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進為何一直堅持考舉人,為何中舉後開心至死,原來是這個原因

2020-12-13 李老頭愛歷史

範進為何一直堅持考舉人,為何中舉後開心至死,原來是這個原因

大家小時候應該都看過這樣一個課文吧,就是範進中舉。說實話當時這個課文留給大家的印象還是挺深的,因為描寫得實在是太過荒誕,太過滑稽,但是又太過血淋淋了,當時範進作為一個書生一直都在努力的考取功名,奈何時運不濟,一直都沒有考取上,最終終於考上了一個舉人,周圍的人都非常開心。

整個村子的人都給他祝福,甚至不少人還說他是文曲星轉世,是一種很高的評價了,而範進本人更是高興得手舞足蹈,完全不敢相信自己竟然能夠考中舉人。要知道他已經為了這個公民考了很久很久了,結果現在終於考上了,範進卻因為一直都沒有考上終於如願以償,反而太過高興。口吐白沫就讓死去了。

這個結局實在是太荒誕太令人受不了了,一個人辛辛苦苦大半輩子獲得功名,結果在成功的那一刻竟然因為這個功名而死。這個結局實在是太荒誕太可悲了,相信不少人當時都會有這樣一個疑惑,舉人是一個怎樣大的官職?為什麼中了舉人就會高興得喜極而泣,還至於發瘋死亡呢?其實舉人的骨架還真的不是一個特別特別厲害的職位,你只要在鄉試當中取得功名便可以成為舉人,比我們經常看那些小說電視劇當中的狀元探花等等,要差得遠了。

這就更讓大家不明白了,那為什麼範進還要辛苦我去考取這個頭銜呢?還真能考這麼多年,考到最後自己都50多歲了。其實古代和現代還是有很大差別的,我們現在的話,多少人可能都覺得就算是從小不上學,也可以靠自己的手藝某出一片天地,古代雖然有不少人有這樣的想法,可以務農。可以經商也可以靠一門手藝養活自己,但是在大多數人眼中考取功名做上官才是成就。不比現在,古時候對這些職業的歧視是很嚴重的。因此這些人才一心想要讀書,只為了進入仕途。

當時範進為了考取舉人,一直都在努力讀書,也是被村裡的人恥笑,他們都認為發現根本就沒有這個能力,要不少人都說它已經這個年紀了,真的是不要再讀書,而是要選擇學一門手藝好好養家了,不過範進仍然埋頭苦讀。要知道這個考試三年舉辦一次,次次落選了,範進早就蹉跎了大好的年華,可是卻一直都在堅持,那是為什麼呢?

其實古代雖然舉人只是一個很小的考試獲得的排名,但是他有了這個身份之後就可以當一個芝麻小官,雖然只是八九品,但是他也是個官,就像我前面所說的,這就相當於進入了仕途,有往上爬的可能,況且在古代當官真的是可以享受別人都沒有的待遇,獲得整個村裡人的讚賞和尊重。當時整個村的土地都會掛入到這個舉人的名下,在古代對土地非常看重的農民來講,這是非常重要的一點,而且舉人受到的待遇會比別的農民都要高上一等,還有固定的工資,讓家裡有固定的收入,不至於碰到天災,當農民的顆粒無收。犯罪的時候也不會隨便就實施刑法,正是因為有這些好處,所以才有這麼多人一心想考中舉人,範進最後才會開心到死。

