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JIR雜誌】霸權秩序理論:一個場域理論

2021-03-01 國政學人

【作者介紹】

Daniel H. Nexon,喬治城大學外交學院副教授,International Studies Quarterly現任主編,研究興趣為國際關係理論、美國外交政策、強權政治、宗教爭論政治以及大眾文化與世界政治之間的關係等問題。

Iver B. Neumann,挪威政治學家和社會人類學家,挪威國際事務研究所研究主任,2012年任職於倫敦政治經濟學院,研究興趣為社會理論、IR理論和方法(話語和實踐分析)領域。

【編譯】陳麗

【校對】李代霓

【來源】

European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期刊簡介

歐洲國際關係雜誌(EJIR)是歐洲政治研究聯盟國際關係常設小組(SGIR)的同行評審旗艦期刊,由SGIR和歐洲國際研究協會的聯合委員會負責。該期刊廣泛代表了歐洲發展的國際關係領域,自1995年該期刊成立以來,EJIR已成為國際關係獎學金的主要獨立代言人。在其歐洲起源的基礎上,它已經發展了二十多年,集中體現最前沿的理論辯論和理論上知情的實證分析,這些分析反映了全球國際關係界的精華。2017年該期刊的影響因子為2.545。(來源:EJIR官網)

  

文章概述了霸權秩序理論的一種場域理論變體(field-theoretic variation),這是一種受皮埃爾·布迪厄的研究所啟發的變體。文章認為霸權源於在世界政治中擁有多個元資本(meta-capital),霸權對其他種類的權力行使「一種權力,特別是對他們的匯率。」按照這些思路改寫傳統的霸權秩序理論至少有三個優點:一是有助於彌合現實主義和新葛蘭西主義霸權主義方法之間的差異,二是為探索不同規模的霸權和霸權秩序的運作提供了支架,三是更好地解決了霸權力量是由國際秩序本身促成和制約的事實。在回顧了霸權秩序理論的一些主要變體之後,文章探討了布迪厄對霸權和同源概念的理解。之後,以美國對外關係和羅馬帝國為例,闡述了場域理論方法。最後,說明了羅馬秩序及其對世界政治中的社會、政治和文化領域產生了長期影響。

  

首先,作者對布迪厄研究的概念做出了一些解釋分析。布迪厄對習慣(habitus)、場域(field)、資本(capital)、元資本(meta-capital)和國家(state)的概念詮釋為霸權秩序理論的實踐奠定了基礎。對於布迪厄來說,習慣在宏觀和微觀層面上架起了橋梁。初級社會化會產生一個人的習慣。是劃定的社會行動領域,這些領域需要特定的「遊戲規則「,這些規則決定了演員在爭奪權力、地位和影響力時如何相互關聯。「一個場域內的地位取決於該場域相關資本的積累。本質上,與場域相關的資本參與者越多,他們在場域社會等級中的地位就越佔主導地位」。布迪厄將資本定義為:累積勞動,當被代理人或代理人團體私人佔用時,這些勞動使他們能夠以物化或活勞動的形式獲得適當的社會能量。資本有三種基本形式:經濟資本、社會資本、文化資本。資本形式也有亞種,即一般種類的特定品種。在當代,經濟資本的亞種包括貨幣、企業所有權、政府債券、衍生品和其他金融工具,等等。資本亞種的相對價值因時間和空間而異。這種差異可能是由於行為者和機構協同努力,提高自身特定資本存量的價值。它也可能是由許多其他的過程造成的。因此,場域是由賦予其地位、威望和權力的資本種類來定義的。不同形式的與場域相關的資本決定了它們各自內部的權力關係。一個場域的資本形式也可以用來「購買」另一個場域的相關資本。在場域內和場域間設定各種資本之間的匯率的能力,更廣泛地說,設定場域本身的能力,這就是一種資本形式:元資本。從這個意義上說,國家是所建立的社會的「中央銀行「,它設定了不同形式資本之間的匯率,並形成了不同場域之間的結構軌跡。

