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進究竟遭遇了什麼,為何中了個小小的舉人,就高興得發瘋

2020-12-22 張生全精彩歷史

吳敬梓在《儒林外傳》中描寫的範進形象,可謂家喻戶曉,深入人心。他從20歲開始參加科舉考試,一共考了20次,直到白須皓首依然不中。主考官憐憫範進的不易,才將54歲的範進填了個第一名,中了秀才。

但是一個區區秀才顯然無法讓範進釋懷,也改變不了他窮困潦倒的現狀。

於是,範進堅持再考,終於中了舉人。中舉後的範進反覆觀看了捷報後,把兩手拍了一下,自言自語道:「噫!好了!我中了!」然後往後一倒就牙關緊咬,不省人事。醒來後不由分說飛奔而去,直至掉進泥塘裡,一身水淋淋漓漓。虧得他的嶽父胡屠夫一個響亮的巴掌,才讓他清醒了過來。

(漫畫中的範進中舉)

範進的瘋態,讀來讓人忍俊不禁.但掩卷之餘,一股悲涼之情油然而生,究竟是什麼原因,讓中舉的範進反而瘋癲了呢?

一、封建社會腐朽的科舉制度是範進發瘋的根源。

封建科舉給人灌輸的就是「學而優則仕」「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達則兼濟天下」的理念。這種思想讓古代的讀書人,寧肯一輩子抱著聖賢書不放,也要博取功名。

而且,一旦考取了功名,便可實現「魚躍龍門」,從此步入入仕為官的康莊大道。一切名譽、地位、財富唾手可得,怎能不叫讀書人心動,怎能不叫讀書人窮其一生,誓死追求。

在這樣的利益驅使下,範進一共考了34年。儘管他已步入了不惑之年,儘管家裡已經家徒四壁,甚至斷炊,老母親已經餓得眼冒金星,要靠著變賣家裡唯一的一隻下蛋的老母雞換回糧食。範進卻依然孜孜以求,矢志不移,就是不願意找個賺錢的門路,來養家餬口。

中舉前的範進「面黃肌瘦,花白鬍鬚,頭上戴一頂破氈帽,穿著麻布直裰,凍得乞乞縮縮」。與他形成鮮明對比的,則是考中的周進「緋袍金帶,何等輝煌」。

更何況,範進就是過去的範進,他也曾經窮困潦倒,一無所成。他也曾經遭人白眼,皓首窮經,沉迷科舉而難以自拔。但範進畢竟考上了。現在的範進榮華富貴享不盡,受人尊敬,被人追捧。這無形中,給了範進極大地鼓勵和鞭策。

因此,才會有範進幾十年如一日堅持科考。

每一次滿懷憧憬地參加科考,每一次都鎩羽而歸,失望透頂。數十次的考試失敗,數十年的痛苦折磨,幾乎讓範進陷入了絕望的境地。

突然間雲開霧散,他中舉了,幸福來得太快,痛苦也釋放得太快,作為長期生活在底層的範進,焉能不瘋?

(古代科舉考試)

二、長期的窮困潦倒是範進發瘋的現實背景。

範進出身寒門,好不容易討了個屠戶的女兒做老婆,但他卻沒有能力養活她,甚至連老母親都差點被餓死。

他在中舉前,曾迫於生活壓力,鼓足勇氣向他的老丈人胡屠夫借錢赴考。但胡屠夫不但沒有些許憐憫,反而將他罵了個體無完膚,也將他的境遇清晰地展示了出來:「像你這樣尖嘴猴腮,也該撒泡尿自己照照!不三不四就想天鵝屁吃。」

即便後來範進中了秀才,也絲毫不受老丈人的待見:「我自倒運,把個女兒嫁與你這現世窮鬼,不知豬油可吃過兩三回?如今不知因我積了什麼德,帶挈你中了個相公。」

胡屠夫對範進尚且如此,可想而知,周圍的人是如何的態度。同時,胡屠夫對範進的責罵,不僅僅是對他貧困形象的一種刻畫,更是從另一個側面反映了範進艱難的生活和辛酸的身世。