相關焦點

  • 在古代,舉人有什麼樣的待遇?為何範進中舉後瘋了?
    導語:在古代,舉人有什麼樣的待遇?為何範進中舉後瘋了?眾所周知,《範進中舉》是清代作家吳敬梓所寫的長篇小說,該作品敘述了主人公範進從年少就一直參加科舉考試,一直考了幾十年,每年都落榜,屢敗屢戰,直到54歲那年才中了舉人,但由於高興過渡從而瞬間發瘋失去理智的小故事。範進如此的失常行為對於今天的我們來說,很難理解。但是當你知道他當的官有多大時,可能你比他還要瘋。
  • 範進中舉後為何瘋了?
    大家都學過一篇課文,這篇名字的課文叫做範進中舉。在這篇課文中。原落魄秀才,還是提學看他可憐才給了他一個秀才身份。他考上秀才的時候已經五十多歲了。但是為何好不容易中舉之後,卻直接樂到瘋狂樂呢?這是古代文學史上一個很少有的形象,為什麼中個舉人就可以高興到發瘋呢?有一些可能不了解古代科舉制度的人也不太明白。實際上範進中舉後瘋了,並不是一件不可理喻的事情,就他這個情況而言,換我我也瘋,要知道中了個舉人對古代讀書人究竟意味著什麼。在古代科舉大概分三個層次,第一個就是童生,其中就包括秀才。
  • 「範進中舉」後,為何喜極而瘋?舉人相當於什麼官職呢?
    《範進中舉》是清代小說家吳敬梓創作的一篇諷刺小說,節選自《儒林外史》。在語文課本中,《範進中舉》更是大家都印象深刻的一篇文章。該作品通過描寫範進參加鄉試中了舉人一事,運用誇張的修辭手法刻畫了他為科舉考試喜極而瘋的形象。
  • 為何範進中舉會發瘋,1個縣3年出10來個秀才,舉人的權力有多大?
    為何範進中舉會發瘋,1個縣3年出10來個秀才,舉人的權力有多大?我們在課本上,學到過範進中舉的故事。他幾十歲一直應試,但是從來沒有中過,一直都是秀才。但是他考了20多次都沒有放棄,直到後來考中舉人後,竟然開心瘋了。
  • 範進中舉後瘋了?不!得知舉人的這一項特權後,我瘋了
    《儒林外史》的作者吳敬梓筆下最為知名的人物形象顯然就是範進了。節選自《儒林外史》中的《範進中舉》更是被選入了教科書,很多人對範進這樣一個「到死也要考舉人的窮秀才」的印象極為深刻,學生時代的我們也曾一度嘲諷過他。
  • 範進為何中個舉人就瘋了?看清朝舉人的這些權力,估計你就明白了
    各位好,不知道大家還記不記得語文課上學的一篇課文,那篇課文說的是一個叫做範進的人,這個人是清朝作家的一個小說人物,所以就當範進是一個清朝的舉人好了。這個人說來還是很悲劇的,他只是中了一個舉人就樂瘋了。範進到底因為什麼樂瘋了呢,要知道他只不過才成了舉人,還沒去考進士呢?
  • 範進中舉考中的不過是一個舉人,為何後來能夠一夜暴富?
    相對來說,孔乙己比範進還慘,最起碼範進原來就是秀才,靠中舉人就是踏入封建統治階層的半個門檻,孔乙己連秀才都沒有考上,依然堅持讀書,依我看,我們現在缺乏的不是範進的功利主義科舉情況,而應該學習孔乙己這種一條路上走到黑的學習精神。
  • 範進高中舉人後為何會發瘋?放到現在,中了舉人能當個什麼官職
    但人家範進已經高中舉人了,這樣的行為,也確實沒什麼大不了的。再後來,一口濃痰順出去之後,也就恢復正常形態了。這個舉止,通俗的說,就類似於,你著急要上廁所,卻找不到廁所,著忙抓瞎的感覺,那是一樣樣的。 但範進如此奇怪的舉動,為何眾人還覺得正常之極,範進本人,也沒覺得有什麼不妥呢?
  • 範進中舉之後,為什麼會發瘋?你看舉人有多難考?
    在儒林外史中,範進這個角色令人印象深刻。範進中了舉人之後,這本來是一件好事,後來範進卻突然發瘋,出盡了醜態。其實,範進沒有真的發瘋,他只不過是無法控制住自己的情緒,這才讓自己失態的。我們好好討論下,範進中舉之後,為什麼會發瘋?你看舉人有多難考?
  • 《範進中舉》中,為何嶽父對範進的態度前倨後恭呢?
    中舉是讀書人成為上層紳士的標誌,之後舉人在地方上就可以其紳士的身份,實際上參與大量地方事務的管理,擁有相當大的權力。範進中舉之後,身份、地位都會發生質的飛躍,因此,胡屠戶才前倨後恭。考舉人的競爭非常激烈,每百名生員中,幸運者僅一兩名。舉人的功名比生員重要得多。舉人不但可參加會試投考進士,即使考不中進士,也能參加「大挑」,或做知縣,或做學官,從此步入仕途;再退一步,哪怕不做官,在地方上以其紳士的身份,也實際上參與大量地方事務的管理,擁有相當大的權力。考上舉人是讀書人成為上層紳士的標誌。它在讀書人的人生經歷中是極為關鍵的一環。
