援非專家組凱旋,12幅畫像贈英雄
「我們將仔細收藏好這份沉甸甸的心意」
湖南援非抗疫專家組在赤道幾內亞登機前留影。 通訊員 供圖
華聲在線6月11日訊 「錯過了『你戴口罩的樣子真美』書畫攝影公益展很遺憾,期待收到這份暖心的禮物。」上周末,「禮遇湖湘戰疫英雄暨你戴口罩的樣子真美」書畫攝影公益展在長沙舉行,身負重任,遠渡重洋的中國(湖南)抗疫醫療專家組遺憾缺席。今日,得知結束隔離回到長沙時,公益展組委會將把展出的12幅以專家組成員為原型創作的畫像相贈,專家組成員紛紛表示,「將仔細收藏好這份沉甸甸的心意。」
6月9日中午12時20分,一架自非洲赤道幾內亞歸國的包機,抵達海南三亞鳳凰國際機場。中國(湖南)抗疫醫療專家組一行12人,圓滿完成為期30天的援助辛巴威和赤道幾內亞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工作,回到祖國。專家組全體成員身體狀態良好,將在三亞集中隔離14天。
專家組領隊、省衛生健康委副主任祝益民介紹,近一個月來,專家組在非洲大陸馳行3600公裡,走訪72家機構和單位,指導醫院和防疫機構改善分診流程、優化診療方案。每到一家醫療單位都為醫務人員開展技術培訓和防護指導,向每一個層級的聯防聯控機制傳授分區分級、人員追蹤、社區隔離、護理等相關知識。專家們還進入定點醫院的隔離病房和重症病房,參與病例討論,提供優化診療方案和建議。
此外,專家組還創新性地編寫了《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國家建議書》,為兩國政府提出針對性措施,被讚譽為拯救生命的技術性文件。
■三湘都市報·華聲在線記者 葉竹 通訊員 唐凌志
感言
倦鳥歸巢,在非洲留下美好和牽掛
6月11日,中國(湖南)抗疫醫療專家組一行12人在三亞接受了三湘都市報記者的微信專訪,講述他們結束任務回國時的期待,以及對辛巴威、赤道幾內亞兩國疫情萬分記掛的柔軟心情。
專家組領隊、省衛健委副主任祝益民:
4周來,我們跨越了南北半球。在非洲的親身經歷,讓我們對這場全球參與的戰「疫」有了更深的感受和領悟。大「疫」當前,中國成功抗疫的經驗產生著巨大的影響力。
專家組組長、中南大學湘雅醫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教授胡成平:
30天,我們開展了包含高度、深度、難度但有溫度的工作;30天,我們跨越了中非兩種不同的抗疫戰場,超越了平日的自我,收穫了卓越的答卷。
專家組成員、省衛健委國際交流中心主任唐凌志:
28個日夜是我從事衛生外事工作以來在非洲待上最長的時間,與省裡最優秀的專家在一起並肩作戰、與非洲兄弟朋友們共克時艱,相信這一定是此生最高光的時刻。
專家組成員、省疾控中心主任醫師鄧志紅:
心底默默祝福非洲國家早日戰勝疫情,祝福非洲人民像中國人民一樣過上平安、健康、幸福的生活。
專家組成員、中南大學湘雅二醫院感染科副教授王文龍:
登上飛機的旋梯,一回首又見馬拉博巍峨的斯蒂貝爾火山峰,她靜謐地站在那裡,像伸展著雙臂的綠巨人,迎來送往見證了這14天我們在赤幾忙碌的行程。
專家組成員、中南大學湘雅醫院感染控制中心副教授李春輝:
用一首詩表達我此刻的心情——「馬踏春風抗疫歸,神清氣爽英雄淚。遙望津赤堅守人,心心念念盼其回。」
專家組成員、中南大學湘雅三醫院重症醫學科副主任彭玥:
我們回來了,踏在祖國的大地上,躺在祖國的臂彎裡,內心有著像倦鳥歸巢般的依戀。援非30天,雖身在萬裡之外,我們的心卻一直和祖國在一起。
專家組成員、中南大學湘雅三醫院檢驗科副主任章迪:
抵達海南後,因為時差原因,我到了凌晨三點還是睡不著,在手機上刷辛巴威和赤道幾內亞的疫情動態和一些相關新聞。短短一月,人回來了,牽掛留在了那邊。
專家組成員、省人民醫院急診 ICU 護士長徐芙蓉:
一個月的援非抗疫經歷對我來說是磨礪是成長,也是人生一筆寶貴的財富。
專家組成員、湖南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呼吸內科主治醫師孫爽:
結束了一個月的徵程,即將踏上歸途的腳步和心情變得並不那麼輕鬆,可能因為留戀非洲這片揮灑過汗水的土地,因為承載了太多責任與榮耀,留下了太多美好和牽掛。
專家組成員、省疾控中心醫生孫倩萊:
親眼目睹非洲人民的生活狀況和醫療條件,也為他們那些有著同樣奉獻精神的醫護人員感到感動和敬佩,同時更加感受到祖國的強大和作為一名中國人的自豪。
專家組成員、省兒童醫院急救片區副主任護師張玉:
我們去到非洲最艱苦的地方,攜手抗疫,相信非洲疫情很快得到控制,祝願非洲人民生活越來越好。
【來源:華聲在線】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