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進為何一直堅持考舉人,為何中舉後開心至死,原來是這個原因
大家小時候應該都看過這樣一個課文吧,就是範進中舉。說實話當時這個課文留給大家的印象還是挺深的,因為描寫得實在是太過荒誕,太過滑稽,但是又太過血淋淋了,當時範進作為一個書生一直都在努力的考取功名,奈何時運不濟,一直都沒有考取上,最終終於考上了一個舉人,周圍的人都非常開心。
整個村子的人都給他祝福,甚至不少人還說他是文曲星轉世,是一種很高的評價了,而範進本人更是高興得手舞足蹈,完全不敢相信自己竟然能夠考中舉人。要知道他已經為了這個公民考了很久很久了,結果現在終於考上了,範進卻因為一直都沒有考上終於如願以償,反而太過高興。口吐白沫就讓死去了。
這個結局實在是太荒誕太令人受不了了,一個人辛辛苦苦大半輩子獲得功名,結果在成功的那一刻竟然因為這個功名而死。這個結局實在是太荒誕太可悲了,相信不少人當時都會有這樣一個疑惑,舉人是一個怎樣大的官職?為什麼中了舉人就會高興得喜極而泣,還至於發瘋死亡呢?其實舉人的骨架還真的不是一個特別特別厲害的職位,你只要在鄉試當中取得功名便可以成為舉人,比我們經常看那些小說電視劇當中的狀元探花等等,要差得遠了。
這就更讓大家不明白了,那為什麼範進還要辛苦我去考取這個頭銜呢?還真能考這麼多年,考到最後自己都50多歲了。其實古代和現代還是有很大差別的,我們現在的話,多少人可能都覺得就算是從小不上學,也可以靠自己的手藝某出一片天地,古代雖然有不少人有這樣的想法,可以務農。可以經商也可以靠一門手藝養活自己,但是在大多數人眼中考取功名做上官才是成就。不比現在,古時候對這些職業的歧視是很嚴重的。因此這些人才一心想要讀書,只為了進入仕途。
當時範進為了考取舉人,一直都在努力讀書,也是被村裡的人恥笑,他們都認為發現根本就沒有這個能力,要不少人都說它已經這個年紀了,真的是不要再讀書,而是要選擇學一門手藝好好養家了,不過範進仍然埋頭苦讀。要知道這個考試三年舉辦一次,次次落選了,範進早就蹉跎了大好的年華,可是卻一直都在堅持,那是為什麼呢?
其實古代雖然舉人只是一個很小的考試獲得的排名,但是他有了這個身份之後就可以當一個芝麻小官,雖然只是八九品,但是他也是個官,就像我前面所說的,這就相當於進入了仕途,有往上爬的可能,況且在古代當官真的是可以享受別人都沒有的待遇,獲得整個村裡人的讚賞和尊重。當時整個村的土地都會掛入到這個舉人的名下,在古代對土地非常看重的農民來講,這是非常重要的一點,而且舉人受到的待遇會比別的農民都要高上一等,還有固定的工資,讓家裡有固定的收入,不至於碰到天災,當農民的顆粒無收。犯罪的時候也不會隨便就實施刑法,正是因為有這些好處,所以才有這麼多人一心想考中舉人,範進最後才會開心到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