霸權穩定論 | 你身邊的政治學Siri

2021-12-28 政治學的困惑

霸權(Hegemony)出自於希臘語,朗曼詞典釋義為「一國對於其他眾多國家的領導」,牛津詞典則解釋為「領導、支配、優勢,特別指聯盟中一國對其他國家的支配。」而基歐漢則解釋為一個單一的支配世界的力量,確切地說,霸權指一國有足夠的軍事和經濟力量,並操縱國際體系的運作,「霸權意味著對物質資源的控制」。沃勒斯坦和基歐漢同樣認為霸權是強者對弱者的領導與支配,強國制定和維持國際規則,並且安排著國際進程的軌跡和方向。

而吉爾平對霸權的理解更進了一步,他認為霸權體系是一種穩定系統內秩序的穩衡系統,霸權國的實力為系統的穩定提供了保證, 並且為弱小國家提供了安全和財產保護,同時他指出,單一強國控制和支配著國際體系內的弱勢國際,但這種控制只是相對控制而非完全控制,「沒有一個國家曾經完全控制了國際體系。」

「霸權穩定論」這一術語最早由基奧恩提出,但真正把這個術語上升為理論高度的是經濟學家麻省理工學院的查爾斯·金德爾伯格,金德爾伯格認為:「要使世界經濟穩定,需要一個穩定者,而且只有一個穩定者」。1973年金德爾伯格出版專著《1929-1939年的世界經濟蕭條》,全面闡述了霸權穩定論的基本觀點,為該理論的發揚光大提供了堅實的基礎。此後,史蒂芬·克拉斯納的《國家權力和國際貿易結構》、羅伯特·基歐漢的《霸權之後——世界政治經濟中的合作與紛爭》和喬治·莫德爾斯基的《世界政治的長波理論》將霸權穩定論拓展到軍事、安全、經濟等多領域,強調霸權國的存在有利於國際體系的穩定。事實上,筆者認為,吉爾平對霸權國實力和的穩定的國際秩序之間的關係作出了最為系統的理論分析。他認為,一個社會進入廣泛的市場關係之中也有兩個條件,一是該社會所獲得的多於所付出的時候;二是另一個強大的社會強加給這一種市場關係時。所以,維繫相互依存的世界市場經濟的任務就落在了政治上最強大的、經濟最有效率的國家身上。

在霸權穩定論的視閾中,國際社會中某個霸權國的存在,對穩定國際經濟秩序,發展國際公益是必要的。國際霸權體系與國際秩序之間存在著一種因果關係,一個強大並且具有霸權實力的行為體有利於國際體系的穩定和公益的實現,相反,在不存在霸權國的情況下,國際秩序將會是混亂無序的、不穩定的。金德爾伯格認為,開放、自由的世界經濟需要一個居於霸權和支配地位的強國來維持秩序,這一強國所起的作用是一種「穩定器」的作用,它有責任向國際社會提供「集體產品」或「公共產品」,如建立在最惠國待遇基礎上的平等原則和無條件互惠原則之上的自由形式開放貿易體制和穩定的國際貨幣以及國際安全等。霸權國承擔公共責任是基於自身在相應的機構體制中獲利的基礎上為他國創造利益。19世紀的金本位制和二戰後的布雷頓森林體系都體現了霸權國在維持世界經濟體系中的作用。同時,霸權國在它所帶頭創造的國際機制中享受到許多利益,因為它提供公益的目的就在於維護國際現狀和既得利益者。鄧肯·斯奈德認為霸權穩定論有兩個重要假設:一是霸權國為穩定的自由貿易國際體系提供領導角色;二是雖然主導國家獲益,但同時保障小國的利益。

霸權穩定論的邏輯提供了一種以權力為基礎的國際合作觀,也即在霸權國家存在的情況下,各國之間的合作就能夠維持,而如果沒有霸權國家,那麼各國之間就會處於紛爭的狀態。在《霸權之後》一書中,基歐漢明確地對這種正統的以權力為基礎的國際合作理論提出質疑,認為霸權後的合作是可能的,也是必要和可行的。他認為,霸權穩定論的基本觀點毋庸置疑,但對於霸權之後的合作與穩定沒有進行詳細的闡述,從而提出他對霸權穩定論的補充:國際機制。