範進就在這種貧困交加、冷漠勢利的社會環境中,孤獨無助地生活著。數十年如一日的心理煎熬,已讓他不堪重負,形成了卑怯屈辱的性格,喪盡了做人的自尊。

一朝中舉,意味著他將徹底擺脫這種心理桎梏。從天而降的大喜,竟變成了一種巨大的衝擊力量,脆弱的心理焉能不瘋?

(範進賣雞)

三、病態的社會習氣是範進發瘋的誘因。

中舉前的範進,是典型的「百無一用是書生」,所有人都對他嗤之以鼻、極盡羞辱。他在抱著家裡僅有的一隻雞上街叫賣時,羞於開口,東張西望,一踱一步,半天都沒能把雞賣出去。滿街的鄉鄰,沒有一個人伸出援手,任由範進落魄地遊蕩在街頭。

範進中舉後,眾鄉鄰馬上變臉了。胡屠夫馬上改口,不再罵他是窮,「我自己覺得女兒像有些福氣的,畢竟要嫁與個老爺,今日果然不錯。賢婿老爺今非昔比了!」就連平時從未正眼看過範進一眼的張鄉紳,也急忙趕來拜會,而且大方地送了他一所房子。

這樣截然不同的待遇,範進焉能不喜極而瘋。

(參考資料:《儒林外史》)

