在網上;而最不能或缺的,是每到一個地方必買幾張有當地風貌的明信片,寄一張給自己,也給朋友。小遊說,給自己寄明信片,一來是對自己旅行的記憶和補充,二來也是一種快樂的收藏,一舉兩得,何樂而不為呢,「很多旅途中的記憶會淡,但是看到明信片上相識的風景,或者看到幾句話語,當時當刻的心情就會像電影般浮現,旅行就像一場最美好的夢。」  小遊自認為自己有點小資也有點矯情,但是還是覺得很有意思。算是自己旅行的一個見證和紀念了。
  • 還北京青山綠水 航天人開展「撿垃圾登山」活動
    招嘉虹/攝 招嘉虹 攝中新網4月1日電 (招嘉虹 王旭)日前,流行於歐美的「撿垃圾跑」進入中國,有組織發起了與之類似的「撿垃圾登山」。3月31日上午,一支由中國航天科工二院二部員工組建的登山隊伍踏上了京西古道,他們每人在爬山的同時,一手握夾子、一手拎袋子,開展登山撿拾垃圾活動。圖為活動參與者在揀拾路邊的垃圾。
  • 全國七強縣,走古道,觀瀑布,入林場有野生動物,可以打獵嗎?
    所謂古道,就是古人走的道路,一般山區,村與村之間的道路,都可以稱為古道,古道又分官道及民間道,正如目前的國道,省道,縣道,鄉道,對應普通的道路!慈谿政府把當地的古道修繕一下,一路設各種標識,串聯起來,形成百裡穿越路線,吸引很多驢友來挑戰,我是走了幾個精華分段!我來古道,不是來考古的,是來玩的,欣賞山山水水,大自然好風光,同時鍛鍊了身體,放鬆心情,心動不如行動,just go
  • 寧波最詩意的山間古道,你去過幾個?
    寧波擁有著許許多多的古道,他們大多都充滿著原始的味道,走在其中總會有著「豁然開朗」、「白雲深處有人家」的體驗。春暖花開,不如選一條走走,讓自己精神抖擻!這首廣為流傳的詩句講的就是橫溪鎮亭溪嶺古道,這是鄞州當前人氣最高的一條古道。走完整條古道大概需要1個小時,沿路主要有四處平臺,每個平臺上都有涼亭供遊人休憩。亭溪嶺古道風光優美。
  • 拉毫古營盤的邊牆古道
    1988年修建長潭崗水庫,兩河交匯處的峽谷變成庫區,古道中斷,被迫廢棄。千百年來,世居於這一片區的苗民一直都用心養護這條古道,歷朝歷代都有人主動捐資對道路進行修補。或個人獨資修建某點,或全寨集資養護一段,或沿途所有村寨聯合起來,共同出錢出米、出工出力進行全線擴建。
  • 春花絢爛,這2條小而美的山間古道,少走一處都是遺憾!
    踏春吸氧,還能感受春回大地之美 嶀山古道【嶀山古道】嶀山是嵊州背面最高的山,因海拔高,常有雲霧繚繞,山色空濛雨亦奇的美景,備受驢友和遊客的熱愛。嶀山古道也有千年的歷史了,自西鮑村至石坑,沿路把各個村莊串聯起來通向外界。古道蜿蜒綿長,盡收眼底,仿佛先人們用鮮血和勞力築起的脊梁背。
  • 荊襄古道邊 中國(荊門)菊花展開幕(圖)
    荊襄古道邊 中國(荊門)菊花展開幕(圖) 2016-10-28 13責任編輯:   中新網荊門10月28日電 (鍾欣 王媛媛)「楚塞三湘接,荊門九派通」,楚國故都、三國名城的湖北省荊門市素有「荊楚門戶」之稱,連接著荊州和襄陽的荊襄古道穿城而過
  •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當這首歌曲在耳邊響起,很多人不禁停下手中的工作,靜靜地品味著它的每一個詞,每一段音符。此刻,我正在將「送別」單曲循環。聽懂這一句的人,必然是了解整首詞的內容,僅僅是開頭的一句,描繪了一幅空曠、唯美、悽涼的畫面。
  • 保護大秦嶺 垃圾換禮品 驢友遊客各個峪口積極參與垃圾分類
    下午2點多,李女士領著上五年級的兒子從山上下來,媽媽告訴工作人員,因為上山時在兌換點領了垃圾袋,兒子上山一路不顧風景,一直睜大眼睛找哪有垃圾。此時,一個帶著3歲的寶寶媽媽也來參加活動,媽媽說要讓小寶寶也學學垃圾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