然而,中國學者大部分認為霸權穩定論對當今世界政治多極格局和多邊治理都有不適用性。例如,復旦大學的倪世雄認為基歐漢和吉爾平對霸權穩定論的界定都以英國和美國霸權為依據,因此將霸權限定在一國統治全球就具有很大的片面性。「霸權」和「搭便車」說掩蓋了大國剝削弱國和小國的實質,從客觀效果來看是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間的差距越來越大,因此霸權體系只能適應於「西方俱樂部」各成員國;與倪世雄的觀點實質相符,北京師範大學的楊增崬、杜成敏也一致認為霸權穩定論的實際是西方知識界主觀炮製出來的試圖鉗制、影響和限制中國發展的又一具有代表性的意識形態產物;雲南大學的郭豔琴認為「霸權穩定論」這一現實主義的政治話語不適合各國利益高度交融以及全球問題錯綜複雜的當今世界的語境。

參考文獻:

[1]葛昕,劉文沛.新型大國關係建構的國際政治經濟學分析——兼論霸權與帝國的歷史變動及機理[J].嶺南學刊,2019(03):58-66.

[2]張新穎.英國霸權下的國際金本位制——從霸權穩定論看1870~1914年的國際貨幣體系[J].山東財政學院學報,2009(04):66-68.

[3]金衛星.美元的崛起與歐美經濟民族主義博弈[J].世界歷史,2008(04):72-84.