相關焦點

  • 範進高中舉人後為何會發瘋?放到現在,中了舉人能當個什麼官職
    這讀了大半輩子還要多時間的八股文,人近中老年人的範進,在得知自己個兒高中舉人後,其實沒發瘋,就是一高興,巨大的高興,興奮得不得了。這人畢竟年齡大了,被一口濃痰給堵住了喉嚨,氣息不順,頭腦發昏,然後只顧著高興,就亂跳亂叫起來,失了舉止。
  • 為何範進中舉會發瘋,1個縣3年出10來個秀才,舉人的權力有多大?
    為何範進中舉會發瘋,1個縣3年出10來個秀才,舉人的權力有多大?我們在課本上,學到過範進中舉的故事。他幾十歲一直應試,但是從來沒有中過,一直都是秀才。但是他考了20多次都沒有放棄,直到後來考中舉人後,竟然開心瘋了。
  • 範進為何一直堅持考舉人,為何中舉後開心至死,原來是這個原因
    範進為何一直堅持考舉人,為何中舉後開心至死,原來是這個原因大家小時候應該都看過這樣一個課文吧,就是範進中舉。說實話當時這個課文留給大家的印象還是挺深的,因為描寫得實在是太過荒誕,太過滑稽,但是又太過血淋淋了,當時範進作為一個書生一直都在努力的考取功名,奈何時運不濟,一直都沒有考取上,最終終於考上了一個舉人,周圍的人都非常開心。整個村子的人都給他祝福,甚至不少人還說他是文曲星轉世,是一種很高的評價了,而範進本人更是高興得手舞足蹈,完全不敢相信自己竟然能夠考中舉人。
  • 範進中舉之後,為什麼會發瘋?你看舉人有多難考?
    在儒林外史中,範進這個角色令人印象深刻。範進中了舉人之後,這本來是一件好事,後來範進卻突然發瘋,出盡了醜態。其實,範進沒有真的發瘋,他只不過是無法控制住自己的情緒,這才讓自己失態的。我們好好討論下,範進中舉之後,為什麼會發瘋?你看舉人有多難考?
  • 在古代,舉人有什麼樣的待遇?為何範進中舉後瘋了?
    導語:在古代,舉人有什麼樣的待遇?為何範進中舉後瘋了?眾所周知,《範進中舉》是清代作家吳敬梓所寫的長篇小說,該作品敘述了主人公範進從年少就一直參加科舉考試,一直考了幾十年,每年都落榜,屢敗屢戰,直到54歲那年才中了舉人,但由於高興過渡從而瞬間發瘋失去理智的小故事。範進如此的失常行為對於今天的我們來說,很難理解。但是當你知道他當的官有多大時,可能你比他還要瘋。
  • 「範進中舉」後,為何喜極而瘋?舉人相當於什麼官職呢?
    《範進中舉》是清代小說家吳敬梓創作的一篇諷刺小說,節選自《儒林外史》。在語文課本中,《範進中舉》更是大家都印象深刻的一篇文章。該作品通過描寫範進參加鄉試中了舉人一事,運用誇張的修辭手法刻畫了他為科舉考試喜極而瘋的形象。
  • 範進中舉後為何發瘋?將中舉的範進換作是你,恐怕你比他還瘋
    終有一天好不容易等到了中舉的消息,從秀才當上了舉人,終於可以步入仕途、享受封建官職帶來回報的關鍵時刻,主角範進發瘋了……《範進中舉》選自清代著名小說家吳敬梓筆下創作的《儒林外史》,該作品當中採用誇張的修辭手法主要對中舉後範進的表現進行了描述。
  • 範進中舉後為何激動的發瘋?換大家回去一樣會瘋!
    《範進中舉》是諷刺小說《儒林外史》中的一個故事情節,相信這個故事不少人都看過,大致就是說範進考中了舉人之後興奮的瘋了。 這個故事通過各種細節刻畫出了一個趨炎附勢熱衷仕途且世態炎涼的可恥社會風氣,對當時歷史中社會比較陰暗的一面進行諷刺。
  • 範進中舉為何會發瘋?把中舉的好處翻譯到現代,真相就會大白
    範進中舉為何會發瘋?把中舉的好處翻譯到現代,真相就會大白背景交代:《範進中舉》是清代吳敬梓傑出現實主義長篇小說《儒林外史》中極為精彩的篇章之一。主人公範進是一個士人,生活的窮破讓他只有通過中舉想去改變,但是命運卻果不其然的與他開起了玩笑。
  • 範進為何中舉人就瘋了?你50多歲假如有這些權利,估計你也得瘋
    而最讓人們津津樂道的應該是《儒林外史》中所記載的範進,範進因50多歲才中了舉人為高興至癲狂,後被老丈人胡屠夫打醒。讀者們都知道是小說家吳敬梓寫的一部揭露社會黑暗的諷刺小說,而吳敬梓本人也是29歲中秀才,久困科場。在與那些官僚、名流的周旋中,看透了人性的卑汙,所以心灰意冷,寫下了《儒林外史》,並用範進一樣的人物諷刺科舉制度的迂腐。
  • 範進中舉後為啥會發瘋?放到當代範進是什麼職位?
