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進在中舉那一天鬧了個大笑話,幾百年後被寫入教科書,成為笑柄。
範進中舉之前和當官之後的一些事,甚至包括範進的老師,初看都很可笑,細思之後,卻覺得笑中帶淚。
他是個憨人,搞笑的最高境界是不知道自己在搞笑,卻無意中創造很多笑料,範進就是這樣的人。
要說範進之前,還得稍微說下他的老師周進,這也是個奇葩。
一、周進
古人起名字都是有講究的,周進,範進,應該對應的是先有粥,後有飯。
周進這個人比範進更慘,六十歲還沒考中一個秀才,相當於一個人高三留級了四十多年,還沒考上大學。
這是什麼概念?
此人又很木訥,飽受嘲笑,因為不會做人,教書教了一年也丟了飯碗,走投無路之下,跟著幾個商人做記帳文書。
在去省城做生意的時候,發生了一件改變周進命運的事。
周進路過正在修考場,他就想進去看看,這是考舉人的地方,要想考舉人,你首先得是個秀才。
周進從未做過秀才,所以不知道貢院長什麼樣。
一個半截身子入土的人,一個為科舉制度熬白頭的人,連舉人考場的門都沒踏進去過,可想而知,此時的他想進去看看,是很合理,也很符合邏輯的。
但無奈,看門的大爺脾氣不好,拿著皮鞭子就將周進趕了出來。
周進科舉的夢在點頭同意當文書的時候,可能就已經破滅了,此時,他就想看看考場,了卻心願,但卻不可得。
後來,他妹夫花錢打點,才得以進入。
周進顫顫巍巍走進考場,講解員一路引導講解,忽然見房門頭上的號牌寫著「天」字號,不覺酸楚,長嘆一聲,一頭撞在號板上。
周圍的人急忙救人,人醒了之後,哭的昏天搶地,一直哭的滿地打滾,口吐鮮血。
眾人都不忍心,有商人問緣故,幾個人一商量,願意出錢給他買個考試資格,湊了幾十兩銀子,資助他考試。
沒想到,這一次周進考舉人竟然中了。
人人慶賀,他仿佛一下開了竅,到京城又考中了進士,三年之後當了廣東學道,也就是管選拔考試的官。
此人很敦厚,雖然迂腐,不善言辭,但心地還是善良的,周進心想:我這輩子盡吃考試的苦了,我當官一定要認真審閱,不能屈才。
在這樣的心態之下,後面的範進才有機會。
二、範進
範進考試的時候,穿的活像一個叫花子,周進看了覺得比當年自己還慘,心中就有惻隱之心,問範進多少歲了?
範進回答:準考證上說是30歲,其實54歲了。周進又問:你考過多少回了?範進:考了二十多次了。
周進仿佛看到了當年的自己,心中可憐他,心說等他考卷交上來,我要細細看,但凡文章有一點好,就讓他中。
範進剛好交卷早,周進細細把試卷看了一遍,竟然找不到一點好!
周進心中不悅:這樣的文字,都說的什麼話!怪不得考不上!