編輯 | 李   越

責編 | 王嘯林

審校 | 焦   磊

相關焦點

  • 【霸權穩定論】樊勇明:霸權穩定論的理論與政策
    霸權穩定論不只是一種學術理論,而且是美國對外政策的重要理論指導。霸權穩定論是由查爾斯·金德爾伯格首創,羅伯特·吉爾平加以系統完善的。羅伯特·基歐漢所提出的「後霸權主義」是對霸權穩定論的修正,但在理論上卻與吉爾平的霸權穩定論有很大差別。霸權穩定論的主要內容是:霸權帶來世界政治經濟的穩定,霸主自我犧牲,霸權必衰,霸權喪失導致世界政治經濟的不穩定。
  • 理論|霸權穩定論
    ·提出:查爾斯·金德爾伯格最早提出該理論,羅伯特·基歐漢首次使用「霸權穩定論」一詞。·內容:有霸則穩,無霸則亂,霸主自耗,霸主必衰。·解釋:(1)只有霸權才能造就世界政治經濟的穩定;(有霸則穩)(2)霸權的缺失會造成世界政治經濟的混亂;(無霸則亂)(3)霸權國因提供國際公共產品而自我損耗;(霸主自耗)(4)邊際成本遞增、邊際收益遞減,霸主必然衰落,新的霸權將以戰爭形式取而代之
  • 荀子的「化性起偽」思想(上)| 你身邊的政治學Siri
    荀子主張性惡論,這種觀點不僅在先秦儒學中獨樹一幟,在中國政治思想史上也是罕見的主張,那麼,荀子為何主張性惡論呢?既然這樣,放縱人的本性,順著人的情慾,就一定會發生爭奪,就會違反等級名分、擾亂禮儀制度的事,從而引起暴亂;所以,—定要有師長和法制的教化、禮義的引導,然後才能確立合乎等級制度的正常秩序,實現社會的穩定。所以,人性本惡的道理已經很清楚了。這就是荀子的性惡論說。參考文獻:[1]《荀子》,中華書局出版社,2011年版[2]張婷婷.
  • | 你身邊的政治學Siri
    本期的政治學Siri將給大家介紹一個重要的概念:社會達爾文主義。一些社會和政治思想家企圖藉助於達爾文生物學的威望為他們自己的理論張目,這種企圖就被人們乾脆稱之為「社會達爾文主義」(Social Darwinism)。
  • 你真的了解政治社會學這個學科嗎?| 你身邊的政治學Siri
    1、國家中心說       國家中心論觀念源流久遠,它認為,政治社會學與政治學的研究對象是相同的,只不過政治社會學是「從純社會學的角度觀察」 。這一理論認為國家是凌駕於社會的政治共同體,具有不同於社會其他集團的至高利益。理論前提是「國家至上」思想。亞里斯多德、洛克、霍布斯等政治思想家皆為此理論的擁躉。
  • 朱雲漢:突破與超越,21世紀的中國政治學
    所謂突破,就是中國政治學要跨出借鑑與移植西方政治學的階段。其實早就應當這樣做,可能現在的條件更加成熟了。海峽兩岸的中國政治學者完全有條件另闢蹊徑,應該旗幟鮮明地跨出這一步。一、為何要突破,為何要超越我們過去追隨的西方政治學基本上是美國的或美國化的政治學。美國政治學有嚴重的偏差與缺陷。
  • 兩官分途 | 政治學的Siri
    本期政治學的Siri將為大家介紹政治學與行政學領域的重要概念:兩官分途。兩官分途又稱二官分途,是西方國家文官制度的基本原則之一,也是西方文官制度形成的兩個基本要件之一。「兩官」指的是政務官(政務類公務員)與事務官(業務類公務員),「分途」則意為兩者在產生方式、職權範圍、管理制度上有著不同的路徑與模式。
  • 楊光斌:論政治學理論的學科資源——中國政治學汲取了什麼、貢獻了...
    論政治學理論的學科資源——中國政治學汲取了什麼、貢獻了什麼?古典現實主義被改造為結構現實主義,是因為古典現實主義的關鍵詞或者說本體論是「帝國主義」,這對冷戰中的西方國際關係學界如刺在喉。結構現實主義理論的最大貢獻,與其說是論證了兩極結構的合理性,不如說是完成了現實主義國家政治理論的「去帝國主義化」,論證了帝國、霸權的合法性。冷戰後,已經成為單一霸權的美國,不在乎所謂的帝國不帝國主義,公然主張帝國霸權政策,這就是理論上的進攻性現實主義[3]。
  • 治理邊疆的良策:羈縻府州制 | 你身邊的政治學siri
    概括來說,傳統羈縻政策就是在不改變周邊少數民族政治實體內部結構的前提下,通過加強政治、經濟、文化等諸多聯繫的辦法,施加中心(即政治、經濟、文化中心的中原地區)對邊區(多為少數民族聚居區)的影響,從而建立一種較為穩定的政治關係(中央與地方的關係)格局,進而逐步擴大和加強大一統的多民族國家政權,最終完成中央王朝對周邊少數民族的直接有效統治(彭建英,2004)。
  • Siri型社交什麼意思?Siri型社交什麼梗?
    Siri型社交應該是一個非常形象的詞語了,限時生活中有著很多的人認識的人都知道不是那麼的自閉,但是你不去找他說活,他也永遠不會理你,就和siri一樣,你不喊siri,那麼siri是永遠不會回應的,所以說你身邊有沒有這樣   原標題:Siri型社交什麼意思?Siri型社交什麼梗?