    古代科舉是分級考試,鄉試中式者,即為舉人。舉人的第一名稱解元。所謂「中舉」,就是秀才在鄉試中考中舉人了!範進中舉後,為啥會發瘋呢?普通人突然成為百萬富翁,如果神經不夠強大,確實可能發瘋!那麼舉人到底值不值錢呢?舉人是可以購買的。
  • 範進中舉發瘋?眾人獻媚!只因這項特權
    範進中舉發瘋?眾人獻媚!只因這項特權科舉制度是古代考核的一個重要方式,其重要程度絲毫不亞於現在的高考。科舉除了考得稱號外,還可有機會進入朝堂,這一原因讓無數寒門子弟趨之若鶩,「十年寒窗、金榜題名」成了那個時代下的無數學子的心願。
  • 範進中舉後為啥會發瘋?把中舉後的權力放到現代,你會比他更瘋
    ,那一種失態已經近乎發瘋,但是當時的人們看上去卻都習以為常,這是為何呢?然而範進在五十歲以後考中了秀才,隨後又考中了舉人,眾人對他的態度就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原本經常調笑範進,怎麼都不願意借錢給他的鄰居們,主動過來送糧食、雞鴨等等,還有人送地契住宅等等
  • 別瞧不起範進中舉,讀完《儒林外史》,才發現原來範進是人生贏家
    《範進中舉》的故事現在可以說是家喻戶曉,這個故事出自於吳敬梓的《儒林外史》中。一直以來,範進都是人們嘲笑的對象。不光是書中別人看不起他,就是在現實中也有很多人看不起範進。認為他只不過中了一個小小的舉人,就能高興的發瘋,也實在太沒有出息了。
  • 範進中舉後為何差點發瘋?你看看他前面幾十年過的是什麼日子?
    接受過義務教育的讀者肯定都熟知《範進中舉》,對於這個帶著濃厚諷刺色彩的人物,有人讀出了心酸,有人悟出了艱辛,也有人飽含同情,確實是一個深入人心的角色。對於故事結尾的戛然而止,很多人沒有再深究,因為大家都覺得,最後範進肯定成了個不折不扣的瘋子,但是事實真的是如此嗎?
  • 範進中舉為何發瘋?三年一次考試,每城才半個中舉名額而已
    範進中舉為何發瘋?三年一考,每個城市才半個名額而已。 (作者:漫步者的神兜兜) 《儒林外史》中的範進中舉故事,是該書的經典章節之一。秀才範進,考中了舉人,興奮過度,竟然痰迷心竅發了瘋。
  • 範進中舉後為何瘋了?
    大家都學過一篇課文,這篇名字的課文叫做範進中舉。在這篇課文中。原落魄秀才,還是提學看他可憐才給了他一個秀才身份。他考上秀才的時候已經五十多歲了。但是為何好不容易中舉之後,卻直接樂到瘋狂樂呢?這是古代文學史上一個很少有的形象,為什麼中個舉人就可以高興到發瘋呢?有一些可能不了解古代科舉制度的人也不太明白。實際上範進中舉後瘋了,並不是一件不可理喻的事情,就他這個情況而言,換我我也瘋,要知道中了個舉人對古代讀書人究竟意味著什麼。在古代科舉大概分三個層次,第一個就是童生,其中就包括秀才。
  • 範進為何中個舉人就瘋了?看清朝舉人的這些權力,估計你就明白了
    各位好,不知道大家還記不記得語文課上學的一篇課文,那篇課文說的是一個叫做範進的人,這個人是清朝作家的一個小說人物,所以就當範進是一個清朝的舉人好了。這個人說來還是很悲劇的,他只是中了一個舉人就樂瘋了。範進到底因為什麼樂瘋了呢,要知道他只不過才成了舉人,還沒去考進士呢?
  • 範進60歲中舉,為何還高興得發瘋了?原來最後官這麼大!
    國粹大師吳敬梓在《儒林外史》中刻畫了一個60歲中舉人的範進,這範進家境貧寒,卻一心求聖賢書,導致年邁的母親和妻子跟著自己吃了不少苦頭。範進有一個做屠夫的霸道老丈人,雖然眼見女兒女婿生活落魄潦倒,但屠夫對這個不中用的女婿十分厭惡,從來不施以援手,甚至對女婿範進橫加指責。範進苦讀聖賢書,不僅使家中失去一個勞動壯力,還使兩個柔弱的女人額外承擔高額的筆墨開支。
  • 經歷多年寒窗辛酸苦辣的範進,在中舉之後,為什麼會發瘋呢?
    範進中舉之後為什麼會發瘋?在旁人看來很奇怪,就跟我初中讀《範進中舉》時候一樣,但是隨著時間增長與生活閱歷增加,我就非常理解範進得知中舉之後的行為表現。範進中舉大部分人都應該有所了解,畢竟是出現初中語文教材的文章,選自《儒林外史》中的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