在布迪厄的概念解釋基礎上,文章對霸權秩序理論做了再解釋。霸權國家無論在全球還是局部地區都擁有經濟和軍事場域的主導地位,這意味著霸權國是擁有元資本的國家。因此霸權國可以有意或無意地塑造從全球到微觀的場域,影響不同場域內和跨場域的不同類型資本的匯率,並且「注入」具有象徵意義的特定種類的資本。所謂的「軟實力」就是特定領域獲得象徵意義的文化資本。

霸權國很少壟斷元資本或基礎資本。霸權國如何塑造和改變秩序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先前存在的全球領域、其他國家的持續競爭與合作,甚至潛在地取決於各種各樣的非國家行為者和力量。霸權國製造和塑造場域,但並不完全是依據自己的偏好進行塑造。霸權並不總是有意識地使用其元資本,正如美國文化資本的傳播適合其經濟和軍事地位混合的。對布迪厄來說,當前佔據重要地位的社會鬥爭是他所說的經濟資本和文化資本之間的鬥爭。經濟資本並不直接映射到軍事優勢上,但它確實抓住了現實主義霸權理論的實質要旨。文化資本則是葛蘭西霸權主義的來源。當霸權分配地位和威望時,他們所做的就是賦予象徵的重要性於某些表現、資源和關係上。在當代國際軍事領域,軍事資本的特定亞種,如航空母艦,其重要性遠遠超出了許多國家從中獲得的能力。這並不是因為美國人召開會議,將航空母艦指定為象徵性的資本,而是因為航空母艦在霸權的權力投射和全球存在中的長期作用導致的。事實上,場域理論方法強調合作和競爭的作用。各國以及其他行為者可能會通過尋求積累與相關的資本來爭奪位置,例如奧運會獎牌、聯合國安全理事會席位、海上基地、聯盟和貿易協定。然而,國家和其他行為者也可能試圖通過各種戰略和使用各種不同的工具來改變場域內部和場域之間的交流條件。

最後,文章用羅馬的霸權秩序進行了例證,突出了霸權的動態存在。雖然羅馬的政治資本優勢結束甚至不復存在後,其文化資本仍然在塑造場域。羅馬帝國的資本遺產雖然總是被重新創造和重建,但是這些資本遺產影響了國際秩序相當長的一段時間。

點擊閱讀原文可獲取全文pdf版!