過了一會,還沒人交卷,周進閒著無聊又看一遍,這一看覺得有那麼點意思。
正巧有個浮誇子弟來交卷,此人喜好賣弄自己,周進特別討厭這種人,訓斥幾句,不由得又拿範進的卷子看,這一看不得了,覺得範進的文章頂呱呱。
也就是說,周進帶著可憐的心理,看了三遍,竟然找到妙處,給範進一個第一名,中了秀才。
接下來就是範進中舉的過程了,上過初三都知道,所以不再詳說。
其中,範進的老嶽說,我聽說人考官是看你老,可憐你,才讓你中的,就是對應了上文情節。
範進中舉之後,張鄉紳來送錢,送房子,非常熱心,此人是個大壞蛋,心極黑,殺人不見血。
範進的老娘也是個奇葩,死的很乾脆。
範進搬到新家,田產、房子、丫鬟僕人、瓷器家具都有了,老太太醒來看著丫鬟媳婦洗碗筷,就說這些都是別人的,別弄壞了。
媳婦就說,這都是您老人家的。
老太太不信,反覆確認之後,哈哈大笑:「這些都是我的了!」
往後一仰,死了。
老人家從範進中舉之後,也只享了幾天的福,財迷心竅而死,死得其所。
範進後來去隔壁縣的縣長那裡借錢,知縣招待燕窩、雞鴨肉等非常豐盛,連碗筷都是銀的。
範進卻不拿筷子。
知縣才意識到:範進一定是老母剛死,正在戴孝期間,不搞奢華排場。
於是,他趕緊讓人換一副象牙筷子。
範進還是不拿。
最後拿來了竹筷,範進才拿筷子吃飯。
知縣佩服,但害怕萬一範進為母守孝,不吃葷酒可咋辦?也沒準備素菜。
正疑惑,只見範進夾了一個大蝦丸子,低著頭往嘴裡送。
這廝不用貴重筷子,但吃起來可是不客氣的。
後來範進中了進士,當上了山東學道,山東是老師周進的家鄉,臨走前,範進就問老師有什麼託付的。
周進說:以前當小學老師的時候,記得有個叫荀玫的學生,十多年了,不知道還有沒有讀書,如果在應考,可以酌情提拔。
周進對範進有知遇之恩,自然牢記老師的囑託,回到山東,考試舉行了大半年,突然想起來老師的囑託,趕緊查卷子。
但範進在考中的卷子裡查這個人,沒查到。
在六百多沒考上的卷子裡找,也沒找到。
這下犯難了,範進懷疑這人沒來考,但更怕遺漏,將來無顏面對老師。
手下人見範進如此為難,就開了個玩笑:
老先生這件事倒讓我想起一件故事。數年前有一位老先生點了四川學差,在老師的寓處吃酒。老師醉後大聲道:『四川如蘇軾的文章,是該考六等的了。』這位老先生記在心裡,到後典了三年學差回來,再會見何老先生,說:『學生在四川三年,到處細查,並不見蘇軾來考,想是臨場規避了。』」說罷將袖子掩了口笑。又道:「不知這荀玫是貴老師怎麼樣向老先生說的?」
這明顯是諷刺範進是不是年紀大,耳朵背,沒聽懂老師的囑託,這裡面隱藏了一個明朝科舉的現狀:是人們都學八股文,沒有人再作詩詞。
考生們都認為古詩文不務正業,專心八股,所以對古代文學家知之甚少,竟然不知道蘇軾。
恰巧範進根本不知道蘇軾是誰,沒聽出來這個梗,就回答道:
蘇軾既文章不好,查不著也罷了,這荀玫是老師要提拔的人,查不著不好意思的。
後來聽屬下建議,在前幾日已經錄取的卷子裡找,果然找到了。
這裡還要略微提一個叫梅玖的秀才,當年周進沒考上秀才,梅玖考上了,在飯桌上對周進極盡嘲弄,笑話周進為「呆秀才」(雖然周進還不是秀才),還謅了個詩來諷刺「呆!秀才,吃長齋,鬍鬚滿腮,經書不揭開,紙筆自己安排,明年不請我自來!」
而此次考試,這個梅玖只考了個四等,範進要打他,梅玖急忙喊道:周進是我老師。
範進一聽原來是同學,就沒有打。
當年被嘲弄的人,此時卻成了自己的老師,真是諷刺。
之後《儒林外史》中就沒有再記載範進的事了,範進忠厚老實,應該會終老,雖然沒什麼用,但人並不壞。
但他如果跟張鄉紳鬼混,下場估計不會好。
其實,我看周進、範進這倆人,雖然迂腐沒用,但為人善良,好過投機鑽營的酷吏,如果都是這樣的人也是百姓的福氣。
老百姓估計也不敢提什麼奢求,能平安一輩子就夠了。
清朝小說《活地獄》記載大量的衙門監獄黑暗,真如地獄一樣,是你,你敢嗎?
魯迅罵中國老百姓麻木是不對的,中國人不是麻木,而是真的怕了。
範進的故事如果放到今天,會被無良媒體炒作成勵志典範——「年近六旬農村老頭苦學40年考上大學,卻差點高興瘋掉」之類。
周進、範進只是個沒用卻善良的爛好人,就像你我一樣,面對命運的毒打,除了苦哈哈地硬撐著,還能有什麼出路呢?