  • 範進中舉後為何突然瘋了?把他中舉後的官放到現代,你就明白了
    我們都聽過《儒林外史》裡範進中舉的故事,這個故事反映的就是科舉制度的弊端,讀了多年的聖賢書,在任為官後只顧享受榮華富貴,而忘了為官的本質,以至於範進一聽到自己中舉的消息後就高興得成了瘋子
  • 範進中舉後為何一夜暴富眾人追捧?他後來的官運證明,大家是對的
    範進中舉的故事,相信國人肯定不陌生,可是誰能知道範進中舉之後,他竟然成了縣裡的大地主!   範進原本是大齡失業青年,蟬聯多年的落榜生,只有母親和他相依為命。由於家中貧苦,他連媳婦都娶不上,好不容易娶了胡屠夫的女兒,還經常受到老丈人的冷嘲熱諷。
  • 範進中舉發了瘋?舉人特權放到你身上,你比他還瘋
    在《儒林外史》中,有這樣一則家喻戶曉的「範進中舉」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範進,從年輕的時候起便年年參加科舉考試,但一直以來都沒有考中,直到他五十多歲,受盡了奚落和譏諷,哪怕是到了窮困潦倒的地步,也始終不悔,執意要考中為止。在他的心中,是多麼希望這一天的到來!
  • 範進中舉後為何激動的發瘋?換大家回去一樣會瘋!
    《範進中舉》是諷刺小說《儒林外史》中的一個故事情節,相信這個故事不少人都看過,大致就是說範進考中了舉人之後興奮的瘋了。 這個故事通過各種細節刻畫出了一個趨炎附勢熱衷仕途且世態炎涼的可恥社會風氣,對當時歷史中社會比較陰暗的一面進行諷刺。
  • 範進中舉為何發瘋?三年一次考試,每城才半個中舉名額而已
    範進中舉為何發瘋?三年一考,每個城市才半個名額而已。 (作者:漫步者的神兜兜) 《儒林外史》中的範進中舉故事,是該書的經典章節之一。秀才範進,考中了舉人,興奮過度,竟然痰迷心竅發了瘋。
  • 範進這個鐵憨憨,中舉之後怎麼樣了?
    範進在中舉那一天鬧了個大笑話,幾百年後被寫入教科書,成為笑柄。範進中舉之前和當官之後的一些事,甚至包括範進的老師,初看都很可笑,細思之後,卻覺得笑中帶淚。他是個憨人,搞笑的最高境界是不知道自己在搞笑,卻無意中創造很多笑料,範進就是這樣的人。
  • 範進中舉後為何發瘋?將中舉的範進換作是你,恐怕你比他還瘋
    終有一天好不容易等到了中舉的消息,從秀才當上了舉人,終於可以步入仕途、享受封建官職帶來回報的關鍵時刻,主角範進發瘋了……《範進中舉》選自清代著名小說家吳敬梓筆下創作的《儒林外史》,該作品當中採用誇張的修辭手法主要對中舉後範進的表現進行了描述。
  • 範進中舉為何會發瘋?把中舉的好處翻譯到現代,真相就會大白
    範進中舉為何會發瘋?把中舉的好處翻譯到現代,真相就會大白背景交代:《範進中舉》是清代吳敬梓傑出現實主義長篇小說《儒林外史》中極為精彩的篇章之一。主人公範進是一個士人,生活的窮破讓他只有通過中舉想去改變,但是命運卻果不其然的與他開起了玩笑。
  • 清朝考中舉人都有哪些權力,左宗棠便是例證,難怪範進中舉會瘋
    古時候封建王朝,門閥士族良莠不齊,階層意識比較嚴重,底層老百姓想利用自己的勤奮來改變當前的階級,可以說成是鑽冰求火,好在自隋朝開始,當權者推行了科舉制,此後天下的知識分子就把考試這件事情作為了人生道路中最關鍵的事情。科舉考試稱之為是古時候老百姓唯一的上升臺階(戰爭階段以外),一朝考中便是享不完的富貴榮華,他人也會高看一等。
  • 4個原因分析範進中舉後發瘋的原因,若是你,估計也會瘋
    就說範進這個人吧,他一直都在努力的讀書,結果考了好多年的科舉,連個秀才都沒有當上。在最後一次考科舉的時候,他終於考上了,中了舉人。 當他在大集上賣雞的時候,聽到自己中舉了的消息,卻一時沒有反應過來;可是當他反應過來的時候,就已經變成了一個瘋子。他的老丈人看了之後就把範進罵了一頓,說他中了舉人不高興,反而變成了一個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