為方便學人及時閱讀高質量文章

別忘把國政學人設置星標哦~

相關焦點

  • 布迪厄與場域理論
    布迪厄與場域理論 皮埃爾·布迪厄,是繼M·福柯之後,
  • 【霸權穩定論】樊勇明:霸權穩定論的理論與政策
    從理論上作進一步梳理,可以歸納為霸權的戰略目標、霸權的運行機制和霸權的發展過程。1、 霸權的戰略目標。吉爾平指出:「只有在霸權存在的情況下,一種特殊類型的國際經濟秩序,即自由經濟秩序才能繁榮和充分發展。」金德爾伯格也強調開放和自由的時英國的霸權正在衰弱,英國已經無力保障國際清算系統,而美國則在到 1936 年以前一直不願從英國手中接過這一責任。
  • 理論|霸權穩定論
    ·提出:查爾斯·金德爾伯格最早提出該理論,羅伯特·基歐漢首次使用「霸權穩定論」一詞。·內容:有霸則穩,無霸則亂,霸主自耗,霸主必衰。·解釋:(1)只有霸權才能造就世界政治經濟的穩定;(有霸則穩)(2)霸權的缺失會造成世界政治經濟的混亂;(無霸則亂)(3)霸權國因提供國際公共產品而自我損耗;(霸主自耗)(4)邊際成本遞增、邊際收益遞減,霸主必然衰落,新的霸權將以戰爭形式取而代之
  • 2019每日一詞(63)| 文化霸權理論
    3.開始閱讀正文前,先食用【每日一詞小卡片】並保存在相冊效果會更好哦~ ↓↓↓    【考點拓展】一、文化霸權理論的實質文化霸權首要內容不是在爭奪「領導」的問題,而是爭奪領導「權」的問題,即你的領導能否被接受,能否合法化的問題。
  • 上研好書 | 文軍:理論自覺與社會學學術場域的再反思
    社會學研究如果缺乏理論的想像和反思,就必然淪為對既定現實的無批判地肯定,這不僅就像一個先天不足而後天缺乏營養的孩子,難以在現代知識體系中立穩腳跟,而且勢必造成社會學功能的喪失、根基的虛化和想像力的枯竭。因此,在當前,大力提倡社會學理論研究的自覺性,加大學術場域的再反思,對於我們重新認識社會學的學術品質以及社會學家的學術實踐無疑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論與實踐意義。
  • 心理諮詢知識總結:「完形療法是第二個支柱—場域理論」知識分享
    《心理諮詢師知識總結》完形療法的第二個支柱——場域理論2020.5.25.場域理論的目標:幫助來訪者發現線索,發現目標,發現關係之間的相關性。把碎片化的場域拼湊起來,整合起來,形成一個完整的場域和自己。
  • 「巴赫金」對話理論、復調理論、狂歡理論…你知道幾個?
    巴赫金的復調理論是在對陀思妥耶夫斯基小說的研究中發展出來的,是巴赫金的對話理論在文學中的具體體現。巴赫金從 「自我意識」這一哲學問題出發,由此深入到小說的結構之中,發現陀思妥耶夫斯基作品中意識的存在狀態,並不是一個意識在獨白,而是眾多意識在進行對話,從而提出了復調理論。
  • 陳徵楠:社會理論視野中法律移植困境的重釋
    任何制度的實踐都表現為一種客觀秩序的生成過程,根據文化相對主義理論,植根於獨特歷史經驗中的文化意識,將在外來制度內化為本土秩序的過程中產生難以迴避的拮抗作用。此類解釋進路的優勢固然在於,將法律規範動態地理解為外在制度與內在秩序的有機結合。
  • 積累▏一天一點政治學 • 123期:同濟大學考研真題--權力轉移理論
    今天為大家介紹一個重要理論,是一個很好用的分析框架,小編在考試中經常會用到這個理論,很多問題都可以套上!它就是——權力轉移理論。(p.s. 也是同濟大學考研真題) 權力轉移理論是一個國際關係中關於戰爭的周期性的理論。
  • 國際關係核心概念:「權力轉移」的理論與歷史(學術研究與考研考博的必備)
    後者局限於某一個大洲或區域範圍內,這裡可以認為中美的權力轉移主要發生在亞太區域,近年來由傳統的美國單極向中美兩極化趨勢演進。      權力轉移理論強調,一旦建立了國際秩序,主導國就會一直是該秩序的滿意者。這種觀點忽略了主導國修正國際秩序的可能性。
  • 霸權穩定論 | 你身邊的政治學Siri
    而吉爾平對霸權的理解更進了一步,他認為霸權體系是一種穩定系統內秩序的穩衡系統,霸權國的實力為系統的穩定提供了保證, 並且為弱小國家提供了安全和財產保護,同時他指出,單一強國控制和支配著國際體系內的弱勢國際,但這種控制只是相對控制而非完全控制,「沒有一個國家曾經完全控制了國際體系。」
  • 【理論研究】蔡拓 汪家銳:全球世界主義秩序理論:吉登斯的世界主義思想探析