  • 2022北京大學政治學(比較政治學)考研備考經驗分析指導
    燕繼榮《政治學十五講》2.孫關宏《政治學概論》3.海伍德《政治學》4.唐士其《西方政治思想史》5.潘維《比較政治學:理論與方法》6.曹沛霖《比較政治制度》7.陳嶽《國際政治概論》8.李少軍《國際政治概論》9.宋偉《國際關係理論》10.閻學通《國際關係分析》11.
  • 會議紀要(一):以歷史政治學為中心重建政治學原理體系
    這是因為,無論是歐洲、蘇聯還是美國的政治學都是基於進化論取向的政體論視角,這都難以解釋國家轉型的經驗。因此,政治學研究範式需要從制度分析轉向治理研究。比較政治制度注重演繹法與先驗主義的意識形態,而比較國家治理注重歸納法與經驗主義的科學實證。治理研究比制度分析更加困難,歷史政治學為治理研究提供了一條可行路徑。
  • 政科前沿|葛傳紅:西方政治學界對於「定量霸權」的反思與批判
    【摘 要】定量研究已經成為西方政治學界(尤其是美國政治學界)的主要研究方法,但也出現了「定量霸權」的局面。同時,定量方法日益繁雜、深奧,出現為定量而定量的狀況,並且定量學者的學術著作日益「小眾化」和「圈子化」,定量研究的弊端日漸顯現。為擺脫「定量霸權」,西方政治學界開始反思並批判政治學領域裡定量思維的統治地位。
  • 朱雲漢:「巨變時代」呼喚「中國政治學」
    「巨變時代」呼喚「中國政治學」。  西方政治學對於現存世界秩序欠缺批判能力  支配美國政治學的意識形態立場主要有兩個:一是自由主義偏見,認為最好的制度一定是尊重個人的自由與選擇,是民主、市場經濟和公民社會自治相結合的制度。
  • 朱雲漢:邁向21世紀的中國政治學
    1977年畢業於臺灣大學政治系,1979年獲臺灣大學政治學碩士學位,1987年獲美國明尼蘇達大學政治學博士,目前擔任臺灣大學政治系教授。他曾擔任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客座副教授、北京大學國際關係學院客座教授,他目前擔任復旦大學社會科學高等研究院學術顧問委員會委員、香港中文大學中國文化研究所諮詢委員,新加坡教育部社會科學審議委員,臺灣地區教育主管部門學術審議委員會政治學門召集人。
  • 文明衝突論,不僅是文化霸權與文化殖民陷阱,更是掠奪與戰爭原罪
    ■02■→「文明衝突論」為文化霸權殖民提供支撐那麼,知名學者亨廷頓為何罔顧文明差異的客觀事實而炮製這樣一個低級論調?因為,於文明而言,一般人都知道世界不同文化和文明之間,本來就存在著差異、分歧乃至隔閡。
  • 政治學的研究焦點、方法與途徑
    ,內容包括試圖提出他們對於「政治學的核心主題」為何的答案。當代研究主題: John Rawls 的「正義論」;以及「社群主義」的討論。歷史制度論(政治學制度論):從比較的 — 歷史的觀點來研究制度的影響,認為雖然制度並不是決定政策結果的唯一要素,但制度卻限制和反映制度的運作情形,國家的機器、政治的體制和中介的機構都成為制度研究的對象,亦認為民主的政治制度應放在其所相依相偎的社會、經濟和政治網絡中加以了解,再進一步探討其政策和經濟表現的影響
  • Siri支持中文?iPhone調戲Siri終極教程
    Siri可以讓iPhone4S變身為一個「會說話的智慧型手機」,你現在可以讓它幫你撥打電話、讀簡訊、查詢天氣以及設置會議安排等等。這種對話式的語音功能相比傳統的靜態語音識別而言可玩性要更高一些。不過蘋果似乎有些吝嗇,在此次新一代iPad中並沒有加入Siri功能,而且iPhone4用戶想要用上Siri功能也非常困難。
  • 各校政治學原理考研真題---整理
    1、古典主義政治學  唯物政治觀    唯物政治觀    政治  政黨政治    政黨政治2、簡述精英統治論  精英民主理論    寡頭統治鐵律  寡頭政治鐵律 多元主義  民族主義  女權主義    絕對主義國家    法西斯國家   憲政主義   自由主義  契約論  代議民主制  多元民主制  多元民主論  寡頭政治鐵律   福利國家    協商民主
  • 我問了siri什麼是愛情是什麼梗 siri經典回答有深意
    我問了siri什麼是愛情是怎麼回事?我問了siri什麼是愛情是什麼意思?今天,網絡上突然被「我問了siri什麼是愛情」這件事刷屏,我們拿出手機得到的答案令人憂傷。我問了siri什麼是愛情  siri:太難回答了我問了siri什麼是愛情  siri:如果:愛「是答案...請問你的問題是什麼?我問了siri什麼是愛情  siri:這哪裡是隻言片語可以道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