    作者:蔡拓,中國政法大學全球化與全球問題研究所名譽所長、教授;汪家銳,中國政法大學全球化與全球問題研究所博士研究生來源:教學與研究2020年第2期;時政國關分析微信平臺編輯:周悅[摘要]在反思和承接古典社會理論家現代性思想基礎上,吉登斯重構現代性理論框架,提出現代性的全球化維度,由此奠定其世界主義思想的理論基點,發展出全球世界主義秩序這一宏大理論圖景
  • 從理論話語到大眾話語:新媒體話語與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話語轉換思考
    從挑戰看,新媒體話語「生活化」表達挑戰馬克思主義理論話語的科學性表述,新媒體話語「娛樂化」傳播挑戰馬克思主義理論話語的權威性傳播,新媒體話語「後現代性」建構挑戰馬克思主義理論話語的輿論場域。因此,新媒體環境下,馬克思主義理論話語要從學科話語、實踐話語和表達話語等進行全面轉換。
  • 情境社會學:一個理論遺珠
    他於1945年在《美國社會學雜誌》上發表了題為「情境社會學」的文章,並第一次較為系統地闡釋了情境社會學的理論主張和方法論意義。他認為社會情境是一個包括人、文化屬性、特定意義、關係、時間和空間、動態過程(調整、互動、社會控制、社會變化以及再調整等)等要素在內的緊急配置。其基本特徵是將常人方法學、符號互動論與現象學社會學的視角整合進以特定時間和空間為坐標的情境之中。
  • 構築電影理論「中國心」《電影理論研究(中英文)》創刊
    一個區域電影產業的發展離不開電影教育的系統支持,電影教育的專業性也不可替代。上海大學黨委副書記段勇指出,電影理論的發展和創新,離不開「文本與批評」「學者和觀點」之間的交互對話,而電影類學術期刊的作用,就是提供這樣一個可供交流的「話語場域」。一本高水平的專業期刊對於電影理論、乃至電影創作的發展,都具有重要作用。
  • 【依附理論】張建新:從依附到自主:拉美國際關係理論的成長
    通過調和衝突和促進合作,這種觀念確保外交政策努力創建一種更好的世界秩序,它強調國際法、國際組織以及其他對體系施加約束的機制。⑤ 拉丁美洲的理想主義外交政策可追溯到19世紀南美解放者西蒙·玻利瓦爾,他首先提出拉美在政治上的團結聯合,呼籲拉美各國「結成一個整體」,共同完成西屬殖民地的「全面解放」,力促拉美國家「結成最強大的同盟」,在平等的基礎上合作發展經濟文化。
  • 《教育理論與改革》雜誌《中國高教探討雜誌》
    三刊面向各級教、管、研人員徵稿,來稿網上審核,無論錄用與否,均在三個工作日內回復,凡錄用的稿件均在一個月內刊登,並贈第一作者當期雜誌二冊及論文獲獎證書,歡迎網上投稿。    《教育理論與改革》雜誌     國際標準刊號:ISSN 1711-6662    國內統一刊號:CN 46-4115/G4    網上投稿:E-mail:edu910@vip.sohu.com 或登錄http://www.chinaeducn.com    稿件投寄地址
  • 構築電影理論「中國心」 《電影理論研究(中英文)》創刊
    一個區域電影產業的發展離不開電影教育的系統支持,電影教育的專業性也不可替代。  上海大學黨委副書記段勇指出,電影理論的發展和創新,離不開「文本與批評」「學者和觀點」之間的交互對話,而電影類學術期刊的作用,就是提供這樣一個可供交流的「話語場域」。一本高水平的專業期刊對於電影理論、乃至電影創作的發展,都具有重要作用。
  • 場域概念的教育學建構
    布迪厄的場域概念主要得益於德國心理學家勒溫的心理場理論,又可追溯至物理場論的原始影響。但布迪厄並不關注心理和物理的事實,而更多是立足於社會學,從人的客觀社會關係來建構一種獨特的場域(指社會關係的空間構型)理論。  布迪厄的社會學方法部分地汲取了馬克思主義的歷史唯物主義、卡西爾的符號互動論等,從而他將「場域」視為一個歷史與社會的「雙重本體性契合」的概念。
  • 理論分享2 | 新制度理論(neo-institutional theory)
    DiMaggio and Powell(1983)不僅將新制度理論有關約束、合法性等思想帶入了組織研究,更重要的是發展了組織場域和制度同形等概念以及三類同形機制,使新制度理論成為具體、可用的分析工具。(1)其一,組織場域是指「共同構成制度生活的一系列組織的總和,包括供應商、資源和產品消費者、管制單位及其他生產相似產品或提供相似服務的組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